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化学论文学生 刍议高中化学对学生学习品质的作用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文轩2023年高中化学论文学生 刍议高中化学对学生学习品质的作用论文(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篇一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的评价观不同,实施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都会截然不同,当然也会对各个学生的评价不一。学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成长进度各有差别,因此不管是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的优点,作为教师的你都要善于抓住机会,以恰当的形式表扬学生。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往往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比如,上课伊始,要复习课文了,因为平时学生读书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这几天同学们的表现特别好,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老师今天特别想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因为老师觉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相信这样的开场白之后,老师听到的必定是最满意的、最有感情的朗读。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都能聚精会神的读书了,而且声音竟然是最响亮的,最投入的。课堂提问时,如果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突然声音比以前大了许多,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扬:“今天×××同学的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他的进步高兴!”相信这样的评价之后,不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会更响亮。类似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因此,我认为鼓励学生固然是培养他们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

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素质都未发展健全,需教师的引导,如果引导的正确,学生就能迅速转变过来,否则学生将由此走入误区。就拿我们班的学生陈英平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已经被定性为“朽木不可雕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并非是那种智力非常低下的学生,他非常聪明,但课堂中好像总管不住自己,总爱乱动,从不停手,开始制止了几次,但都见效不大,后来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字写的非常整齐漂亮。由此我在班上安排了一次数学作业展评,展评完了之后让同学们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和写的非常好的,然后我拿那出一本较好的作业让大家猜是谁的,这次我表扬了这位学生,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我观察他的表情时发现他在听到老师表扬后非常激动。而且,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他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课堂上也专心了许多,小动作也少了许多。此后,上课时我把课堂问题分成三种类型:一类是简单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二类是较为复杂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适中的学生;三类是拔高性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课堂上每次遇到较为简单的一类问题我都会让他说一说,虽说他的基础很差,但对于简单的问题断断续续的还能说出一点儿,同时老师再有力地引导,很快这一类问题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了,再加之很多节课不同形式的表扬,使得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始喜欢学习了。

大半学期过去了,通过各单元检测和期中考试,他的成绩稳中有升,而且变化得比较快,这个转变的过程我觉得鼓励应该占主要成分。

三、让学生经历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讲授几何图形初步认识时,由于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参与中树立信心。例如在我教学《梯形》一课时,让学生先看幻灯片上的堤坝、沟渠的横截面示意图,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和这类图形比较相似,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梯形,并出示若干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原因,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梯形的概念;再给学生给出四组梯形,让学生分四组以竞赛的形式自己动手用三角板量一量、说一说、议一议,从而得出梯形的特点和意义。把梯形的腰让学生与三角形的.腰相结合来理解。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的,这在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怎样要求他就怎样去做,就拿学生的作业来说,如果老师要求了书写和格式,学生的作业与以前就会大不相同。学生在步入四年级的时候各种习惯都开始初步形成,老师的要求和学生习惯的形成二者是成正比例的关系的。另外教师不光是教好书,还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扼制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放回到课堂中去,让其敢于去想、敢于思维、敢于探索,并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各种学习方法,这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将学生合理引导,让其在课堂中有参与的意识,有学习的兴趣、激情,将“你要学生学习”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去学”,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篇二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一直是学校及班级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又常常忽视他们,如在化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取等,往往以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参照对象,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这时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能顾及两头,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在经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后,导致丧失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了解、研究学生,以人为本,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这也是教师职责之所在。

1.学生自己方面

学习基础差。一部分学习化学困难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如数学学习得不好,语文文字理解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记忆力差,思维比较呆板,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系统不完善,找不出知识间的联系,一些必要的化学技能如化学用语的书写未能真正形成,基础知识尚有缺陷。

缺乏化学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明确则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大部分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只是迫于升学或毕业要考化学,才去应付学习化学,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化学知识本身的价值,缺乏对化学学科的认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影响了他们遇到困难时的坚韧性。

缺乏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学科是否有兴趣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动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或参加的活动越感兴趣,则其努力的程度越大。大部分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情绪冷淡,学习不努力。

缺乏化学学习的信心。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学生对学习的成功感和失败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情感能源。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在遇到失败时,情绪消沉,信心不足,接连的失败会降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打击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减少他们付出进一步努力的愿望,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下一步失败的`可能性,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缺乏化学学习的意志。不少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意志软弱,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才能进行学习;缺乏自制力,学习过程中经不起诱惑,不能约束自己;缺乏恒心和毅力,遇到难题退缩,不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消极放弃。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独特的作用,预习是准备、听课是关键、作业是消化巩固、复习是提高升华,他们之间存在互相衔接、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少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学习注意力差,在上课听讲、实验观察、课后复习、课后作业中容易出现注意力范围狭窄、分配差、转移慢、易走神等现象,没有按学科要求认真落实学习的每一环节;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只会机械地死记硬背;缺乏变通能力,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

2.社会环境方面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竞争激烈,拜金主义严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滋长,部分家长或学生认为大学毕业自己找工作,还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早赚钱,而且有的同志文凭并不高,但他们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并不比大学毕业生差,因而他们只想在中学混几年,毕业后就去打工,从而导致他们读书没有激情,出现厌学、逃学。还有部分学生经不住网落的诱惑而整晚上网,白天上课打瞌睡,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形成学习困难学生。

3.家庭环境方面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起着重大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辈们或祖辈们的溺爱中长大,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的生活,主要表现出自私、内向、懒惰的行为,缺乏一种耐力,有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靠祖辈们带大,得不到父辈们的爱,还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不闻不问,只关注其生活,不过问其学习,也不与老师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不了解,学生回家后报喜不报忧而欺骗家长。或者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又太高,学生心理压力太大等而形成的。

4.学科特点方面

长期以来,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注入式,自主学习的习惯未养成。而且高中化学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化学变化。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困难。而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没记,不思考,甚至打瞌睡,做小动作;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半天也没有复习完一页课本的内容;练习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刻板僵化完成任务式的不愿下真功夫的不恰当学习方法,必然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听不懂,作业也只好抄别人的了,学习任务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对化学不感兴趣,对学习化学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造成了化学学习上的困难。

5.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愿望重视不够,没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厌恶、弃学心理,从而沦落为学习困难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依托,对抽象概念或规律理解不透。但教师讲授新课时未注意前后照应,给新知识的学习造成困难。有的教师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听不懂,干扰了对知识的了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偏爱优生,导致差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的教师因为言行不当,使学习上受挫折的同学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引导、鼓励,从而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是产生畏惧心理。有的教师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课后背实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由于在教学中只重讲授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题方法,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播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过程和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十分欠缺,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未能及时弥补,“旧帐未清,又欠新帐”,这也是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篇三

摘要:高中化学教材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教材中渗透着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态的恶化会带给人类严重的后果,教师可从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现行化学教材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形成及危害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恶化的本质。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改善环境的方法,在授课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

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凶猛的洪水、泥石流、沙尘暴、资源困乏……这种字眼越来越多,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全球面临的迫切任务。环境教育其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着环保意识,作为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把环境保护教育贯穿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现状,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化学无污染”“生活无污染”奋斗目标,实现废物“不乱排放”和“零排放”。

一、由全球问题看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资料记载,1943年9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了光化学污染,即“沼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温室效应”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态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植被荒芜、沙漠化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全民族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从中学化学课开始抓好环保教学。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1、结合现行教材,利用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如氯气的制备、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与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而且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很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在化学教学时,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2、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做到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的意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人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三、利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篇四

《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课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所选文本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蔡元培曾经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的形象的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怎样教学生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怎样在认识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正面的人物形象

正面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一般指好的形象,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往往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美的形象。如《爱国学者顾炎武》中“行己有耻,好古敏求”的顾炎武,《荷花淀》中机智勇敢的水生和勤劳纯朴而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这些人物都是能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形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征、音容笑貌,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更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些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2.反面的人物形象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正就有反,有美就有丑。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全部都如上所说是正面的形象,也还有一些反面的形象,如鲁迅小说《祝福》中自私、保守、顽固的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曹禺话剧《雷雨》中假仁假义、卑鄙无耻的周朴园,以及《威尼斯商人》中极度贪婪、凶狠、残暴的夏洛克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如何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语文学习中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教学中剖析这些人物思想、性格、评价形象的社会意义,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为,作家对这些形象丑恶本质的暴露和鞭鞑正是从反面去推崇与赞美崇高。这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的:“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意境的能力

所谓意境,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简单地说,也就是作品引人入胜的情景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要做到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像一位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导演,用他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有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学生)带入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角色。所以,语文教师要有一种能创设作品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能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便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那一泻千里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又加上“千堆雪”似的浪花,呈现出词作所独有的磅礴气势和深邃的意境,读起来不仅能使人如临绝壁、如见雪浪,还能使人感受到那赤壁大战的紧张氛围,从而引发出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美与钦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分析语言形式着手,努力创造出与诗歌画面、情调相适宜的课堂氛围,不断激起学生心底的波澜,使学生领略其中蕴含的浓烈豪放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三、培养学生品味美的语言的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语言优美的佳作,其精言妙语的极大魅力,也会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当然,不同风格的作家,其语言风格也不一样。中国历史上诗歌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别。有的人这样评价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的诗文风格:“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大都体现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如鲁迅的犀利、深刻,冰心的婉柔清新,叶圣陶的严谨切实,刘白羽的热情奔放等,都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作品语言的特色,指导学生反复品味,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

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欣赏美的艺术形象和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怎样去创造美,这就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他们运用视听等感官去感知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反复品味的基础上展开美的想象,并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从而逐步提高创造美的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字变为有形的画面,让学生全方位去感受美和创造美。就拿中学语文一册中《再别康桥》来说,教师可以将康桥的美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先欣赏美,然后可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将该诗改写或扩写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对康桥的金柳、云彩、清潭、水草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去创造美。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无论就其内容或形式看,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贯彻审美教育的原则,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篇五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而是担负着去“很好传递”的重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整理地理知识,更要注意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划分知识范围、明确知识组成、分析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体系,从而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如分析“地球上的大气”知识间的关系,就应主要从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入手。正是由于大气组成成分的分布特点和垂直分层的结构,才导致大气下层的热力状况;正是由于大气下层的热力状况分布不均衡,才导致大气中各种运动系统;同时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热力状况和各种运动系统,才出现长期或短期的大气物理过程,即天气与气候。因此,这些知识之间保持着明显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不仅可以突出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以地理原理推导出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区域地理特征,以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以思维的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性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同时,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解决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所以说,知识是金子,智能是点金术。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1][2][3]

相关范文推荐

    下雪了活动 大班秋游活动方案(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23年小学副高职称述职报告(大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

    2023年幼儿园元宵活动报道文案(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最新公司环保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

    最新一年级数学十几减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最新中国植树节的活动方案有哪些(通用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

    2023年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 农村过年习俗为的调查报告(实用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2023年在职教师辞职申请书(汇总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三年级品社教案 三年级教学计划(实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

    2023年小学生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优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