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一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苹果丰收》这首歌曲表现了朝鲜人民在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为了让幼儿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以及朝鲜族的舞蹈律动,本次活动以观看视频导入,在幼儿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动作,体验劳动及丰收的愉快心情。
整个律动过程以踵趾小跑步进入果园————摘果子————庆丰收的程序进行创编,利用生活化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创编的乐趣。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动作得到更自然更有效地发展。
1、学习小跑步,并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动作。
2、感受朝鲜舞蹈的优美,愉快的欣赏和学跳丰收舞。
3、体验劳动和丰收的愉快心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初步学习踵趾小跑步,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踵趾小跑步练习。幼儿能随音乐完整律动,并结合情节创编动作。
一、观看舞蹈视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一群朝鲜姑娘们也来到果园去摘果子了,她们摘着果子跳起了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她们拍手打节奏。(播放舞蹈视频)
小结:金色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朝鲜的姑娘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二、随音乐做律动。
老师特别喜欢姑娘们去果园的舞步,(脚跟脚尖跑跑跑)这个叫踵趾小跑步。(师幼学习踵趾小跑步)刚刚我们做的是脚的动作,身体要怎样才会跑得更好看呢?试试把身体与脚打开(教师示范哼唱音乐,幼儿练习踵趾小跑步)
小朋友们跑得真好看,来!让我们一起小手叉腰,踵趾小跑步到果园里去摘果子好吗?(师幼踵趾小跑步,跑到圆上)
(利用舞蹈情节帮助幼儿记忆律动动作)果园到了,摘苹果喽!可以怎么摘?(让幼儿示范,摘一个放进去)除了上面可以摘,还有哪里可以摘呢? (引导幼儿从四个方位进行摘果子)苹果摘好了,给你的好朋友看一看,你看看,他看看,转个圈儿庆丰收。
(幼儿坐下,回忆情节动作)刚刚我们也跟着朝鲜姑娘跳起来了丰收舞,一起说说都做了哪些动作?踵趾小跑步———摘苹果—————庆丰收。
(完整表演)让我们也用优美的舞姿来庆祝苹果丰收吧!小手叉腰准备(师幼跟音乐做律动,摘果子时先伸出戴笑脸的手)完整表演2—3次。
三、结束活动
今天摘苹果心里感觉怎样?我们把摘到的苹果送给客人老师尝一尝好吗?(踵趾小跑步退场)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对乐句和乐曲结构的认识、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听辩、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经验。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二
1、能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彩巾表现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不同乐曲的性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想象力、创造和表现能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1、喜庆秧歌的舞蹈vcd
2、录音机,磁带(进行曲、喜庆音乐、摇篮曲各一段)
3、绸带人手一跟根
一、开始部分
1、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踵趾小跑步进活动室。
2、复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办家家〉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喜庆音乐,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vcd喜庆秧歌
(2)、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这首音乐听起来怎样?你有什么感觉?如果让你来跳,你会怎样跳?”
(3)、出示彩巾,让幼儿利用彩巾进行表演。
2、欣赏进行曲,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师:“我们在来听一听这一段音乐,你听了有什么感觉?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种音乐?”
(2)幼儿欣赏进行曲
(3)幼儿自由交谈:“这像什么音乐?他们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4)幼儿尝试用彩巾表演,力求用彩巾当作道具让幼儿想象、创造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性质及内容。
3、欣摇篮曲,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性质。
(1)师:“老师还准备了一首音乐,我们来听一听”
(2)幼儿欣赏摇篮曲,引导幼儿将摇篮曲与进行曲进行比较。
(3)引导幼儿讲述:“这首音乐和刚才两首音乐有什么不同?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干什么?
(4)启发幼儿想象可用哪些动作表现摇篮曲。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5)请幼儿用绸带表演给家长看。
4、将三段音乐连起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情感区别这三段音乐。
5、请家长来与幼儿一同表演,比一比谁能更快的区别音乐,谁跳的更好。
三、结束部分
1、欣赏舞蹈〈幼儿芭蕾组合舞〉
2、共同舞蹈〈小毛驴〉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三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跟着音乐节奏跳舞。
2.学会与同伴合作跳舞,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兔子舞音乐;为幼儿贴好颜色标志,帮助幼儿区分左右;兔子队员头饰。
一、情景导入。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一只兔子来跳舞。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舞蹈一遍。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的的动作,并学一学。
3.听音乐,幼儿跟随教师学跳兔子舞。可一起念白:红色|绿色|跳跳|向前跳|,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动作。
三、两只兔子来跳舞。
1.教师邀请一位幼儿一起来跳舞。将双手搭在被邀请者的肩膀上,做行进中跳舞的动作。
2.引导幼儿掌握两只兔子跳舞的难点。
3.幼儿两两合作,跟着音乐跳一跳。
四、长长的接龙舞。
1.师:看来两只兔子跳难不倒你们,那接下来我要加大难度了,我要请更多的兔子合作一起跳,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
2.请几位幼儿排队合作一起跳。
3.全体幼儿一起跳兔子舞。
五、结尾。
教师给幼儿颁发拉拉队头饰。
《兔子舞》选材于中班教学主题《快乐每一天》是一首活泼、欢快、热情的音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是一首时尚的、幼儿熟悉的流行音乐舞蹈。那么如何将流行的音乐元素有机地整合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呢?本次音乐活动从挖掘《兔子舞》这首乐曲本身的潜在因素——鲜明的节奏入手,力求使幼儿的学习和幼儿对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尽量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表现力,主要培养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结伴舞蹈的乐趣。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四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情绪,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吹泡泡工具一套
1、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有没玩过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师带来了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来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泡泡吹出来后是怎么样的?”
“一样大吗?”
“吹出来后泡泡怎么样啦?”——飞上天了。
“刚才新老师吹的那么多泡泡都去哪里了?——破了,不见了。”
2、改编儿歌“吹泡泡好玩吗?那今天新老师把吹泡泡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小朋友跟着新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3、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
“今天,新老师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有歌词的地方不加动作)
4、小朋友跟唱
“现在小朋友跟着辛劳是一起唱,会唱的大声一点,不会唱的小声跟着唱。”
“刚才新老师在唱的时候有两句是没有唱的,是哪两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这是音乐休息的地方,这叫着间奏。”
“那刚才新老师在不唱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动作?”
“那间奏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啊?”
“咦”泡泡不见了时小朋友觉得怎么样啊?“泡泡不见了是不是很奇怪啊?那怎么表示很奇怪啊?声音上也要表现出很奇怪。”
5、边唱边和泡泡做游戏
“你们来变成我们可爱的泡泡”
6、全班一起唱3—4遍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五
《亲亲我,抱抱我》是一首充满温情的三拍子曲子,歌曲中问答的形式俏皮愉悦又形象,适合中班幼儿学唱。
在贯彻学习《指南》实践中,如何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处于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游戏状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爱美之心,享受歌唱活动的乐趣,是我在歌唱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一直思考的。本活动结合歌曲的特点,巧妙设计“捉迷藏”的游戏情景,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歌曲,感受快乐和友爱。同时,活动自始至终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初步用接唱的形式表现歌曲。
2、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手偶两个,布一块,泡沫垫子
1、导入——出示木偶问好
理解感受歌曲
2、范唱两遍。
——在玩什么游戏,谁藏起来了?——喜羊羊出来是怎样说的?
学唱歌曲,尝试用接唱的形式表现歌曲。
4、根据孩子的意愿,分角色,尝试第一次接唱。
5、师生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是什么时候找朋友的(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找朋友,找到的朋友和老师一起找,反复3—4。
6、生生玩捉迷藏的游戏,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部分小朋友躲在布后面,找的小朋友在地垫上,反复2次左右。
(扩展练习)和客人老师合作表演
这堂课的选材很好,幼儿对这首歌曲很喜欢。并且在演唱时,都能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准备图谱时,可以直接就使用图片,简谱不用加上。在打击乐器的使用时,有的幼儿还不知道节奏,在这里时应该再更加的强调一下。并且上课时要更加的关注全体小朋友。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六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和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小图片若干。
2、大鼓一个。
一、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熟悉歌词,与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
3、听曲调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地节奏。
4、节奏游戏
1、能用语言、歌曲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身所获得的不同感受。
2、通过创编歌曲,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1、幼儿会唱歌曲《大鞋小鞋》,并改编过一段歌词。
2、教师安排场地:地毯、报纸、海洋球、塑料袋、石子。
1、复习歌曲《大鞋与小鞋》
(1)师:上一次我们衣着爸爸和娃娃的鞋子走了一走,学会了一首歌曲《大鞋与小鞋》,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给她们听听吧。
(2)师:爸爸的鞋很大,穿上爸爸的鞋走路能走快吗?那应该怎么唱呢?(稍慢一些)穿娃娃的鞋走路应该怎样唱?(轻、快)那就让我们再扮演一次给客人老师看吧。
2、幼儿自由体验:
(1)师:今天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穿来了自身的漂亮的鞋子,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漂亮的鞋婴幼儿去玩一玩,好吗?你们看有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说)
师:现在就请你带着鞋婴幼儿去不同的地方玩一玩,走一走、踩一踩,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来。
(幼儿在不同的地方走走,体验不同的感受)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区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较形象的象声词表示出来。
(2)互相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带着鞋婴幼儿去什么上面踩了一踩?发出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如:我踩在海洋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3、创编歌曲:
(1)演唱改编过的一段歌词
师:小朋友们,我们前两天也照着《大鞋与小鞋》的样子,自身编过一段歌词,怎么唱的,还记得吗?一起来唱唱看。
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地板上呀,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2)幼儿创编歌曲:
a、师:你能不能把刚才你带鞋婴幼儿去哪玩的事也这样编成一首歌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集体创编一段)
b、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场地进行创编,教师随机指导。
如: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海洋球上,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
(3)幼儿展示效果:
师:现在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们刚才编的歌唱给大家听的?
提醒幼儿认真观看其它幼儿的扮演。
4、结束
师:今天,我们带着自身的鞋婴幼儿到地毯上、报纸上、海洋球上、塑料袋上、石子上走了一走,还编出了好听的歌,下次我们再带鞋婴幼儿到其他地方玩一玩,编出更多好听的歌来。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七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2、借助游戏和故事情节,理解歌词的内容情节。
3、在游戏中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青蛙、河马的操作道具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谱。
1、教师边操作道具边以小青蛙的口吻讲述歌词中的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
2、教师夸张的表演范唱歌曲。
3、教师出示图谱,学习演唱歌曲。
(1) 学习第一、二句歌词。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2) 学习第三、四句歌词。提问:小青蛙钻进的大水洞是什么地方?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3) 结束句,教师边表演边范唱,引导幼儿感受、理解结束句中渐慢的旋律,并学习演唱。
4、教师与幼儿结合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5、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关注小青蛙高兴、恐惧、放松的心理过程,并尝试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小青蛙捉迷藏的时候心情怎样?听到响声时心里怎样?发现是一场虚惊,心里又是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
6、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青蛙的情绪变化。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反思教案篇八
1、感受歌曲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感受和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演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1、磁带,战争片中军队发起进攻的视频。
1、播放军号声和军队冲锋时的呐喊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红军向敌人发动进攻时的军号和喊叫声,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军号声让人感觉到了军人的勇敢,喊叫声会让敌人感到害怕,小朋友说的真好,有一首歌就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歌的名字叫《小号手之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和歌曲进行曲的风格。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啊?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图片,带领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教师带来幼儿一起边看图边欣赏歌曲内容。
3、学习演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幼儿尝试演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幼儿尝试听琴声念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用坚定用力的声音演唱这部分内容。
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创编动作。
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