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的执行是组织内部协同工作的基础。写好岗位职责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岗位职责的详细说明,供大家参考思考。
七年级老王篇一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但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淳朴的好人。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体会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的关心、爱护。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弱者、卑微者。
知识和能力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过程和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讨论、品读等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老王的苦与善,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重点: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体会文章的情感。
2、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
难点: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对自己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真挚怀念,感受到长妈妈那颗善良的爱心,读到了《背影》中平凡父亲的爱子深情,也见证了李森祥小说中那位要强的父亲拼命苦干的一生,每一位小人物都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一次震撼,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反映小人物的散文,题目是《老王》。(板书)
二、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1、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
1、生字词的读音
蹬惶肿胀塌败眼翳荒僻攥滞笨镶嵌
2、完成老王的名片
教师归结:苦
三、速度全文,把握文本内容
1、速读全文,找出老王为我们做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送冰
送钱先生
送鸡蛋
一字概括老王:善
2、老王是不幸的大好人,那“我”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零散地分布在文中,采用跳读的方法给找出。)
交流总结:
坐老王的车
送鱼肝油
关心生活
给钱
询问生计
我是一个有善心的人
四、理解“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1、我是关心老王的,老王死了我为什么又会感到“愧怍”呢?
(引导学生重点研读送鸡蛋部分)
(1)、老王送鸡蛋部分你最难忘的是他的什么?
着重研读对老王的肖像描写。
a齐读8-9段。
b作者如何写老王的外貌?突出怎样的情感?
(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把老王写的丑、写得恐怖,目的是把感动留到后面,这是铺垫之法。)
c指明同学有感情的示范朗读。
a指明学生以老王的口吻来读。
b老王为什么站着等我?
老王来表达谢意,而我不理解,还给钱,这是对他的侮辱,同时我也没能让他进屋坐坐。我只关注了老王的外貌,而没看到他美好的内心。所以我内疚。
c引导学生体会“攥”“滞笨”“直着脚”等词的丰富意义。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怎样的含义?
(补充介绍xx期间的杨绛。)
我从xx中走出,我是幸运的。作者对老王感到愧怍不仅仅是老王对他的关顾,还有作者的平等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幸运者有责任照顾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五、拓展
关爱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文中的老王已去,生活中的老王无数。展示生活中的老王图片。看了这些,读了本课,你一定有话要说,请写在周记上。
六、结语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从小事做起。同学们不要忘了温家宝总理说得“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
七、板书设计
老王
愧怍
幸运者不幸者
关注善良体察善良苦
我们老王
关心爱善
七年级老王篇二
1.通过老王的生活环境体会老王的性格特点。
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愧怍”的原因。
通过老王生活的“苦”与精神品质的“善”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学生学会评价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时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大家的记忆中,有没有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念念不忘,有没有一件事或一个人,让你在多年后不经意间回想起来的时候,心中依旧充满了歉意?(学生答)我们是这样,杨绛先生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故事里,感受她对老王的特殊情感。(板书《老王》)
活动一:读课文,理解人物
通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老王生活的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老王的品质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加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明确:老王生活的“苦”,具体表现在: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中途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5.住在荒僻的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品质“善良”,具体表现在:1.愿意给我们家带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的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好处念念不忘,去世前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活动二:找“文眼”,理清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文眼”,并谈谈你的理解。(设计缘由:通过让学生寻找散文的“文眼”,理解杨绛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明确:这篇散文的“文眼”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和老王相比,作者是“幸运的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更多的是出于对老王的同情和怜悯,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之情,而老王在自己临终前给作者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和鸡蛋,老王对着这一家人的情感是家人般的关怀与爱,两者在情感上是不对等的,所以作者在多年以后仍感到愧怍。
活动三:找词语,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品味语言,回归文本。)
明确: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常”字说明我经常坐他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突出作者的善良。)
2.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当然”一词说明作者认为不减半收费是理所应当的,表明作者一家人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3.有一天……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外貌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镶嵌”是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打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是夸张,“僵尸”是比喻,生动形象而又突出地表现了老王病重的形态,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可他却还关心别人,突出了老王淳朴善良和知恩图报的品质,表达我的同情和悲酸。)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需要社会和幸运者的帮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也希望我们在关爱不幸者时,能够做到仁爱和平等并举。
阅读散文《鲁迅爱子》
七年级老王篇三
《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一)教法:
1、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二)学法:
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
1、预习。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2、自主阅读。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文中情感。
3、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展示大屏幕,大屏幕上的明星画面,伟人画面,学生会七嘴八舌,津津乐道。然后画面一转,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幅幅社会基层人民的生活照,由次引起巨大反差的思索。接下来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课题《老王》,大屏幕上显示《老王》插图及课题。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这段导入的设置,我从明星伟人入手,让学生置身其中,而后提出文章的主人公,突出本文中心人物。)
1、检查字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明确字音和解词。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自己补充一些字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先让学生来介绍查阅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也可以介绍钱钟书的一些情况,教师就学生没介绍到的内容进行补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明确概括课文的方法: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借由这一环节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及概括内容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第一遍听读完课文后,不能找准、找全关于老王的描写,归纳的也未必准确,这时可以在提问一两个学生后,教师加以点拨、并进行归纳。)
2、请学生齐声朗读1———4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这些信息让我们可以看出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并试着填写表中的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表
姓名
老王
职业
拉车车夫
家庭成员
有两个哥哥去世了,又两个没出息的侄儿。
外貌特征
一个眼睛是瞎的,另外一个眼睛有夜盲症
家庭住址
破败的庭院中,塌败的小屋
明确:老王生活艰苦(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精神凄苦(孤苦伶仃)
(1)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医。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送货。将三轮车改装成平板三轮,并在三轮平板装上半寸高的边缘,拉货。
(4)送油、送蛋。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总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放映幻灯片)
小结:穷苦的人让人同情,穷苦而心地善良的人值得人尊敬、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老王在贫穷中保存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老王和作者一家,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下面我们就深入探究他们的世界。
1、请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并把最感动自己的情节、有感情地朗读给小组内的其他组员听。请采用下列句式: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问题。提示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了解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老王,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领悟作者与人物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之后进行小结: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送鸡蛋和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是由粗线条的叙述到细腻的描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到浅的过程。作者能够这样逐渐深入地表现人物,是因为她与老王的交往日益加深,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人物之间的交往。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小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是他遇到了能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爱心的作者这样一家人。
(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需要我们关注和爱护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请你讲述一下他(她)的故事,如果没有,请你就对如何善待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播放图片:基层人民的生活场景)
(之所以在最后设置这样的拓展迁移题,是因为我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再结合我们学校生源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家人也是我们关注的农民工,所以他们就可以从善待自己,善待家人谈起,再谈谈对社会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情感体验。)
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让学生在乐曲中边听边想幻灯片中需要关注的像老王一样的基层人民的生活场景,课后写一篇题为《老王,你在他乡还好吗》的作文。
七年级老王篇四
时间,让记忆显得脆弱,容易让过去成为烟云。经不起微风撩扰,不久就时过境迁。影像的坚强,并非能让时光倒流。虽有微粒颤抖,却也不失当年情怀!
我非雨,安知雨之乐?
连绵数天。我愁着思索了两日,终于在第三日,找到一个有利的拐角,将她逮了个正着。
此时,她正在人群中一脸天真地狂笑着、放荡无形地奔跑着,一身湿漉漉半透明的薄衫与我撞了个满怀。而我,也被这个满怀撞的心花怒放、兴奋不已。
回头的一刹那,我被冰结的场面惊住了。静默的人群里,她宛如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莲花,宁静雅致而又不失奔放,平凡温柔之中暗藏一丝惊艳傲立之气,令人止不住心往之、神往之。
相遇总是如此,无数个相遇里,仅有一次相遇会让你终生过目不忘,而假如你拥有这次相遇,你的一生都是无悔的。如果为了一个无悔的人生,你什么都有可能去想、去计划、去实施。
事实上,从她洁白高傲地、看似闲散地在蓝色里飘游时,我就开始为她的孤独酝酿着这样一个结果,至少是幻想这样的一个结果。一些理论证明,什么东西扎堆多了都会泛滥成灾,再美丽的事物都是如此。有了想法与理论,成败只是欠东风的事。
当过多的洁白、当高傲的过多、当孤独扎堆的过多,令通透的蓝色变成了迷蒙的灰色、暗灰色,我知道,她就会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开始又一次漂流,一场相遇在所在免。
一阵寒流,她开始附着在一粒微尘上积蓄能量,击破一层层迷雾,抛弃一切束缚,无所顾忌地向心往的地方出发。而我,就在一棵大树边的屋檐下守候着。看着她以离弦之势重重地撞在一片树叶上,快乐地飞溅起来,泼洒在屋脊上,在瓦片上愉悦地翻滚着重新又汇聚起来,轻松地顺势一滑,天外天仙般飘逸在我的眼前,于是,重现了相逢的一幕。
其实,这一切都只是我主观上的幻想、幻象,我只是想证明这样的机遇是多么的千载难逢,证明她与我的相逢是多么的快乐,证明我真的明白她的快乐,她们的快乐,于是便可以留住她的快乐。
猜想着,她也许应该是相约结伴而来。或者是在其他的相逢里,回味那次相逢的味道,却忘记了她们的精彩。寻不见她的身影,我仿佛一个人呆傻地站在人流中,看着人来人往却目中无物。
或者,当一切平静下来,我站在一堆水珠前,细细地寻找,这其中,一定有她……
我真的明白她的快乐吗?你明白吗?
七年级老王篇五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老王》的教学设想。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先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过写与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来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仅如此,还可看出“我”或“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从深层次讲,这是不幸者对厄运中的人的爱,也是厄运中的人对不幸者的爱,这是人间至情之爱。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我所面对的学生这样的,他们在亲情的体会上还不是很深刻,生活阅历尚浅,不容易体会到文中深深的人间之情。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与老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则是理解本文的主旨,体察作者的爱心;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我将采用谈话导入,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哪个人让你难忘,或许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却做过让你极为感动,或者心生愧疚的极为难忘的事?进而导入新课《老王》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学习。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激起大家的兴趣,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且能够很好的为讲解文章奠定情感基调。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去感知并且珍爱生活。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首先我会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读之前,我会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作者杨绛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我”与老王的交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写作背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讨论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这些问题的设置将学生引到文中的细节,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张力,感悟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心。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深入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文本,且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设计意图:这三个题目逐层深入,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善,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心。又激发学生的爱心,领会本文的主旨。这进一步深入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本文教学的重点。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从老王的形象出发,谈谈自己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这样设置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七年级老王篇六
老王是一个退休的干部,退休没多久。
老王也是我邻居,我小时候总去他家玩,过年也去拜年,他总是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老王有时抽烟,仿佛在思考着人生,老王怕老婆,他总是大男子主义,今年退休后,总是闷闷不乐,终于,我发现了原因。
我去他家拜年,刚进门,有些诧异,往年门口络绎不绝,但今年却没有人, 原来放礼物的地方有很少的礼物,老王笑笑,让我进了门,走进门, 去年我去拜年沙发上坐了很多人,现在却没有什么人,老王招呼我坐在沙发上,说着便给我递了一个很大的红包,我笑笑也不推脱接下了红包,如果我要是推脱的话他一定会认为我不领他的情。我问他为什么今年的人那么少,他笑笑点起了一根烟,他只说了一句话却让我倍感心酸,他说他退休了。我感觉很无奈,我立马转了话题,我说小李叔叔肯定会来的。老王展开了笑脸,他说他也觉得小李肯定会来,他也要给小李包一个大大的红包。
小李是老王公司的一个职员,因为有才干,老王总是提拔他,他每年都会拜访老王。今年他肯定会来,他每回来都带着他的小狗汪汪,老王把他当儿子一样,现在小李已经成了副局长,这也多亏了老王的提拔。
我和老王一块等着小李过来,一点两点,等了好几小时小李也没有来。老王又点起了一根烟抽了起来。老王说咱们不等他了,突然门外走廊里传来了几声狗叫。小李一定是小李,老王激动地站起来,一定是小李,老王急忙去开门,我也快步跟过去,但是门外没有人,只有一条狗,是汪汪。老王抱起狗关上了门,小李已经让他等了很久了。
我看着老王的背影,忍不住流泪,我赶紧擦干了泪进了门,没事,我陪你,汪汪陪你。你对我就像爷爷一样,你无子无女,把大家当作亲人,没事,他们嫌弃你,我不嫌弃你。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
七年级老王篇七
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
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红火。
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竟被传为“栗子王”。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生意人相聚,话不离其宗,总要谈收入。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小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上万元吧!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就是休息休息的意思。三两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烧饼店就在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
逢年过节,祭祖买花烧纸钱,老王不。
老王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于是,生意人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的抠门。这似乎给了他们很多的乐趣。
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青年人。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道:“是你们呀!真好!”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一个男孩,问他们是谁。男孩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他从未间断过给我们汇款。如今毕业了,想来看看老人家,也想报答老人家。”众人瞠目结舌。
几天后,两个青年人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个男孩。男孩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眼里竟有些泪光。
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他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七年级老王篇八
老王是我家搬家前常见的一位普通修车工人,就在我家楼下。周末我出门时常看到他在修车、忙碌,他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周末无聊时,我经常下楼去看他修车,便与他渐渐熟悉了。老王总是把要修的自行车固定在y字形的铁架上:拆、装、拼、接。不急不缓,很是从容。我偶尔也会帮他递个工具,他自然是很高兴。只要见我来,总是笑呵呵的。
老王50多岁了,没有妻子,没有亲人。老王有些佝偻,手也总是干巴巴的,像枯木般的枯瘦。乍一看,有一点吓人。我的车胎没气时,经常去他店里充气,车有些小毛病也总让他帮我修,我要给他钱,他总是不收。但我看他的生活很艰苦,最终总要把钱硬塞给他,老王只好勉强收下,笑笑说:不碍事,不碍事!
那次,我下楼去找老王时,发现他并不在修车。走近一看,老王正在吃饭,吃的是稀饭和榨菜,很是节省。老王的家是一间几十平方的房子,是地下室。环顾四周,墙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小袋子,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东西,角落都是些车子的小零件。床放在角落里,老而旧,厚重而结实。这么小的一间屋子却要壹佰伍拾一个月的房租,老王对这点很是不满,也常和我提起但也没办法,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小区里最便宜的一间了。
老王有些老花眼。有一次,他向我提起:他去修车,找了十几个硬币回来,用老花镜一看,才发现是一些游戏币。我听了,愤愤不平地低声骂那些人,看着眼前苍老的老王,心想:他们为什么要骗这位普通、善良、艰苦的老人?真为他们感到惭愧。可老王却笑了笑说:眼睛不好使了,下次看清楚些就好了。
但小学毕业后,我们就搬家了。从此,我就没见过他,不知他现在身体可好,是否还会收到假硬币?如今想起很是怀念、牵挂。唉,抽空得回去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