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一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周梅环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体味人生春天之魅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在搜集、筛选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重点】
1、了解春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搜集不同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如:农家谚语、诗歌、散文、绘画等,体会春天对各类人的不同影响。
2、在创作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如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树儿青了,燕子翩然归来了,细心的你将发现:春天与我们同在!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令人向往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共同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追寻──春天的脚步: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2、请同学说说二十四节气歌,并解释与春天有关的节气的含义。
3、围绕与春天有关的节气,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农谚并释义;猜猜谜语及歇后语后半部分的内容。
4、颂古诗:
⑴赞春、颂春的古诗由来已久,许多这样的古诗至今仍脍炙人口,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
⑵在赞春、颂春的众多古诗中,说出与春天动、植物有关的诗句(要说出诗题及作者)。
活动二:谱写──春天的赞歌:
1、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朗诵以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
2、学生稍作点评(可以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三: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讲述“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2、提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3、由学生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作品。
4、由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可从诗话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点评)。
结语: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班级里,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心里,处处都荡漾着春天的气息,处处都在讲述春天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
三、活动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遗憾及今后的打算。
2、教师小结并将活动主题加以引申。
四、作业
围绕今天活动课的内容,抒写内心感受。(字数不少于300字)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二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中学刘丽梅
【活动分析与设想】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根据自己对“综合性”的理解,做一次尝试性的活动设计和操作。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季,活动围绕“春天”的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我根据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对这三项活动做了一些调整──活动1名之为“春天的足迹”,活动2名之为“春天的赞歌”,活动3名之为“诗情画意的春天”。
考虑教材对本次活动的定位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小型综合性活动,即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力求能通过活动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和口语交际训练。必选活动2,任选活动1、3。
三项活动与写作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和指导见“课外活动设计”),每个阶段结束及时予以评价,全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⑵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活动指导法、自我评价法、成果展示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提高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活动方法】
在阶段性活动中指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活动,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搜集资料,向学生介绍正规的内容丰富的网站,以及正确的搜索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再创作,然后与同学交流,合理、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步搜集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自主搜集,然后进行交流,遇到问题时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活动时间】
课内活动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春天的踪迹──春文化:
1、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春天的文化知识,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2、展示其他形式的成果(例如图片等),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手抄报”。
4、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个环节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成果展示是着重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二:春天的赞歌: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并进行评价:
例如:成语连句描春色
诗文赏析话春光
诗词名句品春韵
……
2、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项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⑴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方式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
⑵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情。
活动三:诗情画意的春天──“诗画”创作绘春景: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
三、自我反思
学生自己畅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师小结
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总结。
(这个环节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提出建议,以便今后开展活动时更上一层楼,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五、资源共享
1、推荐搜索网站:
2、推荐网站:
二十四节气
诗配画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三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四
三月春光,万物复苏,有一种如同春笋破土,花草探头的春意,大地换上了新的衣裳,万里亮艳,夺目缤纷。
早晨,我踏着雾露寻觅春天的足迹。
竹林中浸满着清晰芳香的空气,沁人心脾的清凉涌进我心灵的空间,敞开了心中的窗口,放去整个冬日里的闷气。竹叶尖儿上挂着沉甸甸的水珠,拉弯了叶片和枝条,竹子显出一身婀娜的姿态,像云岚里的淑女,优美舞动的舞姿,像白雾里的侠士,遒劲有力的器宇,又像深山里的隐士,神秘隐约的风度。土壤里有带着尖帽的春笋破土而出,眼中充满了好奇和纯真,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沐浴着阳光的温暖。
中午,我闻着芳香寻觅春天的足迹。
小路旁,盛开的梨花,如同雪一般的白,这是一片圣洁的颜色,像白玉石一般光滑,黄色淡淡的花蕊里饱含着闻不尽洒不完的芬芳,这斑斑点点的白色精灵点缀在交织的枝条间表现得相得益彰,美得自然,白得透彻。转眼一望,满山的映山红像火一般点燃在山坡上,石隙间,一团团,一簇簇,美不胜收,应接不暇,来到山上,摘一朵含在嘴间,酸酸的味道传递着它的香气。
傍晚,我看着云霞寻觅春天的足迹。
天边,一道夕阳点亮了云端,粉粉的红色映入观赏者的眼眸,深邃而神秘,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适又充满情感,像是要赋诗一首,以抒己志。
春天的足迹处处可寻,时时可见,我不觉感到了她的美丽和天边的纯洁,我将永存心中那片春光。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五
春,是一串串跃动的音符,充满着活力;春,是一棵棵新生的小草,充满着生机;春,是一朵朵雪花的期盼,充满着希望。春天,莺飞草长,沐浴着早春明媚的阳光,我踏上了寻春之旅。
田野之春是纯净的,富有活力的。
江南的春是揉合了诗情与画意的。
信步走在江南的小桥上,没由来地想起一句诗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江南总是让人想到的,是水天相接之色,以及柳絮飞扬的早春之色,我也免不了对江南之色细细品味一番。江南众多的,是柳和桃,不错,“桃红柳绿”一片春都掩映在江南细雨之中,薄雾一般的,朦朦胧胧的。江南的古色古香也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行走于江南的楼阁间,穿梭于江南的小溪长河间,随处可见的是小小的扁舟、戴斗笠的渔民,随处可闻的是江南的琴瑟之声。诗情和画意都融入了江南,成了江南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来,江南之春是优雅的、充满生机的。
城市的春又是如何的呢?走遍了乡村田野、江南水乡,我终于可以来看看我身边的、热闹而繁华的春。
纵横交错的马路上人来人往,有提着购物袋逛商场的,有穿着西装行走在大厦中的,鲜有无所事事的。道路两旁的树早已抽枝发芽,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春传递至这个繁华的城市。公园里的花或清雅或雍容,或普通或高贵,都乐于让自己成为春的一部分。我也笑了,原来,城市的春是充满希望、热热闹闹的。
春,是充满活力、生机及希望的;春,是纯净、优雅、热闹的。其实,春就是一份活力,就是生机,就是希望。它不是一个季节,而是我们对于人生的感悟。春天来了,让我们带上活力、生机和希望,微笑踏上人生的旅程!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六
春天来了,又是一个乌语花香,五彩斑斓的一个季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燕尾服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得草,绿的叶,各色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一眼望去,一大片,生机勃勃,充满的花开了,五颜六色,一大片,美丽极了,柳树发芽了,一片片嫩叶旱烟得格外可爱,桃树和桂树……都发芽了,似乎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小草从地上探出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早开的野花一机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
树木吐出为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
溪水发出“哗啦哗的响声,在欢快的流淌,似乎在凑曲,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似乎在为溪水伴舞。
在森林里一片茂盛,小动物们复苏了。小松鼠在树枝上”吱吱吱吱,地叫着,似乎在说:“复苏了,复苏了,大家都复苏了。”小蛇活动着自己的身体,表示着非常高兴,小兔在蹦蹦跳跳地,无比开心,无忧无虑,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好像在唱歌,大公鸡也早早的打鸣。
这就是那一个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一个一新的春天。
寻觅春天的踪迹篇七
上星期我们的老师说星期天要带我们去踏春。因为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所以带我们去踏春。可是到了星期五那一天,老师说:”星期六要去学习,星期天才能去,而且星期天之前得把作业写完。“星期五我把作业写完,因为星期六我还要去新华书店买书。
到了星期天那天,我起来刷牙洗了脸吃过饭。还没有走出家门口我看见了苏鹏,张文元,高丰启来找我,说一起到学校那里集合。到了小卖部我买了4包方便面,我们就一起去学校了。我的家里有两棵大树,这两棵树因为盖铁皮房锯了点。不过我今天看到它的时候,树的下半部分竟长出嫩芽,连树都这么顽强,可见大自然是多么顽强啊!
我们到了校门口,有很多人还没来,我们就在那里等。不一会儿来了许多人,张桐柏拿了个包是女士的,很多人都笑了。有些还没吃饭,韩一萍的爸爸开车送她来,我问她:”你是不是装皇族呀!“谁知韩一萍当场就把我推到了门那。
时间到了,老师也来了,人也来齐了。所以老师让我们8个人一组,队长是苏鹏,队员有马晨曦、王正阳、韩洋、宋明辉、张桐柏、张远航、赵宇航,副队长是张文元。随后大家快速分成了四队。
开始出发了,走到大街上,我看见了奇形怪状的柳树,王正阳拿手机了,我们让他把这些树拍下来。这些柳树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弯弯曲曲。我们一步步的走到了忽庄,忽庄有很多花,有的洁白无瑕,有的红的鲜艳,有的黄的耀眼,有的是粉红的非常好看。老师让我们下去近距离观察,不过我们都是不大认真观察,苏鹏倒非常认真地在观察。我们也看到了杨树,到了鱼塘,大家说里面有鱼,不过好像没什么了,因为我看到了有污水。我们看见了池塘边一大片油菜花。
我们到了大马路上,看见了很多的花和树,比如樱花、水常青、郁金香、紫金花、三叶草、紫丁花、熏一草、小鸡蛋花、梨树……我们到了河堤那玩水漂,吃了饭。我又吃了点,大家都说我是只小肥猪。
然后我们又开始玩起来,不一会儿高丰启不小心把张桐柏的脸上弄了个小口子,老师用了一种草放在了张桐柏的脸上。
老师不让拿棍,随后看见了白玉兰、红玉兰、紫荆花这些好看的景物。河也非常清澈,不过那的泥好像沼泽地。那还有一个有点大的小岛,好像一条大鱼,像鱼上面也有花草。于是,我们又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呢。不一会儿到学校了我们解散了,大家都非常累!
原来,春天的大自然有这么大的们魔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