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尾巴大班教案篇一
名字的故事(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组成,知道自己的姓名的意义与独特性
2、感受中国百家姓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卡片,并按顺序排列成5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寻找姓名的秘密
1、寻找自己的名字
师:你们看,黑板上有这么多的卡片,你们猜猜上面写了些什么啊
幼:名字
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我,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名字
幼:……
2、寻找姓名的特点
师:我们大一班每个小朋友的姓名都是不一样的,那有谁可以告诉老师,都有哪些不同啊?
幼:字数、姓名组成等
师:原来我们的姓名有三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有的第一个字一样,可是后面的又不一样了
二、寻找姓的特点
1、了解姓名的`组成
师:那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我们怎么称呼他呀?
幼:姓
师:那剩下的是什么啊?
幼:名
2、了解姓氏的特点
师:原来我们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那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吗?(提示:xxx为什么姓x,yyy为什么姓y)
幼:因为爸爸姓xx
师:那能用妈妈的姓吗?
幼:能/不能
师:其实,我们可以用爸爸的姓也可以用妈妈的,不过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是用爸爸的姓的。
可是,老师有个问题了,我们的姓可不可以随便改啊?
幼:能/不能(提问原因)
3、认识其他的姓氏
幼:金、陈、谢、薛、苏、许、钱、赵、孙、章…..
三、说说名字的含义
幼:…….
幼:喜欢/不喜欢(提问原因)
活动反思:
1、在寻找名字特点的这一阶段,花了较长的时间,对于名字的字数不同这一区别幼儿始终没有讲出来,作为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进行提问,引出这一区别。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两个名字,让幼儿说出不同。
2、对于姓是跟父亲还是母亲这一敏感话题停留时间过长。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与手势语的运用不够,比较生硬。
4、对于幼儿回答的反馈不够,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表扬,活跃幼儿的思维。
5、在本次教学完成后,可以出示百家姓,作为活动延伸,使得整个活动更为完整。
尾巴大班教案篇二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反思: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个活动,我设计的目标是涌过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懂得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不应该取笑别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在活动中,我先是出示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图片,让幼儿观察,并与幼儿谈话,使幼儿知道布布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接着,我讲述故事,让幼儿边看边倾听,然后我与幼儿谈论,被小伙伴取笑的布布怎么样?最后让幼儿找找自己有什么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及小朋友身上特别的地方。
尾巴大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说出感冒的一些症状。
2、了解感冒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感冒的方法。
2、增强团队意识和良好地对待输嬴的心态,提高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说出感冒的'一些症状
难点:知道预防感冒的方法
活动方式: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
活动准备:
1、小河马、大熊医生、小兔、小鹿、小羊、一个小松鼠图片。
2、课件:《小河马的大口罩》、自制小书;音乐:《香飘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口罩,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用呢?你见过谁戴过口罩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展开。
1、今天呀,小河马也用到了大口罩,我们来猜猜它要用大口罩做什么呢?(幼儿猜猜、想想、说说)
2、分段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课件第一段,说说小河马怎么了?
小河马得了什么病?医生给它戴什么了?
小河马戴口罩发生了什么事?(幼儿猜测)
(2)欣赏课件第二段,猜猜“口罩不见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河马的口罩怎么了?怎么会不见的?
想想谁会捡到小河马的大口罩?他们又会用口罩做什么事呢?
幼儿猜想,教师出示相关小动物的图片。
(3)幼儿阅读自制小书,猜测故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4)欣赏课件,说说“口罩不见了”后发生的事情。
幼儿欣赏课件,说说发生的事情。
第二天,这些小动物都感冒了,是怎么回事呢?
3、说说怎样预防感冒、治疗感冒。
(1)请幼儿做医生,帮感冒的小动物治病。
教师: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给小动物们治疗感冒呢?
(2)幼儿帮助小动物,一起预防感冒。
4、引导幼儿交流秋季还有哪些多发病,说说预防疾病的方法。
(三)结束。
5、播放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教师带领幼儿做健身操,增强体质“赶走”感冒。
展开阅读全文
尾巴大班教案篇四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活动准备
课件、粽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来看看,故事是关于谁的?(出示幻灯片)
(幼儿看图说图上都有谁)松鼠、狐狸、小兔子、小鸟、小姑娘,对,还有粽子,必须有粽子。(出示粽子图片)
2小结:孩子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的故事》。(出示课题)
3、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粽子?(师:对,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吃粽子的日子。)
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有肉的、蜜枣的等等,不过孩子们,现在的粽子里面会包各种各样的东西,味道也有各种各样对吗?)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粽子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
1、分段听故事,观看ppt
(在树林里,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
师: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
师: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
(于是,老奶奶就来到河边采了青青的叶子――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都想吃粽子、讲故事。)
师:奶奶是怎么做的呢?奶奶是用什么来包粽子的?
师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师:粽子做好了,谁过来想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图片)
3、幼儿说了之后,师小结:
小猴是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师: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怎么办呢?(打问号的图片)
那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好呢?(对,其实就应该请我们人讲故事,因为我们会说话。)
5、你们想不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如果你们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那就先来吃杨老师的粽子,瞧,我的粽子各种味道。看看你们有没有讲故事的本领?会听、会看。
6、打开第一个粽子:我们把这里的粽子打开,看看有没有藏着故事。吃吧吃吧,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出现了什么?对,有识字的朋友。(“听话”小熊图片)
讲故事的本领需要会听话,请听我说:老奶奶为什么会不能讲故事了?(大班孩子,请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好的,你会把话听清楚。)――请吃粽子。
好的,接下来请再听话:窗外,滴哩哩的下着小雨。师:请谁说一说我刚才说的一句话,我说了什么?――请吃粽子。
看来不难,那么我加大难度:中国端午节的传说,是关于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叫屈原。(谁听清楚了我这句话,说了什么?)――请吃粽子。屈原的故事听过吧?好的。如果没听过的朋友,回去找大人告诉你。这是我们中国有的传说,外国人不明白的。
8、(孩子们,接龙是什么意思?谁玩过。那我们玩个词语接龙怎么样,我说开心两个字,你把心接下去,心什么?……看来难不倒你们,再来点难的,我们玩一句话的接龙怎么样?开始了:我走在马路上。谁来接我走在马路上干什么?)
8、打开第三个粽子:我们继续打开第三个粽子:吃吧吃吧,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传话(我很开心、你很棒、你能行的、我爱你。)
10、观看ppt
师: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结束语:你们的奶奶会讲故事吗?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
11、延伸
师: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去包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干什么?(端午节习俗图片)
尾巴大班教案篇五
1.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的表现故事情节。
3.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已独特的本领,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课件内容:《自己才是最伟大的》故事图片及音频
2.纸具打印:《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胸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谁的本领最大吗?他有什么本领呢?你自己的本领有哪些呢?
二、欣赏课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故事中各形象的特点。
――师:故事中到底谁的本领大?为什么?
三、再次完整欣赏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各形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1、通过提问演示关系图,进一步了解各形象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幼儿学习故事中各角色的对话内容进行讲述。
2、引导幼儿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并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拓展讨论。(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本领,树立自信心,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
四、佩戴胸卡,表演故事,体验故事的幽默感。
――小朋友们想扮演什么角色呢?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胸卡来表演吧。
五、结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之处,要想自已成为伟大的人,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哦。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将胸卡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2).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发现独特的自己。
2.日常生活
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儿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在各环节发现自己、同伴的闪光点。
3.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家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正确理性地认识自己。
附故事:
《自己才是最伟大的》
一天,猫对太阳说:“太阳,你太伟大了,你照亮了全世界,让万物生辉!”
“猫呀,你不要羡慕我,只要有一丝的云彩,就将我遮住!”
于是,猫对云彩说:“云彩呀,你太伟大了,你能挡住太阳!”
“猫呀,你不要羡慕我,只要有一阵风轻轻吹过,我就没了。”
于是猫对风说:“风呀,你太伟大了,你能吹走遮住太阳的云彩!”
“猫呀,你不要羡慕我,只要有一堵墙挡在我前面,我就被挡住了。”
于是猫对墙说:“墙啊,你太伟大了,你能挡住风。”
“猫呀,你不要羡慕我,只要有几只老鼠对我打几个洞,我就被弄倒了。”
于是猫非常敬仰地对老鼠说:“老鼠呀,你真伟大,你能把墙弄倒”
老鼠看着猫胆怯地说:“老兄,你在开什么玩笑,要吃要杀随便你,何必这样吓唬我。”
小猫通过这个故事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自己才是最伟大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