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案认识动物篇一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教案认识动物篇二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
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案认识动物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2、自主练习9小组竞赛,开火车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5、自主练习1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自主练习13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板书设计:
1kg=1000g1t=1000kg
教案认识动物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
2、掌握1吨=1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4千克=()克3000克=()千克9千克=()克9000克=()千克
二、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图,一头大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吃食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每头水牛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重多少?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约重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吨大约有多重?
学生:得出结论1吨=1000千克1t=1000kg
4、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吨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4题
2、第5题,老师问学生答。
板书设计:
吨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四、教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对于单位间的换算掌握较好,估量具体的时间还是不准,需要强化训练。另外,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去感受。
教案认识动物篇五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3页信息窗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掂一掂,秤一秤,找一找的方法,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掌握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
3.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有关的简单问题。
4.经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1克大约有多重,初步建立起l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能估计出较轻物品的质量,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枚2分硬币,天平、商场里购买的小食品,课件。
学生准备:天平、钮扣、多枚2分的硬币、多粒花生米、一些大豆、图钉、一包火腿肠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读图。然后提问:你能了解有关动物体重的什么信息?
2.学生可能会回答
a.我知道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
b.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c.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4克。
d.19,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0吨,它的肾重1吨。
3.师板书:1克、1千克、40千克、4克、150吨、1吨。
教师:克、千克、吨是常见的质量单位。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上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只研究克,克可以用g表示。
4.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出测量工具。
提问:怎样才能准确的对这些大小不同的动物体重进行测量呢?(引出用秤称一称。)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秤。)
(1)认识天平。
谈话:今天,我们就请秤家族中其中的一员天平,来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实物)就用天平。用天平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及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2.认识1克
活动一:秤一秤。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2分硬币的质量?
教师示范操作天平,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小组合作操作。)
创造孩子探讨测量的机会,可能有以下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1: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后,让学生找出2分的硬币重多少?(1克)
测量方法2:学生可能在右边放的砝码重,引导只好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寻求怎样求出1枚硬币的质量。)
测量方法3:有同学会动用游码,进行测量。(个别指点)
活动二:感受1克的轻重。
学生闭眼:掂一掂2分硬币的轻重,并且换手细细体会,感受1克的重量。
活动三:找一找。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请找出来?
如:一粒花生米,4粒黄豆,一根针、一个别针,等都是质量大约1克的物品。
3.比一比。(认识几克,几十克。)
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同位互比)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秤一秤"。(认识几百克。)
一包火腿肠净重大约几克?【火腿肠的净重量标示处先用胶带粘住)】(小组合作)
2.班内交流,验证猜想。
哪个小组愿意将自己组的猜想验证与大家分享?
(1)任抽一小组展示汇报,操作验证。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同学们始终要用心中的.克秤来估计,估一估不是瞎猜。)
(2)火腿肠的净重量是400克,可能猜测相差太大。无论准不准,只有秤一秤来验证。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同学们,我们小组同学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真正感受到了1克的实际重量。你们是在玩中学,乐中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我在为猜测正确的小组高兴的同时,我真想对同学们说: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猜测估计必须验证。猜想验证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克它从生活中走来,我们学习它正是为了应用生活。
1.看了小马虎的日记:不要哈哈哈,而要改正它。
我星期天去公园啦!我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我还去了动物园,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我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2.有奖竞赛【教师准备好有质量标示的小食品。(标示处用胶带粘住)要求每位参赛同学先掂量估计有多重,然后拆开胶带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老师:这里有小朋友爱吃的食品。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掂一掂,估一估这些食品的质量吗?估计最准确者将是食品的小主人。(我想:同学们在估计准确后,他们手拿奖品,会欢呼雀跃的。)
3.教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认识了克。了解1克大约有多重。感受到几十克、几百克物品的轻重。我们记住了猜测估计必须验证。)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较轻克(g)
教案认识动物篇六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1、课件:动画片-我爱狗
2、课件:图片-小猫5公鸡2,小鸭,小狗。
3、头饰: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若干
1、动画片导入
播放动画片-我爱狗,幼儿观看。
2、教师:小朋友都很认真的看完了动画片,你们看到动画片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请幼儿说一说动画片里的小动物。
3、逐一出示则四种小动物图片
请小朋友认读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字卡,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5、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知道小鸡、小鸭是家禽,小猫小狗是家养宠物。
6、教师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经常剪指甲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别忘擦鼻涕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脸洗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换衣裳
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7、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
小动物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活动自然结束。
教案认识动物篇七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动物趣闻》,它主要描写了动物的特点以及超常本领。
其中介绍了八哥的故事。有人曾经饲养了五只八哥,每天教它们说一些简单的话,比如:“喂,你好!开心再来”等。教了半个月,好象是在对牛弹琴,于是他每天又用磁带放出同样的录音,几个月过去了,竟然没有一只八哥会说话。可是有一天房间里突然传来“喵呜――”的叫声,观察之后,发现并不是猫在叫,而是八哥在学舌。主人叫一声“喵呜”,八哥也叫一声“―喵呜”,于是他把一家人都叫来,大家都学猫叫,顿时猫叫声此起彼伏,房间热闹极了。八哥为什么没有学会说话,反而学会了猫叫呢?原来,八哥的气管短而细,没有声带;舌和口腔与人完全不同,发声靠肌肉包围着的鸣管。鸣管长有鸣肌,它能随时改变鸣管的形状,当喉部通过的气流强弱不同时,鸣管颤动,发出频率不同的声音。八哥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加上良好的感觉器官,通过反复的条件反射,能够模仿人或其它动物发出的一些简单音节。八哥模仿人语,很大程度上是看人的口形,因此不是人亲自调-教,只是听录音,它就学不会了。至于八哥学会猫叫,那一定是邻居家的猫趁家里没人时常来窃视八哥,时间一长,猫的叫声反被八哥先模仿会了。
怎么样,这本书很有趣吧!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有趣的动物,里面还有很多种动物呢,那些动物好都很有趣。通过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动物方面的小知识。
教案认识动物篇八
活到目标:
1、培养幼儿合理理财意识,认识国徽和毛泽东头像。
2、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钱币,根据钱币上的数字,判断钱币的面值。
4、培养幼儿对钱币的认识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分硬币和纸币,知道钱币的面值
难点:根据钱币上背景图片来认识硬币和纸币的面值
活动准备:
1、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
2、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泰山、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三峡等图片。
3、写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字卡。
4、毛泽东头像和国徽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知道买东西需要什么吗?(钱)请幼儿讨论后回答。
老师:可是小朋友们不太清楚它们的面值是多大?是硬币还是纸币?今天老师带来好多纸币和硬币,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将硬币和纸币分类
将硬币和纸币摆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硬币和纸币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形状告诉幼儿纸币是一个长方形的,硬币是一个圆形。老师左手拿一张纸币带领幼儿一起说:“这是纸币”,右手拿一枚硬币带领幼儿一起说:“这是硬币”。然后请一位小朋友来分类。
2、和幼儿一起认识老师准备的“中国人民银行”字卡和国徽的图片。
3、请幼儿仔细观察钱币两面,提问:“你是从哪里发现是我们中国的钱币的”。(每张纸币上都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刻有国徽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纸币上的毛泽东头像和国徽,告诉幼儿:毛泽东是我国的伟大领袖、国徽和五星红旗一样,都是中国的标识。
4、根据纸币的图案和颜色认识纸币的面值
(1)拿出面值100元纸币
问幼儿这是硬币还是纸币?面值是多少?从颜色、毛泽东头像、纸币背后人民大会堂的图案、标有100字样这几个方面来认识面值100元的纸币。
(2)分别拿出面值50、20、10、5、1元纸币做对比进一步来认识其面值
首先引导幼儿从数字上来认识每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然后分别从颜色、毛泽东头像、纸币背景图案及数字这几个方面来认识面值50、20、10、5、1元的纸币。
(3)进一步认识纸币的面值
将所有学过的纸币逐一拿出来带领幼儿用“这是几元钱”这句话来认识纸币。
对所有的纸币进行总结:这些纸币都有一个相同点,都刻有毛泽东头像和国徽的标识。不同点就是每张纸币面值不一样,背面的图案不一样,小朋友们根据100元的人民大会堂、50元布达拉宫、20元桂林山水、10元长江三峡、5元泰山、1元杭州西湖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5、认识硬币及其面值
分别出示硬币1元、1角、5角、1分、2分、5分,引导幼儿从正面数字和背面图案来进一步了解。告诉幼儿:1元、1角、5角、硬币的背面相同点都有一朵花,1元的硬币稍大一点,5角的硬币颜色是金黄的,1分、2分、5分背面的相同点是都有标有国徽的标识,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
6、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将交流的结果用“这是x元钱”这句话来表达。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硬币和纸币,也知道了他们的用途,请幼儿要爱惜和保护钱币,不能随意去破坏它们,有计划地使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