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精神字篇一
每次,只要听到那雄壮的国歌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所有的语言都汇成了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四川、汶川大地震更衬托我们中国人们团结一心的场面。在电视上,电脑上,新闻里都可以看到四川与汶川地震剥夺人命的时候,但是中国那些志愿者,抢救人民对那无情地震说:“我不怕,再大我也怕。”这一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中国人民的希望,对那些被在废墟,瓦砾下的,危在旦夕的人们的希望。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母亲怀下的一个婴儿和那位母亲给她孩子的真正留言。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老师手持天棚保护三位同学的场面,不管多重,手还在持着天棚。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抢救人员拼命地挖着瓦砾,石块,那手已鲜血淋淋了。
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的快乐和喜悦。灾害灾难,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毁我们美好的家 园,可以让我们骨肉分离。但是,它动摇不了儿女们意志,压不垮我们祖国的脊梁。
神七飞天,是个震动人心,无比辉煌的场面。看着神七飞天,漫漫远去,才松下心来,那远去的背影,那嘹亮的喊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翟叔叔 挥着的五星红旗不仅仅是那单纯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国人的脚步已经迈向了宇宙。
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更是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当奥运会倒计时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都在这里展示了出来,当姚明叔叔举着五星红旗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激动无比。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人类一次最伟大的聚会,也是中国人百年梦想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半世纪前还被骂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而今已经迈步跨入体育大国的行列,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不是别人说的“东亚病夫”我们是真正的强国,中国是历史最强的国家。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迈向这片古老而又神奇,伟大的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是一种团结一心的精神;爱我中华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爱我中华更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迈向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精神字篇二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祖国母亲从泥潭中站起,她靠着坚定地毅力,顽强的精神,成就今日的雍容华贵。万里长城是她长长的秀发;长河、黄河是她闪烁的珠宝;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是她宽阔的臂膀……她今日的壮美秀丽是我们华夏儿女永垂不朽的骄傲。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要道;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是越过血与火的洗礼,最终孕育出顽强不屈的中国精神。1860年,一把把火焰燃烧在圆明园,火焰中藏着侵略者的讥笑和贪婪的嗜念,南京大屠杀,杀死国民过30万,他们这些侵略者却掩埋自身的罪贪……但是这些不放彩的历史总该过去。中华民族是顽强的,不屈的奋斗和以大批的爱国人士让祖国振兴。只有走过了狂风暴雨,才会明白彩虹的美丽。
中国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公而忘家”的无畏精神;是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一种“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精神。
老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夺去了生命。舜派禹去治水,禹采用了“疏”的办法,让大水畅通无阻的流向大海。大家称赞他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大禹”。据说禹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是一种“公而忘私,公而忘家”的中国精神。划过历史的痕迹来看,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家专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与理论是中国精神之所在、之精华。“刚、毅、木、讷,近仁”是君子的品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君子学习的态度“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食,未足与议也”是君子的气度,“里仁为善美”是君子的抉择。我认为四则皆备。必近仁矣。
我国自古代起就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我们了解“愚公移山”的意志坚定“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夸父追日”的不坠之志“女娲补天”的惊天动地,这些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中国精神是我们华夏儿女都应具备的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我的梦,中国梦“,也会越靠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容,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时代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用了多少殷虹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祖国的强盛。
五千年的慢慢路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
多少朝代,兴衰进退;
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中华民族。
古往今来,在通往美好明天的征途上,多少人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的辉煌灿烂,他们情愿化作一团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不朽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字篇三
;摘 要: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民族梦想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精神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将中国精神培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融入社会生活,以更好地用中国精神为中国梦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梦;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民族复兴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要实现伟大的民族梦想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中国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而,应从实现中国梦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探究培育中国精神的方法路径。
一、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国精神解读
(一)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
爱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情感,“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爱国主义始终是主旋律……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生追求,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追求。每到国家存亡、民族危难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引领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革新是中国古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是生生不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比如,商汤的《盘铭》上就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易》中也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长期发展中,这种革新思维演变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再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些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同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弥久历新,不断繁荣发展,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外困内忧、霜寒交加的发展时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中国人民并未放弃民族复兴的梦想,并以生生不息、玉汝于成的中国精神探索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艰苦卓绝的探索,在探索中也推动了中国精神的繁衍发展。比如,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民族精神又孕育了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热爱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道德,繁衍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创造了有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形成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改革精神。正是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中华民族跨越了重重艰难险阻,破除了种种发展障碍,实现了一个个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
二、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现实价值
(一)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中孕育的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是核心价值观的集中凝练与精神表达,也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与内在动力,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民跨越艰难险阻、实现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要用中国精神为精神动力,推进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二)中国精神能为改革攻坚凝聚共识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秩序不规范、社会腐败现象多、社会矛盾冲突多等问题,改革共识、社会共识、价值认同等逐步弱化。显然,要破解这些改革发展问题,就需要弘扬中国精神,用中国精神维系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构筑中国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改革攻坚凝聚社会共识和价值认同,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更多的思想动力。
(三)中国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综合国力。国家综合实力不仅包括国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等硬实力,还包括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信仰、政治观念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发达国家都将软实力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而中国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将中国精神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提高我国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科技创新力等,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吸引力。
三、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路径探索
(一)把中国精神培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就需要将中国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环节。比如,要将中国精神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对父母、家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热爱之情;将中国精神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并根据教育阶段、学生情况、教育环境等制定中国精神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内容,做到中国精神教育入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创新能力;将中国精神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普法教育、思政教育等社会教育之中,为中国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中国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
(二)将中国精神培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首先,将中国精神纳入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民族在数千年积累中形成的高贵品质,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内在原因。改革创新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民族优良的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将中国精神融入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之中,通过中国精神培育培养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为中国民族复兴铸造坚实的精神支柱。比如,可以利用博物馆、红色旅游基地、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中国精神的正能量;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庆典活动等宣传中国精神,用报刊、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传播中国精神,用优秀的影片、电视剧、音乐等弘扬中国精神,将中国精神变成国人的价值认同和自觉意识。
其次,将中国精神融入科学文化教育之中。当前,要将中国精神融入科学、教育、卫生、体育、文艺等文化事业之中,用中国精神推进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比如,可以将中国精神融入科学文化发展纲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创新型社会;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創建活动将中国精神培育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球化的今天,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都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因而,应将中国精神融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融入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将中国精神培育融入社会生活
弘扬中国精神不是某个社会群体的先进行为和道德追求,而应当是全体社成员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理想追求。因而,培育中国精神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将之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比如,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让人民群众都成为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积极培育者;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与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内在根源。因而,要深入挖掘爱国爱民、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用中国精神为民族复兴的民族梦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峥(1986-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精神字篇四
当年女排夺冠,是国家和民族的盛事。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发现自己和世界的巨大差距后很震惊、彷徨、迷茫,是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酣畅淋漓的拼杀,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理想,找到了民族自信,也凝聚了中国人。中国女排极大振奋了国人的精神!国人命名“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谈起中国女排就难免会谈起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她在1980年代领衔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的神奇伟业至今无人超越,人们很期待郎平能再以民族英雄的姿态扬起“女排精神”的大旗。
而此次里约奥运会,我们通过女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形象,宣告了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女排精神薪火相传,催动我们不断奋进超越。女排也让我们有了越来越宽广的国际视野,让国人变得从容和成熟,是奥运赛场上最耀眼的一抹亮色,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点燃了再次崛起的中国梦。梦想必须要有,就像女排那样!
淡定、专注、低调,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关键词,同时也是里约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员共同的特点。这与今天很多年轻人的焦虑、贪婪和浮夸相比,真可谓是一股清流。
淡定的心态面对各种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这届奥运会很多运动员都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比赛。谌龙在半决赛后被记者拦下直播采访,他只回答了记者一个问题后就突然消失了,有些人说谌龙不接受采访,没有礼貌!其实,他非常重视此次里约奥运会!在一开始谌龙就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访,为了比赛手机都关机了。他用自己的静心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态,而最后与李宗伟的决赛也确实是赢得不容易!而中国女排也一样以淡定的心态面对每一场比赛,虽然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很大,但他们努力做到去享受每一场比赛。
专注技术,集中精神去付出。此次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对阵曾经18连败的对手巴西,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情况下,女排姑娘们连扳两局,虽然被卫冕冠军赢回一局,但决胜局的稳定发挥,让巴西队感到绝望,我们看到了杀红了眼的朱婷,看到了超级稳定的惠若琪,15比13,姑娘们完成了超级逆袭。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女排主教练郎平在四分之一决赛,女排战胜卫冕冠军巴西女排后给现场记者的一段话。
决赛面对未曾夺过冠军的塞尔维亚,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情况下,正是这种底蕴,这种冠军气质打懵了没有冠军经验的对手,纵观女排历次辉煌经历,每每在逆境时刻,总会越战越勇,越打越强,雅典是逆转,这次仍是逆转!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低调的付出和坚持。郎平的女儿谈起母亲平时训练的艰辛,让人感叹郎平太不容易了!郎平满身是伤,先后经历7次软骨手术,最后摘除膝盖髌骨,进行关节置换。腰部的腰伤也很严重。这些伤都是不能烈运动了,但是郎平仍然高负荷带队训练队员。甚至训练中坚持示范,做出的动作是要忍受严重的伤病,所付出承受的真是太多。
当下很多孩子缺乏拼搏的精神,总想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总喜欢埋怨命运的不公,或者埋怨父母给的太少。可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否做到不靠父母靠自己是很多孩子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们想赢,但我们也需要输,我们想哭想笑想大声吼叫,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坚持、拼搏。无论是80年代的五连冠,90年代的低潮,2019年的再度崛起,还是近几年新老更替中的起起伏伏,她们可能会输,会陷入绝境,但你看到的不是无奈、绝望和抱怨,而是努力、坚持和拼搏。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培养孩子这种“不服输、不畏难”的精神,将它扩散、注入到更多家长和孩子心中。
中国精神字篇五
近日读了一本季羡林先生的演讲和文章的集子,第一次读这样的书,但是可以整体体现出季老的想法,我认为还是很有感触的,应该写一写,多年之后再读,然后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毕竟阅历很能影响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
季老是20xx年去世的,他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跨入21世纪之前,他有着很多憧憬和向往,当然也有很多对20世纪的批评和他看到的可能顺延到21世纪的不好的风气。在我看来季老就是一个预言家,或者不如说是季老对社会有很透彻的分析更准确,因为他老人家说的问题在现在看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谈一谈大的方面吧,季老认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都是西方的文明引领者社会进步,如今该轮到东方文明了,这同中国的崛起,东亚地区逐渐繁荣的现实是温和的。季老还讲西方的文化主张分析,任何事物都要不断地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直到不能再分为止。不说这样的方式好还不是不好,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糟糕。而反观东方的文化是综合的,讲究全局统筹的,应该是医治社会问题的良药。不论东方文化是不是要重放异彩,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传统文化已经被丢失的差不多了。
季老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看到社会的浮躁,年轻人所谓新潮的思想带来的是多么无趣的行为。现在看来季老的分析是极为透辟的,全社会的人都聚焦在“权”、“钱”上,唯利是图,过去朴素的民风淡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远了,过去我们日子虽然过得穷,但是人是健康的,每个人都勤勤恳恳的工作,积极向上,如今那样的日子好像不存在了。
很难想象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她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当然会变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未来中国的强大是有精神力支持的,中国人信仰了五千年的传统不能丢失,这不是封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性,失掉了民族性,中国就要病了。
季老已离去多年,这世上早就没有了大师,只剩下了一代代地追随者,你是我是大家都是,我们有责任把大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这中华民族再现盛世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