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一种学习的资源,我们可以借助它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和出色。在写作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范本中的句式和词汇,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在写作时遇到了困难,不妨看看这些范文范本,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和指导。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篇一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小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小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小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小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小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小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小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在白洋山村,小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小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小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小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小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在颁奖现场,当记者连线小英时,她用朴素的语言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小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小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xx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20xx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小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小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小英其实也有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亏欠。“这么多年来,我亏欠了孩子太多,但为了山里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谅,因为我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我的孩子。”小英略带哽咽的说出这番话,“不过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完全理解我了,并且也非常支持我。”
这次参加颁奖,小英离开教学点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山里的孩子们却心心念念的牵挂着她,“孩子的家长们都通过微信向我拜年,孩子们也在微信里奶声奶气地说想我了,其实我也非常想他们,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我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小英对孩子们最大的希望。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篇二
小华老师是学生心目中充满爱心的引导者,是教育同行心目中创新教育的实践者,还是家长心目中可敬可亲的倾诉者。从教二十年来,她一直用“母爱”抚慰着学生的心灵,用“智慧”教学启迪学生健康成长,注重营造“以诗益智、以诗冶情、以诗明理、以诗育人”班级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德育教育的课堂,并且利用数字化媒体手段开展“创智堂云课堂”的教育实践研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她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教育理想,在班主任岗位上默默耕耘着,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曾荣获了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评为区德育骨干教师。
她用“爱”聆听学生的心声,叩开学生的心扉;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田,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爱的聆听:学生小刘由于家长管教不严,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惯。陈老师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教育,并根据他的情况,建立“家校联系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育,终于使小刘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像这样的`事班里还有许多,陈老师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指导,终于班级积极向上,当这个班的学生即将离开母校时,全体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对她依依不舍。爱的温暖:学生小英是一位脑瘫患者。刚开学,陈老师先安抚家长的顾虑,求得他们的信任,并把小英安排在一个出入方便的位置,尽量使小英能得到最细致的照顾。每节下课,陈老师都要与她交谈,询问其是否要喝水和上厕所,还及时训练同桌如何照顾小英。由于小英腿脚不便,外出看电影,陈老师抱着小英上车、下车,搀扶着她找到座位。同学们看见老师如此关心小英,也学着样子关心起她来,让小英有了家的温暖。班级气氛其乐融融。爱的抚慰:学生小蕾的父亲因吸毒过量丧生,母亲又因为糖尿病而逝世,由舅舅、舅妈抚养。一开始,家人都还疼爱她。可是,自从小蕾的弟弟出生后家人把关心更多地给了这个亲生的儿子,自然就疏忽了小蕾的感受。小蕾越发自卑了,陈老师努力打开她的心结。平时生活中,陈老师尤其注意对小蕾的关心,生病住院,陈老师买好东西前去探望,还为她补课,指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她感受到家人的关怀。
一则则感人故事,让我们的大家感到陈老师就是用“真水无香,大爱无言。”这种爱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它曾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园丁奖”称号;市“金爱心教师”三等奖;区教育系统“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区“优秀辅导员”奖;区“师德标兵“提名奖。
陈老师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励带进了课堂,把合作带进了课堂,反复推敲,不断实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者。她平时认真上好品社、心理、午会、班队会等教育活动课程,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学生辅导类比赛和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获得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德育课程赛课活动一等奖;区“百花杯”教学评比二等奖;市首届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三等奖;区“心理辅导课”说课比赛优胜奖;区“职业道德建设”演讲比赛三等奖;《全国中小学优秀作文选》征稿活动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市第三届小学生现场作文活动中获“优秀指导奖”;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和论文,其中《给予孩子一些空间》一文,在全国基础教育类中心期刊“新课程”中发表。更能实践德育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者。她把学校办学特色经典诵读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德育教育的课堂,并且利用数字化媒体手段开展“创智堂云课堂”的教育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通过故事与体验、探究与讨论、激励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两纲教育活动。并且在“长三角结对联盟展示”、“二师附小云课堂教学展示”、“文莱教育团访校”、“安徽校长团参观”等活动中进行教学展示,在暑期校本培训中进行专题体会交流,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特色教师的培训”中进行演讲,还参与《市民与社会》广播电台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题采访。
如果说,陈老师用“爱”抚慰着学生的心灵,用“智慧”教学启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她还担任着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她注重营造“以诗益智、以诗冶情、以诗明理、以诗育人”班级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教育时时呈现。午会课上,用《锄禾》教育学生节俭;十分钟队会上,用《弟子规》教育学生读书、做人的道理;利用传统节日召开主题班会……。班级学生通过多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有了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技能提升,道德水平提高了。班内学生是一股正气充沛于心,气度不凡。少先队活动处处展现。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班内每学期都有社区清扫、公益捐书、征文、小品、啄木鸟找错别字活动等,也积累了成果。曾获得区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评选“鼓励奖”;区校园文化组合秀“优秀指导”奖。她带领的“博士豆志愿者服务队”评为市级服务队,其中“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活动在东方哈哈少儿频道中播出,被区评为主题“金品活动”,以此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的实践报告获得“宝山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区三等奖;选送市级评选获得三等奖。班级管理天天快乐。她关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根据班中实际情况,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知心信箱》倾诉心中烦恼;结合“雏鹰争章”的内容,在班内制定了“班级明星”行规榜,“闪闪金星”光荣榜,“光荣岗位”服务榜等激励措施,印刷表扬信奖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快乐学习。她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利用家校互动平台,每周与家长进行互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以便及时教育。用真诚打动家长,获得锦旗面面。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她特别注意向周围的同事倾注爱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新来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又没经验,她就定时与她们听课评课,利用课余时间同她们一起备课,设计教案并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与她们交流;有老师要上公开课了,她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又是找材料,又是录音,又是忙着做投影,忙得不亦乐乎;正是这样,组室团体团结协作爱校如家。她所在组室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区、镇“巾帼文明岗”称号,区学习型团队。
陈老师还是个热心公益的党员教师。社区清扫她抢在前;公益捐款、捐书她冲在前。她更是在志愿服务上争当先锋:制作媒体,宣传文明城建;主题班会、征文、小品,参与文明城建;进行啄木鸟找错别字招牌,到公交站点文明宣传,服务文明城建。她带领的“博士豆志愿者服务队”曾评为市级服务队,进行的“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区中小学主题活动“金品活动”奖。
陈老师工作着,并快乐着。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人生这条广阔无际的道路,只要她孜孜求索的脚步不停歇,她脚下的路就会不断向前延伸,她的爱也会继续播洒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同行,每一位需要关怀的人。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篇三
x老师从20xx年入职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他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一方面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能够积极配合学院担负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主动承担并圆满完成专业建设、学院教学和教研室建设等相关工作,能够配合学校教务处、职教中心和相关二级学院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作为一线教师,积极投身专业教学工作,优化自身所教授课程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将微课和国家资源库资源素材引入到《宴会设计与策划》课程实际教学当中,身为毕业班和新生班两个班的班主任,他既关心学生就业实习的情况,给予中肯客观的就业实习建议,又给予新生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内容的介绍和说明,并帮助学生搭建自身的大学人生规划等;他重视通过自身个人德行和为人师表的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各项重修补考考务工作、专业毕业实践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招生就业咨询工作等。
在教科研工作方面,x老师在20xx年度圆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宴会策划与服务》、《酒水知识与操作技巧》、《国际酒店管理概论》等课程的教授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优秀;出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宴会设计》的编写,同时作为第一副主编参编完成出版一本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成功主持结题一项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宴会策划与设计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开发》;作为第三人获得20xx年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美国饭店业协会che证书、mooc(慕课)制作与应用平台技术认证证书、“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创客教育课程研修班学习证书。此外,x老师还获得20xx年天津市信息化大赛国际化教学标准说课大赛一等奖,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二等奖,20xx、20xx年天津市国际化教学标准说课大赛一等奖。
在从教生涯中,x老师始终坚持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具备廉洁奉公的道德自律意识,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在思想上构筑一道牢固的反腐败思想道德防线,拒腐蚀永不沾。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篇四
魏彩玲,女,汉族,生于1973年,1991年参加工作,凤翔县幼儿园二级教师。
从教以来,她始终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把满腔的真爱融入从教的每个日日夜夜、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23年如一日用自己慈母般的爱心哺育了许许多多个孩子,孩子们亲切地叫她“魏妈妈”,她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她着眼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将游戏活动贯穿在保教活动始终,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她的教学活动设计《小班综合活动·水果串》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系统教学成果大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获县级一等优秀论文,制作的教具《数字指套》获县级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连年被园内评为“师德先进标兵”以及“先进教育工作者”。20xx年以来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篇五
小秀,1994年毕业于河北省威县师范学院,毕业后投身于农村基层教育,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称号。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她用激情、用深情、用真情十几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农村教育战线上,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坚持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农村的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加之硬件条件跟不上,备课时,她常常为了精心设计环节,总是费尽心力查阅资料,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在教育学生上,她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和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实实在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上一些班上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她始终担任着孩子们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的角色,在她的呵护中,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
多年来,小秀老师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她注重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事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小秀老师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