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MJ笔神

一个好的教案模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教案模板,教师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一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二

《说家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从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关注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引发更多的思考,更好发扬主人翁的意识,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也要引导学生的交流学习,好东西也要懂得分享。

从能力的训练层面,要求学生在介绍情况时,要做到具体而有层次,还要力求生动。(此前,平时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多锻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七年级(上)语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更好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小吃、家乡的经济发展,以及家乡习俗的优劣等,增强爱乡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1、通过查询、访问、亲身体验,提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问题导引法辅予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关于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幻灯片)。

2、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反馈小结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交流协作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爱乡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为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敢说、会说,进而指导写作是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渗透爱国爱乡教育。

(一)学情分析。

我班是共有学生45名,其中新晋江人20人,来自四川、重庆、湖北、贵州、江西、以及福建漳州、莆田等地方,可以较好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可利用资源较多,但学生可调动的生活积累不多,需要从父辈那里多了解,也可以促进亲情的沟通。另外,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这对口语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阻力。学生经过两个月多的融合,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有很大的进步,这又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口语交际简洁易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准备。完成预定的准备,再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对学法的指导,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及练习法。

教师指导时,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调动学生小组讨论与课堂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合作地讨论、探究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法、指导归纳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和内容,借助多媒体资源,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目标导引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向进行有效研究;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目标激励法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品牌之都---晋江的魅力,展示食品之都—罗山的魅力,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直观感受,增加课堂容量,符合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一)课前准备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对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做好一手资料的准备,并进行收集、整理、初步确定要讲的内容。既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又拉近学生与家乡的距离。

(二)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设计开场白;利用形象片展示罗山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内容。

2、教师示范---介绍我的家乡安海。

要点: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色小吃:土笋冻、桔红糕。

非物质文化:端午捉鸭、嗦啰莲。

3、各小组发言(15分钟)。

要求:要用普通话准确地讲,描写要具体,要有层次。语言力求浅显生动。

评价:红旗小组和班级形象代表单项奖(最具亲和力,最流利的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5、课外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就家乡今后的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想象,以《-----年之后的家乡》为题,形成500字左右的文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将来对家乡的建设出力)。

附:板书设计。

热爱家乡-------了解家乡-------介绍家乡------建设家乡。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三

《口技》这篇课文是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会联自己实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课文内容: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朗读中读懂简易的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

1。字词的落实积累上。

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1.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1.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2.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有感性认识。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听,听到哪些声音,听出什么时间,听出什么故事。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艺术?进而导入新课(课题)。

口技表演含义:(让学生说)口技艺人仅凭一张嘴,能逼真地模拟各种声响,能生动地描绘不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种传统技艺。这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如亲临现场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时是检查预习,把握读音。读的过程中故设“陷阱”读错音,让学生找出来加以纠正。

2.学生再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善)。

(2)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然,俄而。

(3)有三个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

1.一个优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备哪此些本领?(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引导学生说出:会摹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平时要对声音仔细观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声音,按顺序说出来。

狗叫,妇人声,小儿声,男人声,吃奶声,哭声,鼠夜出声、起火声,火烧声,救火声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来。

(鼓励学生读原文:有的学生能找到正面描写,也有同学能找到观众反映句子,老师等学和找完后,归纳出:此文一个重要写作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相合。

(四)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断)。

方法: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到讲桌前蹲下,当同学读到有声音的时候,让他们模拟声音。然后大家评价。

注意:模拟声音的同学要及时,下面的同学是观众,要做好听众的表情动作表演。

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五)作业:思考一下,(我们岫岩的玉雕艺术,驴皮影艺术,高跷艺术,剪纸艺术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有哪些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厨师的厨技,手工制作者,市场卖肉手脚是怎样的麻利?生日蛋糕又是怎样精心制作等,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四

《小巷深处》是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抒写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由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课的教学既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要把握好本单元及本文的教学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的这一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人物致力于表现人物感情世界的变化特点;

(2)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具有开放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课文到生活,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文章的欣赏,分析过程中,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难点: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突出重点。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人文关爱,但他们并不是没有情感。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在他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点燃情感的“火焰”,进行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从关注身边的爱开始,培养博爱的情怀。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思维迥异、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等参与课堂学习,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情感碰撞,生命沟通。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会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理想课堂。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指导学生去朗读、去讨论、去探究。

我这堂课总的程序是这样的:

创设情境—在阅读中感悟—在体验中感悟—在训练中感悟。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投影欣赏:《搭错车》的画面、主题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在金鹰艺术节中,分别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

设问: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深受观众喜爱?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通过选取紧扣主题的电视剧《搭错车》导入,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在阅读中感悟。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因此,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1、粗读课文,谈感受。

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泛泛几句,确实,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宠”惯了,对“盲母亲”的“爱”没有从心底理解。于是,我说:“老师在读第二段的时候流了泪,被盲母亲感动了,大家再读一遍。”

2、细读课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的具体事例。

让学生在生活琐事中进一步理解母爱,表达情感。

3、品读课文,赏析母亲形象。

设计学生活动一:

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和句子,反复朗读,去品味、体会,理解所蕴含的感情。

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到母亲抚养“我”的欣喜,抚育“我”的艰辛,才能理解“我”的虚荣和无知。

学生因感悟而形成的情感体验比因老师程式化的解读而形成的标准答案要深刻得多。读完之后,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这是一次个体“感悟”成果的展示,学生因有“法”可循而有话可讲了。

(三)在体验中感悟。

“盲母亲”对捡来的女儿的爱,可谓侵透纸背,但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很难悟出此中真情。所以,学生需要——在体验中感悟。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引导学生如何去看待“我”的感情变化。

设计学生活动二:

这是我让学生体验的中心问题,学生在充分酝酿自己的情绪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感悟使学生产生了思想的震撼,心灵的责问,这种在体验中形成的感悟直接触及学生的内心。最后,引导学生进入——在训练中感悟。

(四)在训练中感悟。

当发现不守承诺的母亲来校给我送鸡蛋和钱,而不肯让我看见时,我冲出校门,在偏僻的小巷里赫然看见“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旁飘扬”的母亲,我的心受到了极大冲击。这一节的叙述及细节描写触及了“我”的心灵,形成了全文的高潮。

此时,教师配乐《烛光里的妈妈》,增强感染力。全班朗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思考讨论: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的情感得到了回归,在以后的日子里又会怎样呢?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想象性的结尾。

设计学生活动三:

“我”悔悟以后与母亲的日子里……。

使文章的高潮再推进一步,使课堂也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们的心灵在想象训练中得到一次洗礼。

“感悟”能产生新思维,新境界,但需要等待,需要宽容,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时间和机会,更需要教师的心胸和智慧。

附:板书设计。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遵循简明精炼,突出重点,形象美观的原则。

(出示课件)。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的《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组元的,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其中《风筝》写的是童年时手足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了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写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和《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因此,本课时我只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进行比较阅读。

我的说课步骤是:一、说目标,二、说内容,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展开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和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本课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1、内容:《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他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头,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散文诗这一体载;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并为学生课后比较阅读冰心的《纸船》打下基础。

2、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载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确立为本课的难点。

1、教法。

在本课时中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搞好朗读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攻克的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让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中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我采取了多样的朗读形式,有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运用启发点拨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是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有效利用音像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2、学法。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如下:

(一)情景导入。

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鲁冰花》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更容易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代表作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资料。

(三)深情的朗读。

先由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再由学生自由朗读,读时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并在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语段旁就“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等方面作一下标注,然后由学生推荐他的同学来朗读,这样可以体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课堂气氛也更活跃。读后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对文中的朗读重点——母子间的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先让学生试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读,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大胆的想象。

让学生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看透过眼前的语言文字能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并用“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的句式做恰当的描述,再现诗中的画面,通过想象走进诗的意境,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先由教师作个示范,再由学生发言。

(五)细腻的感受。

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赏读诗句来分析文中的“孩子”和“妈妈”,感受母子间的深情。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参考这几个题目来说:

1、妈妈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2、我们是怎样报答妈妈的?

3、你有没有让妈妈伤心过?

4、怎样可以让妈妈不伤心多微笑?先各小组讨论再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

(六)诗意的仿写。

先让学生思考作者泰戈尔在这篇文章里是怎样表现母子情深这一主题的,从而上升到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探讨,再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你想变成什么?让学生仿写,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对妈妈的爱,这样可以学以致用、放飞思想、张扬灵性。

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情感。

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六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竹影》编排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 像《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2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学习方法。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全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着重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稍微了解即可,定为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讨论法。 诵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文--听读全文--导读全文,最后个人诵读;从方式上看,个别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散文味,欣赏、领悟散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我在问题的设计上下了很多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了层层深入提问教学法,四个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课文的整体、自主探究、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整体感知部分,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散文能力的目的--这是提问法。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有教师的提问,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还包括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留足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探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是讨论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四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六个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第一步、导入新课 人生就象一条河流,穿越高山、丘陵和平原;人生又如一棵大树,冲破外壳、阻拦和遮蔽。那人生哪个阶段最值得我们回忆呢?(童年)大家知道《童年》这首歌吗?(让学生上台唱一小节)哦,原来童年停留在池塘边的榕书树上,原来童年在老师几几喳喳的粉笔书写声中,原来童年在那一个个游戏中。那你想知道丰子恺先生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竹影》,去感受作者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吧!板书课题。(这样导入从听觉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第二步、简介作者

2教师展示两张丰子忾的漫画,请同学来说说漫画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感受

中国画的特点。

第三步、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出示生字、词和读音,探讨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3明确中心问题:作者在本文想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第四步、体验童趣

教师过渡语: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说明理由。(“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步、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朗读中发现的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预设问题:一次童年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和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欣赏一下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拿前面的两张漫画和两张水粉话,请同学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通过画图的对比,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

第六步、延伸拓展。

小结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语文学习既要读透课文,但有不能局限于课文,应向生活拓展。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说话,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强,这也符在合活动原理。)

第七步、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学习的所得,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感受。教师小结: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我们经常说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可教师总是有千万个不放心。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的思想、意蕴打动了学生的灵魂,他们就能说出自己最深感受和体会。教师的小结,让语文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第八步、布置作业

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七

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而且写景细致、有序,极为形象传神。为此,在课文讲读教学中,可采用读文品句赏析、读文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

“观察欣赏花鸟虫草之乐”部分课文,作者采用一定的写作顺序,着力从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方面人手进行细致地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百草园趣味所在。在读文中品句赏析能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意会百草园“春”、“夏”、“秋”之乐。

“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连串动词,这些动词都很普通,但又十分准确、传神地展现了雪地捕鸟全过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玩的乐趣。教学中可请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捕鸟的过程,屏幕上预先播放“雪地捕鸟”的插图,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图”文,进行评论。采用这种教法,既能激发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根据课文特点,拟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训练,从重点段人手,指导学生背诵。引导学生以孩子独有的纯真的心理和幼稚的看法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课文内容。启发引导“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文中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在朗读时跟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盎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设计话题由讲述童年趣事导入,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简要介绍《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到了中年才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更能滋长热爱自然的情趣,有助于作者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去”的恐惧心情的理解。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朗读全文寻找中心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即文章从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乐趣和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两方面展开。

3.读文品句,突破重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物部分这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通过带着问题读文(听录音)、讨论,品句背诵明确:本段写景的合理顺序,用形象传神的词语来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园“无限乐趣”,使学生感受少年鲁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爱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读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乐趣无穷。冬季比较无味,大雪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课文中“雪地捕鸟”片断写得绘声绘色,十分精彩,用词极为准确。在屏幕上显示捕鸟“插图”,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捕鸟的过程。通过几名学生的不断补充,让学生掌握捕鸟的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5.解读语言,体会情感。文章最后一段话是文章难点之一,通过对下面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我”被迫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情感。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2)两个“ade”一词的运用,德语中专门指儿童分别时所用。(3)“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中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八

教学。

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1、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3.学生自由回答。

(二)简介作者。

1、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六)拓展延伸。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七)。

总结。

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九

“成长”作文属于记叙文写作,它隶属于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侧重于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关注自己成长的足迹,体会自己成长的历程。在成长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有小小的烦恼。写好这篇作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作记叙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关注自我成长的兴趣和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写作记叙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优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快速合理地构思成长类作文。

中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成长类文章,从中得到有益的写作借鉴。

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追寻成长的足迹,体会长大的感觉。

学习方法培训目标:让学生学会合理构思成长类作文的方法。

学习习惯养成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积累快速合理地构思成长类作文,并体验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深入挖掘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关键:积累成长的素材并理解写作方法。

积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采用不同方式的激励法。在指导中抓住相关作文,巧妙设置关于成长的积累题,并随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大屏幕图片、抢答、小组竞赛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考、参与意识。

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研讨、畅谈、抢答等多种形式,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独立写作和思考成果的机会,并学会迁移写作方法,把握写作成长记叙文的思路。

1、定向示标。教师出示本节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话题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为写作之源。如何积累对学生写作至关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让学生关注读书,关注生活。事先下发作文提纲,有目的地让学生课下积累。养成动用各种资源积累相关素材的好习惯。课上教师让学生出示作文提纲,并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回答大屏幕的问题,侧重成长记叙文的积累。从中检查学生课前对成长作文的素材积累情况,根据积累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为写作指导做好准备。

3、方法归纳。“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是学生写作的现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单元所学,在课文中进一步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例文,回答长大的标志及写作的借鉴,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成长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合作交流、畅所欲言,教师再进一步归纳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4、习作构思。我让学生根据归纳的写作方法进行构思同题练习。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明确了成长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而且联系生活体验更加深了记叙文写作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5、总结体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做到一堂一得。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我力求简洁、精炼,根据几个关键词来让学生理解写作的方法。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结合今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这一热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本文的难点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

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1、默读法与朗读法相结合。

2、问答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和结课四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快速阅读要点:

(1)集中注意力,默读。(2)不回视,不逐字阅读。(3)抓住关键点阅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思路。

时间:1969年7月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人类首次成功登月全过程

顺序:时间顺序

高潮设计

登月前准备阶段(3-4)

升空飞行阶段(5-9)

总结登月过程

(三)精读课文

1、根据分段,结合登月过程图和多媒体的影像资料,对登月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科学知识。

升空飞行的步骤:检查——点火——升空——绕地飞行——飞向月球——绕月飞行——升空——点火——火箭升空——飞行。

2、请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写的较好的段落或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其中的语言美和蕴藏于语言中的情感态度。

(1)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这一段的描写很美。请同学们找出其中写的好的句子。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使)

“一叶孤舟”是什么意思?(像一片树叶一样大小的孤独的小船)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生动。)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价值?(在地面上高达百米的飞船在太空中却渺小如一叶孤舟,在这里表现出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渺小。而人类探索月球的勇敢不屈的精神也在这里突出出来。)

(2)“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品味加线字的好处在哪里?

4、对本文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

分析阿姆斯特朗“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内在涵义。

(四)结课延伸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一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等生词,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与品词析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3.通过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找-读-议-品-写”的五步学习法。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3.自主质疑,以学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点;5.检测反馈,训练提升;6.总结全课,指导预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老师说: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的感受,有益于学生的想象,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1.我将设计一组有关重点字词的基础题,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字词有——)。

2.通过自由读和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在通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圈画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物词语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我打算利用学生个人自主质疑的方式,定向本课学习的要点,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

2.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

这些问题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以教学第一自然段为例,我打算通过“找-读-议-品-写”这五步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水等生动语句,把它们圈画出来。

2.读,就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读好——)。

3.议,就是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分析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带兵”,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4.品,就是品语言,品意蕴,学习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进行深入品读。

5.写,就是请学生在最有感触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几个部分,我也会按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补充一则阅读教材《冬之韵》,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老舍笔下的冬天的异同点。

2.我将从《当堂反馈》中选择一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3.根据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

在简单的课堂总结后,提出下一课预习的要点。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二

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基于此,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金色花》。

地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特点: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荷叶母亲》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荷叶母亲》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作用: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运用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感知课文打下基础。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通过讲述《白蛇传》中白娘子的儿子为救母亲,感动上天的故事和一段优美的诗文朗诵引入新课。

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通过认真听朗读录音,初步掌握课文朗读的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把握感情基调。

通过三次嬉戏的回答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目的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板书设计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简明美观,提示性强。

母亲孩子

祷告散发香气

嬉戏(3次)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牛棚)恢复原形母子情深或者:金色花

泰戈尔

孩子————————妈妈

金色花

(调皮、可爱、孝顺)(爱孩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激趣引入,调动积极性;

2、以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共享资源。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三

《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继续第一单元主题生命,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进行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两个事例告诉人们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经历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些句子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议结合的写法,也是写作的范文。

刚入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历,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往往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理解较浅。这篇课文学生理解并不难,除了语言的积累、内容结构的掌握,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理念应体现在每一节课中。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3、体会文中详略安排的妙处,及叙议结合的特点。

4、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文章的深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第一次的意义,培养倾听、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的心理特征,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合作探究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

采用勾圈批注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更有效的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朗读、谈话、小组交流等形式,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过程由激趣导入、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测评训练个板块构成。

一、激趣导入:(3分)。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通过释题,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2、作者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3)、体会文中详略安排的妙处,及叙议结合的特点。

(4)、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文章的深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4、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指名学生上黑板写)。

堕落()点缀()贪婪()姊妹()牙龈()。

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冉冉()稀疏()苦熬()。

(设计目的: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自学互动。

集体朗读,整理体把握文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探究交流1。

1、作者说第一次好,好在哪里?(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体验的词语)找出适当的词语用“第一次真好,好在”的句式说话。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以读为本,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并集体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展示自学结果,点拨讲解探究题。

(二)探究交流2。

3、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目的: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三、展示自学结果,点拨讲解探究题。

四、拓展、总结深化。

1、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尝试?

2、大家来说说,哪些是有益的第一次,哪些是不能尝试的第一次?

3、课文讲第一次真好,那么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4、你知道哪些“第一次真好”的事件,说说好在哪?

(意图:让学生说自己的第一次,有利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并说感觉,旨在让学生理解奇妙的含义。同时通过振奋人心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五、测评训练。

1.按原文填入恰当的词语,品味语言韵味。

(1)一颗颗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________在枝头。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________画。

(3)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________。

(4)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

(5)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

(6)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觉真。

(7)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目的:用句子填空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意。)。

六、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也写一篇关于“第一次”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如下:

第一次看到柚子树及感受(详写)。

第一次看到小鸟孵出及感受(详写)。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露营、动手做饭、坐火车、坐飞机、看见雪、

看见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略写)。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四

《说家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从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关注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引发更多的思考,更好发扬主人翁的意识,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也要引导学生的交流学习,好东西也要懂得分享。

从能力的训练层面,要求学生在介绍情况时,要做到具体而有层次,还要力求生动。(此前,平时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多锻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七年级(上)语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更好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小吃、家乡的经济发展,以及家乡习俗的优劣等,增强爱乡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1、通过查询、访问、亲身体验,提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问题导引法辅予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关于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幻灯片)。

2、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反馈小结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交流协作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爱乡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为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敢说、会说,进而指导写作是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渗透爱国爱乡教育。

(一)学情分析。

我班是共有学生45名,其中新晋江人20人,来自四川、重庆、湖北、贵州、江西、以及福建漳州、莆田等地方,可以较好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可利用资源较多,但学生可调动的生活积累不多,需要从父辈那里多了解,也可以促进亲情的沟通。另外,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这对口语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阻力。学生经过两个月多的融合,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有很大的进步,这又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口语交际简洁易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准备。完成预定的准备,再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对学法的指导,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及练习法。

教师指导时,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调动学生小组讨论与课堂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合作地讨论、探究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法、指导归纳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和内容,借助多媒体资源,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目标导引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向进行有效研究;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目标激励法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品牌之都---晋江的魅力,展示食品之都—罗山的魅力,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直观感受,增加课堂容量,符合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一)课前准备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对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做好一手资料的准备,并进行收集、整理、初步确定要讲的内容。既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又拉近学生与家乡的距离。

(二)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设计开场白;利用形象片展示罗山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内容。

2、教师示范---介绍我的家乡安海。

要点: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色小吃:土笋冻、桔红糕。

非物质文化:端午捉鸭、嗦啰莲。

3、各小组发言(15分钟)。

要求:要用普通话准确地讲,描写要具体,要有层次。语言力求浅显生动。

评价:红旗小组和班级形象代表单项奖(最具亲和力,最流利的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5、课外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就家乡今后的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想象,以《-----年之后的家乡》为题,形成500字左右的文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将来对家乡的建设出力)。

2023年金色花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五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

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时间安排:

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我真想哭小学(精选13篇)

    优秀作文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借鉴他人的优秀作文,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我真想变成一只啄木鸟,因为它可以为

    2023年小班数学教案大小排序(优质17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小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应用实例。2.初步认识大、小

    2023年安全铭记心中演讲稿(优秀17篇)

    通过安全演讲稿的宣传和普及,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备受好评的安全演讲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启发

    2023年评中职教师述职报告大全(22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贡献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规划和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写述职报告的实用建议和指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战争的苦难战争的苦难举例(优质16篇)

    优秀作文能够很好地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你们好!在电视上我看到你们

    2023年活在自己的世界(实用20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写作能力,写好作文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篇优秀作文,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幼儿教师个人总结(精选24篇)

    写个人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进步和成长。接下来是几篇关于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素材。在忙忙碌碌中我们的学期也接近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十七(模板19篇)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安排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这些范文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展示了不同教材和不同教学目标下的教案设计。1、进一步理解

    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写景风景的地方(通用20篇)

    优秀作文可以打动人心,让人们对事物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优秀作文的共性和特点。我随旅游团去了以雄奇壮丽驰名世界的黄山。我们坐着汽车行

    2023年愉快的寒假初中(优质18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能让读者读后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独到,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