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语的设计和字体选择也很重要,它们应该能够与企业形象和所处行业相匹配。如何制定一句有吸引力的企业标语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下面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企业标语,希望对您的创作有所启发。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一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一课时:《认识面积》。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由第一个课件引入学生对“面”的体验,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黑板面比国旗面大,数学书的封面比可桌面小,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初步感知物体的面,建立面的表象。
首先让学生摸摸长方体的表面,它的表面都是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从而引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然后课件出示四个平面图形,让他们跟着老师一起涂颜色,充分感受面积的实际含义。再利用一组没有封闭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封闭图形才有大小。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由具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知道了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
周长和面积这两个知识点是最容易混淆的。我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周长指围成图形线段的长度,而面积是面的大小。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
第一组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出来,第二组是两个图形的大小十分接近,通过观察比较不出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第三组是通过观察、重叠都比较不出来,这时候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拼摆,最后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对比用哪种图形作单位比较好,因为用正方形能够铺满整个图形没有空隙。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单位。正方形表示统一单位最合适。
利用课件让学生懂得必须统一面积单位,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就水到渠成了。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善于表现,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并精心设计课件和学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二
一、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概念较多,也较重要。另外还有四个例题,分7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多媒体教室和你的房间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媒体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的房间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生活情景,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利用媒体直观演示把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划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帮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
(1)操作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认识“面积”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在学习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2)自主探究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cm2小正方形拼图形,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再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说说各自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拼摆收获: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三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徽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6、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8、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3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厘米7毫米就是几毫米?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边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
(2)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5)一枝粉笔长75()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3)教室的长约8()(7)一把钥匙的长45()
(4)玲玲的身高为125()(8)练习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五、课外延伸。
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1,这两个数不是互为倒数。
5、思考:1的倒数是几?为什么?0有倒数吗?为什么?
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前面的投影,找特点。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结果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
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一规律,你们试着做一做下面的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同学们汇报一下?(2~3名)
板书: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问:老师为什么要空出一些地方?
生:0除外。
问: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板书:0除外。)
问:你们现在知道一上课时,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了吗?奥秘在哪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写出它的倒数吗?比一比看。
4、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的倒数是怎么想的?
问:2的倒数是几?10的倒数呢?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呢?
5、写出1、5的倒数,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检验一个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五
1、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
2、正方形的()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3、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
4、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6、长是30米,宽是20米的长方形周长是()米。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5dm,它的周长是()米。
10、学校操场跑道一周的长是400米,小明跑了3圈,他跑了()
11、用一根48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13、把两个边长是3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15、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16、新华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5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7、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3、有一个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六
判断对错。
(1)直角都比钝角小,比锐角大
(2)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一个角有三个顶点、两条边。
(4)在所有的角中,直角是最大的。
(5)一个直角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面,这个角变大了。
(7)老师的.大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我的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8)长方形有4个直角。
(9)三角板上最多可以有3个直角。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七
一、口算:
35-8=
38+7=
95-7=
8+9=
74+9=
66-8=
80-7=
14-6=
9+35=
7+45=
52+18=
9+6+11=
8+25+12=
25+19+5=
15+9+5=
54-7=
8+38=
8+15+2=
14+9-4=
二、填空:
1.55比小1,比()大1。
()比23多2,()比34少1。67比30多(),50比83少()。
2.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差是()。
3.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差是()。
4.写出4个个位上是3的两位数:()、()、()、(),其中()最大,()最小。
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5个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
()()()()()
6.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5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
()()()()()
7.在54、7、65、29、83、37中,()比54大得多,()比54小得多,()比54小一些,()最接近51。
8.10个10个地数,40前面是(),后面是();
2个2个地数,60前面是(),后面是();
5个5个地数,70前面是(),后面是()。
9.个位上是7的最大两位数是(),比50大()。
10.44+()=5037-()=12()-25=33
()-26=4185-()=9()+27=100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八
1、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它的重量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1)一只鸵鸟多少千克?
(2)一只企鹅多少千克?
2、一只海龟大约活128年,一只青蛙大约活6年,一条比目鱼大约活64年,
(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三年一班和二班一共栽树42棵,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6、四年一班和二班一共栽树52棵,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7、小明一共有238张照片,相册的每页可以插6张。要插多少页?
8、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9、一个碗6元钱、一个压力锅138元钱、一个水杯4元钱
(1)买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0、有9箱苹果,每箱32千克。有8箱梨,每箱35千克。有7箱香蕉,每箱35千克。
(1)一辆载重1吨货车,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1、一个小熊娃娃9元钱、一个皮球6元钱、一个铅笔盒8元钱、一支钢笔5元钱。
(2)如果张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
13、春雨小学389名学生乘车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限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14、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15、飞机每小时约行90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约行90千米,人步行每小时约行5千米。
(1)飞机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2)小轿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小学生期中考试】
16、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7、562名学生分4批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18、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9、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20、学校买了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平均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九
(1)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2)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5)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6)圆是()图形,它有()对称轴。
(7)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半圆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8)一个圆的周长是同圆直径的()倍。
(9)有一个圆形鱼池的半径是10米,如果绕其周围走一圈,要走()米。
(10)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米。
(1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1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最长。
(1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14)小圆的半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径是9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
(15)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圆的直径是13米,它的周长是()米。圆的周长是75。36分米,它的半径是()分米。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1)54÷78,商的位是()位。
a:个b:十c:百
(2)下列那个算式的商是两位数()。
a:64÷64b:64÷7c:64÷5
二、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独立练习,并选择一题验算:
728÷56=4110÷47=6554÷65=
三、选择其中三道题独立完成递等式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
465÷15×2825×(281+43)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一
1、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
2、正方形的()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3、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
4、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6、长是30米,宽是20米的长方形周长是()米。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5dm,它的周长是()米。
10、学校操场跑道一周的长是400米,小明跑了3圈,他跑了()
11、用一根48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13、把两个边长是3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4、新华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5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5、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二
一、填空:
第一组:
(1)10个一千是(),()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3)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4)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第二组: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二、判断
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的计数单位。()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十个一千是一万。()
4、在“50505”这个数中,三个5表示在数值是一样的。()
5、?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6、?十万里有10个千。()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三
一、1.圈一圈,连一连。(共8分)
2.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共5分)
3.从1顺次连到5。(共4分)
4.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
把左边的3个涂上红色;把右边的5个涂上绿色;给从左边数排第5的涂上黄色。
绿比红,红比黄()。(填“多”或“少”)
5.请你填上合适的数。(共12分)
5()()3()4
2()3()()=()
1()()()()()
6.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请画上去。并写数。(共16分)
7.把4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写一写。(共6分)
8.请你先写数,再填空。(共10分)
9.比一比,看谁吃得多。(共12分)
10.看图回答问题。(共9分)
一共有()个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排在第()。
11.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有几种插法,请写出来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四
(1)要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3)圆的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周长就扩大()倍。
(5)在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要在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6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7)用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在一个圆中,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是半径的()倍。
(1)圆的周长是6.28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3.14分米。()
(2)连接圆内一点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4)圆周率是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商。()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比原来多2倍。()
(6)圆的面积是6.28平方米,它的周长就是6.28米。()
(7)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8)、因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半圆也有无数条对称轴。()
(1)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如果圆的半径扩大3倍,那么他的面积扩大()倍。
a:3倍b:6倍c:9倍
(3)如果圆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小明骑的自行车车轮直径是70厘米,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有1300米,小明大约要骑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五
一、口算。
二、列式计算
1、19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
2、246里有几个6?
3、一个数的10倍是8700,这个数是多少?
4、甲数是60,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5、774除以那个数的商是9?
6、两个加数都是750,和是多少?
7、527比284大多少?
8、746加上什么数得1000?
9、326比一个数小44,求这个数?
10、已知减数是157,差是86,求被减数?
11、728的4倍是多少?
12、385乘以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
13、被除数是530,除数是5,商是多少?
14、7除234,商是多少?
15、690是6的多少倍?
16、315的3倍,再除以5是多少?
17、245加上365的和除以5的商是多少?
18、480除以6的商加上25,和是多少?
19、115与4相乘的积,除以5,商是多少?
20、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1、128减去119的差,再乘以407,积是多少?
22、154与26的和,除以15减9的差,商是多少?
23、108乘以5的积减去210,差是多少?
24、748加253的和是7的多少倍?
25、590减去46的9倍,差是多少?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篇十六
1、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这个分数化成百分数是()。
2、分数单位是的最小假分数是(),它比最小的质数小()。
3、40厘米是1米的();5千克的是4千克的()。
4、在0.49、1、、1.4、111、π、六成、0和19中,()是自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百分数。
5、写出四个大于而小于的分数()
6、一个数是由6个一,2个十分之一和3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用百分数表示写作(),读作(),它的单位是(),含有()个这样的单位。
7、8里面有()个,()个0.8,()个8。
8、把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9、()÷6=12÷8==()s4=()=()[小数]
10、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扩大6倍,这个分数的.值就();如果它的分子不变,分母缩小10倍,这个分数的值就();如果分子缩小2倍,分母扩大4倍,这个分数的值就()。
11、三个人平均分一包糖。每人吃了12块以后,三人剩下的总块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这包糖原来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