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爱高一作文八篇(优质)

时间:2023-05-31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爱高一篇一

;

有这样一个人:八岁时他从管风琴上开始对人生和宗教的理解;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同年,又用法语和德语写出了《巴赫传》,其深入独到的见解惊动了整个欧洲,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当今的中国,那他的家长肯定乐疯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棵伟大的摇钱树。

二十岁时,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吸取了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视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当红作家。

三十岁前,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历史上耶稣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获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请。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寥廓、荒芜、混沌、懒散、冷酷的非洲。

关于非洲,他仅仅在年幼时看过一个非洲人的雕像,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在而立之年,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如何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前往这个地区的志愿者。一个雕像,一篇文章,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于是他回到医学院,经历各种艰苦,于八年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只是他一生九个博士学位中的一个,但却是对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个。

他,就是史怀哲,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那些从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带着崇高和惊喜的神情,把他尊称为“欧钢加”——解救之神。

如果换了是你,你会像史怀哲那样做吗?放弃所谓的“机遇”和那些让世人眼红的“成功”。可能有人还会提出一个愚蠢的问题:他这样做是否值得?是啊,这个世界跟不上史怀哲的脚步。它对史怀哲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最终,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纪50年代初,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义圣徒。

其实,人生的意义我也搞不明白,但我知道绝不只是当官、发财或者成名。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4期)

相关热词搜索:;

大爱高一篇二

村里人都说他俩是双胞胎,可他不解。一高一低,一黑一白,难道双胞胎会如此不相像?这个大问号整整在他的脑海里游荡了十五个年头。他和哥哥在镇里上初中,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父亲因为病重,早早的撒手人寰,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为生活奔波忙碌,日子艰辛,但却甜蜜。

转眼间,他与哥哥都初中毕业了,但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兄弟俩上高中的费用,母亲咬咬牙对他俩说:“我们家里只能供一个上学,而另一个必须和村里人去煤矿挖煤。”看着母亲眼里的泪水,兄弟俩狠狠地点了点头,似乎一场命运的赌注就要开始,因为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时候,母亲就会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他们明白,母亲真的很无奈。

他颤颤地把手伸进瓦罐,犹豫地在里面摸着,轻轻地抬起头,注视着母亲似乎要流泪的双眼,那感觉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激动、胆怯、矛盾、无奈。她闭上眼睛咬咬牙,抽出了他的手,绿豆,竟然是绿豆。他疯狂地喊:“不!不!”他像一头刚挣脱牢笼的猛兽,高高地举起那个神圣的瓦罐,狠狠地摔下去,碎片和那一颗豆展现在他的面前。母亲惊慌的呆立着,因为谁也没想到瓦罐中竟有两颗绿豆。他狠狠地望着母亲。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背着行囊离开了,从此再没回来过。母亲病重的那年,让人捎信给他,他冷淡的回答,他早已无家,早已没有母亲。那人留下一封信,说是母亲给他的。他不屑地将它压在箱底。

在一次无意整理中,他发现了那封信,让他震惊又无法原谅自己的事,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哥哥其实是捡来的。第二天,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久违的家乡,在母亲的坟前跪了一天一夜。

沧桑几许,人生几何,在爱的艰难抉择中,有一种叫“人间大爱”,它重如山,浓于血。这位母亲向世人讲述了“人间大爱”的真正含义。她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伟大的。

大爱高一篇三

您好!我在课本上学习了您的作品,也听了老师对您的介绍,对您充满了敬仰。我非常喜欢您写的《寄小读者》,喜欢您写的每一封信。

我读了其中的第二封信,写了您用书盖住一只弱小的老鼠,后来,小狗虎儿猛地扑了过来刁走了小老鼠。我能从文字中看出您的内心十分难过,其实在我的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您看看,也请您为我定罪!

那是一个暑假,我与爸爸一起到楼下打羽毛球。

当时的我只会几个基本的发球接球的动作,经常把球打歪,当我去草丛捡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了一只小鸟,它非常小,身上的羽毛都没有长全,看来是从树上的鸟巢里坠落下来的,那时的我很小,不懂事,想把它带回家不是想养它,而是想找乐趣,于是,爸爸给我买了鸟笼,把小鸟带回家了。我十分地兴奋,把鸟放在我的书桌上,开始玩了,但是我发现小鸟无精打采,好像是饿了,于是我拿了一个筷子,故意轻轻放在小鸟嘴边,它缓缓地移动着小小的身躯,它以为那是食物,咬住了筷子,可是怎么也咬不动,它绝望了,不再咬筷子,低下头去了,我不禁哈哈大笑,心想:这鸟真傻!

我看见小鸟爬了下去,难道它睡了?也许,是饿了?我赶紧从厨房拿了一些吃的,当时我还不知道小鸟吃什么,所以拿来了许多吃的,可惜已经晚了,那只可爱的小鸟饿死了!在那一瞬间我真的好自责,心里仿佛压了几块大石头,非常伤心。

祝你

天天开心!

您的朋友:xx

xx月xx日

大爱高一篇四

;

有这样一个人:八岁时他从管风琴上开始对人生和宗教的理解;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同年,又用法语和德语写出了《巴赫传》,其深入独到的见解惊动了整个欧洲,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当今的中国,那他的家长肯定乐疯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棵伟大的摇钱树。

二十岁时,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吸取了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视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当红作家。

三十岁前,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历史上耶稣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获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请。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寥廓、荒芜、混沌、懒散、冷酷的非洲。

关于非洲,他仅仅在年幼时看过一个非洲人的雕像,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在而立之年,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如何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前往这个地区的志愿者。一个雕像,一篇文章,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于是他回到医学院,经历各种艰苦,于八年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只是他一生九个博士学位中的一个,但却是对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个。

他,就是史怀哲,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那些从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带着崇高和惊喜的神情,把他尊称为“欧钢加”——解救之神。

如果换了是你,你会像史怀哲那样做吗?放弃所谓的“机遇”和那些让世人眼红的“成功”。可能有人还会提出一个愚蠢的问题:他这样做是否值得?是啊,这个世界跟不上史怀哲的脚步。它对史怀哲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最终,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纪50年代初,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义圣徒。

其实,人生的意义我也搞不明白,但我知道绝不只是当官、发财或者成名。

(李仁摘自《金视点》2012年第10期)

相关热词搜索:;

大爱高一篇五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但是爱不一定要爱的轰轰烈烈,“大爱”往往是默默无闻的,是无声的,它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无声”的爱,也许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

六年级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在每个班里评选出十名优秀毕业生,并举办一个庆典。我对自己充满自信,以为自己的成绩和表现都是足以当选的,相信自己能加入到这十名之中。可是事情总是不尽人意的,班主任没有选我,而是选了一位平时学习中等的学生,我心里很疑惑,又掺杂着沮丧。我心里不服气:"为什么某同学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虽然知道班主任一定有她的看法,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好像比别人低了许多。轻轻地叹息声掺杂着我的气馁,并极力的克制着委屈的泪花。

当他们个个笑容满面,仿佛春天来临,花朵盛开。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的秋天来到,最后一片枯叶随着寒风的脚步缓缓落地。不争气的泪水无声地从脸颊上流了下来。我赶紧擦了擦泪,怕同学看见。

庆典结束后,我埋头在教室里看书,想借此消散自己沮丧的情绪。不知道语文老师什么时候进来的,走到我位旁,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我从老师的眼神中读懂了:"这次你没有被选上不要紧,还有下一次。不能因为这次的失败而从此灰心,那下一次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积极的去面对,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下一次才有成功的可能。振作起来吧!"我敢感悟出老师对我说的话,脸上终于又荡漾起了春风,重拾信心。

我以后再也不会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就失去信心了。因为我明白了:人生总有不称心如意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你失败,你自己先失去信心,才是真的失败。

这个温柔的眼神,鼓励着我,凝聚着老师对我的爱。

无声的爱,就是一个眼神……要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无声的"大爱"一直都在你身边。

大爱高一篇六

;

摘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真实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文体,马丽华的散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更能体现其散文创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层特点。本文从诗化心怀、悲悯心理、学者心态和矛盾心理等四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马丽华的散文创作,从中也正能体现其散文大气、质朴、率真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 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一 浪漫情怀 诗化心理

“感情之真是散文的最基本特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真实情感的一种文体。在已出版的马丽华的散文作品中,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浪漫情怀的抒写,这也正是作者诗化心理的写照。马丽华最早的散文集《追你到高原》,无论散文集的题名还是其中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浪漫情怀,在“后记”中作者还写道:“世界有情,高原有情,人生有情。我短暂的此生将努力不负此情。”这情究竟是什么?虽然没法说得很具体,但在马丽华此后的散文中也一一得到体现和印证。

有人曾称她的《追你到高原》是其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但马丽华其后的作品,并非就完全摆脱了浪漫,作者只是把这份浪漫深深地融入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比如对于在西藏随处可见的“嗡玛尼呗咪哞”这六字真言,作者直接表达出她感到迷惑的心绪,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她曾询问过佛教徒和宗教上层人士,但它的意义似乎不只一种。一次作者偶翻一本藏医学著作时,突然发现了对于六字真言最诗意的字面解释,即为“好哇!莲花湖的珍宝!”。在这里,马丽华为六字真言寻找到一种最浪漫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作者诗化心理达成共识,在其散文中句句无不倾泻着作者的浪漫情怀。

马丽华中后期的散文有一定的理性、学术性,还体现了人类学的价值。因此有人称马丽华的“心路历程”呈现了“浪漫诗人成长为文学人类学作家”的转变过程,同时其散文创作“关照出她由激情放歌到理性烛照的写作过程”。但不论马丽华的散文文风如何变化,作者的浪漫情怀、诗化心理始终没有改变。当然,从马丽华的第一部散文集《追你到高原》,到《终极风景》,到她的《走过西藏》,再到她的“封笔之作”《藏东红山脉》,创作的时间跨越了近20年,前后作品的风格特色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风的转变丝毫没有改变马丽华的一颗赤诚之心。在《藏北游历》中,马丽华为“六字真言”发出浪漫的感慨;在《西行阿里》中,作者为冈仁波钦神山和为离阳光最近的阿里的太阳得到的启示而感言;在《灵魂像风》中更多涉及了对终极人生的追问。就是在《藏东红山脉》中,作者在写景时也是满含感情,作者在小结中写道:“不期然想到美丽会以多种式样展示,而引发感动之源也各式各样”。这成为马丽华二十多年散文创作中始终贯穿其中的一种浪漫情怀的抒写。

二 济世苍生 悲悯心理

悲悯心理是大多数女性所共有的,女性作家也不例外。从冰心、茹志鹃到王安忆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出女性强烈的悲悯情怀。马丽华的生平经历让她的散文更多时候呈现一种中性色彩,但在中性色彩的背后却仍够体现出作者浓厚的悲悯情怀。马丽华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二十年,可谓把青春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西藏这片土地。在工作中,除了一些民间的活动对女性的禁忌,作者的女性身份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马丽华的作品里,我们却时常能看到作者不由自主地跳出来表达作为女性独有的体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就是马丽华的散文中有着一种天生母性的济世苍生的悲悯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也让很多人类学者称她的散文有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

也许是出于女性特有的敏感,在《藏北游历》中作者的悲悯之情显得格外突出。在藏北无论见到哪一类女性,马丽华都格外关注,尤其是牧区的妇女,作者曾说她们是“坚强富有耐受力,是世界上少见的最独立最少依赖性的一群女人”。藏族妇女的真实生活就是“妇女支撑着牧区的基本生活:挤奶、打茶、炒磨青稞、制作酥油奶渣、照看孩子……从清晨到夜晚,从岁首到岁尾。青春与生命被常年不息的牛粪火一点一点地舔尽了。”作者用自己的女性之情试图去理解这些“藏北姐妹”。对于藏北的多夫多妻家庭,作者也从藏族学者的论著中看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她们的多夫多妻家庭究竟有没有爱情可言?作者还是做了否定的回答。对于藏族妇女在生育时表现出的超常耐力,更是无法理解。作者只是做以简单的猜测说“也许她们对于苦难的感觉早已麻木”。当然这种猜测都是不充分的,作者也进行了自我批驳。但通过一首牧歌,作者还是认为这体现了一种“艰难的美”,而这样存在于“藏北高原闪烁着凄厉光泽的生活”也是值得为之感动的。

三 关注发展 学者心态

在马丽华的散文中,民生的发展问题是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作者强烈地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心态。这种心态和马丽华最初进入文坛的表现完全不同,她更多地从学者那里学来了一些看待问题的方法,不仅关注人类精神的未来,也关注人类现实的发展。

对于西藏,马丽华的关注点很多,她关注藏北牧民的艰苦生活,也关注富饶农区的精神生活。在她的《西行阿里》中,马丽华曾格外介绍了阿里新的能源形式——太阳房和光电站的发展和使用。作者曾细数艰苦年代的人们如何在阿里的狮泉河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那里的生存环境让人苦不堪言。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阿里地区利用太阳辐射强度高的特点终于建成并推广了太阳房,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光电站,可以说是根本解决了当地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也为高原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2001年第一次完稿的《藏东红山脉》中,马丽华也注意到西藏的移民搬迁问题。尤其是在三岩,这里“封闭、愚昧、贫穷”,为了三岩人的生存发展,也为了保护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政府组织过多次的搬迁,尤其是作者所提到的最后一次力度最大,条件也最好。所以,三岩人绝没有那种“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状态,每家每户都高高兴兴地面对移民搬迁,憧憬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马丽华的散文除了记录西藏各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世故之外,更有着学者们常说的“学以致用”的特点,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散文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西藏、关注西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落在西藏的社会发展上。马丽华同情藏族人民苦难的生活,更为他们生活的发展进步而高兴。在有外国学者指出马丽华在使用“进步”一词所表现的优越感后,作者并不以为然,并坦言辩驳道:“我不过是认为我们西藏高原的同类们应该享有参与世界的权利,享受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一切成果”,并且因此“感到心理平衡,不至于失掉一个西藏作家的道义和良知”。

四 理性感性 矛盾心理

首先,在看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上。马丽华曾明确表示过她自己不会信仰宗教,但从散文的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理来看,却有着很大的矛盾性。马丽华出生于50年代,70年代按照祖国的召唤,奔赴边疆西藏。包括最初在西藏的日子里,作者都认为西藏的农村和内地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此后,尤其是作者经历了很多次的考察之后,作者的心理有了很多的疑问。西藏人虔诚地信仰佛教,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虚无的来世,究竟有没有来世?在很多次的采访中作者也去询问过宗教人士,但最终并没有满意的结果,作者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宗教与世俗永远无法沟通。但在西藏浓重的宗教氛围下,作者对于没法解释的现象及事物,抱着极为谨慎和虔诚的态度,在《西行阿里》中,作者和大家一起虔诚地转神山;在《灵魂像风》中,作者也接受活佛的加持。从这些散文文本中,从这些坦诚的话语中,对宗教态度的矛盾性显而易见。

其次,在和西藏这片土地融入性的问题上。马丽华自诩为“西藏的马丽华”,她在西藏生活了20多年,之后尽管离开西藏,但所从事的工作和西藏仍有密切的关系,可见作者是敞开身心想彻底融入西藏这片土地。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距离,作者在一些时候却总也没法融入其中。比如对于朝圣部落,作者为了拍电视片,和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但他们的这种精神追求何去何从,作者没法理解,也没法替这个朝圣部落的领袖人物的未来设想。作者的身份让她没法真正融入西藏这片热土上,作者尽管有一腔热情,但身份的特殊性,让她的态度总是呈现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作者就采取一种极为理性的方式来谈论现实。

另外,这种矛盾性,还体现在马丽华的作家身份与学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上。马丽华是从写诗歌而踏入文坛的,包括她写的《追你到高原》这本散文集,作者的心中还存在着浓厚的文学理想,但到《西行阿里》时,作者曾写过她的一段精神之旅,那就是在神山冈仁波钦转山之后。在此之前,马丽华曾一度想作一名学者,但在当时,面对大山,作者却有一种刹那的感动,为这超越现实的感动,作者认为文学和诗才是她从冈仁波钦山下得到的顿悟。因此,在转山之后,马丽华放弃了学者的理想,而又重新回归到文学的轨道上来,她的这种天马行空的方式在散文的文体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但作品的矛盾张力也正体现在这里,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怀与焦虑,让作者如学者一样格外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和数据;但文学家的浪漫诗性,又让她的散文缺少一些基本的论据,而多了许多的臆想和猜测。散文文本的这种呈现方式也是马丽华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散文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心理的文体,优秀的散文都是以坦诚的文字呈现给读者。马丽华也不例外,从对她的散文心理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她的散文并不是那么精致、华美,但从其粗放的形式下,仍然可以看出她的一颗赤诚的心,这颗心表现出她对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态度和感情,也奉献出她一份无言的爱,而这爱对于人类来说是没有什么民族和种族边界的。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马丽华:《追你到高原》,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马丽华:《走过西藏》,作家出版社,1998年。

[4] 马丽华:《藏东红山脉》,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5] 吴健玲:《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心路历程——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6]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栗军,女,1971—,辽宁省辽阳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大爱高一篇七

大爱崇实,百德为尊,大爱巍峨,重山不如,大爱无边,浩瀚宇宙。

大爱无疆,大爱超脱世俗的迂腐,超脱的血浓于水的情亲,跨越民族的歧视,冲破贫穷与富贵的差距,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凝聚,是真情流露的情感,情与爱的相辅。大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是尊老爱幼的民族美德,大爱仁大义大,光耀深远。

大爱无言。大爱朴实无华,无需华丽外表,大爱真诚相待,无需以礼相待,大爱心灵有感,无需语言修饰。它是人生的开始,命运的拼搏,它是生命的呼唤,真心的驱使,他是人世间一座巍峨的丰碑,记录爱性的本善。大爱人性的闪光,深沉不响。

大爱无价,八级地震一片废墟,泪雨滂沱,山河呜咽,大爱与同胞生死与共,不离不弃,永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得生机与希望,定会加倍努力。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面对爱的无私,我们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他人,死亡留给自己,用生命支撑起爱的支柱,用鲜血铺就生的积淀,用赤诚医治伤痛,用真心拭去泪水。大爱精华,无价之宝。

大爱无敌,面对敌人,它显示无穷的凝聚力,是暴风前的避风港,是洪水前的堤坝,是地震中的坚强。大爱爆发的威力,惊天动地,感泣鬼神,让生命有新的希望,让希望充满阳光。大爱团结,无敌披靡。

大爱无私,它是面对生死时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豁达开阔,它是贫穷潦倒时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操。他是身患癌症,仍不忘资助贫穷孩子的超脱境界。大爱超脱世俗,无所无语。

大爱无谓。大爱敢于和邪恶战斗,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奋斗,谭嗣同的`生死相望“我自横刀向天去,去留肝胆两昆仑”,周恩来振兴中华的无畏无惧“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钱学森不顾威胁,毅然回国的无畏……大爱心怀天下,凛然无惧。

大爱纯真,它没有赤裸裸的金钱利益,没有贫富之分,它是真诚的释放,心灵的升华,美好的流淌。它是淡淡的幽香,迎人心怀。任何时间的污垢不可侵染,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碧莲。

大爱炽热。它是冬日的暖阳,照得人心暖暖,它是和煦春风,吹奏春天乐章,它能融化冰川,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感化真情。任何的自私冷漠都会在大爱前自行惭愧。

大爱使天地和平宁静,人人相敬如宾,生机盎然,朝气勃发,人际和谐,生命安康。大爱,与日月同在,大爱,与山河同流。

大爱高一篇八

有一种爱,他无所谓报偿;有一种爱,他全心全意的付出……有人说,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说,这是不切实际的梦。以前我总认为,母亲是一部大书,没有人能诠释它;母爱是一首高亢的歌,没有人能唱出它。可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对母爱又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许多儿童及学生成了孤儿,他们再也无法得到父爱和母爱对身心的滋润,他们的家园遭受破坏。在地震后的抢救过程中,有一幕感撼人心的画面深深地烙在我地脑海中:一位母亲把头垂下去,用那柔弱的身子支撑上面将落下的瓦片、泥沙及木板,而她刚出生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却安然无恙的睡在这位母亲的腹下,睡得很安稳,让人感觉十分温暖。或许这个孩子连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其实,那位年轻的母亲用她并不强壮的身驱保护她幼小的孩子,直到救援人员发现他们,并在旁边的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请记住妈妈对你的爱。救援人员抱起孩子,望着那位母亲,她在人们的视线里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人们的眼前蒙上了一层泪水,这是对母爱由内而发的感慨、震撼。

只凭那平凡的一条短信和那已经动摇不了的躯体,就足以创造伟大的奇迹!

那看似平平凡凡的母爱,却饱含着为人母对儿女的爱,这是任何事物也代替不了的。这一幕令许多人都有感而发,令许多只顾养家糊口的人意识到要多抽时间陪陪母亲。母亲永远是儿女最坚强的后盾,当你失败时,母亲是你的伴侣;当你成功时,母亲是照亮前方道路的明灯。母亲的宽容与谅解,来自于本身那一份似纯净水的母爱。母爱如一杯纯净水,虽平平淡淡,但是每个人每天必不可少的。

这使得我更加坚信—————大爱无私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实习教师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0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

    2023年教师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实用(实用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

    社区社工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3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

    2023年我家的巴西龟作文字 我家的巴西龟作文字通用(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2023年我家的巴西龟作文字 我家的巴西龟作文字(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

    最新中小学消防演练活动方案(优秀8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

    最新大爱主题作文优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字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春天里的故事作文字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贷款担保协议书通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