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腐败心得体会篇一
导语:欢迎阅读小编为您推荐的四不为心得体会!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大地的行政官员中间,"为官不易"的声音渐渐多起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 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一些官员感到"为官不易";二是"为官不易"对一些官员来说,旧方式尚存依赖,立新更是不易,形势的快速发展 也让其感到了本领恐慌和问责的压力。
其实当今官员感到"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种职 业,而且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诱惑的职业。目前,绝大部分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常怀"为官不易"之心,既是 对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规蹈矩,又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内心真实写照。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往深处推进改革势必对既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会遇到较大阻 力。改革的这些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巨大考验。一个敢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是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清 醒与自觉。有所知,才会有所畏,才会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会沛然心间。
为官诚然不易,"为官不易"可以不为官,但既然选择为官就不能不 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在反"四风"的背景下,也许会有官员认为约束多,越"不为"出错机会就会越 少。在新的政绩观考核下,抓项目做决策,不但要看官员干了什么,而且还要看效果,决策失误,甚至还会被问责。"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正 如刘云山所言,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为官要为,而且要愿为、能为、善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矛盾叠加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分 配不公的问题以及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叠叠。在各种矛盾之间,要游刃有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 题。感到"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处补课,加强修养,提高学识,不断把不能为的事情变成能为、愿为的事情。
“脸好看,事不办”,是在纠“四风”、正作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良症状。患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树“正气”但不办事,守规矩但不作为,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现实生活中,无形之墙有“硬墙”和“软墙”之分。“硬墙”好拆,比如脸难看、门难进等问题,但“软墙”却难拆。何谓“软墙”?就是搞“为官不为”那一套。譬如有的单位门开着、人也在,态度也热情、说话也客气,办事却依旧很难,要么这次说你缺这个,要么下次说你少那个,来回折腾好几趟;有的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还有的当面说不合规、不好办,私下找关系后才肯办。诸如此类,白岩松也深有体会:“这堵软墙就是相关部门的回复态度很好,但是给出的回复却浮于表面,而且迟迟看不到根本改变。”这样的“软墙”,比之“硬墙”,更容易伤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只有“为官不易”,才能保证为官者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否则,还像以前一些人那样,搞权钱交易,不收礼不办事,必然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戒。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再通俗点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自身硬”,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办事。不去“打铁”,不“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谓“打铁”,就是要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啃硬骨头,做到平常时爱人民、关键时为人民、危险时护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根子里是公权为公、当官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公权为私、当官发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道德、公仆情怀树得不牢,市场交易、利益交换的观念根深蒂固。殊不知,党员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责任、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把市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为官做人上,搞不送礼、不办事,或者守规矩、不作为,就不配人民公仆的称号,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掀翻在地,被党组织清理出党员队伍。
腐败心得体会篇二
3.监管行为遭绑架,权钱交易“作怪”。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是导致“为官不为”的重要原因。少数身处关键岗位、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在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过程中,“收了别人的手软”、“吃了别人的嘴软”,腰板挺不直,面对存在的问题“装聋作哑”,听之任之,少数领导干部甚至被不法奸商所要挟和绑架,导致不能作为。也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充当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分享者,官商一体,用“懒政”来阻碍和延滞改革,不愿作为。
4.绩效评价走形式,考核成为“作秀”。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许多时候走了形式。一些单位存在“不干事就不会犯错误、少干事就会少得罪人,不得罪人考核评价就很好”的现象,导致“为官不为”的人占便宜。也有一些单位为加强干部管理,出台了形式多样的绩效考核方案,但行政机关平常上面文件下达的多,临时任务安排的多,对干部考核难以精准“画像”,导致考核、评议成为“作秀”,对“为官不为”干部难以形成有效考核压力。
三、对症下药:有效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对策
1.增强宗旨意识,坚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价值取向。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增强担当为民之责。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共产党人秉持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要增强党员干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切不可被迷雾遮蔽了双眼,迷失了人生航向。加大“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干事热情,为干事者撑腰,为敢闯者壮胆,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2.强化执纪监督,形成“不敢不为、不为追责”的硬性约束。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对一般干部的“不为”问题,要通过强化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执行来保障。对领导干部“不为”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不为”就追责问责的约束机制。严查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者,严查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对该作为却不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果断查处。严格追究“不作为”行为责任,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科学绩效考评,克服“干好干坏、优劣不分”的现实难题。考核评价,就是指挥棒和风向标。要充分发挥好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杠杆作用。要让“为官不为”者在考核中“现原形”,对一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绩效考核,要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纳入机关绩效管理的内容,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曝露出来,促进不断整改。要注重由上级考变为下级评,由年终考变为平时评,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同时,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选用,鼓励创业,宽容失误,消除“恐惧症”,吃好“定心丸”,强化“为官敢为”的保障,真正让“为官有为”者受重用,“为官不为”者没市场。
4.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在位有为、必须作为”的长效机制。根治“为官不为”,不仅要从干部思想层面解决不愿为、不想为问题,更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予以保障。建立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业绩台帐制度,推行多层面、立体化的工作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治庸问责暂行办法》,对“为官不为”的情形作更为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张开执纪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检查这张大网,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让“为官不为”干部无处遁形。对干部工作状态加强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让“为官不为”者随时会被发现和问责,努力形成让“为官尽责者得升迁、让为官不为者难过关”的长效机制。
腐败心得体会篇三
腐败是社会现实,也是个人的诱惑。但我们不能让自己陷入这样的泥沼。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不为腐败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保持廉洁的决心
首先,要有坚定的保持廉洁的决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为了私利牺牲公共利益,不能为了所谓的利益和权力而放弃我们的良知和人性。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被廉洁和正义所驱动,那么我们将很容易受到腐败的偏差。
第三段:建立正义的思维方式
除了坚定的决心,我们还需要建立正义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对好与坏、美与丑、真与假做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勇敢地站在正义的一边。只有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腐败的危害和前途。
第四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摆脱腐败,那么我们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这包括诚实、勤奋、谦虚、尊重和自律。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品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的品行足够坚定,我们就能在诱惑面前保持冷静和清醒。
第五段:坚持廉洁与正义
最后,我们必须坚持廉洁和正义。这是除了决心、思维方式和品德素质之外必须要有的一种态度。只有坚定地维护我们的廉洁和正义,我们才能真正与腐败抗争,并且摆脱它的威胁和危害。
结论:
总之,腐败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我们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生活。通过坚定的决心、正义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坚持的态度,我们可以摆脱腐败,保持我们自己的清白和人性。让我们一起努力,不为腐败,为我们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腐败心得体会篇四
“不为腐败,心中永远无愧”,这是一句深刻的话语。在现实生活中,腐败问题屡屡发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也使人们对公平正义产生怀疑。个人不为腐败,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让自己处在清白的光环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不为腐败的意义和体会。
第二段:不为腐败的意义
不为腐败,意味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规范。不为腐败,承担起了一种重大的社会责任。只有我们自己心中清白,才不会为贪念所驱使,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同时,不为腐败,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促进。“以权谋私”是腐败的源头,根除腐败,就要从自己开始,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充满正义感。
第三段:不为腐败的体会
我认为不为腐败,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道德观念。社会总是对道德滑坡的警惕,而“天眼”行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警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远见的人,有问题、有心声的人,有改革的人。秉持着正义,在这个寒冬里,每一个人都是改革的推动者。我们还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不为腐败,不追求低级趣味,获得高内心素质的同时,让人们尊重自己。
第四段:人民齐心,腐败不存
腐败问题是个体的道德缺失,也是体制性问题的困惑。除了个人的努力,建立正确的国家治理体系也至关重要。笃定不为腐败,将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型升级。治理体系的不断升级,必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第五段:结语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要想不为腐败,就要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警惕,做到守法、公正、诚信、守信。当我站在大是大非的战线上,思考着自我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问题,不为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一种做人的强烈意愿,也是更好地防止和反腐败的必由之路。不为腐败,才能让自己的一生,闪烁起正义的光芒。
腐败心得体会篇五
腐败,是一个让人心生憎恶的词语。它的存在使得公共资源被浪费和滥用,甚至让社会的运行出现了大量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热情和信任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为了不为腐败而努力,这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价值观,也是对未来的责任。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不为腐败,首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维,其次是勤奋努力,最后是坚定的信仰。
【第一段】
清醒的思维是不为腐败的第一步。一般来说,腐败现象通常都是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去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腐败现象的存在,就很容易被自己的私利迷惑,从而忽略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所以,要想避免腐败,首先需要的就是保持头脑清醒,要有明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是合法的利益诉求,哪些是违法的要求,并坚决拒绝追求不正当的所谓“利益”。
【第二段】
其次,要努力工作。一个人精通自己从事的工作,会得到信任和赞誉。而被自己工作拖累的一种情况就是无法完成任务。这时候,只要尽力去力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人们因为自己的表现而被其他人所认可,自己也会获得成长和快乐。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走出舒适的区域,去完成更多、更好的结果。这也是为避免腐败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工作,自然也会轻易地放弃对于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的坚持。
【第三段】
最后,我们需要具备坚定的信仰。作为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人,我们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因此,在公共权利中,我们的价值观将成为我们的行动准则,并构建我们的行为模式。只有坚定的信仰支撑,我们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兼职淹没,不轻易接受违反社会价值观念的建议。而且,我们的信仰也能够让我们在行动中减少困难,以及在对比当中得到成果锻炼。
【总结】
总之,不为腐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信条和意义。只有让自己保持清醒、勤奋努力和坚定信仰,才能做到从个人行为开始,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按照规律行事,让其他人对我们更有信任和肯定。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在未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