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MJ笔神

阅读范文范本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框架,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范本,了解一下写作的规范和技巧。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一

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管理存在盲点等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力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相当深厚的感情,对不同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都较为熟悉。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效果将起到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1)距离优势。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最为熟悉的教师,拥有其无可比拟的“距离”优势,能够掌握学生们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学习及工作能力等,因此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计划,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年龄优势。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工作,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年轻同志加入辅导员队伍,丰富了学生管理队伍的年龄层次。同时,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学生们与辅导员之间的代沟不断减少,在日常工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加上不少辅导员刚刚离开大学校园,一些自身的求学经历也可以起到相当积极的借鉴作用,更容易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认同。

(1)将日常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高校辅导员要伴随学生度过整个大学时期,如果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就业指导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相信必将在学生毕业时形成较为良性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新生进校时,可以适时举办一些就业或考研的专题讲座,邀请往届的毕业生与新生广泛交流,对考研、找工作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家充分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其次,要围绕目标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建设。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借助一些软件或测试开展就业能力测评,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性格特点以及择业取向,确定目标后要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强化专业技能,丰富人生阅历,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组建各种学生活动团体,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兼职活动,丰富人生阅历,了解社会百态;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供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巩固提高,实战模拟。学生毕业前一年,辅导员要深入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否能够持续,对于需要调整目标的学生,辅导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模拟职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尽早适应,提高就业竞争力。

(2)充分发挥就业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辅导员要及时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招聘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毕业生;另一方面,辅导员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发掘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此外,辅导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根据不同单位的招生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招聘信息,让学生有的放矢,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尽量减少因应聘失败而产生的挫败感。

(3)合理疏导,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有鉴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不少学生会在就业的过程中四处碰壁,从而产生懈怠、自卑乃至仇视的情绪。此时,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对学生进行疏导,全面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制定就业的思路,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避免学生因一、两次就业失败就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

(4)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体系。

学生毕业不代表就业指导工作的结束,一方面不少学生毕业后仍未找到工作,需要辅导员再次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帮助;另一方面,已成功就业的学生可以合理利用成为有效的资源,为今后学校提供当地就业信息,完善就业统计等工作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建立qq群,成立各地区联络小组等方式健全联络体系,不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1)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往往身兼理论教学任务与学生管理工作两种职能,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琐碎。而且,由于现今针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考核机制存在缺失,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无法合理体现,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极大的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首先,学校应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质,制定更加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体现其自身价值;其次,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趋势不断发展,不少辅导员今后面临转岗的问题,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岗位意向,合理安置岗位,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辅导员队伍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专业岗位,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其发展工作,不完善各种人才培养机制,为学校将来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多样化、科学化发展,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学生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从专业知识、心理辅导到文体活动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当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广大辅导员通过考研、参加各种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动员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辅导员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帮助年轻辅导员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少走弯路、错路,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

辅导员工作因其特殊性质,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各种琐碎、复杂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工作量难以准确量化,导致高校内部一些部门认为辅导员工作清闲,殊不知辅导员队伍在处理各类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心理疏导等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一些新进辅导员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选择了离开学生管理岗位,年长的辅导员则心灰意冷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因此,学校各级层面必须统一认识,充分尊重辅导员队伍的劳动成果,通过进一步细化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开展先进评比、节假日校领导慰问等形式,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辅导员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二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学校由此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力求提高学生的择业意识,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本文根据这一教学现状,首先提出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优势,最后总结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办法。

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 整合

1.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能力,可以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这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要考虑满足社会上的就业需求。也就是说,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大学生的素质可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满足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两者都是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两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就业指导教育落实到实践中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就业指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教师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学生也能够提高认识,可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向前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总原则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要想有立足之地,就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企业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人才的.质量,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只有把人才培养放到第一位,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而且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思想,它可以为法制建设提供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总原则。

2.发挥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各自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有些高校老师非常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但是他们主要侧重于讲解就业的技巧,搜索企业的招聘信息,而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与全程化教育相违背。相反,有些高校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而忽视就业指导方面的讲解,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虽然有所联系,但是二者教育的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只有二者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让二者教育理念整合,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择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加强与就业企业的合作

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都来自学校内部,多数都是一毕业就从事教育工作,缺乏社会就业经验。他们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只能依靠相关书籍和老资格教师的成功经验,这样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就业需求,很多指导工作都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仅靠校内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多与招聘企业合作,让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专家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非常有效的。他们会分析出当今企业的就业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

第一,培养学生具有包容的精神。社会是很复杂的,要尊重事务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避免发生极端行为。第二,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的就业需要自己做出抉择,一个合格的人才一定要有主观能动性,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判断问题,从而选择出符合自己的工作。第三,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进行自我思考,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教师只是学生就业中的启发者,学生只有通过自我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实现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融合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

高校教师一定要认清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教育地位,让二者更好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进行就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1]王彤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10).

[2]陈月.高校就业指导中强化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6).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三

第一,全程性、全方位的整体性原则。要有所创薪首先就要突破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暂时性、局限性、片面性,而要切实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全程性就是要确立贯穿学生教育和管理全过程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在毕业生面临紧迫的求职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它要求有组织地从四个阶段开展,包括成才教育指导、素质教育指导、择业理念指导以及进行就业政策和择业技能、信息咨询、心理辅导。四者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全方位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涉及其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文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指导工作超越以往,将学生的人格形成、专业引导等融入其中,同时改变过去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形式多样的引导方式,如咨询、讲座、社会实践等,以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系统。第二,与时俱进的原则。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由于不能及时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就业指导内容逐渐与时代脱节,呈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着如就业信息提供的多,就业观念指导的少;为完成就业率而为学生找工作出路的多,发现和认真改革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的少等情况。且当前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指导工作同样要与高科技接上轨,在传统形式指导的同时将卫星专网课程讲座,网络“人才—信息一市场”多维一体机制突显,使科技与就业指导课程、日常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测评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第三,科学发展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思想认识的创新、工作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手段的创新、工作内容的创新。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义、核心,创建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即“四个指导、三个咨询、一个服务”。四个指导就是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三个咨询就是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政策咨询和心理咨询;一个服务就是指就业信息服务。地方高校首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改善择业观念,要敢于寻找新时期就业选择的理性时机,如可以学会先就业后择业然后再创业。二是学业指导,地方高校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以学历为重点提升就业空间的就业思路,应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要以能力的创新和内部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就业重点。三就是择业指导,择业指导就是指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等。创业指导,就是要多加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解说分析,选择就业方向,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跟踪服务。职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对人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合理安排合理计划。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适应自身特点的职业类别方向,从而恰当地进行职业学习、职业选择和个人职业目标的调整,并力争使其在校期间的学业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为创业做准备。就业政策咨询就是各就业指导部门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机构、各省级政府机构关于就业方面的积极政策,要让学生明知政策的实际作用,并落到实处。心理咨询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从而使自己能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现在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大学生因为某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而失去就业的机会。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这种现状,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辅导老师和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心理,树立自信心,以达到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目的。

就是关于就业工作方法的创新。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继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和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就业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以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请校友回校做报告,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设专门的教研室,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以多种形式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比如有的学校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等,还要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有的学校成立了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地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地方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但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方向等,是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能力和效益的综合检验。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应将毕业生的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环节重点推进。对于如何指导学生从专业特点出发强化市场意识,培养职业竞争能力,做好职业心理准备等方面,地方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建议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从实际出发,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体制、就业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的新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逐步有效解决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四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大专生半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大专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造成大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基础上从学校的管理及日常教学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大中专科的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高学历,招聘启事上总是赫然标明要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大专生的市场相对很冷清。就业市场上传来的信息:“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需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学校也收到过很多已经在读的专科生的来信,反映就业的艰难及用人单位对专科生的歧视。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而且近一些年来还呈下降的趋势。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还急需大批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掌握一定技术的专科层次人才,一个企业或单位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但并不是说全部都是这样的人才就可以更快地发展,事实上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队伍中,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应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中专院校要不断扩招的原因。当然,大专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经济、政策、学校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高校大专生的就业指导谈几个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的组织体制中,都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工作的机构,这一部门的设立对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机构对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到位,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和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向学生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不能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以至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缺乏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因而使学生就业工作出现走弯路,加剧了就业之“难”。

2加强管理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是负责研究、制定和全面落实学校毕业生有关就业的规定、措施,开展择育,引导和组织毕业生多渠道全方位顺利择业就实施部门。但一方面,其要顺利开展工作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协作,需要动员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全体教师到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结合实际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这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学校及学校的毕业生,可以上人才信息网推荐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广造声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以学生为本,开展好就业教育。

3.1大专生就业要从“专”入手。抓好大专生就业前的能力准备。

占全国大学生一半的大专生,专在何处?根据高教委的教育方针,大专生与本科生相比,专在他们的操作技能上。大专生的就业,也就应在专业操作、实践技能上做好功夫。学校在设置专业方面要防止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要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要作为设置各专业课程的指挥棒,精化基础课,优化专业课,强化实践技能课,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上构筑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合理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习、实训课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上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让学生不仅拿到一张毕业文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因为“专所以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市场需求,就到业,就好业。正如《实力比学历更重要》的作者所说:“与其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拓展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筹码。毕竟,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学历。”"。

3.2搞好入学之初的起始教育,抓好大专生就业前的心里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前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训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从学习专业课时便开始了。对大专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工程,对这项工作要争主动,应抓早字、并在平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常抓不懈。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从所学专业的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逐步认识到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把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有关的专业课上,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些努力,就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大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才能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目前的或历年的用人信息,因此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

3.3开展多形式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大专生要顺利推销自己,实现就业,除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专业技能和必要的职业规划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就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可采用多途径、多方法相结合以拓宽思路和眼界,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素质。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指导学生的求职应试技巧;另一方面适时举办一些像“成功推销秘诀、“服饰搭配与技巧”、“交流与沟通技巧”等就业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学生团体举办模拟招聘会、校友座谈会,邀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本校毕业生介绍其求职经历,认识应聘过程中的技巧、注意事项等细节问题中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势,这就让应届生体验在模拟求职历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就业技能。

4结语。

总之,面对大专生就业的诸多困难,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提早准备积极面对,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大专生的就业问题,积极出谋划策,为我们的学生也为我们自己寻找出路!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五

体制创新应是“以线带面”,即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体制,其核心是建立“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管理和就业队伍”五维一体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高校应建立校、系两级管理模式,从学业、择业、创业和待业四个就业类别出发,强化“刚性基础,柔性方向”本科教育理念和“刚性基础,定向培养”的专科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类别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技能,使就业工作的重心完成由“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的.重大转变;二是各系创建精品就业模式,如靠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参加竞争的“能力——区域模式”,鼓励本科考取研究生“考研——深造模式”,建立专业实习期与就业试用期相统一的“实习——就业模式”等;三是各专业打造学生意向品牌,赢得求职的主动权,如通过理工科学生坚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为突破口,打造学生就业品牌,就业风格等。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及早进行,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应从学生进人大学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服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就业辅导必修课程体系,实施职业生涯个性化设计,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六

高校工会组织论文发挥工会优势,推进高校精神家园建设。

摘要:精神家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是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内部统一的意志和力量,是高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本文试从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工会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精神家园建设落到实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会组织优势精神家园建设。

为实现学校“高层次,宽领域,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要求,石油大学(华东)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建立精神家园”的工作任务。学校党委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校“精神家园”建设的意见》。精神家园建设是管理工作中的“软”系统建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从表现形式看,精神家园是由高校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所具有的传统、作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是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功能看,精神家园是高校内部统一的意志和力量,是高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一、高校建设精神家园的意义。

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学校,还是一个人,都必须有一种拼搏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当今,在各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校要想立足、生存、竞争、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

(一)建设精神家园是21世纪高校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需要。

在新世纪,实现建设高水平的特色大学的宏伟目标,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不懈努力。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主人翁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的现象;存在着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缺乏较高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的现象等。如果无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就会延误甚至丧失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历史进程和大好机遇。因此,通过精神家园建设,可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意志,汇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建设精神家园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场所,还是教育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实行市场经济,既培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部分师生受到较大影响,心态浮躁,精神贫乏,缺乏刻苦求真和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通过精神家园建设,把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全体师生员工在洋溢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中,在能力提升和人性开掘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全面发展。

(三)建设精神家园是培养新世纪高新人才的需要。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充满尊重与宽容的学习和学术气氛,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风和学风,美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景观,校园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对于塑造莘莘学子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和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工作、学习的无穷动力,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于大学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精神家园,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设一个“让每个人都成功”的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个性、创造才能得以表现和发展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四)建设精神家园是弘扬优良传统的需要。

50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已经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以事业为重、以奉献为荣的光荣传统。许许多多的石大人与学校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甘苦备尝、矢志不渝,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学校已经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事实证明,这些精神财富,始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开拓进取,不懈追求。在新时期石油大学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征程中,精神力量必将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设精神家园,就是要通过回顾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使“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甘苦备尝,矢志不渝”的传统能够代代相传,不断推动学校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就是要热情呼唤爱校的自豪感和荣校的责任感,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途径。

精神家园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认识和掌握精神家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才能搞好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本人认为精神家园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领导重视。

精神家园建设需要党政工团组织及各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但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各单位的最高层领导者,是精神文化之源;其本身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对精神家园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者的言行举止、风格境界与精神家园的要求格格不入,将直接影响到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精神家园也就不可能建设成功。因此,单位领导应成为建设精神家园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

(二)宣传教育。

精神家园建设涉及全校的师生员工,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细致的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应通过有组织的、广泛细致的和不断深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精神家园的实质注入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之真正理解精神家园的内涵,领会建设精神家园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融人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广大师生员工思想重视,积极参与,献言献策,才能将工作、学习、生活与精神家园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三)实践锤炼。

实践是高校建设精神家园的沃土,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建设好精神家园。因此,各部门必须把建设精神家园的工作渗透、贯穿到各项实践活动中。也就是说,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与境界反映在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也必将体现和贯穿于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使全校师生员工无论职于何事、身处何地都能体现出良好的品质素养和精神风貌,工作中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学习上勤奋严谨、学无止境,生活中家庭和睦、关爱他人。

(四)制度规范。

精神家园是一种导向、规范师生员工行为的思想意识家园,本身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建设精神家园还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通过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使精神家园的目标细化为每位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并通过认真考核和严肃纪律,对有碍于精神家园建设的行为予以制约,从而形成有利于精神家园建设的客观环境。制度规范应将强制性规范(如职业纪律等)与柔性规范(如理想道德等)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良好的精神家园。

(五)主题活动。

在推进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特定的载体来予以宣传、强化。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营造氛围,服务全局。如以精神家园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各项活动。通过黑板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教育、讨论会、交流会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形成全校的互动架构,从而营造出全校讲精神、讲团结、讲奉献、讲实效的浓厚氛围,有效地推动精神家园建设。

三、发挥工会优势,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建设是涉及全校师生员工、学校各个层面及工作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细致的工程。在此项工作中,工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真抓实干,把精神家园建设落到实处,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针对单位特点,围绕中心工作,把精神家园建设目标化、具体化。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有着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独特优势。这就决定了各级工会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精神家园建设的任务目标化、具体化,在精神家园建设中重点抓好几件事,达到什么标准应非常明确,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工会的业务工作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二是建设精神家园必须围绕单位中心工作进行。如,后勤工会要紧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际、紧贴本单位后勤工作实际、紧贴后勤员工的思想实际开展“发扬后勤精神,塑造良好后勤形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在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面向教职工,把精神家园建设落到实处。

工会是教职工的组织,是教职工的家。工会要坚持面向教职工,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如:工会要主动热情为教职工服务,教职工家中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残,工会干部要主动登门帮助;家庭矛盾,工会干部要费心调解,慰问病号,帮助职工解决困难。总之,工会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营造一种“有困难找工会求助,有心里话和工会干部讲”的良好氛围。在日常工作中,工会把看似很小的事情做好了,单位的精神家园建设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开展文体活动,人人参与精神家园建设。

凝聚职工力量,调动大家建设精神家园的积极性,是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深入的关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对参与高品味的文体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工会要继续保持一贯重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良好传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气氛,陶冶情操。工会在每次活动的组织中,要注重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的统一,做到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职工乐于参与。工会组织的经常性的群众性活动,能够增强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和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爱岗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加强自身建设,作精神家园建设的表率。

工会工作涵盖面广,大多与精神家园建设密切相联。要做好工会工作,必须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第一,加强组织建设。让思想好、业务精、心肠热、点子多的同志担任专职工会干部,优化干部结构,使之达到“四化”要求。第二,加强思想建设。工会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工会工作人员需具备不计名利、勤奋工作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三,加强工会业务建设。高等院校人才济济,教职工的文化素质较高。这一特点要求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但要学习和精通工会业务,而且要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知识,使工会工作更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工会这一有着广泛基础和较强的影响力、号召力的群众组织,应该在精神家园建设中作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推进我校“精神家园”建设的意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宣传部,,06。

作者简介:王玉香(1970-),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后勤管理一处,工会主席,本科,中级职称。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七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是高校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学习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身心健康面临巨大考验。知识经济的到来,终身教育的产生,个人自主性的增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强化,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强化管理、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如同“青春扬帆”,是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实施工程。从学生进校开始,到大学生涯学习,最后毕业离校,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务功能,也可将“青春扬帆工程”再细分为“起航工程”、“钥匙工程”、“远航工程”三大方面。

1起航工程。

学校应对新生实施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使新生在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实现高等教育与未来职业、就业的顺利衔接。“起航工程”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初步阶段,也是就业指导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新生在感性方面较为突出,虽具备了成人的体格和相当的知识,但缺乏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这时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着重于寻导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可从其专业认识、个人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来进行辅导。但在开展辅导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因为新生毕竟对未来的职业与就业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数,所以这个时期的辅导只能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渡阶段。

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对口的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只有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对将来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素质有所了解,才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机会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较大,这不仅存在于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于个人对人生职业规划方面。这些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虽有些不太成熟,但确实需要得到学校更进一步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对不同新生个体和群体进行辅导,这种辅导包括师生之闻的'讲座交流、学生之间的对比学习、校企和行业情况的分析等。

社会发展趋势始终会影响个体的发展要求,社会发展既存在着一定规律,但同时也有较多不明朗因素。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抓住主要规律来进行辅导的同时,也要而用相对准确的信息加以辅导,让学生认识专业对口行业或非对口行业的特性、发展程度和社会趋势。

2钥匙工程。

“钥匙工程”主是要针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阶段提出的,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对于学校人才产品的质量与“出口都将有着十分有利的推动。这个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观念,强化职业就业的管理意识。

全程就业指导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广博的知识内涵、敏锐地观察视野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全程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职业与就业政策指导、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创业技能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四方面内容。全程就业指导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纳入平台培养计划,使全程就业指导的层层要求得以实现,势必会极大地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

专业平台包括专业选修模块和辅修模块,这是学生入学以后的又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每个专业都有数个模块供学生选择。这样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尽量避开了教育滞后性的弱点,体现了知识的高度细化及社会对人才专门的知识要求,满足了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3远航工程。

“远航工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检验学校教育工作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个工程的着重点应该是在进一步巩固“钥匙工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外联系与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专业提高和实践平台与就业技能指导。

在专业提高和实践平台中,主要安排使学生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与深入产学研基地,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的人才,使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有机的结合,造就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形象,掌握面试基本技能,了解求职面试全过程及求职的途径,了解劳动关系法规,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竞争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3.2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建立就业基地,开拓稳定的用人单位资源。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邀请企业家及校友回校开展就业专题讲座、与学生座谈和交流,积极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提升求职技巧。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宣传、推荐工作,并与之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和市场开拓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制度,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虚心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或建议,树立服务意识,力争形成长期、稳固的重点就业基地。同时,也要创造条件,加强社会各界和校友的联系,建立就业网络,邀请知名医药企业的资深人士和校友到学校进行招聘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对外宣传,广泛收集需求信:包,积极推荐毕业生。主动与各地人才市场联系,推介毕业生,争取各地人事部门组织招聘团到学校招聘,广泛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洽谈,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并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加招聘会和探索其他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扩大就业渠道,积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干部、校友、学生队伍、网络媒体等队伍的力量,广泛收集已有或潜在的就业信息,努力保持需求信息畅通,并及时向毕业生开放及作针对性推荐,努力促进高校实现就业指导的全员化。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八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科学地绩效考评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内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各院(系)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这支队伍的绩效考评体系对于高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所谓辅导员绩效考评,是对辅导员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做出评价的过程,是对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系统的描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评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评体系”,即通过绩效考评,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把考评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激励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经济、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科学地绩效考评已经是高校辅导员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绩效考评首先可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本身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其次,有利于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工作责任感。特别是绩效考评的反馈可以让高校辅导员认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个人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最后,绩效考评可以实现对辅导员的科学管理。合理的绩效考评可以为辅导员的薪资、晋升提供依据,是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对员工的考评就是为了达到激励的效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然而现阶段对辅导员的考评大多拘泥于形式,起不到做真正的效果,反而成为辅导员的一个负担。因此,找出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相对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确保高校辅导员考评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势在必行。

1.对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绩效考评体系是一个包括绩效考评、绩效改善、绩效提升的管理循环系统。调查表明,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绩效考评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考评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改善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开发辅导员的潜力,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从而不断改善高校的管理现状。在实际操作中,考评结果只是作为奖惩的依据,甚至是为了考评而考评,在考评体系中缺乏绩效改善和绩效提升这些重要的管理流程。

2.考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

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弹性很大,工作付出多少难以度量,管理效果如何难以考评,所以对辅导员进行科学有效地考评存在相当的困难。目前,在辅导员的'考评内容上,各高校普遍参照干部考评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评,但在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制定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考评项目上,往往定性指标多,定量考评缺乏,主观评价居多造成不公平等。

3.考评方案在实施操作中存在严重偏差。

由于缺乏考评培训,不注重广泛搜集辅导员工作的绩效信息,同时又缺乏科学的考评方法,所以考评主体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凭印象评分、主观单向评分、趋中效应等偏差,严重影响了考评的质量和公正性。

4.普遍不重视考评培训。

对一套考评方案,考评者和被考评者都有一个熟悉、理解、接受和有效实施的过程。所以很有必要在考评方案实施前对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分别进行培训,以端正其认识,使其正确、科学的运用考评工具。这个培训动员阶段很重要,但各校在实施中,对考评培训普遍不重视,整个方案的组织执行政策性较强,考评者和被考评者明显在执行中反映出了积极性不强,“为考评而考评”的消极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5.缺乏考评全过程中的沟通与监督。

科学的绩效考评可以实现学校、辅导员、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消除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达到互相理解、共同发展的效果。各校在考评中,对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疑惑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反思,成了单纯的执行填表工作。更深入地说,也就是整个考评过程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沟通与反馈。从这一点来说,考评的制定者、组织者也难逃其咎,他们忽略了对整个考评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6.考评结果的反馈运用不充分。

对辅导员进行考评的最终目的是激励辅导员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所以,对于辅导员在考评中反映出的优点和不足,应及时反馈给本人,以利于其反思改进工作。很多学校在辅导员考评中,没有很好的运用绩效反馈面谈手段,帮助辅导员分析其自身工作中的优缺点,也没有与职称评定、晋升、绩效工资、聘任等挂钩,因此考评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1.明确考评目的是关键。

在整个绩效考评体系的创建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考评中的双方明确考评的最终目的,即考评是为了提高绩效,这也应该是真正的绩效考评的唯一目的。其次,是要让考评双方深切感受到,绩效不仅仅是可衡量的,而且也是可控制的。一旦考评双方对绩效指标及绩效标准进行了确认,就可以通过对绩效的考评来对绩效的形成过程和绩效的最终结果进行控制与改进。在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绩效考评,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中,绩效的持续提高应该是考评双方最主要的关注点,只有绩效的持续提高,才能说明所建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切实有效。

2.积极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是一个综合的、受多项指标影响的复杂问题,其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有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及工作要求来设计,才能使评价指标的设计更为科学与合理。对辅导员员绩效考评指标选取过程,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条是专家通过理论分析来构架它的基本框架,另一条是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把有关人群(主要是学工部和院系辅导员的上级管理者)的经验集中起来,即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上确定选取的指标。从而可以做到:理论依据可靠,选择程序合理,逻辑线路清晰,操作方式可行,逐步优化细化。图1是某校按照上述逻辑线路,采用分层的方法,构造出的辅导员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可应用deilph法请专家进行设置或是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调研后再赋值。

3.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评。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特殊性,能够定性分析的较多,定量分析的相对较少,但不能因此只做定性分析而不作定量分析。在绩效考评中应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且尽量将定性分析的内容科学量化。可引入模糊评价方法,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利用模糊数学中的观点,将定性的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减少评价主体在考评打分过程过多的主观性,进而能对被考评者做出一个公正、科学的评价,从而避免了由于感觉评价带来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4.建立评价者的培训机制。

作为辅导员考评工作的总体组织实施者学工部应承担起对相关评价者的培训工作。首先要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使考评者和被考评者都明确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绩效,端正其对考评开展的认识,积极动员其认真开展考评工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工部、院系、学生中的相关评价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包括绩效评价指标培训、关于如何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关于收集绩效信息方法的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评价者误区培训、绩效反馈培训。

培训的形式要避免生搬硬套,纯理论性的枯燥描述,要尽可能多的应用举例子、练习以及播放录像等较为生动的形式,以使评价者尽快熟悉理解并会正确运用考评量表。

5.完善考评过程中的跟踪反馈机制。

整个考评过程,从评价者培训到评价工作的分步实施,学工部要全程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跟踪反馈。具体来说,可通过与考评者、被考评者进行不间断的面谈,亦可建立专门处理考评存在问题的“问题信箱”、“问题邮箱”等,通过多种途径与考评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从考评实施的各阶段不断发现问题并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根源,最终一一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考评的全过程,使其朝着客观、公正、科学的方向前进。

6.及时对考评结果进行反馈运用。

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考评,从而激励辅导员更好地改进工作。如果考评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并合理运用,那么考评就会流于形式,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因此要重视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使考评结果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在这一环节上实行责任制:即对辅导员进行绩效反馈的总体组织者为学工部,执行者为各院系辅导员考评领导小组。

在反馈考评结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仅要反馈考评的最终结果,而且要反馈在考评中反映出的辅导员的优点与不足。二是考评结果的反馈要及时。三是确保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结果要与评先评优结合,要严格与职称评定、晋升、绩效工资等联系,对评为优秀者要给予奖励,对不称职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而且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使考评结果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九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提高了对各行各业的要求。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各大企业想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校为了向各大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就必须要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从而引导高校学生正确择业和成功就业。首先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人才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高校想要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加强重视就业指导问题。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有全程化职业指导路径、个性化职业指导机制、以人为本职业指导理念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就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指导模式有效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在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高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观念较为落后。在现阶段的高校就业指导当中,就业指导教师受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影响,很难及时地转变指导观念,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仍旧偏向就业安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将学生成功送出校园,在短时间内追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量,却不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这无形之中提高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先成功就业,在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发展倾向和职业期望重新择业。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难以在企业和单位当中长久工作。这使得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频繁失业,也加快了用人企业和单位的人才流失。用人单位和企业在毕业生就业之前,需要花费财力与人力、物力对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因此,人才的快速流失也会给用人单位和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故而,用人单位要求高校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一味追求就业成功率,而不考虑学生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就业指导当中的就业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

2.指导形式单一。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由高校组织统一的就业动员会,然后大规模地向应届毕业生灌输部分就业指导知识,或者由教师提出与就业形势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成就业形势报告,然后再统一地举行报告会。就业指导主要是采取灌输的形式展开,力图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但却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个性特长、就业倾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惑,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难以发挥成功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另外,高校毕业生在即将跨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况之下,面临众多岗位的选择,往往很难客观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而在择业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或者心理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辅导。

3.指导内容更新较慢。在当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并不面向全校学生。而对应届毕业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也仅限于双选期间,并没有从始至终地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专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当下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解,并对就业形势进行专业的分析和介绍,然后在先后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培训、规定的诊释、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并没有统一地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具体、全面的安排,这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性,就业指导的内容更新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并不能够起到正确指导高校学生就业的目的。高校就业指导的局限性相对较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择业能力、就业观点、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这使得高校的就业指导缺乏有效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就统一地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严重缺乏全程化和人性化,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4.队伍专业水平较低。在实际的高校就业指导过程当中,大部分的高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而是由在校的其他教师兼任就业指导工作。这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体系,就业指导能力相对较差,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严重地缺乏职业化、专业性。高校就业指导不能够全面地发挥指导就业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形同虚设,甚至还会引起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反感。另外,高校兼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完成就业指导,同时还要完成高校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将教学任务放在就业指导之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师资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就业指导水平参差不齐,这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展开。高校想要全面地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视,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才,全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二、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

1.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并协助高校学生完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在完成就业规划的过程当中,会正视职业问题,并深入地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从而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职业。例如,美国教育机构在学生步入校园之后,就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而在国内,往往只会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由于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快速地掌握职业发展理论以及职业规划教学。为了在短时间内全面地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在校阶段全面地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高校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当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从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

2.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互联网络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不仅影响着高校教育,同时也在市场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资源库、网上招聘、网上指导、职业测试、法规制度、信息发布等领域全面实行信息化的当下,高校的就业指导也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准确性、适用性。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络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全面创建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全面化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通过全面的构建职业资源库,及时更新各种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指导信息,从而使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发展情势。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在职业资源库、职业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当中获得综合所需的职业知识,更好地了解典型企业、典型职业以及各种全新发展起来的职业,从而为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真实具体的参考依据。

3.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进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可以加强和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由高校向先进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则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能够切身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当中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水平。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企业向高校提供人才订单,而高校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全面培养更加适应企业的岗位和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全面地构建“双师型”就业指导团队,由高校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就业指导队伍,全面地建设校企之间的就业指导交流平台,有效地加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外出实习这两个重要阶段的就业指导,从而使就业指导贯穿高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还需要加强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全面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培训、开展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并聘请企业优秀的工作人员到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进而全面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指导质量和指导水平。

三、结语。

随着各大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越发困难,想要摆脱这一困境,高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全面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保证高校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中的指导就业作用。这样不仅能为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创造良好的优势,同时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

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1.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2.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李琦.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6).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一

1.通过职业指导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项课程就是职业指导课,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职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形成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一种思想教育,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教育,总体而言,都是在影响着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首先,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的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自身和医学职业的前景分析,让他们对医学职业的国家、政府政策和医学就业状况、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通过职业指导,使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自身的工作责任,使他们认真审视自己本身的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肩负起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托。在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本身的客观认识。医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咨询的方式,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使自己摆脱本身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顺利就业。

2.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医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或工作方向。

职业指导人员通过素质测评可以得出一个人在素质各方面指标上的高低,可以知道一个人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将个人特点与特定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就业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数学生刚进校懵懵懂懂,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就业指导能帮助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定位。搞好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职业指导能够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职业指导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每个教师的工作环节中,在课堂上,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每个学生。职业指导可以无处不在,从大一到大五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几点。

(1)职业指导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作为衡量医学生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体现,是每个医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在校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培养一定的内在人文素养。从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与之相对应的形容词一直都是高尚、仁爱等温暖的字眼。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医疗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却是不断增多的医闹事件,使得社会对医疗行业和医生的道德问题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除了看病贵、患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没能正确处理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医者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理解和沟通。业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重技能、重知识而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用于行。[4]高校的职业指导通过分析和发现这些问题,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初就懂得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高质量的就业评定不仅仅只是实现就业这一个方面,并且还要看就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状况及社会的评价。

(2)职业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现代的职业市场发展情势来看,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再只是专业成绩好或是专业素质强,他们更希望求职的大学生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的能力,还要求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通过职业指导,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面临的职业市场需求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欠缺的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包含了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内容。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每年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求职、面试、实践工作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教师的职业指导中寻求答案。通过对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及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对自己在求职择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意识的去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缺点和不足,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的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实现高质量就业。

4.职业指导为学生和用人单位间搭起桥梁,学校和医疗单位深度融合,也能够及时的为医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

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通过与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往来,对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尤其是掌握了用人单位最新的招聘信息。因此,职业指导部门能够充当学校、学生和医疗单位之间的桥梁,学校和用人单位深度交流,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医院的要求,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医院招到合适的医生。另外,医学院校通过与多家医院建立起合作,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供学生应聘,不但帮助医院提高了招聘效率,招到合用的人才,而且学校实现了高就业率,也提高了就业质量。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二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探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指出了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开展全程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

(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三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四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出现,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同样的,对于建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其在求职时必定为面对十分纷繁复杂的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则会呈现出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与此同时,部分毕业生还会由于自身择业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使得其在求职时会长期的处于一种焦虑、困惑与失落的情绪之中。因此,为了解决建筑类毕业生面临的此种就业现状,给予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的原因。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毕业生想要就业的单位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而大学生又不想到基层部门去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又在逐年的增加,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在求职时处于劣势地位。

2、学校的原因。

受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制度在近几年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建筑类的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也将其教学专业进行了细化,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而所谓的择业,是学生从填报志愿就开始的,而建筑类高校的领导者为了推动新专业的发展,往往会将一些服从调剂的学生调到新专业中,将热门专业留给一些补录的学生,高校这一招生行为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部分学生择业的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部分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态。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较低,所以,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程占据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由于无法在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社会就业现状,导致其在毕业就业时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3、自身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建筑类毕业生都没有在大学期间树立起正确且明确的择业就业观,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对于基层工作并不是十分的'认可,从而导致其无法对自己的就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认知不足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也没有确切的打算,一直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就业心态和行为中。

二、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政府部门需要提升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度。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其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困难就是相关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特别是对高职教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所以,要想有效的解决建筑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就需要政府部门大力的发展并重视高等教育,不断加大在高等教育中资金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政策建设,不断的完善并落实各项对毕业生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关大学生创业、参军等方面的政策,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被落到实处,从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与良好的就业体制,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高校建筑类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此外,我国部分的用人单位也应该要改变自身的用人观念,保证其用人标准可以同其所需岗位实际需要相符,以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政府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用人观念。

首先,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体系。对此,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以用人单位当前急缺专业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并预测,从而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调整各个专业招生的人数与规模;并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升对培养学生专业和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视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领导者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并改进同就业指导有关的工作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其次,学校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当其录取了服从调剂的学生后,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重新的选择专业;并且,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也需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使得毕业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要求。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要适当的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证书考试与技能培训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毕业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最后,高校应该不断的加强同用人企业的合作,尽可能的与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并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建筑毕业生。对此,高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订单式”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以企业对毕业生实际的需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基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将自己对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告知各大高校,帮助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得其学生可以获取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时间。此外,高校也应该鼓励一些教师深入到企业的一线中去进行实践与锻炼,从而使得自身在教学时能够制定出更多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案。

3、大学生需要转变择业与就业观念。

首先,当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填报志愿时,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当前我国各建筑类高校来看,其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实用性强,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及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概预算、投招标、监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装饰设计方面的初步工作。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大多去往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从岗位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建筑材料、采暖、工程预算、测量型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不要总是去看中一些所谓的“热门职业”,而是要从基础部门做起,从自己专业的本职工作做起,通过长时间在建筑类企业工作来不断的积累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建筑类高校大学生之所以会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其主要是由学校、社会以及其自身等方面的综合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就业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共同努力。当建筑类学生面临此种就业现状时,一定要看清社会发展形势,摆正自己的心态,从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去面对这种就业压力,进而促进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安民,申让平,杜永峰,常振山.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08.8-10.

[4]杨宏光.浅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139+141.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五

在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项课程就是职业指导课,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职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形成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一种思想教育,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教育,总体而言,都是在影响着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首先,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的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自身和医学职业的前景分析,让他们对医学职业的国家、政府政策和医学就业状况、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通过职业指导,使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自身的工作责任,使他们认真审视自己本身的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肩负起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托。在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本身的客观认识。医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咨询的方式,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使自己摆脱本身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顺利就业。

职业指导人员通过素质测评可以得出一个人在素质各方面指标上的高低,可以知道一个人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将个人特点与特定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就业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数学生刚进校懵懵懂懂,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就业指导能帮助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定位。搞好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指导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每个教师的工作环节中,在课堂上,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每个学生。职业指导可以无处不在,从大一到大五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几点。

(1)职业指导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作为衡量医学生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体现,是每个医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在校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培养一定的内在人文素养。从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与之相对应的形容词一直都是高尚、仁爱等温暖的字眼。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医疗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却是不断增多的医闹事件,使得社会对医疗行业和医生的道德问题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除了看病贵、患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没能正确处理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医者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理解和沟通。业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重技能、重知识而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用于行。[4]高校的职业指导通过分析和发现这些问题,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初就懂得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高质量的就业评定不仅仅只是实现就业这一个方面,并且还要看就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状况及社会的评价。

(2)职业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现代的职业市场发展情势来看,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再只是专业成绩好或是专业素质强,他们更希望求职的大学生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的能力,还要求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通过职业指导,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面临的职业市场需求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欠缺的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包含了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内容。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每年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求职、面试、实践工作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教师的职业指导中寻求答案。通过对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及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对自己在求职择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意识的去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缺点和不足,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的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实现高质量就业。

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通过与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往来,对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尤其是掌握了用人单位最新的招聘信息。因此,职业指导部门能够充当学校、学生和医疗单位之间的桥梁,学校和用人单位深度交流,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医院的要求,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医院招到合适的医生。另外,医学院校通过与多家医院建立起合作,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供学生应聘,不但帮助医院提高了招聘效率,招到合用的人才,而且学校实现了高就业率,也提高了就业质量。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六

要害词:作业才干心思本质作业政策。

内容摘要:

即将面对作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希望值的格外集体,一般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个将来作业希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需要也很高,这使我们面对很大的心思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思状况,也发作了许多心思利诱。关于这种作业心思疑问进行分析,并找出调适作业心思妨碍的办法,对推动大学生质量健全打开和充分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文:

大学生们即将从十几年一贯日子的象牙塔走向不晓得的社会,去为了自个、父母和社会的希望而奋斗,这使大学生面对很大的心思压力,这种压力跟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闪现,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进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只仅是古书上的兵法,一样适用于我们的求职之路,更是现代大学生择业之路。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敌对和疑问,我们首先要正确晓得和评价自我,明晰自个往后的作业打开方向,从作业打开的角度分析最适宜自个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规划。第二,深刻反思自个所承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在以前的日子里学校的政策锁定在升学率,我们的政策被家长们锁定在效果上。为了高升学率,无视对学生意志质量和心思本质的培养。在大学的作业辅导课上偏重思维教育和政策教育,也会对我们的求职才干的培养,作业心思的教训、作业诀窍的培养上花一些功夫。有些家庭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思妨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级教育的底子政策,可是,中国家庭传统教育思维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曲折教育引导不可。使许多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养成依托感,没有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托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作业环境和虚荣心的满意,一旦不能如愿便自怨自艾,惧怕不前。因此,客观晓得自个,晓得自个所承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作业心思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般我们都会认为作业教育便是关于毕业班学生打开的一种教育,它与非毕业班的学生无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我认为,作业观念的树立与人才的培养有着接近的联络。学生学习的结束目的便是为了作业。没有明晰的作业观念就不会有明晰的学习定位。所以说把作业教育提前打开,不只需利于引导非毕业班的学生格外是重生有效地方案自个的在校日子,拟定自个的学习方案,也有利于帮忙他们规则学习心境,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作为08计算机系学生,在入校时刻曾问过许多同学,发现许多同学不晓得或不清楚自个所学专业要学啥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教育,明晰其所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奉告学生社会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及需要,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活泼主动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对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作业观,营建浓郁的学校学习空气都是十分有利的。

跟着中国高级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作业的内涵现已发作了很大的改动,大学生的作业出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作业的布局性敌对也日益闪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布局性敌对的发作,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习需要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作业进程便是毕业生处置自个与社会之间联络的社会化进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便是作业力,心境抉择效果,性格抉择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作业,取决于毕业生的作业观念能否跟着社会的不断打开改动,主动作出习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作业观,须处置好自个与社会的联络,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盲目遵照恪守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要明晰实习岗位的重要性和作业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作业岗位时要把自个的喜爱、喜爱、专长与社会实习需要有机共同起来,极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自个寻求的交汇点。[1]以自个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置国家、集体和自个打开之间的联络,在正确的择业观辅导下完结作业志向。

实习承受者,谁也无法防止一些意想不到的失利,可是能够选择对待作业失利的心境。作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剧烈盼望,可是,家境的清贫、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利的困境。可是,在实习世界里心灰意懒,步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梦想”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自个一无全部却胆敢“梦想成功”时,他就具有了一份慎重而理性的思维办法和豁达自傲的心思状况;这种理性的思维办法能使心智不断行进,而活泼的心思状况,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思领会,并不断催人奋进,这便是自傲给人带来的力气。由此可见,豁达自傲是推进大学生顺利作业的心思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出色的意志和刚烈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思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个刚烈的意志和抉择方案的决断性,防止在要害时优柔寡断、丢失良机。性格是质量中最重要的心思特征之一,大学生大约充分晓得到出色的性格关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活泼参与集体活动,在实习中防止和打败怯弱、自卑、孤僻、狭隘、抑郁、狂躁等心思。

作业生计方案和作业打开观念能够帮忙大学生判定自个的人生轨迹。作业生计是指单个作业打开的进程,一般是指一生履历的.全部作业打开的进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一样的时间,明晰每个时间的特征和任务,做好方案,对十分好地从事自个的作业,完结人生政策,十分重要。

构建合理的知识布局,便是根据作业和社会打开的详细需要,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布局,最大极限地发扬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布局是满意现代社会作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底子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只需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一同还大约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身手,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行进技能有机联络的办法,根据现代社会的打开需要,描写自个,打开自个,不断习气现代社会作业的需要,使自个能够习惯科学的行进,时代的打开,择业的需要,极力行进作业才干。

我们读一回书,希望自个找一份志向的作业,我们都是这种心境。可是关于“志向”有些同学知道出现误区。那是一份“即省力,又不辛苦的,薪酬又很高的”作业。而实习这样的作业底子就找不到,所以学生心思有一种落差。觉得上当受骗了。因此,即使学校给学生找到了作业,学生也不会珍惜,由此而带来的敌对也恰当的尖锐.学生底子不珍惜学校千辛万苦为他们争取来的作业时机。所以,在脱离学校之前一定要告诉自个正确的看待自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告诉自个,只需我们自个创造价值,才干为自个取得恰当可观的酬谢。大多数同学根据自个的实习状况,活泼学习,表现就会得到公司的认可。但有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自个,过于低沉失望,或许过于自傲,以至于不能找到适宜自个,让自个满意的作业。

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念,调整好作业心态。当取得一个志向作业的机缘还不老到时,应采用“先作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作业进程当成取得自个作业生计履历的重要履历,通过作业不断行进自个的社会生计才干、实习作业才干和作业打开才干,仰仗自个的极力,通过合理的作业活动,逐步完结自我价值,取得作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1]陈核来.论大学生的作业观。

[2]刘慧.浅谈大学生作业心思本质的培养。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七

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为他们的就业工作做出很多努力,其中高校针对他们就业工作未绸缪地开展的就业指导意义重大。但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非贫困生弱一些,“贫困生的自尊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较非贫困生而言,贫困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且其防御方式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培养高校贫困生的积极自我,即提升自尊感,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策略至关重要。

一、积极自我的内涵及界定

自我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积极自我在客体方面,主要强调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主要的思想是“当我们积极评价自己(高自尊),并相信自己会在我们努力争取的目标上获得成功(高自我效能感)时,我们会更健康和更幸福”。在主体自我方面,积极心理学侧重用恰当的应对策略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能应用适应性防御机制去处理内在心理冲突。它主要包含高自尊、高自我效能、积极应对策略和适应性防御机制四个方面。由于适应性防御机制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仅论述其他三个方面。

1.高自尊。自尊即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其取决于个体实际成就与抱负之间的比值。其中的抱负是指个体对其潜在成功的评估,可以从自身价值、目标和追求中获得预知。同时,自尊还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主要包含个体在学校、家庭、工作等不同的情境和对象中,对自我价值的具体评价。高自尊的表现主要包括:生活事件中适应能力强、积极情感、内源控制、成功应付对批评或消极的反馈等。低自尊则与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稳定、不能较好地处理应激反应等相关。积极自我要求我们要学会将注意力和精力从勉强避免失败中转换过来,即不能仅仅是找不足之处,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可以提升自我的信息,寻找各种机会来提升自我和展现自我。通过寻找机会表现和运用自身优点来获得成功,以此来提高对自我的评价,进而提高自尊。

2.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我们对自己有效地组织和完成某项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这一概念的创立者班杜拉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我们对行为效果或结果的预期。当这种预期是积极的,则会促进我们去取得成功,反之,则会阻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自己的成功体验、别人的替代性经验和当时身体及情绪上的状态等。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从百折不挠后战胜困难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也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感受到。如果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告知个体能够获得成功,然后给予可以证实劝告的一些挑战的机会,那么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最后当我们的身体素质尤其是我们的情绪状态较好的时候,也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3.恰当的应对策略。积极自我的培养过程中,恰当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而对于目前无法改变的现实,比如社会经济资源相对缺乏应该如何通过建立和维持可以提供支持的朋友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掌握宣泄的方法等进行有效调整和积极接纳。对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的受挫,则可以通过回避策略,引导他们暂时性地让自己减少失败的痛苦,进而养精蓄锐,更好地去赢得就业。简而言之,这种“避重就轻”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避免挫败感,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正确克服困难。

二、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培养积极自我的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确立合理目标,顺利实现就业。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自我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就业障碍,提升就业能力,积极实现就业,对增进他们的自我实现和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自尊的培养有助于高校贫困生设置正确的目标。在就业过程中,因为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不能顺利就业或者就业之后频繁跳槽的现象不在少数。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因为缺乏职业规划,缺少拥有相关职业的社会资源的指导,在确立目标的时候,容易依靠自己“单兵作战”,或者从众和随波逐流地就某一份工作而“蜂拥而上”。大学里面,没有规划地去大城市就业,或者仅仅为了不想过早踏入社会而考研的同学不在少数。这代价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堪承受之重。培养他们积极自我的高自尊,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和同学们“和而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好和家庭特点以及人生发展方向等原因,去设置正确的目标。这是他们顺利实现就业的前提。

2.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高校贫困生积极地实现就业。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就大学生个体自身而言,不能利用数年的大学生活,将自己从一个依附于父母、家庭的懵懂中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单位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有策略地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在求学的路上能够运用长远眼光来构建自己的生活,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不是选择麻烦,设想成功的结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设立能够激发潜能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好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会把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策略不合适或者环境不利等可控制的因素,从而越挫越勇,进而积极地提升能力,全面地发展综合素质,也就有助于他们积极地实现就业。 "

3.恰当的应对策略有助于高校贫困生正确克服困难。我们曾经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做过一些研究,发现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常见的焦虑、自卑、被动、从众等因自我认知失调导致的.心理障碍及表现。从对自己认识不充分、自我认识矛盾、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等主观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原因方面分析了形成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积极自我的培养过程中,恰当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而对于目前无法改变的现实,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经济资源相对缺乏应该如何通过建立和维持可以提供支持的朋友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掌握宣泄的方法等进行有效调整和积极接纳。对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的受挫,则可以通过回避策略,引导他们暂时性地让自己减少失败的痛苦,进而养精蓄锐,更好地去赢得就业。

三、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培养积极自我的策略

1.明确自身优势,开展针对训练,树立合理目标,培养高自尊。培养高自尊的策略有很多,主要有技能训练、环境改变、认知治疗等。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高自尊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或者职业测评,帮助贫困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强项,进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强化。帮助他们认识到哪些领域是自己的弱项,尽可能避免过多投入。其次,当低价值感是由经济贫困或社交能力差造成的,通过开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训练的团体辅导等练习可以提升价值感,也可以针对就业技能中的面试交谈技巧的提升,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帮助他们有目的地参加相应的社团和社会实践去检验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和能力。最后,当低价值感是由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目标造成时,可以通过帮助个体降低他们这种过高的标准,更好地立足现实,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可以通过结构式团体辅导,帮助他们学会接纳积极的自我反馈,学会掌握问题解决技能和社会技能产生的成就价值,从比较成功的生活事件中提高自尊。

2.丰富自我认知,强化成功动机,培养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通过认知、动机、情绪和选择加工来调节运作。首先认知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目标的同时,还需要教会他们用积极的想象等策略,设想成功的结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来引导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在认知方面,获得更多的认知资源,更富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运用长远眼光来组织他们的生活,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不是选择麻烦,学会作出更加合理和有助于未来幸福的选择。其次动机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学会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在整体就业目标设置正确的基础上,更好地预期自己的努力会带来好的结果。在对可能遭遇的失败境遇上,学会正确的归因,即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更多地把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策略不合适或者环境不利等可控制的因素,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是可以克服的。最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体验,比如运用幽默、放松等方式来减轻由潜在威胁情境引起的情绪唤醒。

3.强化责任意识,顺势调整能量,发展有效策略,提升应对策略。首先,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正确面对那些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勇敢尝试,积极进取。我们发现,在贫困大学生成为“双困毕业生”之前,高校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客观地了解贫困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表达能力等主要问题,进而更好地积累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达到帮助贫困大学生成才的目的。其次,学会调整身心能量去实现目标。我们要在贫困大学生就业之前,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朋辈间的互助成长等,引导甚至是训练他们养成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形成“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最后,发展并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难以在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应对策略穷尽。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借助每一个人应对问题的不同倾向,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应对策略。当然,还可以专门针对他们中的同一类问题,进行专题的培训和指导。

积极自我的培养,内容非常丰富,策略因人而异,它贯穿我们每个人自我实现的征途。本文只是借助目前高校就业工作过程中,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积极自我的培养,作了一个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年轻的大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塑造积极人格,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八

当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等因素决定了其传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加之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医学生毕业是选择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创业,是本科毕业就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追求学术的上进以后再就业等问题是医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将针对我国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业方向与指导等进行分析。

一、医学生就业问题概述。

长期以来,医生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医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困境已引起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学校也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遗憾的是,医学生的就业困境至今难见逆转之势。

二、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目前,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在校的本专科医学生已多达170余万,其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每年30多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而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生总量已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医学院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培养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新增医学专业大肆向人文社科类侵入,法律、文史专业盲目扩招,有的举办外语系,有的举办信息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在校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最后学生走入社会,竞争力必然处于弱势。

(三)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统包统分转向了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已经走了20多年历程,但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发展。首先,一些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或者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就业服务的固定经费;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缺编,受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老师常常缺编,他们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四)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多年来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医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很多学生把大城市、大医院、高薪、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造成部分毕业生迟迟不能就业。

(一)考研。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人次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升学深造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更好途径。所以继续考研也是学生个人继续追求学术上进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考上了研究生以后相对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

(二)出国进修。

国外医疗行业备受国内同行羡慕,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工资高受尊重,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或者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欧美和日本医疗水平都很高,出国进修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首选,不过在出国进修前要评估各国的政策和学术水平,如美国将要进行医改,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

(三)考医学专业方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不会受到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无太多的收入风险,且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较全面,社会地位较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金饭碗,这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

(四)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卫生事业更是首当其冲,国家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对加强医疗卫生中各项事业的细化管理、法律监督等都需要一支懂医疗会管理的队伍。

四、小结。

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表现,只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就能使广大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指导论文(汇总19篇)篇十九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还有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独特意义。因此,对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育,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要求就业者传递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广义的就业指导包括给要求就业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如何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具有一些独特意义。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作用外,对社会、学校、学生还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充分认识这些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1、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人怕入错行。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成才的职业,是青年学生人生关键的一步。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能力相符、专业相适、优势一致,人就能热爱工作,容易出成果,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如果职业选择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发展,处理不好,还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

高职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好高骛远,或只顾眼前利益,或胆怯焦急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就业指导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等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择业素质,更能使学生得到关于对自身、对社会、对职业等各方面问题的正确、成熟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在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一项针对毕业生所做的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调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反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实践工作使其纠正了在择业、对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偏颇,促使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就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它可以使学校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而使学校及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尤其是本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与调整,对人才数量、质量、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这样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更有针对性。同时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到调整专业结构,对接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锻炼职业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无疑将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另外,就业指导综合分析现代企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这对学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报告,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把就业前景好的汽车修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做大做强,扩大招生数量。同时,根据就业市场需要新开设了市场营销、导游等专业,其招生情况火热。此外,把一些近年学生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的专业缩减招生或暂停招生。另外,学校还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场信息中所反映对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例如,全校性增设礼仪课程,文秘专业增设汽车驾驶课程等,使学校不断获得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就业工作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虽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有些学校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按时授课。《就业指导》、《择业宝典》、《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设计》等几十种教材纷纷涌现。但仅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择业技巧、如何应对面试等,系统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师从讲授理论出发,学生接受理论为止,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的问题,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就业指导不应是纸上谈兵,而更应该是实战演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另一方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多彩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和在校内举行用人洽谈会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进行。诸如,通过课堂讲授和讲座来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类学科中渗透;通过社会、企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人才中心、劳务市场等机构,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且也是就业指导最生动的课堂;学生到企业、工厂实习,也是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上述这些途径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学生就业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就业指导,教学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适应社会组织的要求与挑选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较少有创业教育的观念。创业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样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以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忽视创业教育现象,导致全体学生千军万马拥挤在择业的独木桥上,而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对身为高职生进行创业缺乏信心,在创业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创业教育。其实,就业与创业是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创业本身也是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实践中不能只顾学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现有岗位,还要从创业这个高起点上想问题、谋发展。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方面施加影响,可以使学生改变被动侯选的择业思路,主动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当然,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故事,更是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的良好素材。

3、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动,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开展此项工作。但各学校独立设置机构的还不多,其职能隶属学生处、教务处、德育教研室、招生办等部门,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而独立设置就业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个机构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一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挂帅,队伍应由专、兼职教师组成,还应吸收企业、用人单位的主管及家长代表参加。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自从2007年初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以来,就业信息搜集、就业培训、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更采取信息发布会、供需见面会、就业洽谈会等各种有效措施对外宣传、介绍、推荐人才,推进就业基地建设等就业指导工作新项目。可见,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是保证此项工作更好开展的重要方面。

相关范文推荐

    做最护士演讲稿(通用17篇)

    护士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关怀。以下是一份护士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护士总结写作有所帮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

    邮票的小学范文(18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写好一篇优秀作文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少分数。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又有一节

    七一建党节的生日演讲稿(精选19篇)

    生日是一个让我们接受祝福和礼物的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被爱和关心的温暖。以下是一些生日庆祝的实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借鉴。今天是党的生日,对待朋友,要

    捐款倡议书告示大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优秀的写作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全校各位老师、同学们:乐善好

    初中写景秋天来了的(通用18篇)

    优秀的作文是一个人对于某一主题有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后所写的一篇文章,它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作品,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火箭幼儿园说课稿范文(17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记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信息。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教案模板,希望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彩色的雨》是一首优

    学会分享的小学六年级(优质23篇)

    优秀作文需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准。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在不羁的青春季节里,我们荡漾在自然中,吮吸着上帝的

    的同学聚会主持词(热门14篇)

    亲爱的各位嘉宾,非常感谢您们的光临,使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和有意义。借鉴以下成功的主持人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主持能力。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大全(20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修辞的恰当性以及段落的结构合理性。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提高。

    可爱的家乡教案(汇总13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的设计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