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文锋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希望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二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

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华。

d.熔化、升华。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三

一、复习测评: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

(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

1、熔化:。2、凝固:

3、汽化:。4、液化:

5、升华:。6、凝华:

(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

(1)参照课本图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

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

(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

(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6)归纳总结:。

1固体分为和。

2晶体:。

3非晶体:。

4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

5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84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6熔化时热(填吸或放)。

三、练习与提高。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四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3)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难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特点。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萘、蜡、停表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重、难点。(幻灯片2)。

(1)重点:熔化、凝固的特点。

(2)难点:晶体熔化特点。

2、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水的三态,使学生通过对冰、水、水蒸气的了解掌握物质三态的界定(幻灯片3)。熔化的概念较易理解,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归纳出熔化的概念,并以此类推引出凝固的概念(幻灯片4)。

3、学习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分析。

(1)以冰熔化为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

(3)介绍实验仪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萘的状态、萘的温度变化。

(4)与数学的坐标系对比学习,教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物理规律。根据图象讨论与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与状态变化。并由学生概括出萘熔化的特点。

(5)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蜡的熔化。(幻灯片5~8)。

(6)阅读课本了解晶体、非晶体及进行简单的分类。(幻灯片9~11)。

(7)采用逆向思维对比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幻灯片12~14)。

4、课堂练习(幻灯片15~22)。

(三)巩固练习(见配套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物质的分类。二是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三是采用坐标与图象分析的方法找特点。

(五)达标检测(见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熔化:固态气态;(吸热)。

(2)凝固:气态固态。(放热)。

2、晶体与非晶体。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五

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水放过一段时间变干变成了糖。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变成糖水。

2.如图4.3-5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做冰的熔化实验中,在0℃时,冰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固体,液体共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5.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3-6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分析图像a可获得的信息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b可获得的信息有: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并解释原因: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2)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参考答案】。

1.d。

2.d。

3.d。

4.由于0℃的冰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冰全都变成0℃的水,再吸热温度才升高。所以用等质量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

(4)正确。固态氢的熔点是-259℃,因此在-265℃时氢是固态。

6.由于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要吸热和放热,此种材料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该温度正是室温变化的大致范围,因此,当温度升高时,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凝固放热,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六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七

本节课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的规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建构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了用作图像来研究物理学规律的方法。

实验过程过于仓促,有的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而老师也没有充分去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的数据是否合理?学生有没有对海波进行搅拌?学生的读数方法有无错误?学生做图像时出现些什么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在学生探究实验课上,老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实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缩短实验的时间,生硬地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会发现这种错误,充分利用这种错误资源,让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学会与别的实验小组交流。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八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九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萘。

9、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10、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

1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

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酒精灯对烧杯底()。

15、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较紧,可让部分学生做晶体的熔化实验,部分学生做非晶体的熔化实验,然后再相互交流。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画出图像使学生一目了然。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估计要尽可能准确,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观察现象,并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自学、相信自己

1、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可能与 、 、 有关。

2、在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 法。

4、测量仪器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 ,这个过程叫做 。

三、交流研讨,学习新知

(一)、控制变量法

1、阅读p16内容,探讨“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在设计实验时,如果有多个因素对研究问题有影响,常用的方法是先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二)、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1、看图,提问:怎么样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呢?

2、引出仪器的使用和选择,引导看图p17.

调零: 。

(三)、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法

1、问题:若要测量鞋底的面积怎么办?

2、归纳方法: 。

3、复习科学探究的步骤:

三.巩固・延伸

2221、(1)、3600cm=dm= m

(2)、2h30min=h= s

2、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可能与伞的形状、面积、伞绳的长度有关。他为了探究滞留时间与伞的形状是否有关,应在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探究的方法叫。

3、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的 估测。

4、某物理课外小组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的问题。

(1)、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的猜想,他们利用所选的仪器进行实验时,必须保持两次伞绳的长度、伞下降的高度、伞下所吊的重物和伞的面积都 ,这样才能探究出伞的滞留时间与伞的形状是否有关。

(2)、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的猜想,他们利用所选的器材和工具进行实验时,必须保持 、 、 和 等不变,只改变伞的,这样才能探究出伞在空中滞留时间是否与伞的面积有关。

(3)、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可能与伞绳长度有关”的猜想,他们实验时必须保持 、 、 和 等不变,只改变,这样才能探究出伞在空中滞留时间是否与伞绳长度有关。

(4)、以上探究过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5、小明看到教室门窗上的玻璃被大风吹碎了,他想换一块玻璃,需测一下尺寸,他应选择()

a、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b、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c、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d、分度值为1μm的刻度尺

6、对于仪器量程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便选择,只要能测出结果就行 b、大量程较好,没有不能测的

c、小量程较好,精确度高d、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7、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量,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a、累积法 b、先易后难法 c、控制变量法 d、探究法

8、小明用手表测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出发前他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7:50,到学校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8:10,则他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 )

a、7:50b、8:10 c、0:20 d都不对

9、某技师用一把刻度尺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长度为980mm,后来经过精确测量,发现此米尺上所标出的1m实际为1002.0mm,则该工件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

10、有如下几种刻度尺:a、米尺;b、分米刻度尺;c、厘米刻度尺;d、毫米刻度尺。要测量以下几个长度,请将合适的刻度尺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环形跑道的长 ;

(2)、公路上两里程碑之间的距离 ;

(3)、量机械零件的长度。

四、当堂反馈小结

1.交流检查错误订正的情况,老师巡视答疑。

2.回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学到哪些?还有哪些疑问?

五、学/教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动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难以控制,并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充足,导致以往多次学生实验不太成功,那就为之后分析其科学规律设置了障碍,以致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见到如此,我备课时调整了教学方法,把学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虽然使用演示温度计,课堂能够容易调控教学进程,但是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前面几桌能够看见温度变化,但是后面同学还是不能读出温度计示数。但更重要学生不能观察到物态变化,不能调动学生自由参与其中科学探索乐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最关健还是学生对实验完成效果,否则就无从谈起,但如何在40分钟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过程,画出图象规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组员之间配合协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课堂前就要省略实验操作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2、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千万不能用热水和冷水。

3、观察数据后在书中表格图纸上绘制图线时,要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4、在教学中做为老师定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测评: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

(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华:。6、凝华:

(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

(1)参照课本图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

(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

(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6)归纳总结:。

1固体分为和。

2晶体:。

3非晶体:。

4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

5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84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6熔化时热(填吸或放)。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

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华。

d.熔化、升华。

相关范文推荐

    对学校生活建议书(通用18篇)

    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接下来是一些学校优秀学生的分享,他们的经验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在母亲岁生日宴会上的致辞(专业22篇)

    致辞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辞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各位高亲,贵友,大家好!今天

    中小学生纪念袁隆平范文(19篇)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作文的作者,只要你有诚意、有耐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优秀学生的作文佳作,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

    小学校长六一儿童节发言稿大全(13篇)

    发言稿的结尾要有亮点,可以用一句犀利的总结或者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来结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发言者的演讲稿,希望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创作的思路。同学们:你们好!再过几天

    物流接单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热门14篇)

    在一个月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挑战、收获成就,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庆元旦国旗下讲话稿范文(18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表达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和期盼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国旗下讲话稿,他们的言辞充满感染力和激励力,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大学生班级上半年工作计划(汇总12篇)

    班级工作计划是指对班级内各项工作计划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方案。下面是一些班级工作计划的参考文档,供大家查阅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大学一学期已经

    游雁荡山小学生(优秀17篇)

    优秀学生在学习上能够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国庆节到了,我和我爸爸早就

    国庆节安全教育演讲稿(汇总19篇)

    通过安全演讲稿,可以引起听众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为了更好地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几篇经典的安全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提供一

    教师的教育素质心得(优质21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受学校派遣,我和另外15名东宝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