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道德模范表主要事迹以第几人称篇一
xxx,女,1963年10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街道办东关社区居民。6年来,她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如母侍婴般精心护理瘫痪的哥哥。她说,不管怎样,自己会一直照顾下去,“哥哥活着,我来照顾,哥哥去世,我来送终。”2018年2月,xxx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在陕西咸阳三原县人民广场上,不论春夏秋冬,人们总会看到一位女性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病人练习走路。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她的脸上一直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她就是xxx,这位病人是她的兄长。她的身影,成为三原人民广场上一道温情的风景;她的事迹,成为大家称颂的佳话。
2012年11月的一天,xxx的兄长董xx突发脑溢血。由于脑干出血量过大,导致董xx半身瘫痪、失去语言能力。兄长无人照料,让xxx放心不下。在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她辞去了工作,将兄长接到家中。
刚开始,董xx大小便失禁。xxx不怕脏、不怕累,经常收拾清洁,给兄长擦洗身体,让他总是干干净净、体体面面。他拒绝吃药打针,xxx就耐心地哄他;他不好好配合锻炼,xxx就拉着拖着让他坚持。为保证兄长体能恢复所需要的营养,xxx总是想尽办法给他做好吃的,每天不但注意蔬菜肉类营养搭配,还坚持让他喝一斤牛奶。特别是晚上,她担心兄长翻身掉下床,就在他的房间支起一张小床睡在那里,以便随时照料。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xxx还想尽办法让兄长重新站起来。她每天推着兄长到广场,一边散心一边锻炼。最初,董xx的双腿几乎没有力气,xxx就在他脚上绑上布绳,用自己的肩膀当兄长的拐杖。xxx将兄长身体的全部重量都扛在自己身上,连背带抱,硬咬着牙,一步一步扶着兄长艰难地向前挪动。往往才挪出十几步远,xxx就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十步、二十步、三十步……董xx逐渐能自己站立,能走得越来越远。
慢慢地,xxx摸索创造了一套康复训练流程:她每天先扶着兄长在广场走一圈,然后让他练习站立,再让他自己扶着轮椅练习行走。之后,xxx开始为兄长做全身按摩,最后重复之前的行走练习。这一套流程做下来约三个小时。她上午进行一次,下午重复一遍,几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广场上锻炼的人都对xxx兄妹非常熟悉。他们纷纷赞叹:“你哥恢复得这么好,真是个奇迹。你照顾得真好!”还有很多家里有相似情况的人,跑来向xxx取经。xxx总是细心地讲解,然后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坚持。”
此外,xxx的公公婆婆都是耄耋老人,xxx对他们也无比孝顺、贴心周到,经常帮着两位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被、剪发、修剪指甲,有病时及时带去就医,悉心照料。她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家庭的幸福。
如今,xxx一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家里却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有时,xxx去西安看望在外工作的儿女,也会把兄长带上住几日,坚持照顾和锻炼。儿女看到母亲如此尽心照顾大舅,也都对大舅加倍的孝顺,争着帮母亲照顾董xx。
道德模范表主要事迹以第几人称篇二
xxx是慈溪市周巷镇平王社区居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2007年,媳妇沈玲利突发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xxx没有嫌弃重病的儿媳妇,主动对儿子说:“你要上班赚钱还债,阿利就交给我吧”。从此,给媳妇擦身、捏腿、换洗衣服、喂茶喂饭,就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一做就是13年。尽管突发眼疾让xxx眼睛重度视障,但是照顾儿媳的担子一直没有卸下,xxx表示只要眼睛还能看见一点点光,她都要好好照顾儿媳。
道德模范表主要事迹以第几人称篇三
xx今年76岁,是经八路街道城省建社区居民代表,家住文化路34号院,是郑州市工艺美术厂退休职工。
大院里的居民提起xx,都称赞他是个十分热心的好人。他是热心的义务监督、宣传员。在创立全国礼貌城区期间,天天在社区里穿行,有时戴着志愿者小红帽在大街小巷进行礼貌劝导;有时拿着礼貌城区宣传卡,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讲解。碰见可疑人员,就上前盘问;他十分注重保护环境,期望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礼貌的情景,他就会主动上前劝导,心平气和的把对方说的心服口服。
xx为人随和、开朗,助人为乐是他的家常便饭,更重要的,他还是个义务调解员,谁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他所居住的小区是一个老住宅小区,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经常出现管道堵塞现象,每次出现这种情景都是他跑前跑后,联系疏通、挨家挨户收钱、无一不亲力亲为,经常累的腰酸腿疼,但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只要问题得到解决,他比谁都高兴,他所做的一切,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并且无怨无悔。
身体硬朗,动作利索,总是乐乐呵呵的,并且异常关心社区事务,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和义务服务。2003年在大伙的帮忙下成立了“惠风艺术团”。就这样,大家在一齐唱唱,跳跳、活跃了大家的文化生活。问他为何这么关心社区事务,他就很严肃地说到,关心社区事务,维护居民权益,支持社区的工作是每一个社区居民应当做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就是社区男女老少都尊敬和爱戴的李团长。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却感染着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邻里之间十分团结,整个小区充满了礼貌和谐的气氛。
道德模范表主要事迹以第几人称篇四
胡红霞,生前系吉安市泰和县南溪乡南源村村民。
“你走后,家里没有了欢声笑语,我们的生活缺了一角,我常常会梦见你,可醒来后却是一场空。妈,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女儿……”这是胡红霞女儿《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中一段催人泪下的话。
2020年8月5日,她像往常一样忙完农活回家,路上隐约听到阵阵微弱的呼救声,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的水渠里,两名落水人正在奋力挣扎。情况危急,她来不及多想,跑过去纵身跳入水中,奋力将他们往岸边推,落水村民最终脱离了危险,自己却因水下意外触电不幸溺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4岁。她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被广为颂扬,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江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道德模范表主要事迹以第几人称篇五
xx,男,汉族,1931年1月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1991年,xx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只身回到家乡苏北的一个小渔村助学扶困、教化乡邻。他倾尽200余万元积蓄成立“景清奖学金”,资助260名寒门学子步入高等院校。26年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xx老人成为一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1948年,xx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因为家中贫困,他吃不起午饭,每一天中午靠喝水充饥。一天,班主任胡景清教师发现这一情景,便拉着xx一齐吃饭。从此,胡教师把每顿午餐都分出一半给xx,直到他读完高中。xx深受教师影响,立志也要做胡景清教师这样的人。
xx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期间,每年都回到家乡任庄村,用自我有限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子。退休后,xx归返乡里,发挥余热,致力于用教育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设立以自我恩师名字命名的“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高等院校学习。2011年,xx罹患癌症,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疗,劝他留在上海休养。可是他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学生,身体稍有恢复,就回到他的“景清书苑”和孩子们在一齐。xx回到家乡的`这26年,原先连高中生都很少见的小渔村先后走出140余位大学生。xx的谆谆教导,让人们改变“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与此同时,他还免费为乡村教师、学生等开设书法培训班,致力打造文化小镇、艺术小镇,镇里先后走出全国书协会员12名。他言传身教,倡导移风易俗,引领乡风礼貌,宋庄镇成为有名的省级礼貌镇。xx的事迹和精神像火种在赣榆区蔓延,党员干部以xx为榜样,纷纷学xx、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蔚然成风。
xx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