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明湖公园感悟篇一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大明湖之春》。这篇文章写了大明湖春天的景象。其中有两段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莲,土坝挡住了水,浦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哄哄。夏天总数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具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
看,这两段不错吧,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体现了作者文笔幽默,语言通俗流畅的风格。大明湖本来就素有泉城明珠美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再经老舍这样一写,大明湖就更加令神往了。老舍写出了济南春天的短暂和乏味,把它的实际情况都写出来了,没有胡编乱造。而我们写作文也要是真实的,那样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得更好!
明湖公园感悟篇二
粗略阅读了吴军博士新书《文明之光》的一二册,心绪难平。在阅读中,我常常不自觉的停下来感叹或是凝思,有时候甚至因为震撼或是共鸣与书中的词句或是图景而感到手臂和身体微微颤抖,要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才能继续阅读。
通过这两册的阅读,我认为“文明”包括以下特征。
第一,传承性。不管是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中国的文明,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任何文明的出现都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都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创造而传承下来的。就像今天使用的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也是经过烽火传信、马车送信、电报、固定电话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牛顿曾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一代代“文明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我们当代的文明成果。
第二,群众性。在《文明之光》全书中,吴老师多次提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说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一些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成果。确实,如果文明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那不是真正的文明,最多只是贵族的“玩物”。真正的文明是要服务人民大众的,就像电、通信、软件一样,它们要为全世界人民所用。书中虽然也提到了很多英雄人物,但他们只是普通大众的代表,也是从人民群众中发展起来的。
第三,多样性。任何一个璀璨的文明,都不是单一的,都必定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的文明,就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和选官制度等方面。牛顿的贡献也不是单方面的,他对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甚至是化学、神学等,都有贡献。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真正促进一个地方的文明的发展。
我们从《文明之光》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感受如下:
第一,我们的知识面一定要开阔,要多阅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籍。虽然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工作的直接帮助不大,但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理解不同的思想。
第二,我们要多了解历史,要理清楚事物的起源。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来龙去脉都弄明白之后,就能够把握其特点和规律,这样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有益处的。吴老师就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他为了弄清楚一个文明的具体情况,不仅亲自到实地考察,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这种精神值得科技从业者学习。
第三,我们要用同理心来看待问题、看待别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他们的原因,就像古代中国为什么要用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一样。处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之下,也许他们做出某种举动就是合情合理的了。同理心其实也就是人文关怀。
第四,在遇到矛盾的时候,要学会选择折中的方案。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合理的取舍,要学会让步、甚至是妥协。从书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建国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
通过书籍,我看到了一个如此广阔与瑰丽的世界,我是如此强烈的希望与你分享我小小的收获,而我言语的概括与描述又是如此的无力,所以我能想到的,就是把这本书轻轻的交给你。
明湖公园感悟篇三
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在写法上另鸣新声,不拘一格。
二、对比烘托,突出春风的可爱本文两处对比非常强烈,一是作者起初无限怀念江南春风,觉得它抚摸大地,像柳丝的吹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可后来多次下乡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没有开化的意思”,坚冰顽固地驻守着北方的原野,没有想过要退出舞台。面对这样的坚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南方的春风是无可奈何、无济于事的。而北国的春风却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气势,横扫整个北国,吹开了冰冻,吹醒了生命,催生了万物。通过这一对比,北国春风的形象显得尤其可爱。二是作者回想江南的春天与春风,有的只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的只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更不用说发霉的墙角散发出的“死耗子味儿”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让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三、语言粗犷,透出春风的阳刚之美《春风》一文语言“粗犷豪放、贮满哲思”。全文散句中夹杂着许多急促的短句,运用一系列动宾短语,巧妙构成了排比与反问,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如:“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这句用铺排的手法,辅之以拟人的写法,象声词的烘托,突出了北国春风不可遏制的气势。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再如:“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这两句反问,将北国山民喜欢春风这种感情表达得充分透彻、淋漓尽致。此外,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极富表现力。读来语言质朴自然,音调铿锵,感情真切,气势宏魄,显示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明湖公园感悟篇四
读雅竹大明湖游记,便想起前几天闲时翻阅重温名家散文,阅其中一篇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却是嚼味再三,总感此文有别于其它写景物的文字,我们所看到描述景物的文章,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小家,都是突出人文,将与诗情画意美景不堪为伍的败景杂物于笔端给ps掉。以保留美景纯粹的文字质感。而老舍先生则不然,极其自然的保留着心随目至的本真之感。
读先生的大明湖之春,总被一种朴素又真实的情致所打动,以致于彻底粉碎了看标题后对美景的种种联想。
文字描述中那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甚至有点丑的大明湖春景,这似乎不太合情理。我想,可能是老舍先生太了解大明湖了吧,大明湖的美己然内化于心,融入生活。陌生的旅者大概是距离产生美,但老舍先生因为太了解与熟悉大明湖了,以致于在美中观起真来,这种真除了对大明湖的写实色彩的笔调,还包括对北方之春的描写。这种真,能让读者的心情随着作者的文字波动起来。
这篇文章,看似写大明湖春天,而作者的笔触却节外生枝地描述着无关大明湖春之美。笔端所至,散漫之极。一会谈到一年四季生活起居,再写到大明湖之秋图画之美,这种奇异的散淡之笔,给人的感觉春意并非来自作者特定的季节,而是来自一种情感,一种内心的明郎与悠远的春意挥洒。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老舍先生是极崇尚自然美的,对于自然美景不喜人工雕饰。他认为人为的加工会破坏自然之美,还璞归真,而自然恬淡是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理想对于现实的无法干预却使人很无奈。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被出其不意的语句所逗引着,如说北方风大:七手八脚的被刮走了花已像被煮过一回以及对湖的描写,都很有趣。
其中一段作者对那秋景图的着墨描述,我想便是先生对这种对自然美审美情趣的一种寄怀了。以本真之笔,在现实与理想的自然感觉大明湖丑美之态,这种用诗意将现实丑的淡化,大概就是先生想表达的艺术生气吧。
明湖公园感悟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我是级计算机(3)班学生谭家宽,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从你我做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狭窄的楼梯上,碰到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让路,列宁制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紧靠着墙,让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
每每看到这个小故事,我都会发出一声感叹:文明,是一种个人道德的修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无时无刻与各种人打交道。虽然在这中间,你与有些人只是萍水相逢罢了。然而当你用文明礼貌的行为来对待他人时,你就可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中的挚友。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文明的力量。
我们共同生活在湖北这个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荆楚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从辛亥革命的“首义之举,到“麻雀起义”的战旗飘飘……荆楚文明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而最近网友调侃的中国式过马路:甭管红绿灯,只要凑齐了一伙人,向前走就是了。这种现象无疑暴露了现在人们公共道德文明的缺失。首先,作为身处在学习中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树立的正确公共文明意识。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行为文明,不可乱闯乱为。在生活中,我们要更注重语言文明,不可出口成脏,对待他人要文明,不卑不亢。
文明湖北,从你我做起。
文明湖北,我坚信你会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