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篇一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篇二
《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很容易让读者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他的性格有些鲁莽、直率,心直口快,但对宋江却十分的忠诚,可谓是言听计从。
这几天,我在听评书《水浒传》。其实,我最喜欢大刀关胜和小温侯吕方,但是这两个人书中都没有说到呢!所以今天我先写行者武松了。
武松是一个膀大腰圆、身强力壮、铜筋铁骨的小伙子。他身长九尺挂零,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武松最著名的一个故事该属“武松打虎”了吧!据说,武松路过景阳岗,来到一个酒店,喝了三碗酒还不过瘾。店主却不卖了,因为这酒叫“迎风倒”又叫“透瓶香”,喝了它,风一吹就倒。所以不能多喝。可是武松非要喝,最后他一共喝了15碗。借着酒劲,他上了景阳岗。突然,他碰见了一只白额吊睛大老虎。老虎虎视眈眈,凶猛地向武松扑来,武松临危不惧,跟它英勇战斗,终于把它打死了。
武松是个武艺高强,有胆有谋的人,我很佩服它!
“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这句话便是武松满腔热血和仗义化成的怒吼,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也在此句中暴露无疑。
正是因为他这种性格,让讲述他被逼上梁山的那十回成了水浒中最有名的章节。其中“武松打虎”、“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武松打店” “武松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等都是众所周知的篇章,都是突出刻画英雄形象的精彩章节。武松的形象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充分寄托着正义战胜邪恶的人民理想。比起其他的水浒英雄,武松的.力、勇、智,都表现出了更高的层次,这也就表现在更为复杂的封建社会关系。
先说武松的力。他在景阳岗,独自一人徒手打死一头老虎:“武松两只手就是把大虫顶花皮疙瘩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既要挣扎,被武松力气纳顶,那里肯放半点松宽……那武松使尽平生神威,把大虫打做一堆,挣扎不得。”用拳头就把一头老虎打得七窍流血,可见武松力气之大。
再说说武松的勇。他不惧怕老虎,店家百般劝阻也无济于事,他一人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了景阳冈。他也不惧怕权势,“大官人”西门庆平日里谁都不敢惹他,武松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入酒楼当着群众的面斗杀了西门庆。在孟州道还醉打蒋门神,也丝毫不怕他来报复,不愧为勇士一个!
别以为武松只是一介武夫,他的“智”也不容小觑。武大郎死后他明察秋毫,经过仔细的调查,找出了凶手——西门庆和潘金莲。在大树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其他两个和他同行的公人忍不得饥渴,喝了药的酒,武松却发现此店不对劲,便偷偷地把酒倒到阴暗角落,并假装被麻翻了,等孙二娘一过来,就立即翻身而起。他的智力由此可见一斑。
他不仅拥有力、智、勇,做人还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当他在鸳鸯楼杀了十五个人时,用血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他被通缉时有人问他姓名,他不像其他人用假名,而是直接报出了姓名,真是无比耿直啊!
这部小说的全名叫《忠义水浒传》,说明全书所宣扬的就是:忠和义。我每每读到书中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忠义故事,都觉得热血沸腾。
“忠”字含义丰富,小到朋友间的忠诚,大到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在《水浒传》中,李逵一生追随宋江,即使对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满,最终还是选择服从,因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远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说:"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边的小鬼。"这种朋友间忠诚不二很让人感动。然而最美的忠应是对人民、对国家的“忠”,它是一种纽带,一种号令。在《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为了替百姓扫尽一切不平之事,他们齐聚梁山,举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除暴安良。招安之后,看到朝廷内忧外患,兵灾四起,他们身先士卒,主动率军保卫国家,破大辽,战幽州,擒王庆,灭方腊,几次深陷危难却仍然浴血奋战。在我看来,这才是大忠。
再说义,忠和义就像天山上的青松根连根,永远在一起。《水浒传》中因忠而义、因义而忠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完。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他与金翠莲父女非亲非故,为了“义”,他不但帮金翠莲父女逃离虎口,而且还替百姓严惩了那个所谓的镇关西“郑大官人”,三拳打死了他,搞得自己无处安身。所以,鲁智深成为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读完整个《水浒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义”虽然只有简单的三笔,但要做到它却需要相当的勇气,有时要用生命来谱写。
古往今来,忠义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随着当今生活环境的变化,忠义思想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关系,为了个人利益而广交朋友,换取资源。比如,求学的有了关系可选好学校,进实验班;求医的可找到好医生,少做检查少花钱……这已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如何改变他,值得我们深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着名白话长篇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展现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挖掘了“官逼民反”的起义根源,揭示了农民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灭亡的命运。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颇为成功。既能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而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相同,同时,人物性格的形成都有环境的依据,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水浒传》还有一个特色,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很有吸影力,令人欲罢不能总想一口气读下去。另外,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这是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水浒传》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因为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所以说他是《水浒传》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读完《水浒传》,我不禁佩服施耐庵,我认为,我们应该像水浒传中的人物一样,疾恶如仇,敢于伸张正义。
《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人物之多,一共有一百零八位,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智多星——吴用。吴用在这本书中的绰号是:智多星,当然.,他这个可并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存在!
吴用巧施计谋,帮助大家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他的先进事迹还远远不止这些!他真不愧是被称为“智多星″的一号人物!我在看到其他英雄好汉冲锋陷阵,奋勇杀故时,也总是免不了这“军师"为他们出谋划策,取得胜利!我在面对比自已强大得多的故人时,只能智取,不能便闯!要用特殊的方法,去解特殊的问题!
我相信,当我们看完这本书后,定当会爱益匪浅!
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篇三
春节如期而至,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贺岁的节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和严峻的防控形势,_镇_村共产党员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武汉封城后,环卫工人依然在坚守岗位,看着他们坚强的身影,我眼睛湿润了,不禁想起胡锦涛同志的铮铮讲话——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_于去年12月3日来到武汉,就职于_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疫情爆发后,身处武汉的他,一直揪心着抗疫工作。1月28日晚,偶然的机会,_看到了武汉一社会团体招募疫区医院消杀防疫志愿者的消息,“我不能每天只关注新闻在那里唏嘘嗟叹”。疫情当前,他选择了守护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瞒着家人毅然决然加入了抗疫志愿者队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很累,很疲惫,但却感觉非常充实”
从1月29日至今,_每日早出晚归,在武汉市第二医院病区(红区)参与长期消杀防疫任务,医院消杀防疫工作由包含_在内的三人负责,从早晨8点就要穿戴好沉重的、密不透气的专用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背上50多斤的喷雾器,游走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刺鼻的消毒水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不断腐蚀着他们的双手。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下班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一双手早已被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药水泡得发白蜕皮。“也许我个人力量单薄,但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海,只要人人都出份力,我们将最终打赢这场战斗”,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疫情面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力量,更是用自己的“涓涓细流”筑起防疫战斗前线的“战斗堡垒”。
一封出征别言
疫情肆虐,一线人员的生命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对_而言亦如是。“爸爸作为一名老党员党性不允许我退缩,作为一名老兵,军旗下的誓言,不允许我退缩。如果爸爸不能回来,希望你们兄弟俩快乐长大,照顾好爷爷和妈妈。”参加志愿工作前夜,_给自己的家人写下一封出征别言,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字里行间不仅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更涌动着深深的家国情怀。_坦言,身处疫区、直面病毒,害怕恐惧犹在,但作为一名有着党龄的共产党员,绝不会退缩。
20的春节,对_来说可能不那么温馨和热闹,但正是有一个个_、一名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默默为我们守住大家,才有我们自己身后的小家。
抗疫英雄们,等你们回家!
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篇四
“我来顶上!”2月1日一早,因一名运送标本的工作人员突然被感染,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刘世国马上亲自上阵,没有丝毫犹豫。
运送病患标本要穿越多个病区,尤其是呼吸重症病区,感染风险很大。“新冠病毒与普通标本不一样,具有高风险,不能有一丝懈怠。”作为检验科医师,刘世国深知工作的重要性,穿上防护服,提着标本转运箱,开始在一楼实验室和十三楼实验室来回转运标本,并承担起标本灭活的工作。
将采集好的咽拭子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危险远没有过去,但刘世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对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1月31日,经过3天时间的改造和调试,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这里成为刘世国抗疫的主战场。当天下午4点半,预实验完成后,有80例左右的病患样本需要做核酸检测,刘世国决定继续坚持。
“不同于普通检验项目,核酸检测风险高,检测者往往是一手拿着样本,一手用夹样器取样,距离最近的时候只有几厘米。”刘世国补充道,不止如此,操作周期也长,最长的一次在密闭实验室里待了八九个小时,出来时人都有些缺氧,头晕目眩。就是在这样的高风险环境里,刘世国和他的团队每天要处理180多个标本。
与病毒近距离接触,怕不怕?刘世国直言:“核酸检测操作步骤繁琐,技术难度高,全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根本没时间去害怕。不害怕,但有压力,这更要求我们要胆大心细,完成好检测任务。”
因为长期处在密闭空间,闷热难耐,不少技术人员身上都起了湿疹,从实验室走出来,刘世国和几名同事浑身都被汗水浸透,脸上布满了压痕和淤青,但大家只是互相安慰两句,第二天继续迎接新的样本检测实验。“与病毒面对面,我们不会退缩。”刘世国说。
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篇五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