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1 作者:紫薇儿

读后感是一种沟通与分享的方式,可以与他人交流对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见解。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列表,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一

早前曾读过曾国藩家书,那做人立世的谆谆教诲现在已忘的差不多了。读书,尤其是是读名人传记、史书,大体是本着寻明灯、赏皓月来的,在这个已经失去共识且物质追求成为最高道德指数的时代里,充斥着对成功学的顶礼膜拜,要么是诗和远方的虚妄艳羡,慎独、修身的赤子情怀,往往是最不被珍视的。

人无完人,我想圣贤如孔孟,也总有一些人性的弱点需要每天去缠斗的吧。

曾国藩出生耕读乡农,因着读书科举而入仕途,且被道光帝寄予厚待,他的行事风格分为两个阶段:清高壮志的青年孤愤和黄老圆通的徐图而治。他一生勤勉,以书简上的圣贤标准要求己身及后代,他一生不爱金银不贪私欲,唯独对“名”有深重执着,也是因为这种执着,他才会谨慎持重,唯恐在朝廷和百姓的面前掉了洁白的名声,直到名毁津门。他对儒教正统坚决捍卫,却完全不是迂腐顽固的人,相反却一直在接纳新事物新思想,徐图复兴中华民族,比如支持李鸿章的洋务事业,建立建立江南制造局,选送第一批公费留学的少年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等等,做了许多惠泽后期中华图强的工作。

在看裁撤湘军的决定时,除了他谨慎重名之外,还有对全局“稳定“的维护和把持,意气英豪可以率性而为,但治理一个庞大国家却不能率性而为,就像而今我们社会上一些活跃在网站论坛里的所谓忧国忧民的激愤之士,只顾自己喷的爽快,颇有点想乘乱作乱的意味,读到这里,我终于有点明白上位者所要兼顾的大局稳定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为此而作出的隐忍努力。

曾国藩相人识人育人,被当时及后人称颂,除了过人的辨才能力,最最重要的是他宽阔的胸襟,知自己不足而欣赏他人长处并为他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机会,这是非常难得的,就像欧阳兆熊说左宗棠“涤生打仗确不如你,但曾门人才济济,而你楚军,除了你左宗棠之下再无一人”,说的连最自负好辩的左宗棠都无言以对。一个组织里,其领导最重要是会选人用人,有大局观,把握方向,统筹资源,敏于决策,发挥出组织里成员的长处,成就他人成就组织,即是成就自己。

唐浩明不愧是当代研究曾国藩第一人,感谢吴老师推荐!

以史为鉴,收获颇丰,不知会不会又落入知易行难的窠臼,但读书时已经很享受!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二

如果说清代历史上有什么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册的'名臣那曾国藩当做不二人选,虽然他不如明朝王阳明那样才华横溢,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且以相当水平的哲学(或者说圣人之学)闻名于世,但曾国藩以中人之姿,先见宠于道光皇帝,中年便登高位,后见信于咸丰帝,编练湘军,平息太平天国之乱,立下不世之功,也足以证明他为官为人,识人用兵,自有过人之处。曾国藩的一生倒是可以诠释“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本书我是第三次读了,第一次读本书的时候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暑假,屋外夏日炎炎,蝉声鸣鸣,屋内弱冠少年,静心沉浸书中,世界纯粹的只有故事情节,无有其他,这样的经历回想起来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时候的自己少年意气,不识人间愁苦滋味,总以为金戈铁马,可以纵横四海,总以为剑胆琴心,可以仗剑天涯,总以为情之所致,可以金石为开,不过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年以为读懂的部分也只是以为而已。

命运兜兜转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巧的是读书的地点居然相隔不足千米,好像是一个四季轮回,我又回到了时光开始的起点,尽管青春不在,尽管几多挫折,尽管还需历练,但当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情怀始终未变。

本书故事中塑造曾国藩的性格不算特别成功,有点儿“大忠似伪”的味道,但大体上曾国藩的努力,曾国藩的愤懑,曾国藩的挣扎都未有遗漏,而且对待这样一部描述这样一位充满历史厚重感和矛盾感的人物,也不应该吹毛求疵,只要读之有所得,有所获,且与历史实事无太大出入,我以为就可以算是佳作,这也是我给五星好评的立足点。

开卷有益,不求甚解,这次重读也是随性而读,没有刻意用逻辑思维去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就是简单的代入,去体会,去了解这位理学名臣,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风流人物毕竟已经俱往矣,能不能数今朝的风流人物,还要看当世青年能否先破先立,不破不立了。但愿今人能够放下抖音,移开王者,挽住强弓,射下星空天狼。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算个不是书评的书评吧。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三

掩卷《曾国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静。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压力,万事务清务尽时能劳烦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从孔孟朱理,到申韩法学,在这一册,曾又到了黄老之道。为什么杂用黄老,唯曾缺少黄老,等黄老之道指导他的知行时,他又有了别一番力量,就象游戏里的失血补回,失的更少了,补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强了。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这心病。黄老之道,当读《老子》《庄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听丑道人“结合这些年来的人事纠纷,再认真细读十遍”一番话后,静下心来,再从老庄中悟出从前未悟出之道理并践之。“柔胜刚,弱胜强”。

他认为书屋里的滋意的快意,终会导致损害。“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机关,一味借体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权,沉不下去受些磨砺,终不能理解黄老的妙处。肃顺拉拢曾告之在圣上面前保举其江督之职时,他未与肃顺有书面的答谢,足见他对个中复杂关系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正是这一册书里曾的心性和行事逻辑道路。

曾中堂的精进,在这一册中也是让人震撼。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诸如,他在军务繁忙时集《经史百家杂钞》,每日看读写作,临《清爱堂帖》,坚持读史十页,等等。学不会,但可以学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举止稳重,发言訒讷”,也是我要好好体会学习的。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四

利用十余天的时间读完了《曾国藩家训》,对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与为官的经历有了浅显的了解,更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原以为《曾国藩家训》是对其子嗣的教诲篇章,细读书卷才知,作者黄西华利用曾国藩的毕生经历解释着“曾国藩家训”的内涵。这不仅让我了解了曾国藩家训的内容,更让我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

他的毅力是惊人的,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一是坚持写日记,一日不落;二是戒烟成功,虽然戒了很多次,但最后还是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戒烟成功;三是每天读书,没有一日不读书,即使晚年视力几乎丧失也没有间断。

读到为学篇之教子读书成大器,也是本书最后的章节,提到: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这也是我要学习之处。

成语睚眦之怨: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又如: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的,也毫无‘睚眦之怨’。”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五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中年后就会喜欢曾国藩今日读完《曾国藩传记》(张宏杰),感觉到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人到中年,很多时候一无所成,而曾国藩是以为资质平庸的人,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这样给许多平凡的我们带来了一种希望,或者是一种意淫,幻想自己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喜欢聚焦在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做了怎样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在泥泞中奋力前行的形象逐渐呈现。在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你看不到非凡的才能,更多看到的是他的苦恼,他的追求,他在一件件事情上努力的样子。

我想他并没有把每件事情都做的完美,只不过是尽力的去做每件事。这也是为什么左宗棠曾评价他没有什么才华。

在此中看到了更多一个平凡人的样子。有欲望,有脾气,有毛病,有困难,有愿景。要解决自身问题(修身,改过),要处理家事,要解决经济问题,要追求事业,还得符合社会的规范(或明,或暗)。

早年,进京做官前,也想着升官发财;去朋友家,看到朋友的小妾,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家里老婆身体不好,也会嫌弃。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把媳妇抓过来摩擦摩擦。即使在立志做圣人后,在攻打南京时,有意把功劳归为自己弟弟。就是这么一个一身臭毛病的家伙,在进京做官,见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后,学做圣人,一步步,一点点的把自身的毛病去除,并成就了一番功业。确实让人觉得,人人可为圣贤。

除此之外就是曾国藩身体不好,三十岁就各种疾病缠身到六十岁失去。三十岁(1841年)就耳鸣严重,三十二岁(1842年)立志做圣人,没人静坐修身,结果精神太紧张,患上失眠,二十多日后吐血。(1843年),严重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悲观。与弟弟书信,希望得到一份差事(比如外出监考),弄点油水,然后还债回家。三十五岁的时候得了皮肤病,终身缠身。严重的时候,浑身难受,严重体力与精神,有的时候痒的抓出血。三十六岁的时候,眼睛就看不清。(1858年)在日记中感慨身体不如一个七十多岁的人。

活着不易啊,还带病活了几十年,而且是要努力做圣人。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六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人对曾国藩非常推崇,毛泽东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国藩也是视若神灵,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蒋介石将他安置在溪口读书,交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传》描写了曾国藩从一个睚眦必报的孩童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大儒名臣,反映了他从事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读这本书可以让人感觉到原来成功是如此简单;原来成功人士也具有很多普通人的诸多缺点,只是他们懂得如何去克服改正;原来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是有迹可循的。

曾文正说:“开国之际,若汉唐之初,异才、畸土、丰功、伟烈,飙举云兴,盖全系夫夫运,而人事不得与其间。至中叶以后,君子欲有所建树,以济世而康屯,则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欲多趋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他的意思是说,朝代建国之初,奇才异士不胜枚举,这靠的都是天运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业,天运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则主要靠忠和勤了。这段话的描述虽有偏颇之处,但是他肯定了一个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曾国藩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多少超于常人之处,相反他个性内向、尤好报复、天生一对三角眼似闭非闭,人称“闭眼蛇”。而且资质平平并无天赋之才,两次考取功名不中,最后是在不懈的勤奋钻研下考得功名。之后他在于太平军对抗中,由于自己刚愎自用、不擅指挥等原因遭到多次失败,并三次跳河自杀未遂。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国藩并没有长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不断自我反省、惕厉自己、吸取教训并最终成为一名为后世推崇的大家。

在曾国藩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喜欢把提高修养的做法具体化并罗列成条,以便于实践。

他把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得推己及人用来教导自己兄弟子女和族人,在这种家教的约束下,曾家和睦旺盛,人才辈出。他的儿子曾纪泽就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曾据理力争的为我国收回了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维护了我国的主权。

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相信即使对于今人,若能按照家训中的.道理行事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曾国藩家训中,有两处我感触最深:一是他提到,“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也就是读史时要做到设身处地,好比自己正在于当时的人对答应酬。如果遇到当时的事,你自己会怎么做,应该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即使有真情要倾吐,可是道理却无法表达清楚,从而不得不临时去探寻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时沉溺于雕字饰句,想通过巧言来取悦于人,而修辞立诚的宗旨早已荡然无存,这就更为拙劣了。

我写东西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发可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坏,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无味。一直以为这是自己才疏学浅的表现,没想到在曾国藩家训中竟然有类似描述,看来这是初写文章人的通病。而要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曾国藩有提到那就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

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曾国藩一直用“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许”来自嘲自己。相比而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七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八

《曾国藩家训》是我最近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之前也看过一些写曾国藩的文章,但是对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郦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评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学习,下面略做总结:第一部分修身、养性,这就是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识人、用人,这就是立人、达人。

14、曾国藩曾经三顾茅庐重用彭玉麟,史上最痴情的高官,当世唯一的一个完人!不爱官,不爱钱,甚至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但爱民!爱国!一个重情重义的奇男子、大丈夫!

你看他一生重情重义,画尽十万幅梅花以纪念梅姑。

你看他从军数十年,作为水军将领,带兵期间,哪怕身受重伤,也要住在船上,从来不移住到岸上来。

你看他屡次受高官厚禄,却从不为之心动。

你看他一生节俭朴素,从不追求个人享受,到晚年却把一生上百万两白银的官俸捐出来修建学校,补充海军军费。

15、曾国藩从善如流,在创建江南制造局的同时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科技专著,奠定了中国翻译学的基础。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第一台汽锤、中国第一台车床、中国第一台刨床、第一艘近代军舰全是从安庆内军械所,从江南制造局里出来的。曾国藩的洋务事业虽没他预期的效果,但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就全体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就无数个体的成长史来看,思想、精神、信仰才是人生恒久的力量!

数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在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之间兜圈子,以为倡导了能力的培养就逃避了知识灌输的嫌疑。但全社会似乎都忘记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关心生命的成长、启发良善的人性、影响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一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

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度里的每一户家庭,乃至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而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以家训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却给出了最佳答案。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这是教育上最简单的一条真理。

以上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感想,由于职业的影响,我对涉及教育方面的话题关注较多,也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不厌其烦地阐述,真的是佩服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恩!感动!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九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也可以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曾国藩本就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他一生的中最重要的分水岭是在三十岁。自此之后,他做了几件常人做不到的事,而后成就其巅峰人生。

一立坚韧不拔之志。

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古往今来,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脚踏实地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中立场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办法是日课,即每天所有事情他都要自省,自我监督,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此,一直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从未间断过,即使在最最紧张的带兵作战年代。可想而知,他的这个坚持最终会带给他什么。

二善于借力,用环境逼自己坚持。

归要结底,人是被决定之物。所以从根本上说,外力远远大于内力。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肯定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曾国藩就想尽办法找人来监督自己。他用的这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日记公布于众。他定期会把自己的日记,用副本的形式寄回家跟自己的兄弟、儿子阅看,也会寄给自己的亲人阅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社群,用团队规则的形式来互相约束,其实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方法。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气质变化、增长本领的一生。

梁启超曾盛赞曾国藩时说:

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转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读曾国藩的传记,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人生,只要有立得下远大的志向,吃得了苦中之苦,能耐下性子从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则人这一生将能做出远超自己所能想象的成就。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

因上周外出培训,很遗憾没能观看人劳科组织的《曾国藩家训》视频学习,自己随后在图书馆借阅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认真阅读。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曾国藩家训》有“千古第一家训”之称,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劝学之道、交友之道、兴家之道中不乏精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好家风、家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身处于浮躁的社会,很难再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直到邂逅《曾国藩家训》,虽时隔二百余年,曾国藩的言语和精神仍熠熠生辉,能够照亮我们日益阴霾的内心。

《曾国藩家训》其主要内容多为曾国藩写给自己的弟兄的信函。修身要勤、兴家要勤、读书要勤、修心要谦、交友要谦、兴家要谦,字里行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勤字和一个谦字。

现在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自信来赞美自己,鼓励自己。甚至有的人把悠悠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给遗忘了。新时代的人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谦虚的人更受欢迎。因为谦虚中有一份真诚,有一份恭敬,有一份积极向上在其中。

看了《曾国藩家训》一书,我懂得了要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前好好回忆今天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做错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要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在岗位兢兢业业,奋力工作,为我矿的安全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一

看了《曾国藩》后,实际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国藩就是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并且他的经历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处在变革时期浮躁不安的现代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期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更显得亲切、实用,也更有效。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但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也许读懂这本书,便与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通了一次话。通了一次话,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觉挤压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轻轻化解了。

也许读得有点狼吞虎咽,还没完全读透。好书不厌读,待有时间再细细品味咀嚼吧。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二

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曾国藩曾说过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确,他的名言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教训,并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们却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为政府衰败,统治无能,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缘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懒惰。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坚持,要是这个人连一点儿奋斗的精神都没有,那更别说成功,更别说战胜无数困难了,连一个估计都打不败。只有像曾国藩那样,尽管多次科举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试,最终步入了仕途,创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获得些权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把社会搅得一团糟,轻点的,降个级;重点的,炒了鱿鱼;再重点的,流放边疆;再重点的,被杀头腰斩;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脑儿地诛灭九族了事。正所谓是“满招损,谦受益”。曾国藩后来尽管平定了太平天国,为清国的江山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从未骄傲过,反而主动请求降职,巧妙地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内乱,平安无事;反观当时一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死在了腐败的政府手中,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隐无踪。

“家败皆因奢”这句话更是印证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不光是家败,国败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商纣王、秦二世,都是因为没有丝毫的满足,花动大量人力,财力,打造一座座豪华奢侈的宫殿,到处寻找美丽的金银珠宝,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离失所,战火侵袭每一块土地,民不聊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无前例的恐怖灾难。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于是以廉立身,以俭持家,平安地生活着,永远立足于中国大地。

曾国藩所讲的这些道理,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难,我不会像他那样通往直前,背水一战,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战战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尔获得一次成功时,我会手舞足蹈,十分满足,从而放松了自己,功亏一匮。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榜样,努力学习,坚贞不屈,实现自己的梦想。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三

看了很久,终于把这4本《曾国藩》读完。说实话,在读之前,我对曾国藩一无所知。

我对那段历史,只限于高中时候的历史课本而已。

在阅读过程当中,我深深的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对书中,很美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文学功底很深厚,文章通俗易懂,对我这种历史小白,文言白痴来说,很是友好。而且关键是心理描写特别的多,代入感很强。

书中,描写很多曾国藩的心理活动,让我感慨,无论是多么厉害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矛盾的一面,无论多么厉害的人物,他也有心里脆弱的时候,无论多么厉害的人物,他也会失落,也会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书中所叙述的故事,是从曾国藩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开始写的。在回家的徒中,他就礼贤下士。在归途中,还被太平军掳走,差点丧命。幸好康福所救。

后来,他开始在湖南练勇,以对付太平军。

这中间曲折,起伏,感慨,危险。

曾国藩最终打败太平军,取得胜利。他管理军队的果敢,勤奋,且有谋虑让我敬佩。并且他很廉洁。

他为人处世,为政之道,也是后世人所敬仰的。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

1、战争的残酷。

书中所描写的战争,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在战乱时期,人命如纸。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能够活下来就不错的了。

那个时候,炮火没有今天先进,就如此的恐怖,而现在社会核武器,导弹威力那么强悍,发生战争那更加恐怖。

和平的生活,才是百姓的生活,而那些渴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人,那不是同一类人。

不过,国家的强势,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确保和平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晚清,我们国家,军事落后,使得八国联军对我们有恃无恐。

当然,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惧怕任何国家了,但我还是渴望和平安宁的日子。

2、子女教育。

曾国藩常年在外,对父母,妻儿的照顾不多。但是他却时时考虑他的家。他的家书不断,教育子女,以身作则,并且利用书信教导孩子。

子女的教育真的需要全身心的陪伴的吗?在关键的节点上,在大的方针政策上,能够影响孩子,确实更为重要。有能力的父母,有见识的父母,有自己观点的父母,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做有效沟通的父母,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曾国藩家书,书信,日记,有很多的自己所作的文字记载,这些都是留给子孙最为宝贵的财富。

3、何为胜利。

全书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如何攻打长毛,也就是太平军。但是打到最后,虽然胜利了,但是也不能说是胜利。国家还是如此的贫困,人民的生活还是如此之艰难。而曾国藩的湘军,算是功臣吗?在解散后,多少人真正离去,而是宁立山头,当起强盗了。

而后期所搞的洋务运动,开始于海军的建设,自己没有掌握最新的科技,最终还是受制于人。

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落后,而开始学习外国人。真正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我更加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辈这句话的含义。方向对了,虽然慢一点,但是没有关系。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日中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生活在当代,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四

刚读完第一章,最大的感受是曾国藩在自我反思前后的变化,反思前曾作为读书人出生,是一个典型的清高直率眼中容不得一丝苟且的读书人形象,愤世嫉俗,刚正不阿,对咸丰皇帝,对同僚,对亲朋好友,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如此,虽然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却并未得到相匹配的嘉奖,而在这之中更是得罪了湖南江西几乎所有同僚和京城天子。所幸在居家戴孝的几年里,反思自己为人处世中的性格缺陷。重出剿灭太平天国军队过程中与皇帝示弱,与同僚交好,以入世随俗的态度对待所有人,表面老奸巨猾老练圆融,内心仍是质朴刚正初心不改,竟在复杂的'清末环境中如鱼得水建功立业。

联想到自己平日里也有那种出自读书人本身的自以为的清高孤傲和极端自信自负,遇事盛气凌人,也开始调整自己待人接物方式。另一点是想到成电学子仿佛都有这类似臭毛病,从技术角度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成电学子总是难以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核心,与此种氛围不无关系,他们大多埋头苦干,执着于技术而缺少处事的圆滑,不屑于技术以外任何事。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五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历史读物或者介绍历史人物的书印象都是比较死板。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的内心一下子开朗起来,没想到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在这个笔名墨香满楼的人的笔下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本书从曾国藩的出身开始写起,阐述了曾国藩一生的经历和曾经有过的功过成败、喜怒哀乐。

儿时的曾国藩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贪玩。但是从三岁看就比同龄孩子要成熟,所以曾国藩从小就体现出了他独特的.性格,稳重、老成、爱记仇、不吃亏。长大后,曾国藩在老爸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成绩还算优秀,十六岁中童生,从此走上了通往官场仕途的道路。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机学会了埋头苦干,还懂得了搭顺风车。二十三岁中秀才,三十岁走进翰林院,连升了十级。所以他春风得意,但他的稳重又让他得意却不忘形。

到了中年时期,曾国藩踌躇满志,很想为大清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太平军的异军突起,腐败的清朝军队无从招架,天下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恰逢乱世,曾国藩只好投笔从戎,从此走上带兵打仗的道路。这条道路队从来没有拿过刀枪剑戟的文人来说,走起来举步维艰。曾国藩处处遭人刁难、讽刺,面对一切不顺,曾国藩学会了忍让、自强和世故。

老年时期的曾国藩功成名就,很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清,却处处受到咸丰帝的猜疑,所以他很无奈,只能看着大清没落,努力在沉默之中保全自己一个忠臣的名节。最后在深度绝望中,曾国藩身患肝病抑郁地走完了一生。

只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曾国藩传记,全书以轻松、幽默、通俗易懂的话语,展现了曾国藩时代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大家可以去读一读,看后一定会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六

第一次读《曾国藩》是在上学的时候,没能坚持下去,这次断断续续的读完。

借用几句名言,写一下观感。

1、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岳麓书院有一副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古三湘出人才,然人才之中,天赋异禀者少,大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科举之路不算顺利,几次之后才获同进士出身,终因诗文和见识打动穆彰阿,才点入翰林,而后十年七迁,官至二品。这其中虽有运气的成分,但跟他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分不开,一曰勤,二曰静,三曰诚;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是他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自己亦是这么践行。

正如他所说,拙不可怕,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这句话为后来的读书人标榜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曾国藩也不例外,出身翰林,其使命是:埋首经丛史集,吟诗作赋、著书立说。然当时的清朝外忧内患,并不太平。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为天下生民开太平之世,也是书生的志向。

初练湘勇的曾国藩雷厉风行,奉行“乱世用重典”,却不料成了百姓眼里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

靖港大败,选择跳江自杀,鄱阳湖之战,全军溃败,选择跳湖自杀。只要有他参与的军事行动,无一例外不是输,而他没有参与的,反而胜者居多。以至于认为自己根本无带兵打仗的才能。

论才华和军事谋略,曾比不过左宗棠,但左宗棠心高气傲,只可居人上不可居人下。曾则不同,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远在左之上。正因如此,三湘才俊愿意跟着他创办湘勇,也正是这批人,建功立业,封侯封爵。

虽无领兵打仗之能,却能运筹帷幄之中,湘勇由农民变成一支能打仗的军队,离不开曾的军事管理。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在战国时代能提出这种思想真是了不起,虽然直至今日,仍是民为轻,官为贵。

在书的最后一章,也即曾国藩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对话;

陈广敷说他:几十年来,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言外之意是,当掌握二十万湘军的时候,为什么不黄袍加身,建立一个新朝。

国之命运,必有其天数。为或不为或许冥冥中早已注定。

4、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虽崇尚程朱理学,但是没有理学家的固执和刻板,对待洋务这件事情上,虽有排斥,但不盲目。咸丰逃亡热河,以及“天津教案”,让他深刻明白清朝最大的忧患在于外部,要防止洋人入侵,需要有一支强劲的水师,而水师需要装备精良的设备,光靠买不行,要办工厂,而且要有自己的母厂,从原零件的生产到军舰的装备技术一应俱全,要派人出去学习技术,要建立专门的技术学校。

思想之超前,制度之腐朽,要想落地必然会招致许多非议,好在他有个得意门生:李鸿章,李和曾不同,曾做事有太多道德约束以及对整个家族命运的担心,从而事事谨慎,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而李既有文人风骨,却又有痞子手段,加之背后有一支自己的淮军,往往是功成事立。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七

我对于曾国藩的记忆,在之前还仅仅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的水平,还只是知道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湘军力挽狂澜,只是知道曾国藩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积极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读了这本《曾国藩的启示》,才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曾国藩的奉行要义和其带来的长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亲身感悟及经验教训,为读者清晰呈现曾国藩通过一生坚持修业而改变命运,由出身平凡、资质平庸之人逐渐蜕变为“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完人,由粗浅之人转变为鉴人用人大师这一非凡历程。

曾国藩的“恒”有三方面:在忧患中成长;持正道以开新;恒久中行善德。我们这一辈中有很多人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要如何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如何变得更加优秀,然而真真正正身体力行每日坚持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时刻刻保持着对目标的饥渴呢?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恒心,也就有了改变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所以曾国藩总结出:“恒不是策略,而是信念,信念就是自己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的东西,我从此一定要有恒、有恒、有恒。”

“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曾经很火的一句话,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当官,就算是为人,也是需要学习曾国藩的“恒”和“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任,曾国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有很多,这本书需要不断品读。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汇总18篇)篇十八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么多”国贼“的书,真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想过要读。

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值得了解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这本马东玉教授所着的《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中进士,勤学不辍,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在京颇着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员,但并无地方实权,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相关范文推荐

    酒店客房年度工作总结(专业15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思路,总结经验,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好范文,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心得体会(专业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思考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树德立人”强调了品德的作用,德为

    餐饮领班述职报告(优质15篇)

    写述职报告需要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同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逻辑性。我们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学习到一些撰写述职报告的技巧和要点。在酒店,我的职位还是很高的,作为酒

    学生会干事的个人工作总结(专业24篇)

    通过学生会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学生会的目标和使命。以下是一些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总结有所帮助和借鉴。这个学期,我主要参与了舞蹈大赛和剧星风采

    X镇镇长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全文完整(汇总16篇)

    履行述廉报告的义务可以加强个人或组织的自我监督意识,促进廉洁行为的自觉遵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述廉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让

    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汇总16篇)

    实施方案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施方案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

    家长会思品老师发言稿初二文档(精选17篇)

    家长会是家长们共同分享教育经验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下是一些家长会中的经典发言和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开学工作计划全文完整(实用13篇)

    工作计划书是我们在工作前对所要做的事情进行系统安排和归纳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降低工作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计划书不仅仅是一份文档,更是对团

    一年级期末家长会的发言稿范文(20篇)

    家长会可以为学校提供家庭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是一些家长会策划方案的参考,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一些灵感。尊敬的家长:你们好,欢迎各位家长能抽

    演讲三年级(通用22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