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份具体而系统的计划,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与学生原有认知有极大矛盾冲突。因为以往“甲比乙多几,那么乙就比甲少和”,可如今“甲比乙多百分之几,则乙8比甲少百分之几”却不对。因此,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并根据问题准确分析到底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很重要。教学亮点:导入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一教学设计既能联系前面所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知识,又能顺理成章地导入到今天新知的学习。而且在解法上,学生借助复习题对教材第二种解法也十分容易理解掌握。

教学重点:要想较好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必须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所求问题也就是求谁占谁的百分之。为帮助学生理解,找准单位“1”的量以及通过线段图正确分析出问题也就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很重要。因此,巩固练习第1题的训练必须人人掌握。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近段时间学了些什么知识?那么就请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来判断(课件出示判断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3)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

(当速度一定)。

1、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学习怎样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习例1.(课件出示例题)。

(1)先读题,想想:这种题型我们以前学过没有,属于哪类应用题?该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在草稿上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

(2)引导学生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这道题能不能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呢?

(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路程、时间和速度)。

2、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

3、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课件出示思考的过程,并齐读)。

(3)提问: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怎样的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解这个比例。(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5)怎样检验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求出的未知数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相等)。

(6)写出答语。

(7)练习: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把例1的条件和问题改成下面的题,该怎样解答?(课件出示练习题)。

(8)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和例1的解法有什么相同?(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系没有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变,只是所设的未知数为小时数)。

(9)教师说明:例1和练习题都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

3、学习例2:

(课件出示例题)。

(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

1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题中有哪几种量?这几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比例的知识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2、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板书方程并提问:这个方程是比例吗?为什么?

3、师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书)。

4、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与例2的异同: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系没变,解答方法也没变,只是所设未知数为小时数。)。

5、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通过例1、例2的解答,让同学们归纳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先正确地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1、食堂买来三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四、作业:练习中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内容: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确解答比例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118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有关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理解这些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口算练习题,另一块写好教科书第117页例4及下面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练习题。

二、教学例4。

1.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下面我们来复习分数应用题。”(出示小黑板上的例4。)。

“请同学们先自己解答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以后,想一想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解答完以后,教师让学生说明这道题中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我们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要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标准,也就是说:要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复习“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接着例4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再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上其余的问题。)。

(1)根据“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2)根据“水彩画比蜡笔画少”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分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一般可以概括成:当我们知道了作为单位l的数量,要求它的几分之几时,就用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1);反之,如果是求作为单位“1”的数量时,列方程解答,或者是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的意义)就比较方便。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如果我们把以上各题中的分数都改为百分数,解答的方法一样吗?”(一样)。

(例如。把例4的问题改为求“蜡笔画比水彩画多百分之几?水彩画比蜡笔画少百分之几?”解答的结果是百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1.做教科书第117页“做一做”的第l题。

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合格率与废品率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实际问题的理解。

2.做教科书第117页“做一做”的第2题。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应用题。

:理解解题思路。

小黑板。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课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三、练习。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生自己按步骤解答应用题。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委会办公室的通知,2015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26日上午9时发布。英语六级考试分数分配及比例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总分:710分】。

一、作文部分=106.5分。

说明:写作部分占整套试卷的15%。

在这部分你要达到63.9分为及格。

时间:30分钟。

二、听力部分=248.5分。

1、听力部分占整套试题的35%,每个题都是7.1分。

2、短对话8%8个题目每小题7.1分。

3、长对话7%。分为2段,每段3-4个题,共7小题,每小题7.1份。

4、短文理解10%共10个小题,每小题7.1份。

5、短文听写10%共10个小题,每小题7.1份。

三、阅读理解部分35%=248.5分。

1、选词填空5%10个题,每小题3.55分。

2、长篇阅读10%10个题,每小题7.1份。

四、翻译部分=106.5分。

汉译英15%30分钟。

2015年12月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查询时间:2016年2月26日9:00开始。

2015年12月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方式。

1.网上免费查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综合查询网。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99宿舍网。

2.收费短信查分。

特别注意:

中国移动河北、湖北用户发送8+15位准考证号。

(如8110010152106030)到10661660查询成绩。

资费标准:1元/条,不含通信费。

【四六级查询成绩其他问题】。

一、忘记准考证怎么办?

1.成绩查询网站99宿舍网推出准考证找回功能,大家在指定页面输入姓名全名,选择省市、学校、考试类型,选填考场号,一般无特殊情况都可以查到准考证号。

2.推算法:准考证号一共由15位组成,前六位是学校地区号,然后是152(15年第2次考试),然后是1或者2(1代表四级,2代表六级),然后的三位是考场号,最后两位是座位号。

3.回学校教务员处查询准考证号,或坐等下发四六级成绩单。

二、英语四级多少分算过?

自2005年6月考试起,四、六级考试不设及格线,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

但全国英语四六级规定“英语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者,可以报考英语六级”。一般认为英语四级的及格线是425分。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先说出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见课件)。

2、做43页复习题。

问:这道题怎样想?

3、引入新课。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关键句是哪一句?谁占果树总棵数的2/5?

单位1是谁?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求单位1的应用题一般来说用方程解。

2、比较解法。

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复习题。

问:在条件、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做练一练。

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2、做练习十第4题。

问:要怎样想?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今天学了什么?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怎样思考、分析?

练习十第2、3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对学习较复杂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一、复习旧知,引进新课。

之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下题:12个练习本,按1∶3分给甲、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多少本?要求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演示:甲组分1本,乙组分3本;甲组分2本,乙组分6本……当学生看到演示结果为“甲组分了3本,乙组分了9本”时,教师进行小结:以前我们学了平均分配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学讨论,掌握规律。

3.?学生尝试练习,总结规律。教师将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解法板书出来,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思考过程及解题依据,并引导学生小结解题规律:按比例分配,先要知道总量,再看每个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个分量。

5.?学生再讨论,找出检验方法。讨论题如下:(1)把分得的各部分数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2)把求得的各部分数量写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看是不是与原题的比相同。

6.?学生自学,独立解答例2。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习题: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2∶1,总份数是多少?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1,它的每个内角各多少度?

(5)学校买来篮球、足球56个,篮球是足球的2/5,篮球、足球各。

[1][2]。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比例的应用”。设计背景。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思维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物物交换”是人类使用货币的开端。“物物交换”的情境蕴含着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数学关系。教科书通过创设“物物交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再次呈现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整节课“寓算于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具准备练习本、课件。过程预设。

活动。

(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草稿本上。

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1/4。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方法一:14÷4=3.5,3.5x10=35(本)。

方法二:10÷2=5(本),14÷2=7,5x7=35(本)。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个),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x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2个玩具汽车=5本,12+2=14(个),30+5=35(本)。

3.请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强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展开。

活动。

(三)引进新知,拓展策略。

2.学生尝试列式,并说说写出比例的主要根据。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方法一:4:10=14:x。方法二:10:4=x:14。方法三:14:4=x:10。方法四:4:14=10:x。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列出比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主要是“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戈本小人书”这两句话。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的想法可能是两句话中玩具汽车与小人书之间存在相同的比例关系,也可能是前后玩具汽车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前后小人书本数的倍数关系是一致的。写成比例的形式就是汽车1:书1=汽车2:书2或汽车1:汽车2=书1:书2。

4.学生独立解比例。

4:10=14:x10:4=x:1410:4=x:144:14=10:x解:4x=140解:4x=140解:4x=140解:4x=140x=35x=35x=35x=35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2/4。

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活动。

2.组织交流。第一小题说出每一步骤的依据,再次明确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转化成方程解决。第二小题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求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的积、外项的积”实际上只要“对角两个数相乘”即可。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戈的值代入比例进行验算。

3.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活动。

(五)课堂作业,深化认识。第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两个小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不管怎样变换思路,都要清楚列出的比例是否合理。6:2=15:x,x=5。

1.让学生根据情境直接写出比例,并求未知数;(1)1:4=x:84,x=21;(2)4:10=x:250,x=100。

2.反馈时,教师改变其中一个比的前、后项,让学生辨析是否合理,进一步明晰列比例时要符合比例的意义。

第3题。

3/4。

x=60x=2活动。

(六)回顾梳理,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实施要求。

1.将解比例的学习融人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本节课主要学习解比例的方法,但没有纯粹地为了学方法而教方法。而是创设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物物交换”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在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介绍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新知在学生体会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生长”。为此,要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根据哪几句话列出比例,这样的比例又是怎么想到的,“理”说清了,“法”也就自然生成。

2.解比例的前提是正确列出比例,关键是“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将解比例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前提就是学生能否正确列出比例。之后解比例的关键是“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管是比的形式还是分数的形式,都要讲清楚根据什么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方程。完成解答后,还要加强代人法验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出题时要明确两个比是相等的,不需要学生先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的过程。

4/4。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徐建文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

2.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1.欣赏:美丽的千岛湖和农夫山泉广告。

2.观察:

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瓶来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这瓶矿泉水。

3.师: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这个瓶子是一个近似圆柱体。

生2:广告中说如果你喝一瓶矿泉水,那就为中国申奥捐出一分钱。

生3:这瓶矿泉水是550毫升。

生4:我用尺测量了一下瓶子,瓶中水的高度约20厘米。

二、整理复习。

1.猜一猜。

生1:1/4。

生2:1/5,也可能是1/6。……。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生1:可以先测量剩下的.水有多少,再计算还剩几分之几。

生2:可以先称出剩下的重几克,再计算出剩下的占整瓶水的几分之几。

师:你认为哪一种办法好呢?

生:测量。

师追问:测量什么?用什么测量?

生:测量剩下的水的高度。

学生操作后得出:满瓶矿泉水的高度是20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4厘米,剩下的占这瓶水的了1/5(20%),喝去了这瓶水的4/5(80%)。

师:想法很好,但如果要求比较精确,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量杯量。

教师示范操作,用量杯量后,看一下是多少毫升?

生:110毫升。

师:现在谁能计算出还剩下几(百)分之几?

[1][2][3]。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1)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用比例解)。

(1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3)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14)用一边长为3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2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多少块?(用比例方法解)。

(15)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答)。

(16)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烧多少天?(比例解)。

(17)解放军某部行军演习,4小时走了22.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了6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用比例方法解)。

(18)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转多少转?(用比例方法解)。

(19)6台榨油机每天榨油48.6吨,现在增加了13台同样的榨油机,每天共榨油多少吨?(用比例方法解)。

(20)一某工厂要生产一批机器零件,5天生产410个,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066个机器零件需要多少天?(用比例方法解)。

(21)某工地要运一堆土,每天运150车,需要24天运完,如果要提前4天就完成,每天要多运多少车?(用比例方法解)。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翁台小学:罗仁慧2013年10月22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下面各题:化简。

1.63:272.1.2千克:750克3.4千米:800米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4:2.82.99:66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情景导入学生自由讨论。

2.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合理分配,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让学生理解:“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一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五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4)可不可以求出两种各多少ml?怎么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并根据学生解题过程板书)例2:稀释液平均分成的分数:1+4=5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的体积:100×1=100(ml)。

水的体积:500×4=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这是一种方法,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刚刚学过分数的乘法,这个题目可不可以运用分数的乘法来解。

师:把我们学过的比转化成分率,怎样来做?

生:浓缩液和水共有5份,那么浓缩液占其中的1/5,水占4/5.可以写成:浓缩液的体积:500×1/5=100(ml)。

水的体积:500×4/5=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巩固提高(幻灯片出示)。

做一做第。

1、2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讲评。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家庭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1-3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学习章节的最后一个课时,知识是在分数除法基础上的再一次加深,学生掌握的前提需要在分数除法的学习上下很大的功夫。本班学生分数的除法学习时基础较弱,需大量练习作为巩固。对于后进生的鼓励和关心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需要老师上课具备启发性,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做到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的学习态度。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小学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生点、难点。

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等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历来都是学生怕学的内容。我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据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激起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

首先我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因而能对例题的学习探索取得更深一层的效果。然后学生通过对正、反比例的例题进行比较,归纳出成反比例的量的几个特点,再以此和正比例做比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义。

最后学生经过读书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既达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情感态度,以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精心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猜想归纳,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各种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教学对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一、复习旧知,引进新课。

之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下题:12个练习本,按1∶3分给甲、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多少本?要求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演示:甲组分1本,乙组分3本;甲组分2本,乙组分6本……当学生看到演示结果为“甲组分了3本,乙组分了9本”时,教师进行小结:以前我们学了平均分配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学讨论,掌握规律。

3.?学生尝试练习,总结规律。教师将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解法板书出来,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思考过程及解题依据,并引导学生小结解题规律:按比例分配,先要知道总量,再看每个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个分量。

5.?学生再讨论,找出检验方法。讨论题如下:(1)把分得的各部分数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2)把求得的各部分数量写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看是不是与原题的比相同。

6.?学生自学,独立解答例2。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习题: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2∶1,总份数是多少?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1,它的每个内角各多少度?

(5)学校买来篮球、足球56个,篮球是足球的2/5,篮球、足球各多少个?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然后选择了让12位同学上台站一站,看“每行站几人,可以站几行?”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例4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按照学习例4的方法学习例5,接着对例4和例5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就显得水道渠成了。然后,再对例4和例5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判断,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第一单元。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第l一3题,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

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

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有些好的教学片段,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你瞬间捕捉。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必须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方法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启发。

比例分配应用题刚上完。我对此有些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一点有用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导课问题有价值。我处理如下,有45只苹果分给六(1)班的男女同学,你们自己打算怎样分。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不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问题有价值。如能否根据比例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问题必须提在点子上,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解释问题的解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在于师生之间的解释清晰明了的程度。

二、营造机会,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联系导课问题,营造机会。抓住按男女生人数来分作为契机,六(1)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以班级实际联系比的知识,让学生自编符合课时要求的应用题。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距离机会。

三、提供线索条件,让学生尝试摸索。

如比例分配应用题解答方法不是一种,赛一赛谁的方法多,并给自己的方法取个名好吗?再如男女生人数比是7比8,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接着给予提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

四、倡导学生相互解释,验证方案地可行性。

现在的学习,是多渠道、多元化、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学生最终必须得依赖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绝对权威,判断学生的是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针对自己不足提些疑问,希望我的教学反思上交后,帮助我解决一个疑问。再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课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我能否分两课时上,比如情况出现在公开课。

(2)、方法多样化,是否能够照顾到后近生。

(3)、上课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有时学生的方法确实可行,但你不能很好的解释,该如何处理。

相关范文推荐

    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专业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能够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管理员个人工作心得(热门18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资料。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总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吧。做好材料进出仓库的帐务

    移动办公中G通信技术论文(优质13篇)

    通过观摩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总结写作错误,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意,提高写作水平。

    我乘时光机游未来(汇总17篇)

    优秀作文可以突破平凡的写作,展现作者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优秀作文要求主题明确,观点独特,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富有想象力,意义深

    幼儿园秋季运动会主持稿大全(20篇)

    运动会是体育课的延伸,它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下面是一些运动会总结的示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主持词。欢迎阅

    局科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优秀19篇)

    岗位职责的改变需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以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接下来是一些岗位职责的样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1.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小学体卫艺的工作总结大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让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其他人的月工作总结实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灵感。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

    新生参与军训心得及体会(汇总14篇)

    军训心得是在严格的军事训练环境下,我们思考和探索自身潜力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通过阅读和参考这些范文,我们可以

    暑假日记看海(精选16篇)

    通过写日记,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思考过程,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做出更明确的规划。下面是一篇关于日记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功减肥心得大全(15篇)

    写下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自己的思维和眼界。首先,我要分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