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薇儿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准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论证,以确保内容的可信性和可读性。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一

研学,是指钻研学习,加上旅行,就是在旅行中钻研学习。这一学期,我校初二年级全体师生同学一起出去研学,这无异于是大家放松心情,与同学一起团结合作的好机会,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起点站——文定实验学校。

研学当天,大家迅速在操场上集合。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十分舒服。大约十来分钟后,我们出发了。

第一站——韶山。

韶山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我很久不曾游览过它,有些生疏;而熟悉在于:它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的故居,每每提到它,我都会想起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想起他那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为人民着想的精神。游览过后,我们该去另一个地方了。

第二站——博物馆。

博物馆陈列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的一些著名的传承人。我印象最深得是我们湖南省的齐白石老人。他擅长于书画,以虫鱼虾鸟著称。我很佩服他,他在日本人的威逼下,仍然能保留自己的那颗有着一腔爱国热忱的心,坚持不卖一幅字画给他们。

第四站——千龙湖生态公园。

这一站是我最喜爱,最热闹,最快乐的一站。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静,而我们的到来使得这一片天地热闹了。

在这里,我们举办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感恩”演讲会。这一位教官的演讲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文定学子也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都随着教官的演讲默默落泪。

第二个活动——篝火晚会。开场舞就是我们康副校长的舞蹈,老师的这一段舞蹈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许多同学跃跃欲试,开始准备自己的节目。我也有准备,报完名之后的我内心非常紧张,一直在练习,直到我的节目开始。上场时,我给自己打气,让心情平复下来。上场后,随着节奏的跳动,我也开始了我的演出。途中,由于我的紧张,脚步有点乱了,我心慌了一下,立马恢复开始前的平静,继续完成之后的演出。下场后,听到同学们都说还好,我的心随之放下了。

第五站——雷锋纪念馆。

“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边走边哼着这首歌。马上就到雷锋纪念馆了,我还是有些激动的。中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是全中国人民的好榜样,我们作为青少年,怎能不学习这种精神呢?他一生中不做大事,做的好事却数也数不清。现如今我们身为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安定的时代,不能为祖国上战场,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应该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终点站——文定实验学校。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坐上了返航车。回到学校后,我们再次与教官合照,就依依不舍的道别了。这一次我们付出了时间和汗水,却也得到了许多——坚持、团结、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以及遗新中国成立史等重大文化和事件。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二

敬爱的奥委会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飞向北京的一封信。我是江苏省常熟市的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摘得了32枚金牌,为祖国争取了莫大的荣耀。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更作为一名中国人也深深得感到自豪。奥运健儿取得的这些成绩,不仅是他们努力训练的成果,更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中国女排等等奥运健儿,他们在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信念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我。特别是刘翔哥哥,在他如离弦的箭一般越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所有中国人都沸腾了,他的成功更令所有黄皮肤的亚洲人扬眉吐气。

我现在作为一名五年级的普通小学生,在学习上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以前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常常会退缩想放弃。自从今年的奥运以后,看过中国女排、看过刘翔的比赛,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们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他们为成功所付出的坚信和努力,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更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现在每次我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只要一想起这些为祖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我就会告戒自己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像他们一样努力争先。同时,他们不仅成为了我学习上的榜样,奥运精神也已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现在,我在学校也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不仅要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中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流下了热泪,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飞向北京的一封信。‘梦’终于实现了。北京申奥成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喜事,人民都开始为而准备,完善一切设施。在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已85岁了,还读英语,她曾说过:“我也要为20做点事呀!”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我,又岂能助手旁观呢?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以后能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要像奥运健将一样为祖国争得荣耀!”

我想现在所有中国人期待着4年后的北京奥运,作为全国几十万少先队员中的一名,我也期待着4年后在自家门口举办的这届奥运会,我更殷切的希望,4年后的北京奥运成功,中国的奥运健将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

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员。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三

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初步掌握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养老生活方式建议;唤起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

意义在于:有利于锻炼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社会实践、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有利于为我市养老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唤起我校中学生对老年人的更大关注。

课题类型:调查研究。

课题预期成果: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初步掌握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养老生活方式建议;唤起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为我市养老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唤起我校中学生对老年人的更大关注。

课题成果表达形式调研报告收获与体会(简述)初步了解了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唤起了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锻炼了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社会实践、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论文(报告)标题:吉安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研报告。

论文(报告)摘要: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晚辈对老年人的关心是否有些不够呢?国家应不应该加大养老投入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是怎样运行的呢?除了养老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供老年人安度晚年呢?一系列问题困扰了我们,出于对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现状的关心,我们开始了此次课题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我们小组深入社会养老这一课题,获取了一些离我们最近的真实的老年人养老信息,发现了一些养老生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属于我们自己角度的深刻评论与建议。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四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

(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生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活动课,着眼于陶治性情、健体强身的文体类活动课等。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相比,它应提高在何处?如何实现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

(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研究性学习要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各地学校的内、外部条件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具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3、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位学习要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

“后工业社会”将会给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现在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应该特点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包括各种快速阅读法、记忆法、思维技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另一种思路是“研究性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供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上述两种思路对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释,但从两种学习方式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实践来看,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谓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它强调“授人以渔”,但实际上并不关心打到的是什么“鱼”。高效的学习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时代注重单位时间效率的观念。与高效的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从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无疑应该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学习加上个别化的集体教学,并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中教学形式的主要特征。

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观具有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具体描述如下:

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学习心理学家在提出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探索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布鲁纳发展发现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已形成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群;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结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观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由皮亚杰的结构的观点发展而来。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问题解决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学习过程有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学生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认知操作。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与思维策略,并依此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序列。学习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系列。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问题表征阶段;策略选择阶段;反思结果阶段。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实际上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认为学习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这一学习模式倍受关注。

4、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这样一些过程。问题情景的探索过程。智力与思维方式的弘扬过程。元认知监控过程。创造性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教学中,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利于贯彻研究性学习观,因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广义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问题解决的知识表征过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从心理结构来分析,均应包括以上所论及的心理结构。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为了较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针对我国原有中学课程内容的不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组织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求: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4、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有的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点即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讨论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及时反映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目的是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

6、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c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绕、人文环绕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2)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位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亏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3)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形成有地区和学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1)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至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3)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呆,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在活动课程板块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为例,学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依据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主题研究学习的实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点。实践中,有的项目过程完整、操作规范;有的则可以截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等等。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充分注意其下述特点:

(1)实践性。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

(2)开放性。不要设定所谓"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创造性。引导学生独创,把新颖、独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4)自主性。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建立"课题超市",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兴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学习。

(5)过程性。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

(6)互动性。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间的互动。互动的手段可以是说话的、书面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是一种交流、碰撞过程,也常常是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

(六)研究性学习的师资问题。

要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质量,必须解决好师资问题。解决师资问题的出路有三条:

(1)挖掘现有师资的潜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教师的"从一而终",埋没了教师的才能,抑制了教师的特长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际上也是给了教师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自我实现的机会。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如何开发,这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青年教师的培训。以往的教师培训,无非是学历文凭教育或教材教法讲座或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基本是围绕教师的学科教学进行的。可以预计: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不久将提上师资培训的重要议程。青年教师的培训,应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其一,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方法和步骤;其二,能对l?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这方面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将直接关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际水平。

(3)建立一支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在社区内聘请一些学有专长的人士,以某种组织形式,建立一支队伍,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师资保障。

(七)管理及体系。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形成新的办学理念,办出学校特色。

(2)资源开发。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开发;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开发。

(3)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校本课程,也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应形成各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课型可分为以下四种:社会专题调查型、社会角色实践型、校内情景活动型、小组课题研讨型。

1、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学生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

(1)开放式。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2)半开放式。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

(3)集中式。基本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4、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形式的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评价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更重视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更重视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更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更重视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

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3、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至于有的学生成果获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俭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境中掌握和。

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4、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5、评价的信息收集问题。

(1)信息的来源。

研究型课程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地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为的,有静态的成果,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有内在的体验,有物质形态的,有精神状态的等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中小学教学中除了学生的测验考试分数外,几乎没有什么规范化的收集与学生学习表现的方法。

(2)信息的处理。

简明、直观、具有诊断性,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结果的理想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能力、成果等部分中的多指标无法直接计数或工具测量,大多需采用评定的方法。评定结果的表述方法主要有语言描述、等级评定、程度定位等。这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评审教师或相关专家在查阅了学生的相关信息材料后,作出直觉判断,然后再倒算出各具体指标的得分或等第。同时,在评审的答辩中,教师或相关专家对学生某一方面价值、意义、或某一方面不足,能够直接与学生进行讨论,这种经验直觉判断及师生互动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比较适用的评价方式。

6、评价结果表示问题。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结果表示应该是多形式的,且强调用实质性评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处理,可以比较实在、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评价功效。这也是9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即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

7、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要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一般要求,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评价要和指导紧密结合。

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一是开题阶段的评价与指导。这一阶段主要评价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检查与指导。如果是全校性或全年级性有多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周期较长(如一个学期),那末在期中应有中期检查、交流、汇报制度,引入适度的组间竞赛及相互启发帮助。教师对有困难的课题组要及时指点,或要求各课题组至少在中期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次。

三是结题时的评价。既要看最后的论文、研究报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

学生课题组在结题时一般需要递交五个方面的材料:开题报告(或研究计划,应反映为什么要提出该课题和打算怎样实施这个课题两方面的内容);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课题研究中所惧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如调查、测试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及出处等;最后的总结性成果;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必修课,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努力开拓、创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经验。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五

去过不少的地方,北京的夏天还是非常有特点的,燥热、闷热交织在一起,在北京度过了多少个炎炎夏日,这里的夏天来得越来越早了,温度也逐年上升,只有一个感受:北京的夏天越来越热了。

北京的四季已经不再分明,只有冬、夏德交替,导致春、秋天的衣服已经成为了衣柜里的展示品,无精打采的挂在那里,可能一年也就会被拿出来秀1、2次的样子。而短袖的衣服却备受青睐。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不乏“板爷”的身影,现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得减少了。买衣服的地方也不只有百货大楼和西单商场了,新光天地、东方广场、新世界、sogo、百盛、中友等大商场矗立在北京的繁华地区,各种品牌的衣服应有尽有,谁还会去穿跨栏背心、的确良衬衫呢?时代发展了,和世界接轨了,至少消费价格是这样的。

记得小时候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乘凉,来瓶北冰洋的汽水,吃着大腕的炸酱面、再来根黄瓜,别提多开心了。奢侈点的无非就是涮锅子、包饺子什么的。现如今粮票也没了,鸡鸭鱼肉都是家常菜了,只有鲍鱼、龙虾、燕窝的奢华地位没有改变。老人家们喜欢的二n子也受到了其它白酒的挑战,各式各样的中外美食数不胜数,夏天的餐桌更为丰富了。只是各种疫情也随之而来,禽流感、口蹄疫,以前都没听说过。说明安全卫生意识还是提高了。

以前出门靠的是大公共、腿儿着或者二八大杠,您的自行车要是带着加快轴,那您就是有身分的人,永久、飞鸽,横穿北京城也得骑车,为的就是方便(那会也没私家车)。进了二环那就算进城了,二环里的都叫城里人,我是一直没闹明白,这城里人牛在哪了。现如今的北京城,车水马龙,有点钱的就整辆奔驰、宝马,怂点的也得来个qq、奔奔,好歹是四个轮子,有空调啊!油门儿一踩,嘀嘀一按,那身分都不一样,看着在大太阳底下登车、腿着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孙子,这大热天去趟西城儿,还不得歇菜了!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六

谢谢谢谢!!!

网友完善的答案:

课题名称:香水制作的研究。

指导老师:吴国权组长:邱立言。

成员:田逸峰、周华捷、宗剑、张旭、赵武广、方章健。

背景:对芳香素的提取、香水的制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了香水制作的初步方法,以及怎样进行芳香素的提取。

目的与意义:初步认识香水的成分以及制作方法。

目标:学会进行玫瑰精油的提取,以及香水底料的制作。

主导学科:化学相关学科:生物。

具体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任务。

责任人。

任务。

责任人。

搜集资料。

田逸峰。

做实验。

赵武广。

打印整理。

周华捷。

做实验。

方章健。

搜集资料。

宗剑。

做实验、写报告。

邱立言。

做实验。

张旭。

研究方法:实验法。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搜集香水制造的方法。

2、搜集芳香素提取的方法。

3、提取玫瑰精油。

4、写实验报告。

活动所需条件:蒸馏设备、玫瑰花瓣、实验室。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实验报告、图片资料。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满意答案:

课题。

名称。

校外餐饮诱惑力调查。

填表日期

11.26。

班级。

高一(10)班。

课题组长。

学科。

政治。

第一小组。

黄坤宇。

指导老师。

李力。

姓名。

性别。

分工内容。

黄坤宇。

组织,整理。

郭见鹄。

找资料,问卷调查。

谢徐皓。

撰写材料。

金佳毅。

统计。

其余学生。

问卷调查,统计。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去更新知识,如何在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为什么热衷于在校外小吃店就餐?他们在就餐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校外校外餐饮诱惑力何在?学校午饭为什么近水楼台“得不到月”?---------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一行6人,在指导师的引导下,准备走访了校外的所有小吃店,实地考察学校午餐的方方面面情况,采访在外就餐的一些学生,请教学校的有关领导。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答案所在。

课题研究的目的。

确立以“校外餐饮诱惑力何在?”为研究性课题,运用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以课题为任务驱动力,了解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走向社会生活。我们始终也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义务和责任去探究学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学校的午餐建设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以及提出我们真诚的建议。

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外餐饮招揽学生生意的手法。

(2)校外餐饮菜的种类、样式等。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七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12]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20xx(3):22—26。

[15]杨红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科学教育,20xx(2):79。

[26]华志远、发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学数学,20xx,3:4—5。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八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尊敬师长,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打饭插队,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改善部分设施,加大宣传,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这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辅导认真,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60%的学生选择休息,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6.为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九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调查报告。

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自我评价。

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

页,当前第。

2

1

2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

《对于我校食堂的研究》。

班级:高一(14)班指导老师:xxx课题组长:王婷。

课题成员:苏海欧叶甜甜林瑞亮娄智超。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主导学科:管理相关学科:政治美学社会医学。

划任务分工任务责任人任务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王婷、叶甜甜完成报告(输入电脑)娄智超。

资料的查阅苏海欧、叶甜甜。

资料的整理林瑞亮、苏海欧。

结题报告叶甜甜、王婷。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xxx年x月中旬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xxx年x月下旬开题报告进行答辩。

三xxx年x月初至x月上旬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xxx年x月中旬分析资料初步形成见解。

五xxx年x月下旬结题报告答辩、展示、评比。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1、沈飞2、校总务主任:李志成。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该组同学从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开题报告的撰写都很认真细致,各位成员也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体会到了收集文献工作的意义,也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一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2: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二

3.课题的由来:本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地方特色小吃多,而多样的饮食文化让我们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我们开展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在享受美味的时候也要吃的健康,也要注意饮食平衡。

4.课题的目的・意义本地饮食口味重多,十分丰富,但食品安全更为重要。那些不健康的饮食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伤害,通过这次的研究和调查,让健康饮食的观点深入每个课题研究者心中,并期待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让更多的人们都健康饮食。

5.小组分工。

王智慧,孙雪锋负责活动记录、资料整理、撰写和陈诉报告。

侯垒,张子杰负责网上及图书资料。

邹鑫丽。金滢慧,凡梦婷负责走访和统计周围同学的饮食习惯和结构。

6.方法和步骤:采用走访调查的方式。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实施阶段。

将研究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学校,餐馆,地方小吃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组同学在本地繁华的小吃街上做调查和走访。

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对饮食文化的健康・安全・卫生的合理性建议。

a.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学校里,学生都正处于一生中发育生长旺盛的时期,生理方面变化也比较大,又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脑力和体力活动的频率最高,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需要健康合理的膳食来补充能量和动力,来增强体质。因此中学生的饮食和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b.通过对餐馆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大部分餐馆的厨房都明显存在着不卫生的情况,这就对餐馆中炒出来的菜的卫生安全有一定不好,不卫生的菜中有细菌会随着菜进入人体内,从而产生疾病,会对人产生影响。此外餐馆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制作过程对食物的质量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c.我们在最繁华的小吃街中发现,吃油炸类的东西较多。但这些东西的卫生却不能保证,通过了解资料发现小吃摊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大,所以,还是尽量少吃。

d.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向学校・餐馆・街边小吃都提供了合理的改善建议:

1)学校里人多食物的消耗量最大,卫生安全也越难保证,所以加大对学校食堂的卫生清洁力度,把学校的卫生状况提高。

2)在餐馆中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卫生质量,和环境卫生。

3)使用清洁餐具。

4)保障环境卫生。

把个小组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制作成为调研报告。

7.结论:健康的饮食既可以让我们吃的开心更能够吃的放心。本地的风味小吃众多,可是不健康的食物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当我们在食用那些干净健康的食物时总是很开心,多种风味小吃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满足食客食欲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从学校里了解到,合理地膳食结构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餐馆的调查,发现餐馆厨房里面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不注意卫生就有细菌产生。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三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他资料:

以下是关于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的资料:

一、放松自己。

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人们会有一种紧张不适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在一种新的环境里,无论是人的肌体还是心理,出于自我保护需要,人都要对环境加以观察、了解,作出判断,然后选择。不管新的环境跟以往的.环境有多么不同,我们都要面对这一现实,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尽快融合到新环境中去。

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同学会从原来的学校毕业,到新的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同学却因为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觉得特别不舒服。有的同学说,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使他们感到紧张,不知应该怎样去应付。

曾经有一位同学说,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情况,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轮到他时,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个手心都是汗,出尽了洋相。后来,那个场面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便认为同学们一定瞧不起自己了,老师对自己也有成见了。于是他不敢跟同学在一起交往,有时恨不得一放学就马上回家。由于过分紧张,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开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也考“砸”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从这位同学叙述的内容分析,他存在着社交障碍,他没能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加之因家庭、学习等影响,“客观”上导致他们的内向性心理特征倾向。由于在众人面前“交往”失败而极易导致自卑心态,越想交往成功就越易出现紧张心理,甚至焦虑、恐惧,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心里非常苦恼,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此外,具有社交障碍的同学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自尊心极强。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说话语无伦次,口齿不清,行为拘谨。而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和恐惧感,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者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不敢出户一步,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

交往不适或交往障碍的中学生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主动性比较差,在其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也就使他们产生希望别人或外界的力量去帮助自己,使原有的自卑被逐渐消弱,如果一旦没有外界的鼓励和指导,他们交往不适的症状就会更加显著。

因此,从内心里摆脱依赖,表现自信,是他们战胜自我的关键。加强主动性,不要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到他人的身上,则是他们行动的保证。

为此,建议:

第一,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自己交往的失败。因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其认识和行为是不能脱离现实的,并时刻与现实相接触的。相反,心理有障碍的人,总是想尽办法逃避现实,甚至希望生活在假想的环境当中。

第二,解剖自己,认识自己。在出现问题时,中学生应首先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不足不要“讳莫如深”,而要敢于“暴露”,同时还要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心。

第三,发挥自己优势,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及时抓住各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每一次交往的成功,都将有效地加强对自己交往能力的正确认识。用“我能行!”这样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即使偶尔失败也没关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具体办法:

一是发挥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知道自己原来也不差。

二是找出学习榜样或能激励自己发奋的格言,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是肯定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精神。

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在我们中学生当中,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或叫“通病”,就是自我期望过高,而自我评价过低。也就是说,有些人志向很高,心气儿很大,可是一提起自己的条件,又觉得这也不行,那也太差。这种“过高”和“过低”的反差就造成了一些人产生消极的自我。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四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

(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生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活动课,着眼于陶治性情、健体强身的文体类活动课等。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相比,它应提高在何处?如何实现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

(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各地学校的内、外部条件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具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3.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位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

“后工业社会”将会给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现在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应该特点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包括各种快速阅读法、记忆法、思维技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另一种思路是“研究性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供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上述两种思路对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释,但从两种学习方式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实践来看,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谓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它强调“授人以渔”,但实际上并不关心打到的是什么“鱼”。高效的学习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时代注重单位时间效率的观念。

与高效的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从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无疑应该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学习加上个别化的集体教学,并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中教学形式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观具有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具体描述如下:

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学习心理学家在提出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探索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布鲁纳发展发现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已形成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群;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结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观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由皮亚杰的结构的观点发展而来。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问题解决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学习过程有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学生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认知操作。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与思维策略,并依此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序列。学习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系列。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问题表征阶段;策略选择阶段;反思结果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实际上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认为学习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这一学习模式倍受关注。

4.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这样一些过程。问题情景的探索过程。智力与思维方式的弘扬过程。元认知监控过程。

创造性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教学中,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利于贯彻研究性学习观,因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广义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问题解决的知识表征过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从心理结构来分析,均应包括以上所论及的心理结构。

五、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为了较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针对我国原有中学课程内容的不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组织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求: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4.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有的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点即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讨论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及时反映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目的是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

6.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c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绕、人文环绕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2)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位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亏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3)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形成有地区和学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1)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至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3)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呆,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

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在活动课程板块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为例,学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五

摘要:为了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们学校从起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组的五位教师从xxxx年3月份开始到xxxx年7月份结束,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子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李婷婷和胡碧莲老师还就她们所负责的子课题让学生也同时成立课题小组一起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二阶段,我们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发放问卷调查,大量走访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中学习存在的困难。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承担的相应的子课题的内容,找到合适的方法。

或者对话,每天评选出一个优秀的寝室,对该寝室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他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改善了。因此,我们准备在全校推广使用。

刘伟老师提出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做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的具体做法是:布置完写作任务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5名学生。每个学生就老师布置的题目各自写一篇文章,然后全组学生一起讨论,同样的表达方法,哪个学生的表达最好就采用哪个学生的句子,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然后把所有小组的文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全班同学互相学习,最后老师再做一定的点评。这样做下来,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言词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合作。在组员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励互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

李婷婷和胡碧莲老师在课题研究和实验阶段所采用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事。做事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依赖性强,因而问题意识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差。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做事的同时学会了英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人认为在英语的学习中,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

二、关于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单一使用都不易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并将各种好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在实施研究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应充当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主导者。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肤浅的,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善。另外,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们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能做得更好。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六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通过研究,试图实现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怎样(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它;以及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要简洁明了。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概括出来,让人能够从题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称“问题的由来”,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顶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等。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六)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高中阶段,研究学习课题研究的类型大致有科学实验类型、读书报告类型、社会调查类型和项目设计类型等。无论是哪种类型,都要有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的研究难点。

(七)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进度、时间安捧安排等。

(八)成员分工。

(九)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预期成果即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1.课题研究背景说明大而空。

2.课题研究价值判断欠全面正确。

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问题偏离课题中心。

4.研究步骤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学。

5.对课题研究困难估计不足。

为了方便开题会上进行开题报告,有能力的课题组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powerpoint制作好开题报告会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灯片),还应该做好开题的答辩准备。

范例: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七

xxx:。

第六大队第九组。

组长:吴xx、阎xx。

组员:黄xx、宁xx、曾xx、周xx、王xx、任xx。

指导老师:周xx。

一、明确目的:研究xx村产业结构变化,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座谈访问。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沿溪镇xx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xx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形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xx村北邻浏东公路,南靠xx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使农民也普遍形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机械、肥料有提供和补贴,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xx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20xx年xx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xx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人均收入为2800元,到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同年,蔬菜总产值达到840万元,到达到1560元,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xx村最新的动态:建立xx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我们的追问之下,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其优点在于:

1、提供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提供机械。目前xx村的劳动力输出情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一般为初高中毕业,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留家种田,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符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而提供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来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xx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占总产值3/4。平均增长值高于沿溪镇(36%)。

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大多为女工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

年产值:50万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xx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200万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08年180人(半农半工)。

xx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20xx年115万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半农半工)。

通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xx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助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xx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xx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现在:建设农民新村,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提供配套设施,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

xx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沿溪镇xx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形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建议:

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上,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一条信息化的道路,建立将无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宽,建立农机合作社及流通队伍,形成品牌。优化产业结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特色龙头产业,稳步发展以花炮为主的第二产业,积极加快第三产业的步伐,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将产业结构健康稳定地发展。

xxx。

20xx年x月xx日。

高中研学报告(通用18篇)篇十八

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以来,学校也相应设置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我校六安一中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师生都是一个挑战,通过对素质教育的要义进行深入理解,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我们小组将课题定为“高一、二、三年课级课余活动调查分析”。就目前中国学生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走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课余生活最多的就是补课,即使有一些学生拥有比较好的兴趣爱好,但苦于家长和学业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就导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进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主要因为除了学习便所知甚少),最后当面临社会的检验之时,学而不会用的学生自然会在优胜劣汰的现实中被扫地出局。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与国际接轨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中国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材来作为强大的支撑,而这些人材便大多来源于拥有无限潜力和激情的学生,所以我和我的学习小组做了这个关于高中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课程。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一出行倡议书(通用12篇)

    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作品,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学习目标的人群。希望大家能够从以下范文范本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广大职工朋友们:假期出

    街道上半年综合办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系统性的思考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弥补工作中的短板。如果你正在写月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下面的范文,争取写出一份更加完美的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

    套房租房合同(通用16篇)

    租房是一种解决住房需求的常见途径,在城市中尤为常见。以下是一些租房中的坑和陷阱,希望大家能够提前知晓并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租赁合同法

    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稿题目(实用15篇)

    爱国是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重要动力,是保卫我们祖国的勇气和决心。接下来是一些著名爱国诗歌的欣赏,希望能引发大家的爱国之情。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粱启超

    保卫部安全工作总结(模板17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并为未来的安全工作做好准备。这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教案设计(优秀16篇)

    在小学教学中,教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在第二季度抓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实用12篇)

    撰写演讲稿范文可以加强演讲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演讲习惯和风格。这些演讲稿范文不仅能够激发思维,还能够鼓舞人心,引起共鸣。同志们:这次全区非公企

    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专业19篇)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是为了推动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价。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农业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xxxx年,我

    禁止放鞭炮倡议书(汇总17篇)

    范本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的成果,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什刹海的秋秋天的美景(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指在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结构合理、措辞得当等方面表现出色的文章。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品味。秋天到了,秋姑娘好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