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全册视频篇一
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全册视频篇二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全册视频篇三
(一)音乐与舞蹈:
《春江花月夜》
1.内容介绍:
1962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获舞蹈比赛古典舞金奖,1994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表演者陈爱莲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
2.教法建议:
(1)此曲的音乐旋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主要让学生在观看影象时观察舞蹈是怎样用其肢体语汇表达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让擅长舞蹈的同学跟着影象学做几个动作或身段造型。
(二)音乐与诗歌:
《秋湖月夜》与《念奴娇过洞庭》
1.内容介绍:
《秋湖月夜》:
《念奴娇过洞庭》:
注解:
洞庭——两个相连的湖泊名。
玉鉴琼田——玉一样光洁的镜子。宝石一样的地面。比喻湖水明澈安详平静。鉴,镜子。琼,宝石,玉石。
著(zhu)——挨上,附着其上。
会——会意,体验。
岭海经年——岭海,岭南两广一带。经年,一年(以上)的时间。作者曾江府兼广南经略安抚史,后被去职,不久又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萧骚——形容草木、水被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比喻发短而稀疏。
“尽挹”二句——指北斗七星当成酒杯,把天地间万物请来做宾客,一起把西来的江水当成美酒,尽情畅饮。
拍舷——拍打船舷。
今夕何夕——化用《诗经绸缪》成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天是什么好日子,竟遇到这个人!)
2.教学建议:
(1)音乐是在流动的,当找到吻合的地方,可以马上举手回答它对应了诗中哪一句。
(2)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表达形式,主要还是要从整体去理解,意境的联系,每一乐句未必能找到对应的诗句,反之,每一诗句也未必能找到对应的乐句,更何况诗的长度与音乐的时间是无法吻合的。
(3)看注解,理解诗意,并进行听听谈谈的活动。
(三)创造与拓展
题(一)
1.答案:
这类音乐作品一般都表现出宁静、安谧、甜蜜或忧伤的情绪色彩。
2.教学建议:
(1)作曲家描绘月光的手法(一度创作)是多种多样,同时欣赏者理解月光,表达月光的手法(二度创作)也可以多种多样:口头描述,美术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制作,诵读名诗佳作,想象画,色块、图形、舞蹈等等都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这里,用名诗佳作的.诵读、色块、图形来表达月光尤为有效。
题(二)
教学建议:
(1)歌曲旋律简单,通谱采用135三个音写成,又有乐句的重复,很通俗朴实,较能为全体同学所接受,故建议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此活动。
(2)尽量放松,手脚并用,全身舞动,口中欢呼,无须顾虑动作的整齐划一,规范精确,能随韵律踏准节奏即可。
(3)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彝族特有的五拍子节拍要与击掌(打击乐)和人声的伴奏节拍合得天衣无缝,不要错位。
题(三)
教学建议:
(1)听一下歌曲(无伴奏合唱)的录音,先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
(2)此曲较适合人声模仿与口风琴演奏,口琴若是半音阶的也可吹奏。
(3)奏唱时,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可让一部分同学唱歌曲,一部分人奏歌曲,做到人人参与,唱奏齐全。
题(四)
1.答案:
《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十五夜月》等等。
2.教学建议:
(1)唐诗宋词中描写月色的名篇很多,也很经典,可从语文教材及课外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
(2)描写月色很少有纯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大多数是借景抒情的,学生在选配音乐时,先要搞清楚古诗所传递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愉悦的,还是忧伤的?然后有针对性地配上音乐。
(3)准备一些砚台、砚墨、对联字画、纸扇民乐等作为道具与背景,进行情景朗诵。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全册视频篇四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1、借助文后生字的注音,尝试读通课文。
在学生练习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就语句中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指导。
例:指导书写“暑假、舅舅、俘虏”三个词语中易错的生字。
2、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提示:可以借用自然段中的语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为一句简洁的话。
交流点评,例句:(1)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2)我来到海边,追赶浪花;
(3)人们赶海时的情景;
(4)赶海的人们回去了;
(5)我边回边唱歌。
3、根据段意,说说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尾用同一首歌来呼应;按“来到海边;人们赶海;人们回去”的事情发展顺序写。
教师提示:阅读一篇文章,要大概了解写了什么,并且整体上把握写作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深入地阅读理解。
1、读课题,让我们随着人群一起去赶海吧!
2、海滩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货,谁能用个恰当的词,让它们成为你的“战利品”?
(1)出示填空:____螃蟹____海鱼____贝壳
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
所填写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都是提手旁,指导书写。区别:捡与拣)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三个词语的特点。如果写成:捉螃蟹捞鱼捡贝壳,读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改,就失去词语的节奏了。这三个词语字数相同,结构一样,读起来就节奏匀称,有一种声韵的节奏之美。
(2)继续出示:____海星____大虾____海螺____龙虾……引导学生填上恰当的动词。提示学生不可以重复用词,教师可以用动作提示,如:海螺藏在沙子里,怎么办?挖。
例句:摸海星,捏大虾,挖海螺,抓龙虾……
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人多,热闹,喧闹,快乐……)
这句话怎么写出这种喧闹的特点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人多,事趣;一个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的有趣的事。)
指导学生通过节奏快慢的变化、声音高低的区别,读出那种喧闹、快乐的感受。
3、我和小伙伴们也去赶海了,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
读后,问学生:这次赶海,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归纳到一个“趣”字)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个“趣”字表达出来?
(2)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3)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学生读后,问:这句写什么?(我摸到了一只海星)
教师可以范读,突出:摸呀摸呀,嘿,被我抓住了!
引导学生体会
“摸呀摸呀”,词语的重复,体现摸的时间长,摸的一种乐趣;
“嘿”,表达出什么?(惊喜之情)
“被我抓住了”,比较: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被字句更加突出我的那种惊喜和乐趣,因为我是在海水里摸,大海捞针,一般很难摸到游动的东西。但是我居然摸到了一只小海星,出乎意料的欢喜!而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似乎是我事先知道是一只小海星,再去抓,就完全没有了那种惊喜的感觉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这句写什么?(一个小伙伴捉螃蟹)
哎,表达出什么?疑惑,好奇。比较“哎”读第一声、第四声时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态。(第一声表示惊讶,哎,你真行!第四声表示遗憾、悔恨、懊恼。哎,早知如此,我就不去了去!而这里,可以读第二声,表示一种疑惑、好奇。)
理解“束手就擒”,理解“擒”的意思,比较与“抓、捉、拎”等词语的不同。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那种紧张、有趣的语气来。
(5)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句写什么?(我俘虏了一只大虾)
咦,表达出什么?(突然之间的奇怪,疑惑。)
哦,表达出什么?(一下子明白了。)
比赛朗读,看谁能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指导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
(6)连起来练习朗读这3段话,或者分3位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情趣。
4、这3句话与第1句话有什么联系?(总分关系)
5、出示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写了什么?(赶海的人们离去了)
(2)这时的海滩有什么特点?(平静)
(3)作者怎么写出这个平静的?(直接描写;借写海鸥飞翔来写海滩的平静,还衬托出一种宁静的美。)
(4)指导朗读,体会平静之美。
6、现在,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赶海”?(人们趁海水退潮的时候,到海滩上去淘海货。)这个“赶”字表达出些什么?(争先恐后,抓紧时间,急切,因为潮水上涨了就不能在海滩上了,必须抓紧时间。)“赶集”也是这个意思。
1、出示句子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这4个句子中都有这样的词:嘿,哎,咦,哦。这些词表示感叹或者应答,就叫“叹词”。叹词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就是借助这些叹词吧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在朗读中,我们要注意体会这些叹词所蕴含的特定的情态、情意。
2、出示其他文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叹词表达的特殊情意、情趣、情态。
(略)
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叹词。根据上下文,体会情景,填上恰当的叹词。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全册视频篇五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