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神州谣教案及反思篇一
没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们这么聪明“编”也能编的有水平,编的上道。前两天刚讲了识字8,我一高兴,本应一节课结束的`内容硬让我抻了两节课,为什么?因为孩子们太活跃,太能表现自己了,我总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
识字课课文能分析的内容较少,识字上我花了较大功夫。今天让孩子们说识字方法时,大家普遍都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我知识随便应一句“谁能用猜谜语记住这个字”不想杨怀宇举手了“我认识宇字,于字头上戴帽子就是宇字。”这让我想起了教学识字7时,我带给孩子们的谜语“小牛头上戴帽子,牢。”我暗叹孩子真不错,还知道自主找谜语识字。接下来又有一个孩子举手,我说“李京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吧!”孩子迅速起立“我认识宙字,由字头上戴帽子就是宙字。”这回我不是暗喜了,而是大大表扬鼓励了孩子“你们真聪明,都会自己编谜语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自然讲的顺利,听得舒心。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让孩子填句子“()的宇宙”时,我欠缺引导,在孩子茫然的时候,我应简单讲讲宇宙,让孩子们对宇宙至少有个粗略的了解。孩子们冷场了一小会儿我就急着出答案了,出了答案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简单。我想我应多给与时间思考,在多一些引导。这样才会让课堂和谐。
神州谣教案及反思篇二
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接受语文精品课程后,共同商量选择了第五单元,在分任务时,我选择了《识字5》,因为平时自己比较喜欢识字教学。课也上得比较活泼。我在备课时是把课分两个课时上的,感觉挺轻松的。后来在备课组讨论时,他们建议我用一课时把课上完,我也在犹豫:一节课认12个生字,会写6字,会写的字也不容易,例如:最、量、谁和跟字,笔画多,而且的是《识字5》的第三则谜语比较难猜,我和几个老师都觉得有点不可能的。后来我们研读教材,因为是识字教学,所以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上,作者安排这则谜语做为识字5的初衷是以朗朗上口的谜语做为载体,引出我们要认识的12个生字,教学的重点是这12个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记忆和运用上;谜语只是做为一个呈现这些生字的载体。如果用两个课时课显得有点稀拉,经过商量我们决定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通过读使学生多认;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能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的意识。为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我把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活动上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游戏中巩固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安排这样的环节:由“困难”一此引出本组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师生引出本导语。明确导读任务后,开始读第一则谜语,在各种方式通读读懂后,猜出谜语是“众”,并重点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引出这则谜语的生字:团和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猜谜语的方式说说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猜谜语的方式说说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引出第二则谜语后,读了两次后就说出了怎样猜出是“秋”后,然后用了充足的时间学习了这则谜语中出现的生字,复习了以前学习的认字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组词、讲故事等。在过渡的时候用了通过小组合作的体会,“互相尊重”引出了第三则谜语,先学习了生字,再进行猜谜语。最后是一个整体的巩固识字和写字!
(一)比较满意的地方: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凉”是后鼻音,“凉”和“量”声调的差别,“今”和“令”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纯”联系生活来记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2、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人教版教材字每课都安排了描红及写字,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量、最”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都是日字头)归纳出来后让学生看字词手册上的笔顺表,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写。写前先唱写字歌,摆好写字姿势。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最后让学生对作业进行点评,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二)不足之处:
几次试教中出现的问题,时间不够,后来一次一次的减少环节,把不必要的环节去掉。由于课的设计容量较大,时间比较紧。本次是时间刚刚好,但感觉个别环节有“点到为止”的感觉,特别是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的需要也值得我深入反思。
《识字5》是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课。本教学设计曾在我校四年级四个班分别试教过,总体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情况有所变化,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并且说说猜出谜语的根据。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多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2、第三则谜语是难点,可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学习。由孩子联系小组合作的配合,引出并学习词句“互相尊重”,先识字,后学习谜语。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说说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识字写字是本节课的重点,多花时间在这两个环节上面。
1、读准字音。注意指导分清“尊”、“重”、“纯”的声母,读准“令”的后鼻音。认记生字。重点是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是通过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2、注意启发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量、最”两个字,笔画较多,特别是横画多,是学生书写的难点。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我们就要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写字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教师可以边指导边板书示范。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遵循写字的自身规律,引导学生把典型字写好。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课时的安排。
《识字5》课文不长,重点在识字和写字方面,建议一个课时去完成,要抓重点环节,要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
神州谣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年级下学期《识字三》是一首“对子歌”,文中选取我们日常常见的几种事物,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章教起来应该是很活泼,课堂气氛很活跃的,但是在我的设计下,一堂本该充满活跃气氛的课堂,却变得死气沉沉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想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的孩子本身就很活跃,课本中选取的课文更是立足于这一点,但是我在备课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学习生字部分,没有照顾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路下来,早就超过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所以教学效果不够好!
(二)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为了整体效果,一味的让学生齐读,整体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有些同学必定学的不够扎实,或者对知识有些模糊,这更得进行必要的全部检查,但是我都没有做到。
(三)备课备的`不够充分,教材,学生,各种因素都要顾及,但是我的备课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以至于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四)缺少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
(五)个人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学习,作为一个新人,很明白自己缺少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长的更快,尽快走出这种迷茫的状态。
希望通过这种活动更加激励自己,更能明白自己哪里不够好,早日改正,希望自己成长的更快!
神州谣教案及反思篇四
在教学中,我把握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把握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找其他带虫字旁的形声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可能不能对号入座,如果在巩固生字中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效果会好些。
2.利用图片导入时,只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果此时出现了小动物的名字,会为后面的识字作铺垫。
神州谣教案及反思篇五
学习《识字8》,孩子们非常快乐。尤其在学习“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苞,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这首小儿歌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激动。因为,在读这首儿歌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多样形式的朗读,我让他们说说:你准备怎么读这首儿歌。他们有的说拍手读,有的说跺脚读,有的说可以一边点头一边读,有的说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读。最后,我们还可以唱读。改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词,小朋友们把这首儿歌唱得有声有色,唱得喜笑颜开,唱得把这首儿歌牢牢的`记在了心里。这节课是快乐的,不仅对于他们,也对于我。
识字8是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形声字,课堂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青、也”两个字,让小朋友给它们找找偏旁好朋友,再来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告诉他们这堂课还要学习几个这样的字。小朋友比较积极,既复习了旧知有激发了兴趣,还让他们对请指示产生了亲近感。
在学习新知时,我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书本上的字词“苞、饱、泡、炮”还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能给“包”找那些好朋友,小朋友也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了“抱、跑”我又把“袍”补充给了他们。
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我在课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1、转盘演示,识字、识词,“包”是声旁,给“包”加上不同的形旁则构成了意思各不相同的几个形声字,从而认识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将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转化为了能力;2、在朗读儿歌后,我先让学生在儿歌中找一找那几个字。学生一会儿就找到,同时说出了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并在此基础上质疑。每出示一个生字时,要让孩子自己借助形旁感悟字意。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发现这些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主要从字音、字形上引导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