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文锋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消化所读书籍的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借鉴。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一

3月8日看到《刺杀骑士团长》上线,3月10日开始读,3月11日读完,以前每天一小时我绝对够用了,经常还用不完,而那几天我等不及要读完它。

果然还是喜欢村上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实在还不多,我好像从最开始,就对他的作品没有抵抗力,《1q84》那部长篇小说我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那时的我还没那么热爱阅读,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村上春树,很多人不喜欢他絮絮叨叨的讲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欢。

从阅读数量上来看,我读的并不多,但就我读过的有限的几部作品来看,他的作品个人特色还是挺明显的,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品与作者自身之间的联系,看得让人回味无穷。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如果看过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刺杀骑士团长》里面很多桥段和情节跟《1q84》很像,比如:

谜一样的少女。《刺杀骑士团长》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绘里很像,她们与众不同,且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总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横跨两个世界,并能够随意穿梭。性格总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总有隔阂,但她们从不在意,或者说那不是属于她的世界的事情,无需理会。她们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为何村上对十几岁的少女如此偏爱,并把她们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谜一样的事物。《1q84》中无缘无故的两个月亮,《刺杀骑士团长》中莫名其妙的一个摇铃。他们都没有缘由地出现,又不知不觉间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现的意义,但是没有它,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

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颓”,离婚后自绝后路,把工作也辞了,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样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羡慕,但长久来看,实在让人焦虑。现实中这样的生活,我们通常维持不了不多久,对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爱,也是村上作品的特点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离不开情人,他笔下的主人公总是会跟比自己大几岁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维持着不错的情人关系,而这位情人又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开他,有时候会留下一言半语,有时候则悄无声息。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过美满,所以在作品中总想给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本书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免色,让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带颜色的字,唯独他没有,这让他耿耿于怀,而《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直接出现了“免色”这样的名字。让人感觉:嗯,有意思,村上喜欢这样玩。

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没上过班,还没正式毕业就跟妻子两人经营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应咖啡,晚上改酒吧,经营了三年左右,29岁那年他突然下定决心以写作为生。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他这样描述那个时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决定写小说。一切都很随意,很突然,甚至到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像样的笔都没有,于是去文具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笔。《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变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离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还把手机扔了,好让编辑找不到他,然后开车四处游荡,最后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旧宅子里。前后转换之大,之突然,谁之前不曾预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经历一样。

书中主人公既不聪明,又不机灵,还有点木讷,是那种事业上没成就也没赚到钱,还被妻子抛弃的中年男人,靠着那一点兴趣爱好和技能——画画,颓废惨淡生活着。

虽然不一样,但总是感觉跟村上有点像呢,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曾写到:

老实说,连自己读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事比赛的赛马,而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写作失败之后的生活,毕竟从概率上讲,那样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这匹驽马做出的新选择,让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负面变化,往后的生活并没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颓废惨淡生活着,说不定也会被妻子抛弃。

我觉得这是他对自己另一种人生的想象,毕竟他书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样的爱好,什么音响啦,音乐啦,黑胶唱片啦,cd啦,总少不了,他把他的爱好都放进了作品中,我在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给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脸。

读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长篇小说真的很长,我看到后面无脸男让主人公给他画肖像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哪儿看过,但总想不起来,直到看完后从头翻起,才发现就在本书开头的引言中,作者写到无脸男来找他画肖像画,整本书是以回忆的方式书写而成的,这长篇小说真是长到让我忘记是如何开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译有些怪怪的,不过并不多。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二

“我”偶然间(也许是命中注定亦未可知)住进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的山间房屋,从发现藏在阁楼里的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开始,继而经历午夜铃声、林间圆洞、骑士团长现身等一系列离奇事件,从而对生死、时间、有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三月到四月间,每天午睡前或睡前读上一两章,如此共用19个小时在世界读书日将此书读完。整体来讲,比较有吸引力,诸多细节和人物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书中所要表达的东西,似有所悟却又恍惚不可琢磨。

主人公“我”是一个36岁的肖像画画家,是一个有所特长的普通人,生活自在随性又非常自律,每日作画、做家务、散步,挣钱不多,但善于观察,有时甚至是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窥视他人,具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和抓住外表之下类似于个人特质或者说本质的东西,并能将其生动地再现于二维画布之中,因而在肖像画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男二号免色涩,50出头,一头丰厚的白发,富有的“成功人士”,其周遭的一切尽在其近乎绝对的掌握之中。独居山间别墅的神秘男子,即使在互联网上也难觅其蛛丝马迹。读书笔记。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中塑造出两位统一而对立的角色,一个要在世间热烈地展现与昭示自我,一个却愿意悄无声息的隐匿自我。免色无疑属于后者,免除色彩,即白、即无、即空。

人物描写方面,对于主要人物的衣着和座驾,作者进行了不厌其烦反复多次的细致描写。人物出场时,仿佛一架带有感情和思考能力的隐藏摄影机随即自动出现,鲜活的细节与人物性格特点浑然一体。引擎声粗重狂野的银色捷豹——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银发男子免色;安静的蓝色丰田普锐斯——知性优雅的美丽姑母秋川笙子;红色迷你库柏——热情洋溢的人妻女友;白色斯巴鲁森林人——清冷凶狠而又似幻似真的白色斯巴鲁男子;质朴强悍的旧版黑色沃尔沃——著名日本画画家之子雨田政彦;颇有年代的红色标致205(先)、风尘仆仆低眉垂眼的浅灰蓝色二手卡罗拉旅行车(后)——妻提出离婚后经历各种离奇事件且思考不休的“我”。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三

但是反过来说,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结合起来,该争取的争取,该放下的放下。那样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词汇被翻译成日语,现在又被翻译成中文,特别是一些名词,看得有些晦涩,可能是我功力不够深厚。体验度稍差。

作者的描写一如既往地细腻、甚至铺陈的有些缓慢。但这就是村上村树吧!人都是在不断地“否定”与“肯定”中成长的,接受过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与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遥豁达。

那么,你心中的“骑士团长”又是什么呢?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四

三月到四月间,每天午睡前或睡前读上一两章,如此共用19个小时在世界读书日将此书读完。整体来讲,比较有吸引力,诸多细节和人物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书中所要表达的东西,似有所悟却又恍惚不可琢磨。

主人公“我”是一个36岁的肖像画画家,是一个有所特长的普通人,生活自在随性又非常自律,每日作画、做家务、散步,挣钱不多,但善于观察,有时甚至是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窥视他人,具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和抓住外表之下类似于个人特质或者说本质的东西,并能将其生动地再现于二维画布之中,因而在肖像画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男二号免色涩,50出头,一头丰厚的白发,富有的“成功人士”,其周遭的一切尽在其近乎绝对的掌握之中。独居山间别墅的神秘男子,即使在互联网上也难觅其蛛丝马迹。读书笔记.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中塑造出两位统一而对立的角色,一个要在世间热烈地展现与昭示自我,一个却愿意悄无声息的隐匿自我。免色无疑属于后者,免除色彩,即白、即无、即空。

人物描写方面,对于主要人物的衣着和座驾,作者进行了不厌其烦反复多次的细致描写。人物出场时,仿佛一架带有感情和思考能力的隐藏摄影机随即自动出现,鲜活的细节与人物性格特点浑然一体。引擎声粗重狂野的银色捷豹——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银发男子免色;安静的蓝色丰田普锐斯——知性优雅的美丽姑母秋川笙子;红色迷你库柏——热情洋溢的人妻女友;白色斯巴鲁森林人——清冷凶狠而又似幻似真的白色斯巴鲁男子;质朴强悍的旧版黑色沃尔沃——著名日本画画家之子雨田政彦;颇有年代的红色标致205(先)、风尘仆仆低眉垂眼的浅灰蓝色二手卡罗拉旅行车(后)——妻提出离婚后经历各种离奇事件且思考不休的“我”。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五

这是一个村上春树公司生产线出品的一个典型产品,有可能还是集大成者。在这部小说里,村上春树非常娴熟地运用奇幻、战争、历史、隐喻、影射、白描等手段,讲述了一个“洞穴”和“隐喻通道”的故事。孤独疏离的主人公、特别的女孩、信手拈来的信,当然还有菲茨杰拉德、威士忌和古典音乐等标志性符号。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36岁,以画肖像为业的画家,在某天妻子提出离婚后深受打击,数月漫无目的数月漫无目的、孤独伤心地流浪在日本东北地区和北海道。后来受到美术大学时期的好友雨田政彦之邀请,因而住进其父雨田具彦的工作室旧宅中。友人父亲雨田具彦是日本十分出名的画家,老画家讨厌尘世喧嚣,过着隐居的创作生活。“我”在工作室旧宅的阁楼中,发现了一幅具彦未曾载录在任何地方的作品《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题目,取自莫札特歌剧《唐·乔凡尼》(dongiovanni)的开头,歌剧中,主角唐璜本欲非礼未婚女性安娜,故身为骑士团长的安娜父亲便出现与唐璜决斗,最终却被唐璜杀死。雨田具彦将这个场景“翻案”为日本飞鸟时代(约6世纪末-8世纪初)的日本画,有别之处更在于画面左方,竟有歌剧中不存在的长脸男从地底探头而出,作为观看这一幕惨剧的见证人。这幅血腥又深含无言意蕴的杰作令“我”的灵魂为之震撼。

“我”对这幅画十分在意,想追寻画作背后的迷团。而后,“我”又在现实中遇见一位谜样的白发富豪免色涉以及疑似免色私生女的孤僻女孩秋川真理惠,进而又遇到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例如画中那位被刺杀的骑士团长竟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并自称为“伊狄亚”(即idea)。

进入第二册,谜团一一揭晓,村上重现了雨田具彦、继彦两兄弟的痛苦战争记忆。时钟拨到上世纪30年代,兄长具彦留学维也纳学画期间正值德奥合并,与奥地利恋人共同参加了反法西斯组织,因涉嫌密谋刺杀纳粹高官,不幸被捕,恋人被处以死刑,具彦亦受到残酷拷问。其弟继彦性格老实,本应继续在大学深造、成为前途无量的钢琴家,不料因征兵卷入了南京大屠杀。他接到上级指令用军刀残杀俘虏,这在战时是无法抵抗的命令。战场上砍杀俘虏的一幕使其精神遭受重创,退伍后留下描述当时惨景的遗书决然选择自杀。然而这一切在当时军国主义泛滥的社会背景下,被视为懦弱无能、羞于启齿的事情,遗书被悄悄地烧毁。战争带来的失去兄弟和爱人苦痛促使雨田具彦则将悲愤与那段厚重的历史诉诸于画。此时秋川真理惠失踪了,要求“我”将之杀死,重现画中场景,才可以得知少女的下落。而“我”像雨田继彦遵守长官命令杀害平民一样刺杀了骑士团长。随之是画面左方那位神秘长脸男的出现,他开启了一条隐喻通道,使“我”进入其中接受考验。最终,我通过了“隐喻通道”,少女也平安归家。“我”不仅穿越时空,而且回归现实,与妻子破镜重圆,并生下一女。

构成这篇超现实奇幻小说的多种元素在作者之前的作品几乎都有踪迹可寻。骑士团长这样一个超现实的人物形象,让人联想起了《寻羊冒险记》里的“羊男”或者《海边的卡夫卡》里的“山德士上校”;冷静且早熟的邱川真理惠。这样的少女形象,又像是《1q84》中的深绘里、《舞!舞!舞!》中的雪。雨田具彦的弟弟,以为擅长弹奏德彪西的钢琴家,则在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之后选择自杀。这又几乎是再现了《奇鸟行状录》中涉及的诺门坎战役的隐喻。

总而言之,尽管阅读村上春树曾经给我带来过极佳的体验和心理慰藉,可在读完这本《刺杀骑士团长》时,可是却因为过多的相似性,使得最终读完全书内心似乎毫无波动,甚至还能感到些许失望。

村上一反过往结尾失落的常态,在故事最后给予正面希望,更让小说终止在这一句上:“‘骑士团长真的存在。’我对着身旁熟睡的女儿说道,‘你最好要相信。’”村上在结尾强调“相信”的力量,传递出呼吁年轻人正视历史的信号。(王森)。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六

书本讲述了一个感情失意的画家来到深林孤独过着自由向往的生活,遇到隐退的生意家,感情受挫的人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女,在寄宿原屋主的骑士团长画的引领下走过了一场似梦非梦的黑暗之旅,最后回到现实会到妻子身边。

对于结局我还是蛮失望的,没有展开我们关注的战争话题,里面的题材只是一个隐喻,包括南京屠杀的历史事件,作为日本人能够直面确实难得可贵但是只是略带一过,未免有点戏耍读者的成分。

而故事在现实与非现实的穿梭中,于意念和隐喻中寻找着自由的真正自我。村上了不起的地方是年过60开始写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带着对世界的个人见解,书中主角坚持为自己而创作而去绘画的精神,几次拒绝经纪人提出的重新绘画的意见。这便是现实中村上坚持创作的精神所在,以及了解村上的读者可以联想他的坚持跑步的岁月。而屋主的一幅画让主角带入梦幻的角色,看见屋主岁月老去即将逝世,这个时候村上是否也看见了自己人生的尽头,思考着孩子对自己的一生有何价值,是否失落,是否渴望,这些是我的读后感受。

村上在这个年纪写的书或多或少映射着对自己人生走过来的或遗憾或赞美,对女性胸部的喜好,对性爱的热爱,对妻子的爱慕,对孩子的渴望,每一个话题都跟村上息息相关,村上写的最好的是寂寞,也只有这种寂寞与世间喧嚣让我得以暂时疏离,像是紧抱在眼前的温暖,也如身处旷野中的田园,深入骨髓。

只是对于事物的描写,好像差了一点点睛之笔。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七

尽管有着无可辩驳的衰退迹象,尽管行文越来越啰嗦,我还是几乎一口气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惯了的各种具有现实指代性的非现实元素几乎都在,只是这次的故事更加简单,故事水面下的冰山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现实世界的构建几乎没有,作者只在情节最关键的部分设置了几条通向非现实的小路,小到几乎难以自圆其说,读者越来越难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达的意思。而且,村上春树应该是学习了绘画。

文中对于绘画知识和创作过程的描绘,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是很难写出来的。而且,村上用了文学创作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比如无论是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还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比起已经画完的部分,作者对未画出的内容更加耿耿于怀。是艺术之间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别具一格的理解也罢,文中的绘画都有了优秀文学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测一下,作者在对绘画艺术的探索过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非现实因素”,而这种非现实因素作者无法很清晰地把握住(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无法在上面构建一个类似《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样的非现实世界,有其自己运行规律的世界。

在书中,“我”在画家雨田具彦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幅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是画家没有公之于众的作品。无论是画家将画隐藏的原因,还是画家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画中人物的具体含义,都具有向内探索的意义。而自从发现画以后,各种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屡屡出现:住在对面山上豪华别墅中的免色先生,13岁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妈秋川景子,树林中的铃声,石头下面的地洞及古铃,以及只以意念状态存在的骑士团长。这些因素同时出现,但这次没有对“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长,以及与早前出轨的妻子复合了。

可以联想情节有些相似的《奇鸟行状录》,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与不具现实状态的“恶”搏斗而夺回妻子。而《刺杀骑士团长》要温和许多,少女的成长有惊无险,“我”与妻子的复合也顺理成章。至于孩子,一定是“我”的,那个色情的梦,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过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怀了孕。这种隔空sex的写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里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间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怀孕。作者对于意念中发生的事情似乎乐此不疲。

而本书的最后,“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画家的道路,而放弃了非现实主义绘画的探索工作。其间,“我”画了四幅画:免色先生的肖像画、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未完成)、林间地洞的画以及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未完成)。这四幅画表面上是写实的风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画中人,又不是简单地看出来,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其中有类似“精神”的东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现实的起点,而斯巴鲁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画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画的未画部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鲁男子的肖像没有画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彦没有公布《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应该是防止一些“恶”被释放出来。而真理惠的画没有完成,应该是为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内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讲,本书无法与村上巅峰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相比。期待着村上构建一个迷人的非现实世界的读者可能会很失望,毕竟这是村上小说的杀手锏,我们早就习惯于在那种世界里徜徉,然后明确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个意象里要说的话。

而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确感受到作者隐藏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就像书中的雨田具彦,对自己在奥地利惊心动魄的经历绝口不提,只画了一幅与自己以往作品风格迥异的画,藏在阁楼里。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达,却把它们藏在长篇累牍的描写里。至于文中提到的让中国人激动不已的几句作者的战争观,可以理解为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书都是指代不明的情节,那该有多枯燥)。本书的重点并不在那里,因为村上并不是那种喜欢到处宣扬自己政治立场的历史观的作家,他感兴趣的是非现实,非现实!

因此我不愿意承认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愿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艺术领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现实的门口,敲了敲门就离开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画的创作——毕竟无论怎么解读,肖像画都应属于不能再现实的艺术形式——作者没有在绘画能够提供的解读空间里走太远,而选择了留白。可惜固然可惜,但是绘画这个作者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们得以领略作者对它的解读和尝试,对于我等脑残粉读者来说,也是幸事一件了。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八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一个中年(意识到自己也是中年好像有点沮丧,笑)男子,经历妻子提出离婚的请求后独身自驾去异地旅行,后又住在同学父亲(名画家)的旧宅,遇到的或现实或离奇的故事。书中村上一如之前的风格,孤僻却又颇有女人缘的主人公,老唱机,不同的是,音乐由之前的爵士乐替换成了歌剧和钢琴曲,而《唐璜》在书中占了颇大的比重。从捷豹到丰田,到沃尔沃,即使不开车的人也能感受到各种不同车的特性。

书中感触颇深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村上对绘画及艺术理解的独到之处,二是对人性的洞察,主人公对自己的和解。

先说绘画:作为《刺杀骑士团长》小说本身出现的主要线索,名画家创作的一幅被藏起但却具有强烈震撼感的代表日本画。而作者作为屈从商业肖像画多年的画家,最终在书中只画了4幅画:《免色的肖像》、《白色斯巴鲁男子》、《秋川真理惠的肖像》、《杂木林中的洞》(唯一的风景画)。随着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我逐渐明白,《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为了安顿灵魂、医治创伤的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是我身上的"双重隐喻",是吞噬我正确情思的东西,即我的黑暗面。"你小子在哪里干了什么,我可是一清二楚",这是我的黑暗面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双重隐喻"存在,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最恐惧的东西,才会获得自己最希求的东西,即只有直面自己的黑暗面,才有可能打败它。《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的救赎;《白色斯巴鲁男子》则是我的救赎。书中绘画的技法自不必说,村上肯定有仔细研究过油画的步骤:从了解对象,想好构图,到炭笔描线,上色,再层层叠加,这些都是画画基本的技法。

而个人觉得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有两点:

1以无形胜有形。书中作为画家的我,在画对象前不是让对象在面前坐着写生,而是先进行交谈,了解研究透人物本身,通过形体研究其神韵,了解其内心世界,抓住其最有代表性的神韵,然后再进行下笔,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这应该和作家描写人物一样,不求完全形似,但必须取其精髓,攻其一点,描写其神韵,才能让对象跃然纸上。

2作品知道什么时候是完成的,什么时候是不可完成的。书中的两幅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应该是刚起头的半成品,只是颜色的堆砌,其中只能隐约看出人的轮廓,但里面的主角仿佛要从黑暗中走出,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而另一幅《秋川真理惠的肖像》也介于完成和未完成之间,但我却没法再画下去,同时也给了画更多的生命力,象征着秋川真理惠渐渐由少女长成一个成熟女性的过程。而画作把1岁的她永远的记录下。

其次是关于人性的洞察,更多的是书中人物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和解。一个是作为废材画家的中年男,在少年时便经受了最亲的妹妹的去世(这点和《挪威的森林》男主的好友也是在男主少年时去世惊人相识),男主一直带着对妹妹的回忆和自己没有做点什么就让妹妹死去的愧疚生活,知道结识了妻子,而追求妻子并与之结婚的理由竟然是因为妻子眼神深处闪烁着和妹妹类似的光芒。在生活6年后,妻子提出离婚,而主角没有一句追问和情绪化,只是默默的收拾好随身物品,开始长达几个月的单身旅行。其实主角一直生活在妹妹的阴影和愧疚中,而在后面刺死骑士团长并由此救出真理惠后,这种愧疚才得到了解放,主角才正式和自己进行和解,才有了后续和前妻复合并一起生活下去的情景。

而黑暗的洞穴又代表什么呢?原始的本我。"一个人被关在又黑又窄的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开始考虑自己可能永远在这里活下去,那比什么都可怕,那么一想,就吓得喘不过气,就好像周围墙壁挤压过直接把自己压瘪挤死——便是这样汹涌的错觉,而要在那里活下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跨越那种恐惧,即克服自己,为此就需要无限接近死亡"只有剥夺了你任何的感官,直面黑暗的恐惧,在那一刻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才能真正面对自己,克服自己,获得新生,而这时出现的光才是真正的涅槃。

主人公借助黑暗的洞穴,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和和解之路,最终像书中说的,不管怎样,我们要把时间拉到自己这边。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九

尽管有着无可辩驳的衰退迹象,尽管行越越啰嗦,我还是几乎一口气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惯了的各种具有现实指代性的非现实元素几乎都在,只是这次的故事更加简单,故事水面下的冰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现实世界的构建几乎没有,作者只在情节最关键的部分设置了几条通向非现实的小路,小到几乎难以自圆其说,读者越越难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达的意思。

而且,村上春树应该是学习了绘画。

中对于绘画知识和创作过程的描绘,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是很难写出的。而且,村上用了学创作的眼光看待绘画艺术,比如无论是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还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比起已经画完的部分,作者对未画出的内容更加耿耿于怀。是艺术之间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别具一格的理解也罢,中的绘画都有了优秀学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测一下,作者在对绘画艺术的探索过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非现实因素”,而这种非现实因素作者无法很清晰地把握住(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无法在上面构建一个类似《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样的非现实世界,有其自己运行规律的世界。

在书中,“我”在画家雨田具彦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幅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是画家没有公之于众的作品。无论是画家将画隐藏的原因,还是画家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画中人物的具体含义,都具有向内探索的意义。而自从发现画以后,各种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屡屡出现:住在对面上豪华别墅中的免色先生,1岁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妈秋川景子,树林中的铃声,石头下面的地洞及古铃,以及只以意念状态存在的骑士团长。这些因素同时出现,但这次没有对“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长,以及与早前出轨的妻子复合了。

可以联想情节有些相似的《奇鸟行状录》,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与不具现实状态的“恶”搏斗而夺回妻子。而《刺杀骑士团长》要温和许多,少女的成长有惊无险,“我”与妻子的复合也顺理成。至于孩子,一定是“我”的,那个色情的梦,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过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怀了孕。这种隔空sex的写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里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间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怀孕。作者对于意念中发生的事情似乎乐此不疲。

而本书的最后,“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画家的道路,而放弃了非现实主义绘画的探索工作。其间,“我”画了四幅画:免色先生的肖像画、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未完成)、林间地洞的画以及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未完成)。这四幅画表面上是写实的风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画中人,又不是简单地看出,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其中有类似“精神”的东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现实的起点,而斯巴鲁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画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画的未画部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鲁男子的肖像没有画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彦没有公布《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应该是防止一些“恶”被释放出。而真理惠的画没有完成,应该是为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内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讲,本书无法与村上巅峰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相比。期待着村上构建一个迷人的非现实世界的读者可能会很失望,毕竟这是村上小说的杀手锏,我们早就习惯于在那种世界里徜徉,然后明确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个意象里要说的话。

而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确感受到作者隐藏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就像书中的雨田具彦,对自己在奥地利惊心动魄的经历绝口不提,只画了一幅与自己以往作品风格迥异的画,藏在阁楼里。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达,却把它们藏在长篇累牍的描写里。至于中提到的让中国人激动不已的几句作者的战争观,可以理解为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书都是指代不明的情节,那该有多枯燥)。本书的重点并不在那里,因为村上并不是那种喜欢到处宣扬自己政治立场的历史观的作家,他感兴趣的是非现实,非现实!

因此我不愿意承认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愿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艺术领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现实的门口,敲了敲门就离开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画的创作——毕竟无论怎么解读,肖像画都应属于不能再现实的艺术形式——作者没有在绘画能够提供的解读空间里走太远,而选择了留白。可惜固然可惜,但是绘画这个作者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们得以领略作者对它的解读和尝试,对于我等脑残粉读者说,也是幸事一了。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

好久不读村上,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心中有些许害怕,害怕把村上的书都读了后面的日子该如何是好。似乎已经习惯甚至迷恋他的文字,无法自拔。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和荒唐,但是在我这里确实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单一的读村上,或许准确的是村上的书陪我度过了一段漫长且艰难的日子。还记得第一本是海边的卡夫卡,突然有一种被温暖的感觉,似乎有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不要害怕,至少还有我。就像游离在城市生活边缘的孩子突然找到了组织,它让我某一刻不再孤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寻羊冒险记,舞舞舞,挪威,1q84,拧发条的鸟。。。可以说读了他百分之九十的书,每一本都抱着读一本少一本的惆怅且幸福的心情,像一个小孩看着糖果盒里日渐变少的'果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今天,春风,细雨,微凉。打着充人数的幌子在某某会议大厅培训,百无聊赖的我,不喜欢电子书的我,再次偶遇村上,幸福的感觉莫过于此。

因为自己读书的偏好,前两章还以为深爱的村上慢慢就要远去,一直在疑问自己变了,翻译变了,还是文字变了。殊不知平淡无奇的文字,杂乱无章的叙述正如我此刻的状态。初入职场的我似乎正在慢慢的失去自己,慢慢变成了无脸人。。。(会议结束,去买书)。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一

周末窝在被窝里,把《刺杀骑士团长》看完了,这本书看得是真的很慢。书和人一样:反复拿起,反复放下,零零散散,最后就索然无味了。所幸书是没有脾气的,它可以任你随意摆弄。

这本书一开始看得是有点云里雾里,画中的人物通过理念形体化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和你对话,引领你走入另一个世界,慢慢的剥开历史的纱幔,倾听一位风烛残年老人内心最真实的孤独与呐喊。

小说的魔力就是这样,高潮未到之时,总是谍影重重,所以在真相迸发,情感喷薄浩浩汤汤之际,小溪汇入海洋,继而惊涛骇浪,那种震撼,是无法想象的。

我在文中两处有泪目。

一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描写,一双冰冷的手感觉硬拉着你让你亲眼目睹一个处于政治道德情感漩涡之中纠结徘徊的青年拿起军刀砍下一颗颗鲜血淋漓无辜者受难者的头颅,一切只能旁观,只能那样做而已。

可能是吧,也可能都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有很多,关于婚姻中灵与肉的抉择,关于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关于历史战争中人性的拷问,很多很多。

人人心中有场雨,你可以伫立,无人来扰,心情无比静谧,这场雨,永远不会止息。有些事,相信为好。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二

3月8日看到《刺杀骑士团长》在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上上线,3月10日开始读,3月11日读完,为此我还在网易蜗牛读书app上购买了时长,以前每天一小时我绝对够用了,经常还用不完,而那几天我等不及要读完它。

果然还是喜欢村上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实在还不多,我好像从最开始,就对他的作品没有抵抗力,《1q84》那部长篇小说我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那时的我还没那么热爱阅读,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村上春树,很多人不喜欢他絮絮叨叨的讲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欢。

从阅读数量上来看,我读的并不多,但就我读过的有限的几部作品来看,他的作品个人特色还是挺明显的,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品与作者自身之间的联系,看得让人回味无穷。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如果看过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刺杀骑士团长》里面很多桥段和情节跟《1q84》很像,比如:

谜一样的少女。《刺杀骑士团长》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绘里很像,她们与众不同,且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总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横跨两个世界,并能够随意穿梭。性格总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总有隔阂,但她们从不在意,或者说那不是属于她的世界的事情,无需理会。她们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为何村上对十几岁的少女如此偏爱,并把她们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谜一样的事物。《1q84》中无缘无故的两个月亮,《刺杀骑士团长》中莫名其妙的一个摇铃。他们都没有缘由地出现,又不知不觉间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现的意义,但是没有它,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

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颓”,离婚后自绝后路,把工作也辞了,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样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羡慕,但长久来看,实在让人焦虑。现实中这样的生活,我们通常维持不了不多久,对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爱,也是村上作品的特点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离不开情人,他笔下的主人公总是会跟比自己大几岁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维持着不错的情人关系,而这位情人又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开他,有时候会留下一言半语,有时候则悄无声息。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过美满,所以在作品中总想给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本书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免色,让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带颜色的字,唯独他没有,这让他耿耿于怀,而《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直接出现了“免色”这样的名字。让人感觉:嗯,有意思,村上喜欢这样玩。

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没上过班,还没正式毕业就跟妻子两人经营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应咖啡,晚上改酒吧,经营了三年左右,29岁那年他突然下定决心以写作为生。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他这样描述那个时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决定写小说。一切都很随意,很突然,甚至到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像样的笔都没有,于是去文具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笔。《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变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离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还把手机扔了,好让编辑找不到他,然后开车四处游荡,最后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旧宅子里。前后转换之大,之突然,谁之前不曾预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经历一样。

书中主人公既不聪明,又不机灵,还有点木讷,是那种事业上没成就也没赚到钱,还被妻子抛弃的中年男人,靠着那一点兴趣爱好和技能——画画,颓废惨淡生活着。

虽然不一样,但总是感觉跟村上有点像呢,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曾写到:

老实说,连自己读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事比赛的赛马,而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写作失败之后的生活,毕竟从概率上讲,那样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这匹驽马做出的新选择,让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负面变化,往后的生活并没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颓废惨淡生活着,说不定也会被妻子抛弃。

我觉得这是他对自己另一种人生的想象,毕竟他书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样的爱好,什么音响啦,音乐啦,黑胶唱片啦,cd啦,总少不了,他把他的爱好都放进了作品中,我在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给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脸。

读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长篇小说真的很长,我看到后面无脸男让主人公给他画肖像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哪儿看过,但总想不起来,直到看完后从头翻起,才发现就在本书开头的引言中,作者写到无脸男来找他画肖像画,整本书是以回忆的方式书写而成的,这长篇小说真是长到让我忘记是如何开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译有些怪怪的,不过并不多。

3、村上春树新作必看——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只是不知道将近70岁的村上还能写多久这样的长篇小说,上一步《1q84》耗时7年,这部也一样,写长篇小说太费神了,对体能也是一大消耗。不过或许他早就料到如此,所以早早就开始锻炼,现在看来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也不是白练的。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三

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坦白讲,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可能我尚未明白。但我理解的《刺杀骑士团长》,实际上就是将自己过去的不堪“刺杀”,最后懂得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男主(我竟然忘记了男主的名字)心中的“骑士团长”是死去的妹妹、是分崩离析的家庭、是逝去的爱人;免色心中的“骑士团长”是小惠,他一直割舍不下的是可能是自己的女儿;具颜的“骑士团长”则是理想(反抗法西斯)、是曾经深爱的女人......男主肯定是境界圆满,达到了超脱的境界,能够平和的接受自己、他人和这个社会了;免色最终尚未割舍心中的“执着”,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折磨,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去获取、去达到目的;具颜,我认为从他画出《刺杀骑士团长》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超脱了,他心魔已死,固然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日本画画家。有时候、有些事,只能认命,无论你怎么争都争不来,比如你爱的人不爱你了,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心意;比如你的亲人去世了,无论你如何觉得世道不公,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否则内心便会接受午间的折磨。

但是反过来说,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结合起来,该争取的争取,该放下的放下。那样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

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词汇被翻译成日语,现在又被翻译成中文,特别是一些名词,看得有些晦涩,可能是我功力不够深厚。体验度稍差。

作者的描写一如既往地细腻、甚至铺陈的有些缓慢。但这就是村上村树吧!

人都是在不断地“否定”与“肯定”中成长的,接受过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与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遥豁达。

那么,你心中的“骑士团长”又是什么呢?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四

前几天刚看完《刺杀骑士团长》,中间一度欲罢不能,看第一本的时候,感觉还比较平淡,第二本的时候,每次拿起来看,就想一直看到最后结尾!

不符合常理的“比喻”,总让人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有些段落,甚至不敢看太快,以至于在第二本还剩五分之一的时候,用了整整一周才看完。

记名字,好像不是我的长项!以至于没过几天,我已经忘记了被免色认为是他女儿的那个小孩的名字!

作者在前期勾画免色这个人物的时候,是唯一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人物,(甚至于超过了里面一些香艳的画面,之前看新闻说,香港把这本小说列为h书,看怎么去定义了)也是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一头另类的发色,永远表现的很绅士,当然事业也很成功,做事手法也是别具一格,让人想去模仿。

有好几个疑问,看完书我一直没有领悟!当然,在看的过程中,一度让我急不可耐的想看完全书,也是想知道这些答案的原因!

第一:真理惠到底是不是免色的女儿?

第二:雨田具彦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以至于画出了惊世骇俗的《刺杀骑士团长》?

第三:真理惠躲在衣帽间的时候,站在外边的是谁?难道是免色的第二人格?

第四:长脸人为什么会知道他妹妹?

……。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热门15篇)篇十五

早在《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还未在中国出版的时候,就有听说关于其中“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如村上春树这样的日本知名作家能够在作品中对这一事件进行承认和反省,必然是极好的。然而这本书并非是一本考察历史的书籍,就如作者所说的,并不深究屠杀40万与屠杀10万这样数字上的区别,但屠杀的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

也许艺术家与疯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去描述一个近似一个玄幻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热爱抽象画的的画家,却因为生活所迫而画肖像画谋生,所幸精湛的技艺使他业界颇具名声。然而,毫无征兆的,妻子向他提出了了离婚(也许只是他神经大条未发现征兆)。六年始终如一的平静的规律的生活被打破,也许是生活上的不幸,但是也成为自己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契机。在一段漫长的漫无目的自驾游旅行之后,他推掉了肖像画的工作,寄居在美大时候一位朋友父亲,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家里,位于偏僻的山上。彼时,雨田具彦因为年老痴呆,住进了疗养院。

一副画引发了“血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房间的阁楼上发现了雨田具彦的画,如本书的题目,雨田命名为《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不可思议之处,引起了主人公的好奇,他开始试图了解这幅画的创作历史,和雨田具彦的平生。而以一个社交关系很少的画家,这无论如何都是极为困难的,这时候,出现了这本书的第二号人物,有奇特姓氏的免色先生。免色通过某种途径,花费足以使他动心的报酬,让他给自己画肖像画,于此同时,这位富有,偏执,而且同样充满好奇心和规划的人,开始使故事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之前的故事还算是正常,直到在为免色画肖像画的某一天夜里,在某一固定的时刻,山上小庙的后面石头底下总会有铃声响起,这使得主人公深感困惑,在免色的帮助下,他们挖开了石堆,底下是一个高约3m的圆形石室,里面只有一个古铃。这之后,一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显现为骑士团长的模样,出现了。从这里开始,故事变得玄幻了起来。

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妖神,但是就算持有万物有灵的观点的人,也无法想象理念作为一个神灵这样的东西出现的吧,而这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有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他是否是主人公在转变画风风格的时候,出现在其大脑中的一种东西,通过精神病人的视野,将其描述出来呢,未可知。

雨田的经历不断被免色发掘出来——纳粹德国时候在维也纳留学的经历,弟弟在侵华战争时服兵役,退役后自杀的家族往事,似乎这幅画的背景渐渐清晰。而在这一线索的背后,另一条线索也在暗自发展。免色的计划,或者说他从未承认这是计划正在进行。免色委托了他第二幅画,画一个疑似自己女儿的13岁小姑娘秋川真理惠的画。总之免色也是一个有着怪异思维的人。

故事发展到第二篇流变隐喻篇,几乎没有看懂。主人公在痴呆的雨田具彦面前表演了杀死骑士团长,之后进入了另一维空间,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躲过隐喻的吞噬,重新回到人间。隐喻是抽象画锁具有的特征,是否意味着作者杀死了自己新的理念,放弃抽象画的理想,对人生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这一旅程的而考验,救了溜进免色家的小姑娘。这段经历要说明什么,与找到失踪的秋川真理惠又是怎样联系的,总觉得不可思议。

故事最后,经历过这些的主人公与妻子重修旧好,又开始画肖像画。而免色似乎也达成了什么计划,秋川真理惠过着一如既往的生活。那幅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与自己的白色斯巴鲁男子的画,在一场火灾中失去。

在这本小说中,同样看到了作者奇异的生活理念: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妻女友,通过情念让远方妻子受孕的想法,与1q84极为相似。

故事在某方面来说是稀奇古怪的,但作者总能通过节制的表达,使得句子变得十分有意味而不显得哗众取宠,在这一点上,令人敬佩。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防火心得体会(专业16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一环,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一起来欣赏一

    新版宣传活动策划方案(通用18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以减少潜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您正在寻找策划方案的灵感和参考,以下内容可能会对您有所帮助。为了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初中(实用23篇)

    读后感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阅读心得,还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读后感,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辅导员述职述廉报告全文完整(模板16篇)

    一份精心撰写的述廉报告,可以展示出政府廉政工作的进展和突破,为社会公众树立廉洁形象。通过阅读这些述廉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感恩大学母校演讲稿范文(19篇)

    借助科技手段,如PPT等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演讲内容,增加演讲效果和吸引力。此处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写作演讲稿有所启发。

    永远吹冲锋号的心得体会经典(模板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便日后回顾和回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启发。

    学生会工作计划全文(精选15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是学生会成员对于学校学生权益和利益的关心和保护的具体体现,旨在增进学生的参与和满意度。接下来是一些学生会工作计划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品合作协议书(模板15篇)

    合作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效能提升。接下来是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3.2项目内容:双方同

    伴我前行半命题(优秀17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以各种题材和风格展现,不同的视角和深度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每次,我写作业到

    度教师节班上学生发言稿大全(17篇)

    发言稿需要在短时间内给出明确、简洁的观点,让听众快速理解我们的意图。需要写一篇发言稿,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发言稿范文,它们能够给你带来灵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