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信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ZS文王习作写信教学设计(大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一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1、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剪纸人》,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领:讲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弄清习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做小制作情况的写法。

二、作前准备

认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把材料带进来。

三、教学设计

(一)研读例文,感知写法

1、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它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创造出了什么。

2、自读思考:

(1)例文写了什么?

(2)为了把情况介绍清楚,抓住了哪些要点?

3、交流总结:抓住介绍的要点——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重点要把制作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交代清楚,动词运用很准确。

为了使习作生动,可以写进遇到的困难及其克服的过程。

(二)明确要求,现场制作

1、师明确要求:

(1)动手做一做,记住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发生的小插曲。

(2)虚心听一听,倾听别人的意见。

(3)详细记一记,记下制作的材料,制作的过程,记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变化。

2、生动手制作,师巡回指导。

3、组织生生之间的互评。

4、指导大家记一记。

(三)词语超市

笨手笨脚奇思妙想精雕细琢画龙点睛

不听使唤折折叠叠妙手巧绘神来之笔

笨拙可爱咬牙切齿心灰意冷烦躁不安

半途而废有始有终啧啧称赞爱不释手

(四)修改习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读,集体修改。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

此文转载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三

“秋天的……”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习作4”的训练内容。从安排上看,本次习作训练体现了时令(季节)性,并且安排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游天然动物园》之后,这样学生不仅有东西写而且有方法可借鉴。但是我们在训练时,既要创造性地利用好上述资源,又要敢于拓展。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进行多方对话。在“对话”中体现习作训练的多维性。

一、走进秋天

(一)自主活动。

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自主地走进大自然。

1、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的天、秋天的树、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可以重点观察某一处、某一种或几种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心去感悟。还可以做一做记录,甚至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具有秋天特征的桔子、稻穗、落叶……等,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

3、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观察、体验的同时,和小伙伴或者父母一起做做游戏、拉拉家常、谈谈心事或者低咏几首秋天的诗词。

(在安排学生“自主活动”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教师引领。

尽管老师作了上述安排,但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观察不是很理想或余游未尽,甚至因种种原因,根本就没有出去观察。这时,老师要亲自带这一部分学生出去走走(事先老师要选择好去处)。在要求上尽可能宽松、自主一些。

二、交流秋景

1、趣味性启发;同学们,正值秋天,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秋的和熙,昨天(或者前天),我们实地观察、感悟、领略了秋天的景色。说说看,你们都把秋天放在了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么?(学生答:放在眼里,放在心里,放在耳朵里,放在手里,……)

2、在稍作思考的前提下,同桌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悟。将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实物展示给大家。说的时候,可以重点说某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当时的记录进行交流。

3、全班性交流。老师可以要求有兴趣(自己愿意)的学生上台说说,说完以后,大家针对同学的表述进行评析或补充,促使学生有序有重点的表达,鼓励学生将自己当时特别的发现、特殊的感受说出来。

三、描绘秋韵

1、趣味性激发:同学们,秋天现在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兔子,揣在我们各自的怀里。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出来,行吗?(学生很高兴)

2、学生独立思考,确定习作的内容(田野、桔园、池塘、河流、公园或者园内的其他景物等等)。

3、提示方法:读读《游天然动物图》和《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其他学过的写景状物的课文,想一想,我们如何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

4、内容、方法基本成熟后,小范围地讨论一下,征求一下同学或者老师的意见。

5、学生将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写出来,可以以“秋天的……”命题,也可以自己重新命题。写完以后,大家要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四、展示秋情

1、小组内互相读读评评,找找优点和不足。

2、在小组朗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进行修改。

3、全班交流。根据各组的推荐,指名学生上台读读,让全班同学评一评。老师也要相机指出习作中的亮点,尤其是对充满童雅稚趣的、个性化的习作,老师要给予肯定。

4、学生再作修改。完成后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给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也可以互相读读、画画。优秀作文张贴并要求学生采用书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寄发给相关的报社或者杂志社。

这则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自主地观察、发现、思考,给学生一个吸纳素材、拓展思维、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秋景、秋韵和秋情。在充分观察、积累现实与情感素材的基础上,采取说、议、写、评的训练方式,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融为一体。总之,这则设计淡化了传统的单纯的写作训练,“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课标》语)。同时注重了习作过程、方法的训练,激励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习作兴趣,体现了习作训练方式的开放性和训练目标的多维性。

例文一:

秋天的早晨

孙金立

今天是星期天,我、刘金龙、韩笑早就约好了,决定去灵芝山写生。

来到大街上,一阵秋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地上几片发黄的玉兰叶围着树杆打着旋儿。街上的早点摊已拉上了围幔,大大小小的铝锅冒着热气。那些收鳝鱼、收鸡蛋的商贩压低了脖子,左右手交互地插在袖套里,少了往日的吆喝声。我的两个小画友,一个穿着薄夹袄,一个套着羊毛衫,而我一件衬衣加外套……“好冷”我不由得嘀咕了一声,“冷吗?不冷呀!”韩笑摆出一副怪相怪腔。刘金龙还算菩萨心肠,左右瞧瞧:“只有等太阳公公给你送寒衣了”。唉!谁叫我不听妈妈的话呢?我想装装好汉,可刚一伸脖子,仿佛有一股凉水浇进了背心沟里。

我们走出了小镇,薄薄的晨雾笼罩着远远近近的`农舍和稻田,透过淡淡的薄雾,路边的稻田里,灰色的禾叶和黄中带绿的穗头铺满了整个田野。我知道,今天或者是明天,农民伯伯们该下地收割了,现在他们也许正在磨着镰刀呢。

空气潮潮的,我们三人一头的雾水,刘金龙和韩笑象两只喜鹊,不停的说着、笑着,只有我牙齿不停地打着架,结结巴巴地应和着。忽然,我们发现刘金龙站在一棵小树前,似乎在摘树叶,我们赶紧走了过去。原来她手里拿着一片嫩绿的树叶,“瞧它多可惜,早早的就掉下来了,我想让它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可不知道它是那条枝上的”,原来是这样,韩笑说:“算了吧,明年它会长出新叶的”,“只能这样了”,刘金龙把那片树叶放进了画夹里。

渐渐的,雾散了,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脸,灵芝山也到了,山脚下,几棵不知名的老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剩下几片在树枝上摇摆着、挣扎着。环绕山腰的是一片柑橘林,黄橙橙的柑橘躲在绿叶中,林子里不时有人头攒动。山顶上,满是翠绿翠绿的松柏,山上偶然传出几声鸟叫。“快看哪,灵芝山长出灵芝了”我们顺着韩笑的手指望去,原来太阳刚刚爬到山顶。

我们顾不得簌簌下落的露水,一头扎进橘园,向山顶冲去。

例文二:

秋天的田野

谢东

秋天来了,天时高时低,一会晴空万里一会乌云压顶。路边的杨柳抖掉了满身的树叶,满坡黄橙橙的柑橘带着欢笑跳下枝头、爬进果箱、钻进笼子一样的大卡车,走出了村口。爷爷家养的那只马头羊已长得膘肥体壮。路上的行人不再哈哧哈哧喘气了,悠闲的踱着,仿佛还在算计今年的收成。

最张扬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那稻田,仿佛一块块拼图,而那些田埂是农民伯伯用锄头和铁锹画出来的。到了秋天,黄灿灿一片,没有一点缝隙,每块稻田上好象放着一块冒着热气的、金黄的大蛋糕。走近稻田,那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微风中摇摆、窃笑。稻田有时候并非一望无际,中间偶然会凸出一块高地来,高地上的棉花一簇簇、一团团,一眼望去,好象大蛋糕上的奶油。也有农民伯伯在那些高出来的地方种上柑橘,成熟的柑橘像一个个小灯笼在嫩绿的树叶中时隐时现。果子下树了,但柑橘树嫩绿依旧,特别的美。

我家的老房子就建在这样一个地方,前有稻田、后有橘园,一到秋天,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也常常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爷爷、奶奶收橘子、割稻子。劳动结束了,妈妈做饭,爸爸看书,我和大黄狗捉迷藏,爷爷、奶奶在屋前屋后转悠。我想,这也许就是城里人所说的农家庭院生活吧。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选择材料,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

2、学习写板报稿。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板报稿的要求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弄清板报稿与平时的记叙文的区别,让学生按照板报稿的格式,写清要写的要素,并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明确写作内容。

板报稿一般要写出哪些内容?

让我们先研究例文《和书籍交朋友》:本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写?都交代了哪些要素?(活动时间、场所、人物、活动情况、活动方法、意义……)这些要素就是写板报稿必须交代清楚的,也就是板报稿要写的内容。

二、区别比较,突破难点,学习写法。

根据习作要求:写报道做到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把内容写具体,标题要醒目,末尾要署名。

怎样把板报稿的内容写得乘法而不失具体呢?

研究例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地方写得具体?与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板报稿与记叙文的区别就在于:板报稿并不需要仔细刻画人物,细致地描写事情每一步的经过,也不需要很多华丽的`辞藻,精心的修饰,只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开展活动的情况,结果,意义……因此,篇幅短小。

再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一事例怎样做到简洁而又具体的?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发现,这一节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水滴石穿的现象和形成的原因,写现象时只重点写了石头、石上小洞的样子。作者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过多的修饰,很细致地描绘,语句十分简洁。

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知道板报稿在结构、语言上的特点,并根据这一要求习作。

在习作中,命题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做到标题醒目?可以要求学生先想清楚要写的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概括,用词语或简练的语句来确定命题。

三、习作要求,练说练写

明确了习作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你准备写什么活动或事情?准备怎样写?在口述的基础上练写。不过,在说或写的时候,一定要对照习作要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写完后再命题,写完后在右下角署名。

这三步教学过程,要紧扣住教学难点重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明确习作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板报稿。

四、学生练写。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五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六

1、能在夜空观察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开展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情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的?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指名口述故事。

3、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情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3、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4、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七

本习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乌鸦反哺》,凭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进行看图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通过小组交流、练说、互评反馈等形式,学生大多能说出图意,并且合理想象。在下笔之前,我又出示了几个例句――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即: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无提示语。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对话的形式写得更灵活一些,并对对话常用的一些标点加以提醒、示范。但是由于只是让学生认识了这几种提示语形式,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训练,因此从学生的草稿反馈来看,提示语的'使用还比较单一。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学生能注意使用冒号和前引号,但是往往把后引号遗漏了。学生的习作交上来的批改时,大多数学生标点符号掌握较好。

习作写信教学设计篇八

《推荐他人》要求学生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或推荐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可以采访有关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第一课时

一、联系“雏鹰争章”,习作要求: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交流、评议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三、展示学生习作。

概括介绍(总)

习作二推荐他人

具体的事例(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