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教育论文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字海生活与教育论文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与教育论文篇一

――白道口中心小学张晓慧

“书到用时方恨少”自从教以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我选择了与各种教学有关的书籍为伴。假期更是成为了我读书的“天堂”。

在众多书籍之中,朱永新教授编著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一书是我的最爱,这本书都共有十二个讲演组成,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在这本书中,朱教授分别讲述了“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缺什么”,“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的实现与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同时,也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等。可以说这样的一本书能够让从事于教育工作的教师从中获得感悟,从中吸取养分,从而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很好的指导。我通过这本书,找到了一种对于对教育的崭新的解读,对当下教师的自我定位的新的认知。

一、平凡岗位上的远大理想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要有激情。这是当下的教师特别是小学及幼儿教师最需要时刻自省的一句话。小学与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低龄化的学生,他们需要反复的、不断重复的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才能够有效的接收信息。小学生和幼儿都无法以很完善的逻辑思维以及认知模式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所以教师在传道授惑解业的同时,需要兼任家长的身份去照顾与呵护这些孩子学习之外的性格、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长。记得我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第一节课实在不断的给孩子削铅笔、处理小矛盾以及引导孩子遵守课堂秩序中度过的。经常是在讲课过程中,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坐在座位是要干什么。一年又一年的慢慢我也有从无限循环的教学中失去了当时的崇高的理想和梦想。慢慢被繁琐的工作消磨了当时的激情,而要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同样的教师岗位上获得职业上的荣誉感,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有一个远大的理想。

远大的理想不是说空洞的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要能够取得怎样辉煌的成绩。而是在平实的生活中,慢慢的发现作为教师的平凡中的伟大。作为老师,我们看着自己的学生慢慢成长,慢慢的变得优秀,慢慢的取得各种的荣誉和成绩。我们作为教师,甚至能够感受到一种作为父母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我们经常也会跟同事说起,几年前教的某一个学生,现在成绩多么的好表现多么的优秀。就像是炫耀和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一样的荣誉。作为教师,我们能够拥有的远大理想,是能够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培养成一个能够在社会中崭露头角的人。他们的成功折射着我们付出的汗水。这就是我们的远大的理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无限的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找寻到自己的正确的方向。

二、阅读是师生共读

“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朱永新教授认为阅读能够让人的心灵成长,阅读也应该是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阅读是我们经常在教学中让学生去做的,而这恰恰也是教师应该做的。知识的获取从阅读开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不断的从阅读中吸取养分,从阅读中获得灵感,从阅读中自省与自我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内心拥有汪洋般的知识,才能够在传授知识时给学生更多的养分。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的过程,从阅读中成长,这是学生需要做的,更是教师应该做的。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去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让自己不断的充实与拓展,让自己能够站立在讲台上充满自信与沉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对自己的要求。

阅读这样的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启发与思考,更应该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更好的去实践,在阅读过这样的一本好书之后,我必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严于律己。不断的去践行那些能够让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完美的建议,努力的让自己变得内心充实而自信。好的书不仅仅是给你启发,更让你做的更好。我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岗位上具有远大理想的教师!

生活与教育论文篇二

史伟锋

【专栏简介】:

西安市沐春阅读共同体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赵清风老师发起,小组成员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主,长安区、莲湖区、碑林区等区老师也参加其中。自第三届“长安行――教师勇气更新活动”在西安举行后,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了读书活动,大家沐春而生。207月,长安《教学勇气》读书会成立,发起人长安三中康知霞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史伟锋老师是该读书会成员。老师们用文字记载着每个“拥抱勇气”遇见“沐春”的日子。

“沐春长安”栏目将编发所有来自西安地区“沐春读书共同体”的教师们的阅读心得、教育故事、情感美文。

――编者

作者史伟锋,汉族,陕西乾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英语教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对绝大多数人,的确如此。我们的意识无法超越现有物质阶段,而伸向未来。所以,我们的生命历程犹如穿行一个漆黑的隧道,只能看见已走过的路,只是回头看看自己哪几步走歪了,哪几步走得“帅极了!”,得一些经验而已。我们无法看见前方。对着漆黑的隧道尽头,我们只好拿深深的回忆当作暖暖的暇想。上帝可怜我们,说得有光照亮,于是我们有了若干带头大哥。他们是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牛顿,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约翰威尔逊,杰斐逊等。伟大的他们可以“无中生有”,超越若干世纪,至今仍然指引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在隧道里还摸索前行的一个队员,我正昏昏沉沉不知所措时,忽地从天而降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是一位名叫帕克.帕尔默的美国同行写的。我如获至宝,欣然学习之,不禁凄然泪下。这本秘籍反而使我回忆起了久违了的教育江湖……光明顶上,飘渺峰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旌旗招展,一队队人马整齐站成了方阵,各武林门派名号字迹忽然明朗起来。最左侧的是“学习理论”方阵,他们人多势众。一下子竖起了四面旌旗,第一面旗子上写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排头的几位是大师级人物,名震江湖。碰巧我都见过。第一位是巴甫洛夫,只见他一挥手,身后一众人马齐呼:“嘿――哈――经典条件反射”。第二位是斯金纳,他也一挥手,身后人马齐呼:“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嘿――哈――”。第三位是桑代克,他一跺脚,身后一干人马也齐呼:“联结――试错,嘿――哈――”。第四位是班杜拉,只见他一击掌,身后众生也高呼:“观察,嘿――哈――”。

想当年自己曾拜师于名门之下,却因资质愚钝,还加上贪玩,以上各派武功只识皮毛就拜别师傅下山了。学艺不精就行走江湖,如今在工作中,――咦,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教师。专门清除“普天下孩童有效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只掉睛白额大虫”。由于疏于技艺,只好用从生活经验中摸爬滚打习得的“五禽戏”与之博斗,数载,难分胜负,近来还有点处于下风。……不知不觉地,周围已经黑压压一片人了,是我的同行们――教师。难道大家都来“华山论剑”了?彼此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嘘寒问暖,嘈嘈声一片。不知谁喊了一声,帕尔默大师到了,大家顿时安静下来,人们让出了一条道。只见一位长者,飘然而至,脚下似黄金铺地。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朗声说到:“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我们都是同行,有共同语言,咱说说教育教学的事。首先声明,我不属于上面‘华山论剑’中的任何一派,没有‘藏经阁’,没有独门‘兵器’。我只教大家些‘吐纳运气之法’。大家别拘谨,都围着坐一圈,就当这是课堂,只要我们心灵相通,这也是教堂。”忽地天外传音,“我们围着圆圈跳舞,但是秘密就坐在中间且知道一切。”“咦,帕尔默大师是基督教静修会的?”不知谁问了一声。帕尔默仍然朗声道:“是的。

现在我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你们的教学是源自心灵的吗?你们在教学中认同自身吗?你们在教学中认为自身完整吗?”这时,我那愣头青的劲儿上来了,回答道:“当然,我们教孩子们时掏心掏肺,是源自心灵,我很认可自己,教不教孩子我都认为自已很完整。”帕尔默大师说到,“肤浅,再静静地想一想。”于是大家安静了。顿时,我明白了,帕尔默说的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关于心灵,生命,爱等主题。让我再想想,我之所以能爱不是我自己孩子的一群孩子,是源自我对这孩子将来像吾辈等立世为人的悲悯之心。这是孟子所说“人之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心之明镜,常擦常净,我有这四心,算不算完整?帕尔默好像知道了我的.静思,说到:“你不要在我这儿说孔子孟子。看来你还得继续静思。好了,第二个问题,你们在教学中恐惧过吗?如果是,那是因为你们过着分离的生活!”我又二起来了,说道,“我不恐惧,只是孤独和焦虑。焦虑自已的付出与学生成绩的产出比,目前还没有伤及性命的恐惧的事。我倒是常孤独无知已。我在教学中不与学生分离,除给孩子们讲知识外,我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我自已的爱恨情仇。”帕尔默说,“肤浅,再想想。你难道就没有遇到过‘来自地狱的学生’?难道你没有过入错行的感觉?”

我静静地思考后说到,“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做法就是拉长时间去解决,诊断,分析,从“学习动机”门派那儿看能否找到几样“兵器”,再好好琢磨“使用说明”,然后实践,再评估,再改进。这不正是你们美国人一贯的学术做法?怎么你倒像我们东方古人一样遇到这事而要靠静思,顿悟?至于入错行的事,就不在此说啥了”。这时旁边一位同行说到,“看你绕的远的,咱们手头就有一件‘兵器’――‘同理心’嘛!对于来自‘地狱的孩子’应该管用。”帕尔默说,“看把你们都一个个能的,还不停地反驳我。你们找一找,有多少‘秘籍’是关于学生的?有多少‘秘籍’是关于教育教学的?汗牛充栋。有几本是关于你们教师自已的?凤毛麟角!唯有我这本‘教学勇气’是关于你们自已的,还不知好歹!好了,既然你们如此博学,那就谈一谈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反正我爱主观主义,讨厌客观主义!把人弄得像机器一样。顺便再谈一谈教与学的悖论。”这时大家面面相觑,悔恨当初师从于黑格尔大师时,没有好好练习“辩证法”这门“兵器”。此时大家不再出声了。帕尔默这时说到,“刚才说你们在教学中过着分离的生活,还不承认。我更要说的是建立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就像现在咱们围坐在一圈讨论一样。要有‘第三事物’――‘伟大事物’坐在中间,要存在共同联系的关系网,要存在一个个自由的个体,要畅所欲言但要有敬畏心,而不要吵闹却专制的暴君。这样,你们还纠结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吗?”大家这时被深深地说服了,不再说话,周围一片寂静,皓月当空。帕尔默又说道,“我再问你们,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共同体?难道仅仅是因为开头发言那位愣头青所说的孤独吗?”大家都说应该建立共同体,却想不出原因。帕尔默继续问到,“你们在教育教学中有一种无力感吗?如果有,想过改变吗?”大家听到这话后都惊异不已,后心一凉,不觉得衣衫早已湿透。帕尔默最后起身朗声说到,“起来,同行们。决心过一种不分离的生活,建立共同体,走向公众,促使选择性激励系统形成!这就是教育改革从你我的心灵出发!”顿时,掌声雷动。然而一股青烟之后,帕尔默大师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封面已泛黄且卷角了。大家凝视远方一会儿,自发地原地吐纳运气,几个回合之后,顿时觉得功力倍增,神清气爽,下山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飘渺峰,晨钟暮鼓,松涛云海。

生活与教育论文篇三

这原本是寒假里该完成的任务,没想到被我拖到开学一星期后才读完,一本书没有在预期中那样连贯看完,内心实在有些不安。我想这大概跟这本书的内容有关系,因为这是朱永新教授有关开展新教育到各处的演讲稿,从内容上没有连贯性,且还有些重复雷同,因而让我可以读完某地的演讲稿,把书放在那里几天不动,再过几天重拾书本接着看,仍然跟得上文章的整体节奏。这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还不忘“抹黑”这本著作,实在该打。

我曾写过儿童文学作品的读后感,也曾写过某个作家作品的特色特点(读师范时,教授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老师让我们去研究鲁迅、徐志摩、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还真没写过关于演讲稿的读后感,还是一整本的。我试着搜索这篇篇讲话稿在我脑海中引起的共鸣点,内心的贫瘠之处,还真被朱永新教授的“春风化雨”细无声般滋润着。

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新教育有“六大行动”,第一是营造书香校园,第二师生共写随笔,第三聆听窗外声音,第四培养卓越口才,第五构筑理想课堂,第六建设数码社区。作为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大力赞同这六大行动。朱永新教授认为“凡是能给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书籍的场所,就是学校。”他道出了学校的本质——必须有书,可以没有其他的东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可见书之于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堪称世界上最聪明民族,拥有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民族——犹太民族,他们从小就被引导书籍是甜蜜的,他们是摸着书长大的,他们的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华民族则为人均不到5本书,这个数据之悬殊,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吗?因而营造书香校园,成为新教育行动之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真谛之一”。作为培育教育人的学校,如果不培养孩子们喜欢上阅读,不教授孩子如何阅读,那么我想这样的学校已经偏离它的本真了。身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加入读书行列,让书中的精华滋养我们干枯的精神,和孩子一同焕发生命的活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专注地进行着新教育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生活里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住的故事——与孩子交往中的感人教育故事,构筑理想课堂时瞬间闪过的教育思想火花,阅读过的一本本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等等。我们除了要求孩子们写日记,写作文,我们自己也要陪同孩子一起书写。朱教授说新教育的共读共写不是将教师都打磨成作家和诗人,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教育者习惯用笔记录教育生活,习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思考,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会思考的教育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和孩子真正进行沟通对话——我们不会说着成人不着边际的大话,而孩子富有诗一样的语言也会有人去欣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得上是陪伴孩子。

当我们谈起教育时,总不免感慨如今整个社会几近疯狂的“应试教育”,当我们无奈地摇头叹息时,似乎忘记了我们自己拥有的一个班级。身为班主任,身为一线语文教师,如果每天只是盲目地跟随应试教育的风向标,忙碌奔波于追求成绩的独木桥上,我们的教育势必是失败的,这也有悖于新教育的理念。朱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品德要远远重要于他所拥有的学问。的确是,当我们无限感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失范,价值沦丧,人心不古时,可曾想过这样的风气这样的人都是经过怎样的教育出来的?是一味追求成绩,一味追求技能,一味追求艺术打造出来的,对品德的教育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孩子考出好成绩,孩子的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让社会上的“马佳爵”“李天一”类学生滋生。新教育提倡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要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精神世界”的我们跟上“物质世界”的发展,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让“精神世界”不再贫瘠。我觉得新教育的这些提法非常不错,也非常赞同。尚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少一些课外辅导班的补习,多一些亲子阅读和经典阅读的时间,少一些对成绩的过分追求,多一些对兴趣爱好的培养。让他们在成年之后,面对社会的浮躁,仍然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平静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看书,写字,弹琴,运动,与内心对话。而这些亦是作为母亲的我,值得好好深思的。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如果我能是一颗心免于哀伤》——

如果,我能使一颗星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诗人笔下的这种状态难道不是很好地描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要付出和达到的境界吗?新教育精神之一就是要有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我们不能光拿着书籍,看的时候激情昂扬,想法甚多,放下书之后,做的又是“重复又重复”的老做法。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为我们的新教育生活做一点事情。努力践行理想课堂,体验幸福教育生活。

生活与教育论文篇四

那天,在网上搜索教师必读书目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教育和美好的生活》,首先是题目吸引了我,其次作者罗素是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静下心来,怀着好奇,认真拜读。.。.。.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

(2)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

第一,永远要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4)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满破坏性的。

还有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理想品性有四种“根基”: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活力是一种生理素质,更是一种心理素质,它能使人快乐而明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勇敢对于克服种种阻力、蒙蔽,树立人的独立性,成就美好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虽然世上不乏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理想品性的最后一项是智力。“没有智力,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更不用说产生进步了”。智力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智慧,要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虚心”、“勇敢”等品质。

所以我认为站在老师的角度首先要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其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生活与教育论文篇五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教师这个岗位认识比较深的应该是“责任”这两个字,做一个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负责的老师是我未来职业生涯中首要追求的目标,接触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让所有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本书打破了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固有认识,也对即将迎来的教师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在做一个理想的教师的章节里,他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高报负才能有高成就,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只要帮助他们给自己种好理想的种子,他们的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成就。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自身要始终保持学习,不止是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更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眼界,只有我们不断提高,才能为孩子们打开更宽泛的视野,带他们领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教师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存在,但是教师在孩子的人生中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或许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人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自尊自信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不单单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要学习的是从内心接受所有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尊重学生、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我们首先要去尊重自己的学生,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从内心爱学生,鼓励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进入校园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课业的繁重,不是被管理的拘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在爱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更能懂得感恩和博爱。

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最大的感触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去尊重和爱学生,同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接触班集体后,多多了解自己的学生;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多参考资料和优秀教师的备课教案,同时加入自己的设计;在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枯燥,让大家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多多参与班级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一个受尊重并尊重学生的老师。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在这里,我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和使命,成为一名光荣而不辱使命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品德的读后感 品国学悟师德读后感(模板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2023年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边城读后感(通用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

    最新读丰碑有感(优秀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2023年项链小说读后感(实用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

    最新永不岛教育 永不永不说再见读后感(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蚂蚁王国读后感(通用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类经序医古文 读后感新教育心得体会(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2023年标杆人生读后感究竟为何而活 标杆人生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超人校长的读后感(优质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

    2023年小枫叶绘本读后感(汇总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