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 浅论礼貌策略在红楼梦中的表现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雅蕊2023年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 浅论礼貌策略在红楼梦中的表现论文(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在如今生源竞争激烈的招生环境下,如何做好招生工作关乎到各个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作为成人高等学校的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也不例外。因此,对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而言,做好招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营销策略在学校招生中应用的必要性,紧接着从广告招生宣传、现场推广、注重品牌传播、采取劝说促销战略、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五大方面阐述营销策略在学校招生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其他成人高等学校参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成人教育高等学校在生源市场中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能否做好招生工作对此类学校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到成人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是确保其生源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的关键途径。只有积极采用营销策略,拓展招生规模,才能推动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营销策略在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大环境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愈来愈大。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是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截至目前已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如今,我国成人教育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导致各高校每年都会生源大战,怎样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获取最佳生源是成人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理念已深入教育业的高校中,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也是如此。随着教育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升,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逐步加强,生源问题成为了各大教育机构与学校的抢夺焦点。学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上实现长久地发展,就必须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其中,招生环节是最为重要的,要做好招生工作,学校必须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样媒介的优势,确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广告宣传策略,从而达成预期目标。换言之,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有必要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开拓更广阔的生源市场,促使自身实现长足发展。

二、营销策略在学校招生中的具体应用

1.在招生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传播

品牌在现代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品牌对顾客是有“转向”作用的。不管是哪个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自身定位、提高自身的核心价值,然后积极向公众、向目标消费者传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不断强化自身核心价值。对成人高等学校而言,要想做好每年的招生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打造核心价值。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迎合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再次,要积极营造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2.在招生过程中要做好广告宣传工作

依据广告目标可将广告活动划分成竞争性广告与通知性广告两种。其中,竞争性广告的目的是创造选择性需求,让目标客户在所有的选择中选择自己,又叫诱导性广告;而通知性广告的目的主要在激发初始需求上,提高知名度。对于学校而言,在具体的招生工作过程中应密切联系自身的实际状况,在招生前期借助通知性广告的方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然后利用竞争性广告策略的方式大范围地宣传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其他优势,吸引更多成人加入到学校的这个大家庭中接受教育。当然,在借助广告策略开展招生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传播范畴、目标市场的媒体习惯以及广告效果的评价等诸多因素,以获取到较好的成效。

3.在招生过程中要做好现场推广工作

要做好现场推广工作,学校可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好区域营销的工作。在每年招生过程前期,学校可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潜在生源的各个地区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派发学校制作的宣传资料,向公众阐述自身的办学质量、招生规模、师资队伍以及就业情况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要重点强调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博得潜在客户的眼球与认可;第二,要积极安排客户或相关人员来学校参观。由于学校的生源多来源于成人,成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选择某种途径提升自己,而学校有两种教育方式可供学生选择,一种是网上学习,另一种是现场教学,因此可在这两种学习形式方面让客户进行体验,建立情感。

4.在招生过程中采取劝说促销的策略

市场促销策略的内容较为繁杂,它具体涵盖了活动促销策略、配套促销策略、劝说促销策略以及奖赠促销策略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促销策略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与启发性意义。在这当中,劝说促销策略与学校招生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具体而言,在招生过程中的劝说促销可在以下这几方面体现出来:(1)信息的传递,向公众介绍学校的各类专业设置以及服务项目。

(7)建立公众关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招生工作人员要在和公众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学校后续的招生、营销工作的开展;(8)积极开拓市场,在此过程中,招生工作人员要竭尽全力挖掘出公众需求的最新增长点,紧抓市场发展机遇,从而为学校的后续发展、专业的安排等奠定基础。

5.在招生过程中注重满意度管理

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为吸引顾客的注意,获取到更多生源,务必要注重满意度管理工作,可考虑从下面这两方面入手:其一,积极拓展报读渠道,增加潜在客户满意度。借助各种途径、采取全面的营销方式,积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以简明扼要的信息为广大客户解读学校的办学宗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就业方向等,同时,组织各类群体前往学校进行实地参观,做好服务,增加对学校的印象分,传播好的口碑。

其二,要增强专业设计的满意度。众所周知,学校要想吸引更多的生源,就必须在专业设置上下功夫。专业设置要有预见性,要满足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需求,迎合生源市场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总价值,增加学校竞争的筹码。

三、结语

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各大高校的招生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如何在招生上获取到良好成绩对各大高校而言至关重要,对成人高等教育学校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应结合学校目标确立对本校适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并积极付诸于实践,从而完成每年的招生计划。

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近些年来,国家对儿童的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更加重视。目前,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范围在逐渐变大,理念的样式也十分新颖。其发展目标在于为儿童打造一个快乐学习、健康娱乐的成长环境和心态。

一、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幼儿教育理念的发展较为迅速,指导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根据笔者对其了解情况来看,认为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论述如下文。

(一)儿童缺乏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读幼儿班的学生们,多数都非常讨厌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语文、数学这两门学科,在他们眼里,更是极致的乏味。幼儿教师们一致反映,在开学之际到来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甚至有的孩子直接用哭和闹的方式来告诉家长他们不想上学,但是,每当大班学生在做课堂游戏的时候,却异常兴奋,尤其是在教师宣布带领他们做游戏的一刹那,更是乐的手舞足蹈。教育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孩子们的这种举动,进行了细微的分析,并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的时候,尽量要采用游戏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园缺乏儿童游戏活动器材

普遍情况是,部分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过度的去节省资金。这直接导致了儿童基础设施活动器材不能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发生,而儿童对游戏活动喜爱的范围却在不断扩大。所以可谓是儿童对于活动器材的需求与青少年宫所能提供的产生了矛盾。

(三)幼儿园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体制。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据了解,幼儿园在举办儿童教育活动时,却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普遍现象是,儿童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就开展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儿童不喜欢什么样式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就停止相关课程的开立。这种开展活动的模式,表面看上去是为了投儿童所好,好让其有更多的兴趣去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活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并不完全可取,因为它会造成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松懈,会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清晰的规划。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儿童偏科的恶果,不利于其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如下叙述则是笔者总结出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采用游戏教学方法以增强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就单拿学习拼音来说,只要不打乱讲课时的字母顺序,学生们轻而易举就能读出来,但是,在字母顺序被打乱后,学生们就开始难以识别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幼儿教师开始变换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的模式,即是在卡片上,工整的书写出要讲的拼音以及汉字,并用颜色鲜明的彩笔重点标出。这样做有益于学生的识别。该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另外,将卡片记忆方法做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把卡片做成一种类似于跳棋的小游戏,游戏规则不变。然后,老师们手持卡片,学生们负责拼读,每拼读正确一次,就能够向前挑一步,倘若拼读错误,则退后一步,最后的赢家即是向前跳跃步数最多的那位同学。游戏结束时,教师们要奖励赢家,鼓励输者。卡片记忆法增加了大班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的特征,提高了它们的`学习效率。

(二)完善儿童游戏器材设施

游戏教育理念下,要求幼儿园要对相关器材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例如,要有足够儿童使用的滑梯、转椅以及跷跷板等,只有器材样式多,才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种类,让当今时代的儿童在参加活动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才能够使他们真真正正的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游戏活动。

(三)建立健全体制

民间有句谚语,脍炙人口,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这句话算是得到了具体的验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或是私人工作单位,最不缺少的就是维持正常秩序的体制。由此可知,游戏教育理念过程中,也要求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体制。该体制应该本着能使儿童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为祖国培育出更优秀的青少年为原则。与此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脚步,遵循社会发展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经过研究与分析后,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今后的实践中,要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来让更多的儿童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石文彦.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8)

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著名语用学家格莱斯提出交际语言的合作原则,指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交际成功的愿望,则要遵守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合作原则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语言现象。然而我们会看到很多情况下说话人会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对此格莱斯提出当说话的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时,另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其隐含含义。格莱斯把这种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含义称作“会话含义”。

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言下之意”如何产生,如何理解,而没有解释人们为何在言语交际时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思想而非要用间接、隐含的方式。对此,布朗、莱文森和利奇等人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利奇指出:为了礼貌,说话人不愿坦率言明,为了礼貌,说话人故意声东击西。(利奇,1983)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除了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提到言语交际涉及社交与文化,因而存在礼貌策略问题。

一、负面礼貌策略。

为了保证听话人的负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就要有负面的礼貌策略。比如说话人通过道歉、贬己、含糊其辞等方法,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这些都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尽量使其不受到干扰和阻碍。说话人为了维护对方的负面面子而发出的言语行为,可能同时威胁到自己的正面面子。但是为了言语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说话人通常会忽略这一点。

负面礼貌策略分为三种:第一是不强求,给听话人自主权,他可以接受或不接受说话人的观点。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请周瑞家的引见,却说:“原是特地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众嫂子转致意罢了。”刘姥姥本是特意领了板儿来荣府走动,希望能得点好处,却如此对周瑞家的说,为的是不强求,维护其正面面子。

第二是向听话人道歉,表示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听话人。如在“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贾琏在众人面前向凤姐和平儿认错后回到屋里,凤姐自愧头日酒吃多了,无故给平儿没脸,拉着平儿笑道:“我昨儿灌丧了酒了,你别忿怨,打了那里,让我瞧瞧。”好强的凤姐说这话,便是道歉之意。头一句就说是“昨儿灌丧了酒”,告诉平儿自己并非有意打她,只因酒喝多了,又被贾琏和鲍二家的话气糊涂了。然后又说“打了那里,让我瞧瞧”,显出极关切之意,抚平了自己心腹丫头的不满。凤姐的主动示好,维护了平儿的负面面子,所以平儿说道:“也没打重。”这句话避免了凤姐的尴尬,同样维护了她的正面面子。

第三是寻找借口,避免对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维护对方负面面子不受伤害。如“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中,凤姐交代平儿打点收拾给刘姥姥的东西,刘姥姥说:“不敢多破费了。已经遭扰了几日,又拿着走,心里越发不安起来。”凤姐儿道:“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短短几句,滴水不漏地保全了刘姥姥的负面面子。

二、正面礼貌策略。

为了保证听话人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要使用正面礼貌策略。这个时候你千方百计让听话人的正面面子得到尊重,也就是迎合听话人的心意,取悦听话人,让他感到自己被尊重,得到赞许。同时,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交谈顺利进行,说话人会忽略自己负面面子受到的威胁。

正面礼貌策略也分为三种。第一表示共识。包括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赞赏、兴趣和观点方面的认同。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说她最喜欢撕扇子,宝玉就把扇子递与她,撕完之后宝玉还说:“响得好,再撕响些!”这极大地满足和保全了晴雯的正面面子,也不再和宝玉赌气了。

第二是表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合作。

第三是使听话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如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刘姥姥夸大观园“比那画儿还要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她好“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有好处”。贾母听了边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夸大观园好,使得贾母的正面面子得到维护,所以贾母心情很好,便立即表示要满足她的需求,表现出言语交际的合作态度,也给了刘姥姥正面的面子,令她喜出望外。拉着惜春便开始夸:“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个好模样,还有这么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这番夸奖也使贾母心里非常受用,维护了她的正面面子,所以这番交谈可以说是宾主尽欢的。

三、结语。

正是为了维护交际中的面子,人们才常常违反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要求而使用礼貌语言,即使用礼貌策略。

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本文以湘西南苗族“平话”为视角,从地理特征、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崇拜及民族心理等方面探讨了部分“平话”词汇中文化蕴涵,显示了“平话”所负载的湘西南“熟苗”文化特征。

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绥宁、通道两县旧属古苗疆,主体民族是苗族。自秦至唐宋,湘西南为“五溪蛮”地。明清以来,史称绥宁、城步为“苗疆”或“苗疆要区”,直至清朝中叶仍未划入“省地”。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和民族歧视,湘西南苗族大多逐渐接受中原文化而衍化成“熟苗”。“熟苗”和“生苗”同是苗族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但就文化特征而言,“熟苗”文化既不是地道的纯苗文化,也不是汉文化,而是一种既保留苗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渗透着中原汉文化成分的一种“杂交文化”。因此,对“熟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苗族文化的源流和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则为语言的内涵,二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正如罗常培先生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所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因此,以湘西南苗族(熟苗)语言为视角,可以让我们透过语言现象了解湘西南熟苗文化独特、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平话”是湘西南绥宁、城步青衣苗话的自称(城步青衣苗有自称“人话”的,但和“平话”同属一种方言)。现代苗族“平话”是一种已经基本汉化,但仍残留下一些苗语底层的少数民族汉语,它本身就是湘西南苗族汉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本文旨在通过对“平话”词汇的调查研究,从中窥探湘西南苗族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心理,正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所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本文的语料一是来自笔者亲自调查的绥宁关峡苗族乡“平话”词汇三千余条,二是来自李蓝所著《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一书的词汇部分。下面我们将从地理特征,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及民族心理等几个方面谈谈苗族“平话”词汇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地理特征

绥宁、城步地处雪峰山脉南端,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崇山峻岭,溪河纵横。境内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夏少酷暑,冬少严寒,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以绥宁为例:县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8.3%,居全省之首。清同治版《绥宁县志》“物产”中载有林木和林下植物143种。苗族大多依山傍水而居,对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体察和认识。例如,作为全省17个重点产竹县之一,“平话”中对“竹”的命名尤其丰富,有:水竹、桂竹、苦竹、实心竹、方竹、箬竹、箭竹、凤尾竹、红竹、紫竹、桃竹等,还有观赏价值很高的金竹、花竹、佛肚竹等。俗话说“靠山吃山”,丰富的林木资源也成为老百姓日常起居中热量的来源,据李蓝提供的城步青衣苗人话中对烧火取暖的“柴”的命名就有上十种,如:枞柴、白油(白杨)柴、桑柴、杨柳柴、桐叶柴、桃柴、李柴、樱桃柴等等。

森林茂密,溪谷幽深,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出现在绥宁、城步苗族“平话”(人话)中关于野生动物的命名也比较丰富,例如哺乳动物有:野猪、老虫(老虎)、火辣婆(母老虎)、猴、熊、刺猪(刺猬)、豹狗、黄鼠狼等等,爬行动物中仅蛇的命名就有十余种:五步蛇、百步蛇、乌梢蛇、眼睛蛇、油麻蛇、大碗蛇、竹叶青、烙铁头、两头蛇、五锦蛇、秤砣蛇、枯烂蛇、赤链蛇、臭蛇、水蛇、鸡公蛇、猪崽蛇等等。可见,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已经渗透并丰富了苗族“平话”词汇。

二、生产、生活习俗

清雍乾时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虽然具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但对苗族地区的风俗改良仍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舅霸姑婚的风俗遭到禁止。咸丰、同治以后,清朝进一步实施对苗族的同化政策,一再申令无论生苗、熟苗,一律剃发,改变肤色。各地苗族的生活习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湘西南绥宁、通道、城步等地,苗族男子的服饰与当地汉人没有什么差别。民国以后,女子穿裙子的越来越少,穿衣裤的越来越多。苗族男子也不再留发椎髻,不再戴耳环。察今之湘西南苗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已与当地汉族无明显区别。

温端正先生()指出:“旧的民俗消失了,总的趋势是反映这种民俗的方言词语也逐渐随之消失。事实上,一些方言词语有时并没有随着民俗的消失而完全消失,它们比形成它们的民俗更具有稳固性。”湘西南苗族“平话”也有一部分词汇保留并反映了当地苗族已经或正在消失中的一些生产、生活习俗。

例如,过去,城步、绥宁苗民在农闲时,常结伙上山打猎,称为“打山”、“赶山”。打猎时,先敬“梅山神”,围猎之中,一切联络均以梅筒为信号。打得猎物后,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第一枪打倒或第一刀刺中野兽者分兽头和兽皮。兽头的砍法是将兽耳向后压倒,于耳之所到之处砍断。补枪者可比一般猎手多分一斤兽肉,称“分枪口肉”。项圈肉也分头圈、二圈。先寻获猎物足迹者,可得四足。其余参加围猎和在场见到的人,按人数平均分配,即使妇女抱着小孩路过见之,也要分给两份。现在,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猎捕活动逐渐减少,上述保留了古代遗风的民俗词汇也渐渐从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淡出了。

又如,清代和民国时期,湘西南苗族青年男女有“跳月求偶”、“跳鼓择对”、“对歌恋爱”、“草标幽会”等求婚形式,解放后,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和青年男女接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上述形式已经逐渐消失,那些与旧民俗联系的词语也只有少数上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

红楼梦的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摘要:每一次重大的节日,必然有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描写是具有特质的情节类型。首先作为一个时间单位,这个特定的时间为人物出场的言行表现以及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合适的机会。反复的节日宴会描写,在叙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描写节日的同时也不断预示着故事下一步的情节发展。

关键词:《红楼梦》;节日;叙事功能

《红楼梦》故事主要通过描写贾府的日常生活琐事来展开,而节日又常常是众多家庭成员聚集庆祝的重要时刻。因此在小说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内容。《红楼梦》中所写的节日众多,有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春节等。

一、《红楼梦》里的节日描写

在《红楼梦》里描写了很多的节日描写,例如:第一回写中秋团圆之节,甄士隐邀贾雨村宴饮赏月;又写到元宵佳节“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灶火花灯”结果丢了英莲的情节。第十八回写“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的铺陈和气派。第十九回写农历正月初袭人母亲来贾府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的习俗;又写了宁府“内中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的热闹场面,还写了宝玉借“腊八粥”的习俗编排故事与黛玉闹着玩的情节。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祭饯花神的有趣仪式。第三十一回写了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治酒席请薛家母女过节的情景。第三十八回写重阳节众姐妹赏菊饮酒吃螃蟹竞吟《菊花诗》的传统习俗。第五十三回先写腊月二十九荣宁二府换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的风俗,再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祭奠仪式和礼节,还有除夕散压岁钱、荷包、金银果、摆合欢宴的场景。接下来又写正月初一贾母率众人进宫拜年并贺元春生日的盛事。接着又具体繁复地描写了大观园庆元宵的家宴、灯彩、烟火和吃元宵的节日活动。第五十四回写元宵夜贾母一行人带着小厮们放烟火爆竹的热闹情景。第七十回写宝玉黛玉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快乐。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期间,贾府“射鹄子”、“抢新快”(一种) 、抹骨牌打天九、击鼓传花、斗叶(斗纸牌) 、联诗等游戏活动和焚斗香、秉风烛、陈献瓜果月饼、合家上香拜月赏月的民俗活动。第七十八回写大观园中女儿们于七夕行“乞巧”之戏。第九十二回写了老太太“要办消寒会”,让大伙儿“坐下喝酒说笑”消磨寒冬的情节。

这些节日中,有着墨较多的,如元宵节、中秋节等;也有一笔带过的,如除夕等。这些节日的安排在整部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红楼梦》的情节故事圆融地衔接柔和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节日的描写也有一定的寓意,如第17-18回所描写的元妃省亲及后来的元宵节宴会,描写了贾府鼎盛时期的盛况,也通过灯谜暗示了贾府衰败的结局。小说的第62回是一个分界点。此前,做着大写家族之盛况,节日的描写极为奢华富贵,如第17-18回元妃省亲时的元宵节描写。此后作者开始书写繁华已去,为过节而过节,强颜欢笑的几个节日,如第75-76回的中秋节。

下面我会针对节日的描写,细读文本,分别品味和挖掘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二、元宵节

元宵,又称上元、灯节,在正月十五日,起源于西汉都城正月十四至十六夜的“金吾不禁”。《太初历》中将元宵列为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千百年相沿袭。对这个古老的节日,《红楼梦》似乎特别青睐,将它作为全书春季的代表节令。小说开篇第一个女子甄英莲的故事便起于元宵,她在十五夜看花灯时被拐。此后,让整个贾府上下倍感自豪的“元妃归省”亦在元宵节。至第96回,“通灵玉”丢失,贾宝玉变傻,也在元宵期间。同样是佳节,但不同的却是贾府的气数。在一次又一次的元宵中,贾府走向其不可避免的盛极而衰的命运,可见作者在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

《红楼梦》第一次元宵由于有元春归省,猜灯谜的活动推迟了好多天举行。曹雪芹把灯谜写进小说,不单是为了加强节日热闹的气氛,也为了情节的需要。出现于元宵节间的这组浅俗有韵的灯谜,还具有暗示制谜人一生鸳遭际的作用,是一组悲剧性的预言。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后三十回迷失无稿的著作,这些灯谜尤觉可贵。根据庚辰本脂砚斋评语,元春爆竹谜是“才得侥幸,奈寿不长”,迎春算盘谜是“惜不得其夫”,探春的风筝谜是“远适之嗽”, 惜春的佛前海灯谜“ 是为尼之遗也。”灯谜与人密切联系,《红楼梦》整部书中绝少闲文闲笔,于此略见一斑。

这次节日有很大一段写了贾政,非常值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此次元宵的猜灯谜活动是由贾政带头的。一本正经的贾政灵性未泥,也想趁节间来贾母处“承欢”,这样写是合乎处在节日风俗氦氯笼罩下的人之常情,因而便产生了一段微妙的心理描写。贾政的故意乱猜贾母谜语甘心受罚,他制谜又露底与贾母使她一猜便中, 把两人的性格刻划得很入微,反映了封建大家庭母子之间不能率直交流感情的心态。贾母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与贾政谜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都很有个性,十分贴合各自的性俗和旨趣。里面所包涵的“离枝”即“树倒瑚孙散”和“有言必笔应验” 不觉察也无妨其情文相生。后来贾政因儿辈许多不详的谜语感到不安,提前离场,整夜不眠,使得节日的欢乐覆盖了一层赶上的情调。

三、中秋节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以赏月活动为中心,象征团圆的节日。《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一个节日便是中秋,甄士隐设宴邀请贾雨村饮酒赏月,贾雨村中秋吟诗明志,日后他在官场拍马钻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种种迹象,在此节日便露出了端倪。曹雪芹饱蘸墨汁,着意写中秋节是在第75至第76回。这期间,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江南甄家被抄使贾母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家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过节上。“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这句话说得有点虚。试想,江南甄家与他们贾家是世交,甄家遇难怎么会不管呢?于是,老太太想用中秋的欢乐来抵制内心不详的预感。是夜,“ 园之正门俱已大开, 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 焚着斗香, 秉着风烛, 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 人气香烟, 晶艳氰氢, 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盟手上香拜毕, 于是大家皆拜过”。

然而,热闹的场面没有给众人带来欢乐感。在这本该团圆的节日里,平时擅于谈笑风生的凤姐及李纨都因病缺席,宝钗姊妹回家圆月,让贾母感到人少的冷清。贾赦又借笑话数落贾母偏心,自己却在下山路上被石头绊了腿。就连黛玉和湘云的即景联句也显得“颓败凄楚”。曹雪芹在这里正是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饮宴人们的悲凉心情, 而这种悲凉又集中在贾母身上。中秋节是传统的喜节, 不祥的抄家消息一直压在这个老年人的心头。她内心不自在, 外表却强作欢颜。她想借笑话排忧, 听到的竟是不无牢骚之嫌的贾赦关于母亲偏心的笑话。夜深鸳鸯送来防风露的大斗篷, 她反嫌“ 偏今儿高兴, 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 偏到天亮” 最后禁不住“ 呜鸣咽咽” 的笛声, 终于“ 堕下泪来”。

中秋佳节,欢乐的节日气氛与人物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王夫之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联系曹雪芹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偏于春秋两季,那么他把元宵、中秋分别作为春季与秋季的代表节令来聚焦便不难理解。显然,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全书的内容更丰富精彩,同时也增添了无形的悲剧力量。

四、小结

总之,《红楼梦》里的节日是曹雪芹在小说中有意安排的特殊空间和时间单位,它为众人物提供了出现的场所,特定的时间段是情节发展的标尺。人物的性格、复杂的人际关系、家族的矛盾诟病以及兴衰史尽得展现。《红楼梦》里的节日,为我们分析这部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