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一
短短的几周烹饪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从商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眼看就要结束了,心里还舍不得。记得第一次上课就听商老师说过:“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年轻时候学了做菜,但是我最骄傲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在做菜1会做饭的男人一定是好男人,会做饭的女孩子一定是好女孩子,虽然这句话没有那么严谨的科学性,但是不无道理。想要真正的做的一手好菜,必定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享受做菜过程是一方面,更加值得享受的是做出来的美味佳肴。虽然我做的菜不太好吃,但是经过对烹饪的学习,加上商老师的细心教导我相信今年放假回去时再做饭家里的人定会对我刮目相看。
下面我将介绍我自己感觉到的学习到的东西。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的一道大菜是米粉肉,相对肥腻的猪肉和相对显得干燥的米粉是那么的互搭。经过长时间蒸的猪肉的油脂会流进米粉里,这样猪肉显得肥而不腻,米粉也显得不是那么的干涩,而且还包含着肉的香味,再包上徐州的烙馍,最后配上一碗小米粥,想着就是一道美味。至今还记得老师米粉肉的味道!
听商老师关于调味料最多的一句就是酱油的三个作用“上色,提鲜,入味”,的确徐州菜离不开酱油,个人觉得没有一种调味料像酱油一样那么的促进人的食欲。把子肉如果失去了酱色,那白花花的肥肉就会吓退很多人,正是有了酱油它赋予了五花肉更诱人的色泽,更加深长的口味。在我们试吃把子肉的时候,食堂的`阿姨也过来了,品尝完把子肉之后赞不绝口,这种很有料的快餐收到很多人的喜爱。
下面谈到的豆腐就是老师的最爱了,虽然这道菜看起来并不难,但是我觉得这道菜的难度在于豆腐在煎的过程中对于油温和煎炸时间的把握,以及在调味时候盐和糖的量。在和老师交流时我提到:“这道菜中加白糖是点睛之笔。”的确白糖不仅带来的是更加具有多层次的口味,而且白糖将豆腐的鲜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白糖和食盐的混合作用下,掩盖了豆腐本身的豆腥味,经过煎炸的豆腐表面变得多空,有韧性,将吸收到的汤汁保存在豆腐内部在咀嚼的过程中不断的刺激味蕾。这道菜不是那种吃了几口就会饱的菜,它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停不下来。
这几周的教学中频繁出现油炸的菜,这也体现了徐州菜追求浓厚风味的特点。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商老师说的这句话“离油的表面越近在往油里放东西时候就越安全”。的确隔了老远扔进去势必会溅起很多油。掌握方法还是王道,虽然我还没有掌握,但我记得老师交给我们的口诀我也相信在今后我一定会学会的。
在上烹饪课之前我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番茄沙司,我不是一个南方人,淮安的口味虽然说不像徐州那么重,但是也没有像南方一样那么推崇酸甜口味。不过上完课之后觉得用番茄沙司做出来的菜肴别有一番风味。番茄沙司的作用在我眼中和酱油差不多,虽然在口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赋予菜肴漂亮的颜色,酸甜的口感。无论是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番茄沙司还是调制番茄沙司用作蘸料都体现出很有风味的口感。最有特色的就是深圳的咕咾肉,金红色的番茄酱裹在肉的表面,向人展现出诱人的色泽,再搭上爽口的菠萝,也不失为一道创新菜式。
我最喜欢的就是徐州的特色菜地锅鸡地锅鱼了。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是奔着地锅里的面饼去的。地锅鸡中的面饼是贴在锅的边缘的,边缘会伸到汤汁以下,这个面饼像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酥脆,与汤汁接触的一部分就是地锅鸡最美味的一部分了,吃上一块面饼就上一大块鸡肉那种饱腹感很强烈,满足感更强烈。地锅鱼的面饼则是在水中和鱼一起煮的,在长时间的炖之后,面饼已经吸满了鱼汤,那种鲜度比鱼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面饼上出现香菜的时候你是否会停不下来呢?这两道菜都是那种一锅管饱的。吃上那么多的鸡肉和面饼那肚子势必也是鼓鼓的。
在学习中还有很多收获就不一一列举了,做为一个男人有照顾家人的义务。我希望在做菜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我希望我能够让家人享受到更多生活的快乐,满足他们的味蕾,让他们吃的开心吃的健康。最后用切身体会总结一下,在一个厨师看见自己的菜被狼吞虎咽的吃光是往往是最开心的。最后感谢商老师的教育与陪伴。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二
作为一个爱好烹饪的人,我每次下厨都会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美妙感觉。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身心愉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感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选择最优质的食材
无论是什么样的餐饮业,食材的质量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像我们家常做的红烧肉,选用的肉类肯定要选取最嫩、最鲜的一块。食材的选择也逐渐让人更加注重健康,更加关注环保。在我看来,食材的鉴别和选择是做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此,小编平时在选购食材的时候,常常会先了解食材产地、新鲜程度、处理工艺,从而更好地做出一道美食。
第二段:精心准备,保证效率
人们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对于做饭的时间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做饭前要提前准备好所有食材并洗净,火候和调料也要提前思考好。这样能够避免烹饪途中的慌乱,从而提高效率。我总是希望将时间尽量花在烹饪上,而不是在收拾的过程中浪费。
第三段:使用不同的取材方式
一道菜肴中的食材如果手法取材得当,可以大大提高美味和口感。我会使用不同的取材方式和烹饪方式,让同样的菜品呈现出不同的口味和外形。比如说,将绿豆芽和海带煮出来的汤汁做成鸡蛋汤,系上风味独特,鲜爽可口。
第四段:多尝试和发挥创意
不同的气质带着不同的心态去思考,可以发现自己独特的事物,可运用的阔绰也就更好了。比如我曾尝试在蛋糕中加入枸杞干,使得其甜味多了一层幽香,又如在糖醋排骨中添加苹果醋,口味酸香不失柔软,让我提升了做饭的兴趣和想象力。只有敢于尝试,不断进取,才能发现和拓展美食的新领域。
第五段:分享美食和幸福
最后,对于一个做饭的人来说,最幸福的莫过于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通过亲手做出的美食,增进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的身边,亲朋好友们常常赞叹我的厨艺,有时也为我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愈发热爱这个过程,更希望将这份幸福分享给大家。
总而言之,做饭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艰辛,更展现了人的智慧和美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作用下,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美食,开心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三
今天,妈妈有点忙,中午没有做饭。我心血来潮,扛下了这光荣的任务。
我迅速打开冰箱拿了几个鸡蛋,几个香菇和一把白菜。马上,我的“光荣的厨师之旅”开始了。
我拿起了一个鸡蛋,准备给他脱衣服,想不到手一滑,鸡蛋便从我手里跳了下去,与地面来了个“扑面满怀”。顿时,“啪”的一声,蛋花四溅。我吐了一口气,连忙把扫帚拿来清理“战场”,生怕等下奶奶回来看见后冲我开“机关枪”。
随后,我准备再来一次。这次,我小心翼翼的拿起鸡蛋,在碗上敲了敲,把蛋清和蛋黄倒在碗里,用筷子反复搅拌,直到均匀为止。
看到着金黄的鸡蛋就想吃,哦!不行,还没炒。趁热打铁,我打开电磁炉,倒进一些菜油先热热油。有热了,我便把鸡蛋到了进去。不一会儿,鸡蛋就煎好了。我马上关掉电磁炉,把鸡蛋装进了盘里。一盘煎鸡蛋就做好了。
就要炒鸡蛋了!我拿出青菜,笨手笨脚的切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看起来像桑叶的形状。我又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我把青菜也火速倒了下去,锅里升起了一朵“蘑菇云”,一下子,“蘑菇云”变成了“烟花”,小油点飞到了我的手上。“啊,好烫呀!”我大叫起来。心里有点不想做了,但是,菜已经做到一半了,不可能把菜倒了吧?那多浪费粮食呀!
于是,我壮了壮胆子,手拿起了锅铲,炒了起来。炒了一半,我想起了香菇,马上把香菇倒进了青菜里,不一会儿,升起了一股香气,我的'“香菇炒青菜”也好了。我顿时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个光荣的任务。
炒菜真累呀,但是其乐无穷。
那天,自己回到家,母亲在床上躺着休息,看见自己回来了,急忙走下床,要给自己做饭,母亲刚一开口说话,话音里带着很重的鼻音,自己感觉不对劲儿,过去一问,才知道,哦,原来母亲感冒了,自己试了试母亲的额头,呀!果然比自己热好多,自己急忙安排母亲坐下,给她吃了药,说“母亲你都生病了,自己来做饭吧。”母亲不放心的看着自己,刚想说什么,又被自己一句“好啦,好啦自己自己来就好啦。”给堵了回去。
自己要去做饭了,尽管以前也做过饭,但都是些西红柿炒蛋之类的,自己能行吗?自己暗暗捏了把冷汗。
自己翻出了菜谱,皱着眉头一页一页翻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菜谱,终于找到了适合病人食用的菜,准备开始做了,母亲又进来了,问自己“你行吗?”自己低头准备着说‘不就煮个粥,做个菜吗,何难之有?”顿了顿,又说“你回去乖乖躺着啦,怎么又出来了?”
洗净菜,切成段,平时看来很简单的步骤,到自己这儿怎么这么难?好几次险些切到手。小火熬粥,小米煮烂,有利于病人,但自己却好几次把这看似简单的熬粥过程做得差不多一塌糊涂,火小了,半天不咕嘟,火大了,几分钟就冒出来了。做饭好难啊,空心菜加一点点腐乳翻炒,放油,放菜,放腐乳、每个步骤自己都无法做得恰到好处,倒溅了一身油渍,肉末用淀粉一抓,才会鲜嫩,一点小辣椒,豆豉和少许白糖,味道浓郁,可以让病人开胃,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后,自己终于把这平时看似简单的一餐饭做好了,“开饭了!”
自己满怀期待地看着母亲吃了下去,她的眼眶里闪烁了光芒,对自己说“好吃,比饭馆里的好吃,有”家:感觉。‘自己尝了尝,有一道菜咸了,有一道菜淡了,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母亲会说好吃!自己问了问母亲,母亲却笑而不语,没有给自己答案。
母亲睡了,爸爸回来了,尝了自己做的菜,自己跟他说了母亲那句话,他笑笑说“你知道吗,家的味道是仆么?餐馆里的大厨不知道是给谁在做菜,而给家人做就不同了,因为有‘心’做调料,什么菜都会好吃。”
自己突然间明白了。
又想起母亲每天买菜,做菜、而这么多年,母亲做的,每一餐都那么美味,曾以为这里理所当然的自己,竟从末发现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对家人的爱。自己走进房间,拥抱住了母亲,对她说“母亲,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多年每一餐饭都做得那么好吃。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四
做饭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劳动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动手动脑,还需要配合一系列的工具和材料。然而,通过这个过程,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劳动的重要思考。在做饭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了劳动的意义以及对于时间、技巧、责任等方面的需求。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做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劳动的认识
通过做饭,我逐渐认识到劳动的尊严和重要性。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是一项技术活,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许多步骤和工序。不仅要准备食材,还需摆放调味品、炒制食物等等,每一步都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我明白了这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开始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努力。不论是厨师还是家庭主妇,他们都为我们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劳动不仅是赚钱养家的手段,更是展现自我和贡献社会的方式。
第二段:认识到劳动依赖于时间管理
在做饭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做一顿饭需要确定菜单、购买材料、准备食材、切配食材、炒制调味等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如果管理得当,整个过程会有条不紊;如果不当,则可能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出现混乱。因此,我在做饭期间开始更注重时间的把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保持饭菜的口感和美观。
第三段:体验到技巧在劳动中的重要性
做饭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比如,炒菜需要掌握火候和顺序,烹饪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最初,我在做饭时常常出现失误,或者菜色过咸、或者炊饭不熟等等。慢慢地,通过实践和学习,我开始注意到不同食材的特性和处理方法。也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曾经的失败在经验积累后变成了成功,并且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技巧在劳动中的重要性。
第四段:责任感在劳动中的体现
做饭不仅是一种劳动过程,更是一种责任。作为做饭者,我需要确保菜肴的卫生和安全,需要控制好火候和调料,还需要维护良好的工具和厨房环境。在做饭中,我养成了细心和谨慎的态度,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对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在做饭时始终保持专注和耐心,从不马虎对待。
第五段:劳动给我的启示
通过做饭的劳动过程,我得到了许多启示。首先,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方式。只有通过劳动,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劳动需要时间管理和技巧,只有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不断提高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最后,劳动需要充满责任心,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才能保证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做饭这个劳动过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不断提高技巧以及充满责任心,我们可以用劳动创造出美味的饭菜,并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通过劳动,我们获得了尊严、感受到成就,并体会到了时间、技巧和责任等方面的需求。劳动,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是一种展现自我的方式,一种成长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五
首先简单的自我解释一下,本人是07界退役队伍的一员,本来正在参加岗前培训,于此次春运参加实习。
几趟车下来,对客运工作也有了一定了解,我个人属于乐观开朗的一类。对我来说,列车生活最重要的4个部分,第一肯定是工作认真,不说标准多高,至少不会被人吵;第二,就是吃饭,不想对饭菜做什么讲评,粗茶淡饭贯;第三,就是睡觉,在我一个新手看来,深度昏迷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第四,就是我最喜欢的打堆堆摆龙门阵了,本来在车上就无聊得很,感觉就像坐牢一样,我对这种感觉是相当过敏得,轻则睡觉,重则失常。
对于旅客,没什么好讲评得,我基本上就认为车上拉的是肉,不是人。说,说不听。教,教不会。感觉有点类似于猴子一类的东西,还受保护。我感觉,这群上帝中,大部分人都应该拉去改造一下。
本次实习,值得庆幸得是,车班的同事人都不错,个人感觉,基本上可以说是和谐车班了。感觉不错。
纯粹发表个人感慨,说的不对的地方,海涵。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六
做饭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也是一项体力活。每日三餐就需要通晓的技能,所以烹饪成为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美味,因此在烹饪的过程中,劳动过程对我们来说也变得更为重要。我在做菜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体会,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选择优质原材料
在做饭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选择时,我们要考虑到新鲜的程度,尽可能的避免有异味的食材,平时我们也要多了解一些食品质量方面的知识,以免买到假冒劣质的食材,这样不仅影响我们的体质,还会对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在选择食材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第三段:注重时间掌握和烹饪技巧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烹饪的过程中,保证时间的掌握以及掌握正确的烹饪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烹调技巧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例如,对于煎、炒、烤等操作,不仅要掌握火候的控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因此,在进行烹饪时,我们要特别注重烹调的时间掌握和技巧的运用。
第四段:卫生与清洁
不管是谁都不能否认,在烹饪的过程中卫生与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食材的选择到制作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严谨的卫生。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食品污染,从而更加保障饮食的安全。同时着重清洁各种厨房设备因为做饭经常会油烟弥漫,所以及时清洁也是我们做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操作过程更加舒适。
第五段:总结体会
在做饭的过程中,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做饭的技能,也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同时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从而获得一层意义上的内在美。因此,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强劳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美味、营养的佳肴。所以,相信每一位做饭者都应该更加注重劳动过程的体验,从而让美食的制作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是啊,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已经普通到我根本记不起它的存在,只是到那个点张嘴就是的了。我每次从房间走出来,香喷喷的饭菜就已经摆在桌子上了,根本不知道做饭时的困难与麻烦。今年寒假,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一个人在家,我这个家中的“小皇帝”只得亲自下厨啦!
因为是第一次做饭,妈妈头天晚上不停地叮嘱我谁要放多少,米要淘多少……我却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机械式地点点头。心想:不就是做个饭嘛,有多难呢!
可谁知道看时容易做时难,好不容易盼来了做饭的第一天。我小心翼翼地用碗舀了一碗米,放在淘米碗里,接上水。我用力地搓着米,结果非但米没冲干净,还撒了一地,米粘在手上到处都是。等我真正洗好米时,米只剩下一半了。我把这剩下一半的“幸存者”慢慢地放进电饭煲,盖上盖子,插上电源,自个儿写作业去了,心中充满着期待。突然,我眉头一皱,手一捶桌面,站了起来:忘了加水!我急忙跑到厨房,米都炸开了锅,这可怎么吃呀!没办法,我只好沮丧地摇摇头,到食堂买了四两饭回来吃。但我下决心明天非做好饭不可。
终于盼来了第二天。
我兴致勃勃地用完从米袋中舀出一碗米,又小心翼翼地洗米,不让任何米粒掉在水池中。一切都还顺利。窗外碧空如洗,还能看到马路上零落的几个人匆忙着赶着路。偶尔的一两片树叶被风吹得没了力气,在空中飘零、旋转,继而落在了地上。这些似乎都预示着什么。我把米放入电饭煲,一点儿也不敢疏忽地加了两碗水,盖上盖子,插上电源,才去写作业。虽说手在写字,可心却早已飞进了厨房,想着白胖胖的饭粒整齐地跳进碗里,心里乐滋滋的。
然而,事实却走向了反方向,我烧的饭变成了稀饭,水甚至从锅里溢了出来!
天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制服这可恶的饭粒啊!看来看似简单的事情,我们也不能藐视它,只有真正实践熟能生巧也才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八
制作一顿美味的饭菜,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本文谈论的是“劳动过程做饭心得体会”。让我们来看看在制作饭菜的过程中,我所学到的一些经验。
第二段:准备工作
对于新手来说,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收集材料,准备厨房用具,清洗食材等。我以前并不了解这个流程有多重要,但现在我知道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准备过程中,工具也很重要。最好是在准备时就将所有东西准备好。这个过程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可以使任务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
第三段:烹饪过程
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烹饪过程。这个阶段,你真正发挥自己的厨艺技巧。烹饪过程中需要掌握温度和时间的平衡,加入需要食材的顺序等等。亦或是改变你对烹饪过程的心态,把慢工出细活的这种做法慢慢转向追求效率。
在烹饪过程中,我学会了让食材的原本味道得到发挥,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添加调料来提高口感。这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地进行。
第四段:监测和调整
在烹饪过程中,尝试做好每一步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如果你添加了错的材料或者时间加长太多都会导致食物受损。需要学会时刻监测食材烹饪的状态,及时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尝试,调整食材的味道和烤盘的温度,最终你可以得到完美的口感。
第五段:结论
有时我会认为做饭的过程是繁琐的和麻烦的,但我喜欢每一个做饭的步骤。现在我认为每个步骤都是必要的,有助于最终的全局成功。你需要先学会准备和规划,然后掌握烹饪和调整的技巧。最终,你将享受到自己烹调的美味佳肴。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让我对做饭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
做饭过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九
——信息科技组
黄轶
信息科技学科已经开设五年了。在五年中,教材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我们信息科技教师也在这五年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随着《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提出与实施,我们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反馈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今天我在这里交流一下我们学校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共鸣。
一、过程性评价实施过程 1.具体实施过程
《永远的丰碑》一课为例,教师根据项目要求布置阶段任务,当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样,即时点评学生所找资料;第二阶段任务后,我们先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从使用工具的完整性角度进行自评,再给学生一点时间修整;第三阶段任务后则是先让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然后进行互相评价,评出组内的最佳作品,最后教师把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的两位信息科技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过程性评价。我要求每位学生不进行任务分工,必需完成资料的查找保存、活动表的记录、作品的制作等操作,但在这些过程中,可以与组内同学交流心得、共享资源。每位学生项目完成后,都必需要有自己的资料、记录、评价表、作品等文档。
全老师则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工,组内小组成员自己选择所承担的职责,进行项目活动,在任务结束后,将自己的成果集中在小组文件夹中。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是时间上来不急,可以请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助其一起完成。
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法都能较好的完成过程性评价活动,个人感觉我的方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了从收集整理资料到做出自己作品的过程。而全老师使用的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在开展《永远的丰碑》活动中,学生通过这一发展性的项目,充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小技能、小知识,复习巩固自己的知识库。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单一对某个知识的学习检验,而是通过以前的所学,结合新知识的探究,与身边的小伙伴合作完成了《永远的丰碑》主题活动。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学会如果在网上查找自己所想要的资料,如,如何有效的确定关键字,如何把网上的资料保存起来。特别是通过在网上的资料查找,学生们发现了网上的文章都注明了出处和作者的姓名,知道在引用别人的资料时要注明资料的出处。以前不怎么合群的学生也开始尝试与他人合作,虽然过程中会有不少矛盾,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很好的完成承担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整合多种技能的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以前不常发现的问题,比如学生如何处理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解过的问题,通过这一契机,老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3.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实施过程评价后的思考
1、如何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过程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通过这次过程性评价活动,我们的确看了评价量规上的变化,活动任务中各阶段的目标都有了各自的评价项目,还是过于侧重于学生各阶段结果的评价,我们还是把这张评价量放在作品完成后填写,这样就体现不出过程性评价了,学生也不堪了解自己在这些过程中是否有所获,有何种提高。
我想是否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任务后,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
现在过程评价的实施大多体现在等级考试中,我们很希望在今后的过程性评价中,不要让过程性评价拘泥于形式,如与课堂练习,课堂学习表现,课余时间自我的学习结合起来,硬性规定日常评价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记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可以放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还可以是学习报告单。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评价的呈现形式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某些能力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困难的,进行权重也是不恰当的。如对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进行评价,简单地用5分、3分表示可能是不准确的,评价中应提倡质性描述,在给学生下结论的时候应该慎重,而且要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
通过这次过程性评价活动,启发了我,让我明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2.实行多主体评价带来的问题
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这种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多主体评价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主要是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合作学习上,因此学生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评价反馈时要注意考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但仍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目标,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认为只要学生“快乐”就行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此外,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应包含探究、实践和创新等基本要素,只不过其表现形式与高年级的学生和成人不同而已。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