2023年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笔砚2023年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优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篇一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从20xx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20xx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20xx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

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

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篇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突显,养老成为中国人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近日在京发布。这是国内首份针对中国居民退休状况实地排摸、科学分析的指数型调研报告。

该报告自年开始,由同方全球人寿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发起,今年的调研报告采取分层抽样调查形式,对全国32个省市区的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报告显示,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0.1%。老龄人口比例节节攀升,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时,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就已经上升到了74.83岁,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养老金允许压力的加深,预示着退休养老压力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51,自2013年至今连续三年的数据看,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是稳步上升的,偏好储蓄的习惯是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的原因,然而退休准备指数得分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已经做得足够充分。比如,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对于退休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仍有65%的45岁之前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充分的.退休储蓄。

“我国居民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仍是银行储蓄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两种,居民退休收入结构的多样性有待完善,兼顾收益和安全性。同时,居民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养老责任,建立完善的养老准备计划。另外,鉴于存在突发情况的可能,居民还应准备一定的应对方案,例如不动产、保险等。”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陈秉正教授说。

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篇三

【论文摘要】公共管理硕士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本文就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做出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从20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

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精选或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高质课程。要培育高质又高效的课程,必须拥有优质的资源,除了依赖优质的师资以外,还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将部分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培育,这样既有利于稳定课程体系,更有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2]朱立言.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与公务员能力建设.

[3]娄成武,杜宝贵.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

[3]王子成,戴兰妹,钱杨.关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招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1).

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篇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招生规模从19的9.2万人激增到的36.6万人,7年间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幅接近29%。据统计,截至20,全国授予研究生学位共计126.6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16.12万人,授予硕士学位110.53万人。与1982年相比,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了32.92倍,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了36.9倍。,我国招收研究生40万人,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110万人。

在这种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越来越遭到了社会的质疑。为了解答社会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疑问,受国务院学位办的委托,我们就“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于近期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还召开了一次专家座谈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

一、质量·目标与评价视角

为了确定如何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我们首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定义,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简单地说就是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从广义来说,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则是其学术水准、创新能力、文化及道德素养、团队精神等的综合体现。

我们知道教育目标本身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这导致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培养计划、培养学制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我们认为,博士生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者、精英。无论培养出来的博士毕业生今后是在学术界、政界还是在工业界、非政府机关等就业,他们都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知识,批判性地传承知识,并在各种场合传达学术理念、价值,或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我们曾经把硕士生也是当做学术精英来培养的。从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以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规模比较小,可以进行精英化培养,但现在由于我国的硕士生培养规模已经很大了,很难再用精英化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硕士生。而且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博士生教育阶段。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今后硕士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少部分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外,大量的应该是面向社会实际应用部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这样,我们就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我国当今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就可以引入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的概念。所谓外部质量,就是指研究生对外部环境适应的程度,或者说其毕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的程度,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适应性,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是结构适应性,也就是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谓内部质量,主要是指研究生的学术和学业成就,这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创新性、规范性和伦理性,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性。而创新性的核心是原创性,只有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才可以引起技术的变革。所谓规范性,是指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是否符合论文或科学研究的规范,方法是否科学,其中论文的规范性可以由同行资深编辑或优秀编辑软件等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以由同行专家评价。对于学术的伦理性,则应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查,重点强调是否遵循了科学伦理,有无抄袭、杜撰、编造数据、伪造证据等行为。

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白,“质量”既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也是一个政策的概念。所谓比较的概念,就是说把我们今天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前些年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相比,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相比,其质量到底如何?所谓政策的概念,就是说对研究生教育强调的是什么、引导的是什么、针对的是什么,如强调把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成为科学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研究生教育政策目标,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能决定我们选择什么政策或策略,来强化、改进、提高研究生教育某方面的质量。

这样我们就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定义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从比较和政策两个维度建立了质量的评价基准视角;从培养目标出发确立了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的质量评价基准。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的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理解及评价视角和评价基准的确定,我们主要就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学风状况、内部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现状。

1.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

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本次调查表明:虽然大部分的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对我国目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给与了肯定,但这种肯定是低水平的肯定。因为有1/3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一般”,有1/4的导师和1/3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博士生生源质量“一般”。

从历史变化来看,导师们认为和前些年比较现在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和“略有提高”的比例合计为40%,选择“基本持平”的为33%,选择“略有下降”和“明显下降”的为27%。可见,导师们对近些年来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变化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只有40%,有60%的导师认为生源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降了。据北京大学课题组的调查,过去5年即—20,博士生生源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并没有多大的提高,根据对博士生导师的问卷显示:只有28.2%的导师认为过去5年博士生生源质量有所提高,而30.9%的人认为持平,更有40.9%的人认为有所下降。虽然这一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相比更为悲观,但所说明的问题是一致的。特别是关于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研究生的学风现状评价

研究生的学风,是研究生学习风貌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踏实的学风,会造就勤奋、刻苦,崇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人才;浮躁的学风,则会导致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低劣。因此,学风的好坏直接传递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息,反映着研究生们的精神风貌。

根据研究生管理人员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风评价,无论博士生还是硕士生的总体表现都是不错的。如他们对博士生学风的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5%和48%,合计达到83%;对硕士生学风的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4%和53%,总计为77%。导师们对硕士生的学风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18%和53%,合计达到71%;对博士生学风的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30%和51%,合计达到81%。这一评价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的判断:我国研究生的学风总体是优良的,也存在一些非主流的问题。

3.研究生的内部适应性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如果知识结构不合理也就难以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其研究潜力也很难发挥。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基本令人满意,但硕士生的知识结构有待大幅度提升。导师们对博士生的知识结构评价选择“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18%和59%,合计达77%;认为硕士生的知识结构“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11%和49%,合计为60%。可见导师们对博士生的知识结构是基本满意的,而对硕士生的知识结构虽然整体来看持正面态度的多,但也有40%的导师认为目前硕士生的知识结构“一般”甚至“差”。

发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篇五

教育是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作出质量承诺显得至关重要。但教育是特殊的服务,教育质量承诺跟一般的商品质量承诺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我们发动全体老师充分讨论,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内容,策划了一份教育质量承诺书:

xxx学校小学部家校合作质量承诺书

xxx学校小学部秉持“让学生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新教育实验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小学部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孩子在我校就读期间,各方面素质均有良好发展。

一、学校的承诺

1、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生活自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3、书写工整、整洁,逐步达到美观。

5、坚持写日记,每学期发表优秀日记。

6、掌握生活英语300句。

7、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能建立个人网页。

8、培养一项爱好,逐渐形成特长。

二、教师的承诺

1、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

2、为人师表,态度和蔼,服饰大方,语言文雅,举止端庄。

3、备课充分,授课科学合理,批改作业认真仔细。

4、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5、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不指责家长,主动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6、无偿为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不收受家长礼物和现金。

7、学生因病因事未到校学习,教师及时为学生补上功课。

8、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三、家长的义务

1、行使监护人职责,确保孩子受完国家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2、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友爱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教育孩子注意校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4、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5、尽其所能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密切家校联系。

6、接受学校、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7、努力争创学习型家庭,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生长环境。

8、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监护人义务。

四、其他

1、本协议于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有效。

2、本协议如有更改,须经双方同意。

3、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法令有抵触,则以国家法律、法规、法令为准。

4、本协议一式两份,家长与校方各执一份。

家长签章校长

年月日年月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