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雁落霞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汇总8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还需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课时的安排。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教案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一

【论文关键词】抽象美术;艺术观念;美术教学

【论文摘要】抽象美术是教学中的难点。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打散组合法

打散组合的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审美表现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要画的对象(如花、草),将花草的原形平面处理类似剪影,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的审美趣味将其分解、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术作品,最后画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抽象的艺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创作抽象画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符号解释有时也是模棱两可,作为欣赏者完全不必耗费心思去破解。我们对抽象的美术作品要去了解、认识,而不是对它过于肯定或完全否定。西方的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它仅仅只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面镜子。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二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

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米罗斯的维纳斯》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南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即帕里斯裁判中的女主角。女神失去又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魅力,更表现了一种内在东西--人性的美。《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现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现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永薪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现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1][2]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三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前进小学邢光妹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或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首先是认识,其次是兴趣。兴趣是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文就作者多年的教学体验做一简要的概述。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灵活、实用地组织教学,以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动机,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通常,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合理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学校经常向老师提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让老师觉得他是个最笨的学生,老师便叫他母亲把他接回家。爱迪生因此而辍学,但他对科学依旧充满了好奇,精心钻研,最后在自己的自学和努力之下,发明了电灯等一千多种东西,成了著名的发明家。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有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制作优秀的范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采用范画的作用非常重要。优秀的范画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不使用范画,光靠粉笔和书本,空对空口传式讲课,使原本应该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挖得干巴巴,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厌倦,兴趣就更说不上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有意识的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美术课可以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有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引导学生真实地表现自我,使儿童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提高。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最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创编美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也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于是作画的兴趣也就来了。作画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的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又好自我表现,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因此,对绘画的兴趣就浓厚,学习也就随之提高。教学上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有很大的益处。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并非限于室内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如风景写生、材料收集、参观画展、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在活动中对美术产生兴趣,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五、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自信

老师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的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是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怎么画成这个样子,我是这样教你的吗?”之类的话语,比如对不足的地方可以这样说:“画得不错,如稍微改一下更好,”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换另一个方式进行辅导,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自信,不要轻易毁掉他们那刚刚萌芽的兴趣。

六、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有成就感。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和才华,让学生在看中学、在学中产生浓厚兴趣。当班上学生和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或采用时,学生都会很高兴,会自觉的学习其中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作中来,对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绘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师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好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美术教学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四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

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米罗斯的维纳斯》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南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即帕里斯裁判中的.女主角。女神失去又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魅力,更表现了一种内在东西--人性的美。《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现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现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永薪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现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而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在纪念梵高逝世100周年的热潮中,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纸业大王斋藤英高作品的关注和兴趣。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财,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他的创作轰毁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传统绘画的桎梏。一般说绘画风格有巧拙两种,巧固不易而拙尤难,梵高的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如美玉在噗,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梵高认为绘画的重大使命是色彩,色彩不应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跳动的。在梵高的作品中,他用深厚的块面,弯曲的线条和具有节奏感的笔触神奇地表现所描绘的对象。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并用他那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罐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梵高共画了12幅向日葵,将自己的工作室布置起来欢迎好友高更到来。高更看到后称之为真正的花朵,并还画了正在创作向日葵的梵高像。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五

激活兴趣走向成功――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策略

文/姚晓华

摘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必不可少的。但现有教学并不利于开展全面的美术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不爱学习美术的原因,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一起感受、体验、参与、思考、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愿望。

关键词:兴趣;多元化;评价

美术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到底期盼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上有什么态度呢?很多美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但事实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太看重学生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久之,许多学生对美术并不上心,或者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他们眼中,美术课是一种外加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地让美术学习由外在的学习行为变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此,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美术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求趣――营造愉快的导入

现象:课堂导入枯燥

美术教材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是短暂的,那么课前的导入部分对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实是,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前并不重视导入的设计,甚至忽略了导入的存在。一上课就很直白,无趣地进入新课中,这样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点燃他们那小小的兴趣。

策略:营造活跃的课前氛围

一堂课成功与否,导入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成功的导入,能很快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分析学生的年龄和个性,选择一个“寓教于乐”的导入。如,选择谈话、故事、实录、想象、游戏等导入的方式。

如,14册《人类的朋友》一课中,我在课前先让家里养宠物的学生介绍了一下宠物的`特点,其中有一位平时上课很“文静”的男生,主动要求来介绍家里的斗牛士犬,介绍了狗的长相、性格等,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狗的趣事,逗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后来我知道这位男生超级喜欢小狗,所以他能第一次主动要求发言。接下来又有几位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一件小狗的趣事,不知不觉就让全班学生热烈地参与进来,点燃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求新――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

现象: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会毫无变化地采用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欣赏课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造型课上教师让学生一味地照书本上的范画临摹;设计课上教师规定好学生做什么,或者让学生毫无目的随便设计。这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觉课堂的枯燥,()心理上对美术课的麻木,导致兴趣的丧失。

策略: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初中生也活泼、好奇、好胜,但自制力薄弱,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也可分组让学生进行擂台赛,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顾及他们的参与,用新颖的、平等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6册的《历史的画卷》属于欣赏课,很多教师都怕上欣赏课,因为自己要准备很多的历史资料,而学生更怕上欣赏课,因为45分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舞台,听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能接受多少知识可想而知。所以在上这堂课前,我一改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而是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寻找这节课的作品背景、画家资料等。在课上,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学生熟悉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小组寻找到的资料表达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欣赏作品的魅力,发表每个人的见解,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依然用这种欣赏、交流、分析的方法进行,而我只是在学生发表之后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点,充分表现了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的这个思想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画的发展、每个阶段的表现手法,充分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而我也适时地播放了“9・11”事件的录像,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以“9・11”事件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三、求需――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现象一:教学内容空洞

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课程的灵魂。如果选择了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这节课就事半功倍了。但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味地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要,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把这些不“消化”的内容强加给学生,如果这些知识没有被学生吸收,就永远只能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策略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但也有少许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在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灵活机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开发。

曾经我带过的一位实习生,在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在白色t恤上用花卉的图案画连续纹样。这一作业马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要知道,在统一着装的学校里,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衣服,在学生心里是很时髦的。但学生对什么是连续纹样却不知其所以。在课上,通过这位实习教师的介绍,的确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象二:教学内容难易不适中

新课程改革以后,每课中都有重点、难点,但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接受程度,选择的教学内容过难,美术学习如果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快乐,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吓退学生。

策略二: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大胆设计和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水平能力的主要方面。多年来的初中美术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就是在教学中采用高要求、低起点的办法去处理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要求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升华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但要简化技法上的难度,设计出所有学生都能做出来的作品。当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适当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只要能让学生爱上这节课,教师又好上,就是成功的一节美术课。

四、求评――及时反馈学习成果

现象:作业评价匮乏

教学中的作业是对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很多教师虽然十分注重美术课的效果,但往往会忽略作业的评价,我总结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美术评价存在的问题:(1)虽然教学评价存在,但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地方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获取学习信息,改进学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既影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策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评价,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评价与教学的统一,摈弃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的思想,要成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在评价作品时,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三评”即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此期间要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既能发挥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看法,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就。再从互评中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使作者发现崭新的角度。

在16册《边吃边看的艺术》中,有位学生制作了一件像伞一样的餐盘,从外观上看,制作很粗糙,当他的作品在展示时,全班学生都在笑,我让这位学生介绍了一下设计思路,了解到他平时看妈妈在端盘子的时候,经常被烫伤,所以想到了在盘子上设计一个把手。虽然这个学生制作的并不是十分美观,但他的设计意图却很好,观察仔细,贴近生活。在互评时,有些学生就在制作技巧上给了他更多建议,这位学生在课后利用这些方法改进技巧,设计出来的餐具更美观了。

所以,在评价作业时,教师要客观地评价作业,主要以鼓励为主,因为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下,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对任何学习,都不会有100%的学生都感兴趣,所以不可能盼望所有学生都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我们美术教师的责任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教,用情去感化。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八中学)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六

一、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要有认识

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成熟。面对一件事情总会有独到的看法,并希望被认可。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中更要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正是新课标的要求。

二、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确立启发、诱导式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关注、鼓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老师的欣赏、鼓励和帮助,会使学生认为“我能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表现力创造力。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欣赏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1.多欣赏

看是欣赏活动的开始。重要的是:看到了什么(作品内容),看到的意象有何特征(形状、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

2.多查资料

当只凭眼睛的看解决不了作品内容或形式语言的时候,就要依赖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其艺术风格等文字材料。吃透了资料,再借助于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才有可能读懂作品,欣赏活动才能进入理性分析的阶段。

3.多分析作品

分析就是结合文字资料更深入地看,对作品形式语言进一步分析。教师要采用提问方式,提一些诸如“作品具有怎样的形式美感”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针对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或者重点部位,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及作品主题的讨论。

4.多想多感悟

就是在了解了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意义,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力、联想力,在作品营造的意境中畅游,与作者神交,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5.多对比评价

就是对作品进行全面描述和评价。描述,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作品的内容、意义、形式语言和作者思想感情及其表达讲或写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指的是学生在欣赏活动后,对美术作品的总体看法。

参考文献:

唐云.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七

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微机室,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六年级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案篇八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广西藤县藤州镇第三中学刘立新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文如泉涌、应笔而生、滔滔不绝。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常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常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常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在作文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小荷已露尖尖角》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他们觉得看似“难于上青天”的写作之路就会变成“一马平川”。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立足于作文改革,与时俱进,建立创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努力培养学生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阅读、多练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