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雁落霞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详细和系统的示例,供大家参考。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出示下面的练习题。

40+50=。

20+30=。

40+50=。

3+3=。

11+5=。

12+6=。

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想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月饼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指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就是求左边的月饼和右边的月饼的和。

教师:怎样求23+3等于多少呢?

能看图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是2盒,表示的是2个十,右边的3是3个一,2个十是以十为计数单位,3个一是以一为计数单位,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加在一起。

为什么左边的3个能和右边的3个加在一起呢?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它们都是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能合并起来。计数单位相同,它们的数位就相同,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3个月饼和3个月饼合起来是6个月饼。6个月饼再和20个月饼合起来,就是26个月饼。

引导学生说出3+3=6,20+6=26。

教师: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方式,验证23+3是不是等于26。学生计数器计算23+3等于多少,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抽学生汇报。

我们这个方法来算一算23+4,42+6,5+21,73+5。

抽学生计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个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2、教学例2。

请同学们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计算,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计数器计算的学生汇报。

让学生说出计数器算23+30,先在计数器上拨上23,再在十位上拨上3,这时计数器上的结果是53。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3、练一练教师:你能你掌握的计算方法计算这样一些算式吗?学生自己练习,抽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再翻开书完成课堂活动第1小题。

学生自己练习,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汇报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4题。我的教学思路。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30=。

10+50=。

30+20=。

50+20。

2、提问。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38页练习七第4--10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三

2.在口算方法类比中强化数位观念,体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并渗透估算思想,在简单的估算等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数感。

3.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四

课时教学目标。

(三维)。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创境探究,自主建构。

二.自主探索,自觉巩固。

三.静心回忆,拓展延伸。

使用教材的构想。

基于教材设计意图、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实际、活泼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课时教学互动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

20×3=60。

教师板书。20×3=。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5×6=7×8=。

9×5=6×6=。

2×9=4×8=。

7×7=6×3=。

4×7=3×5=。

8×8=5×2=。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口头列式,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课时教学互动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5.总结规律。

2×3=20×3=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景图。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四、全课小结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3)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4)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例120×3=60(根)。

答:一共有60根。

例2把48看作50。

4×50=200(元)。

4×48200。

200元够了设计后续。

作业设计。

1.算一算,比一比。

30×2=50×4=60×7=。

300×2=500×4=600×7=。

40×9=80×3=70×4=。

400×9=800×3=700×4=。

2.亮亮看一本200页的书,他第一天看了39页,他这样看了5天,看完了吗?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五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2.列出算式:猜得对不对呢?怎么验证呢?(板书各个算式)。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探究:34+25你们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看小组内能想到几种不同的算法。

2.组织交流:汇报交流不同算法,理解算理。

3.再次探究:38+25会口算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5.初步巩固:口算38+34,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6.提问小结: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三、专项训练,提升数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数可能是多少?

2.编一编:自主编题计算,同桌交换校对。

3.说一说:编对了吗?编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对××编的题目有什么想说的?

四、分层练习,提升能力。

1.估估算算:先估计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出结果。

口算比赛:即时反馈。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路线情境图:

1.解决问题1:贝贝到晶晶那儿,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

3.反思梳理,总结全课。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六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解决乘船问题中,对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吗?大约需要几条船?两个班坐一条船,可以怎么安排?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重视比较归纳,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文档为doc格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七

案例呈现: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新授。

1.出示例l: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个别答)。

(2)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3)请一个同学完整读一次题目。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5)你会给这道题列式吗?

(6)怎样口算80÷2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7)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20×4=8080÷20=4。

归纳:想乘法,算除法。

或8÷2=480÷20=4。

归纳:想表内除法。

(8)写结果并验算:80里面有4个20,对吗?答:……。

(过渡语:我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了彩旗装扮教室。)。

2.出示例2:学校买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齐读题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

(2)谁来列式?(个别答)。

(3)怎样口算120÷3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4)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30×40=1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谁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想?

12÷3=4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5)那么这道题的结果是,写结果并检验。答:……。

3.对比例1、例2,归纳并点课题。

(板书课题)。

归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学习的口算除法有几种口算方法呢?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总结,这两种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下面。

我们来听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请准备作业本和笔,好,开始。

4.听算巩固例1、例2(说算理)。

60÷20=90÷30=。

180÷30=240÷40=。

案例评析:

1.生活情境的创设。

本来数学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邹巧凌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合理开发教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忠实地复制与实践教材,而应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开发教材,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邹巧凌老师在出示例l教学内容时就没有直接照搬课本:“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而是改为这样出示例题:“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使学生更为积极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又该怎样解答。邹老师这一不经意创造,让学生学习思维更连贯。

3.包容处理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两种口算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邹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最可贵的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理、算法,以说促思,让学生亲身经历探寻数学本质的活动历程。而对于学生“数学的思考”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本身,这就是本堂课所呈现给我们最瑰丽的色彩。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八

这节课让学生先自主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样的与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多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使学生心甘情愿继续去寻求更多、更好的问题,而没有无可奈何的被迫的感觉。这样的参与带有极大的主动性,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参与中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并用典型题来解决练习“呆板、老套”的`问题,使学生更积极地完成题目。但在完成“填空”这题时,许多学生多出现解题困难。在教学预设时,我也想到了学生学习这题会有困难,特意在这题时请学生读一读题,并解释其中的含义。没有想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知识表达完整。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还做得不够细致。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我在教学时,是开放着由学生自己想出计算方法,在优化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探究时,没有出现先算高位,再算低位的情况,我在教学时,也没有将这种方法呈现,是否违背教材的意图。我不出示“口算要先从高位算起”这个方法的理由是:学生对多位数的计算,都习惯先计算地位,将最低位的数直接写在答案的位置上,再在心里默记进位数,并计算上一个高位的数。我也认为这样比“先从高位算起”学生更容易做对。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通过借助小棒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以和观察考虑、合作的习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难点: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取哪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49=。

24÷6=8÷2=12÷3=42÷6=90÷3=。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运动会,打算装扮学校。(出示主题图)。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

师:我们先来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暂停)。

师:同学们在口算时可能想到了下面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课件呈现:

算法1: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2、教学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44—25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学交流一下。(暂停)。

ppt课件呈现:

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和刚才的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暂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较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ppt课件呈现:

(两道例题的完整板书)。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暂停)。

数分别相减,再把结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减时,运用第三种方法计算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想减。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三十几,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暂停)。

师:都是57减三十几,一个是退位的,一个是不退位的。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要比较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师: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一下每道题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口算,验证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填写答案。(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每一组题目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时有什么联系?(暂停)。

师:每一组的三道题,被减数是相同的。根据第1题可以想后两题的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

14—6=…。

140—60=…。

1400—6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算一百几十减几十、一千几百减几百都可以先想十几减几,然后在末尾添一个0或两个0。

3、完成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暂停)。

师: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是这样算的吗?你能说说每步是算什么吗?为什么先算还剩多少个?

第六段:

流程6: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有哪些收获?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一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情境挂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芳。

2、提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小明应付钱:44+25=()。

(2)小芳应付钱:44+38=()。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小明和小芳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能。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在自我探索中,掌握算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难点:进位加法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

出示情景图。

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2、问:你会解决吗?求小明要付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求小红呢?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4、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5、再次交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算法。

6、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7、讨论小结: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8、评价此轮表现优秀的学生。

三、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1、2题。

(1)分组出示。

(2)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比较两题,说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合计的意思。

(2)学生通过口算填表。

(3)检查学生填表的情况。

(4)口答哪个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口答得数,再比较这两题,说说想法。

4、“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出得数。

5、“想想做做”第6题。

分组让学生交流,最后教师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7题。

板书设计:

先算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十位上的数相加。

44+25=69(元)。

44+38=82(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重要是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时候,不规定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可以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算法,体现算法最优化。

课后反思:

一、专研教材,把握目标。

在教授完一部分内容后,有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好,关键还是教材专研得不够深。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

“想想做做”第2题安排了四组对比题。每组三道题中第一个加数是相同的,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是相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算法。由于课前我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编排此题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没能好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因此也没有达成本题的教学目的。

二、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课始的几分钟内,如果让学生快速练习简单的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话,课堂效果会更佳。

三、多种预设,算法多样。

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源于课前的师生了解,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源于教师的胸有成竹。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以便应付课堂上的意外“生成”。但由于班级的差异,两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学生思考出的算法过于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课后经过一番反思,觉得问题还是在于我没有正确地引导他们。

四、鼓励估算,形成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样,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并让学生形成估算的习惯。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得数,再口算。启发学生把口算与估算结合起来,让口算与估算方法相互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提示估算方法,也让学生适当比较口算与估算的结果,以体会估算与口算的不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能在整个的知识学习的结构中显的比较枯燥,所以首先就要把这种枯燥的口算题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景中引出,突出学习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影响,产生算法的多样化了,所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虚幻的方法去算,不抑制他们的想法。本节课中还通过了比一比、算一算,想一想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帮助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课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由于学生对口算加、减法已有较多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只是让他们看图列一下式子,学生们却很快的把口算结果告诉了我,所以在这里关键要让他们说说是怎么口算的,方法也多样化,没有哪种是最合理,关键是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还是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加上自己提问方式不太合理,不善于引导,使得学生的答案很多,但自己又要要求他们达到自己的点上,花了很多时间。说估算的时候,学生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我说这是一种方法,但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甚至我还说估算的时候先看什么位?从哪一位估起?学生还是说不出,可能一开始没讲清楚,导致后来每做一题我让他们估一估,他们还是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没其它的算法,而“四舍五入”这种方法跟实际的估算是有一点出入的,例:“37+55”用“四舍五入”估的话是100多,而实际估得的是90多。有些问题学生是需要思考一下,而我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他们回答了,应该让他们讨论交流一下。

听课随感:

今天听了小顾老师上的这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事先和小顾老师一起整理了这节课的思路,上完后,能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和估算意识。听完后,给小顾老师提了一些建议,如:所提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便于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自己心中要有底,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一种最优化的算法。又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语言要严谨、简洁、抑扬顿挫,学生已经比较清楚了回答了的问题,教师不必要进行重复,这样,课堂上的闲言碎语就会很多,只会妨碍学生的听课内容。对于一些关键的语句,教师要进行强调和总结时,一定要响亮而且速度要偏慢。当然对于学生多种不到位的回答或不会回答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重要,这对于一名实习老师可能有难度,但是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有提高的!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生自我探索算法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你能口算出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里相互交流。

2、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再次交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算法。

4、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5、讨论小结:第一道算式相减时不需要退位,第二和第三道算式相减时需要退位。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再做第2组。同上。

再做第3组。看学生掌握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说说这几题之间有何联系。

做完其余题目。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用什么方法算。

填表并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口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说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计得数,再口算出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分组交流,最后用算算来检查。

7、“想想做做”第7题。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开动了脑筋,学到了很多本领,表现真不。

错。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7题。

板书设计:

先算个位上的数的相减,再算十位上的数的相减。

38—25=13(元)。

44—25=19(元)。

44—38=6(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类推出一千几百减几百的口算。此外,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本课仍旧以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来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因为有了学生原先的口算经验,学生主动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且刚刚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进行迁移,并在多种算法中得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当然,对于学生而言,退位减的口算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已经熟悉了例题中的场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直接从图中选出两件玩具并求出它们的接个相差多少元,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进行口算。通过组织交流,学生能够思考并选择出比较合理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来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在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再通过不需要退位和需要退位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口算方法的理解。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引导他们比较退位与不退位,能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区分出他们的异同,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基于学生们昨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估算方面跟昨天的学习比较类似,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估算出,而且还能选择比较好的估算方法,我让他们比较同一组的两题或三题在计算时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很快的说到了这节课的重点,整节课很轻松的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练习中不断的巩固,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好。

听课随感:

今天听了小顾老师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上课整体效果还不错,主要原因是:学生一头有了昨天知识的铺垫,学生能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所以比较顺利;教师一头,有了几节课的上课经验,小顾老师在自己的不断反思中成长,累积了一点教学经验。上完课后,和小顾老师交流了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刻提醒一些不认真的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教师要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明确知识的正误。如果要进行课堂的总结,这时候要把机会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补充。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 ( )                 20 ()              30()                60()。

70()                30()             70 ()              20()。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5     30。

60。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60 4。

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64                             65。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9+44=83          39+44=83。

74                             79。

30+40=70。

9+4=13。

70+13=83。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五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的学习活动,

2.在口算方法类比中强化数位观念,体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并渗透估算思想,在简单的估算等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数感。

3.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2.列出算式:猜得对不对呢?怎么验证呢?(板书各个算式)。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探究:34+25你们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看小组内能想到几种不同的算法。

2.组织交流:汇报交流不同算法,理解算理。

3.再次探究:38+25会口算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5.初步巩固:口算38+34,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6.提问小结: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三、专项训练,提升数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数可能是多少?

2.编一编:自主编题计算,同桌交换校对。

3.说一说:编对了吗?编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对编的题目有什么想说的?

四、分层练习,提升能力。

1.估估算算:先估计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出结果。

口算比赛:即时反馈。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路线情境图:

1.解决问题1:贝贝到晶晶那儿,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

3.反思梳理,总结全课。

(略)。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联系口算过程中能理解到竖式计算时的学法,虽说前面内容的基础打的很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数位不能对齐,造成计算错误。

2、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3、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

4、有的学生竖式时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做减法在做。

5、有的学生口算后把答案写在竖式上,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6、有的学生当个位算好后,忘了进1或退1,造成十位计算错误。

7、还有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如12—9等于1,4+9等于15。

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有经验也有失误:

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书写时非常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画,都要严格要求,为此,学生的竖式写法规范、整洁。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单。

3、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相比,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对学生来说更难些,所以小棒的操作不能忽视,只有借助摆小棒,拆小棒这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退位的算例,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可是由于学具(小棒)学生准备不齐,我临时采用了在黑板上画小棒,给学生理解从十位退1到个位做10的算理造成难度,在学生笔算退位减法时,很多学生退位后十位上计算错误。

改进措施:

1、加强平时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2、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做,写进位点,退位点。

3、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加强联系,减少错误。

4、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到数字搬家不出错,数学教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放手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这几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心得体会总结(实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财富实现自己的成长。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汇总16篇)

    编写事迹材料可以让人回顾过去的成长历程,从中找到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也可以回忆美好的回忆和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饮料陈到协议书(通用20篇)

    在未来某个时点发生纠纷时,合同协议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进行维权。如果你需要合同协议的模板,请继续往下阅读,这里有一些精选的合同协议样本。_______年____月_

    深圳豁免申请书(优质15篇)

    更多申请书是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能力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更多申请书,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个人总结(汇总14篇)

    个人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我评价的意识,不断完善自己并促进个人的成长。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年6月27日至7月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高中(专业16篇)

    通过比较范文范本和自己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指引。“可恶,是谁规

    绿色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为了更好地总结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分享

    税收筹划论文题目(优质15篇)

    范文是对某一事物内容、形态或特点等进行描述、模仿或模板化的一种写作形式。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写作手法和构思方式,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

    参加社区大扫除心得(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经历、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中班(优秀12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活动总结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2、全体围坐,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