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的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和生活。幼儿园中班的课程设置要全面发展孩子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一些课程表和教材推荐,供教师们参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一
1、使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涂蜡的纸杯不漏水,知道一次性纸杯是既卫生又方便的饮水用具。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1、一次性纸杯若干,其余各种纸(新闻纸、马粪纸等)制作的纸杯若干。记录卡,笔。
2、各桌一壶水,一个小桶,一块抹布。
1、请幼儿往纸杯中倒水,观察水在各种纸杯中的变化。发现有的杯子漏水,有的不漏水。
2、让幼儿往各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观察,记录不同杯子的漏水现象。
3、提问:所有的纸杯都漏水吗?哪种纸杯漏水快?哪种纸杯漏水慢?哪种纸杯不漏水?
1、组织幼儿互相观察比较、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杯不会漏水,有的纸杯会漏水?
2、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漏水的纸杯内涂了一层蜡。
1、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纸杯?他们都有什么用处?(请幼儿互相交流、回答)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这是常见的一次性纸杯,它制造方便,既卫生又便宜,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引导幼儿做实验,给一般的纸上涂一层蜡,检验其漏水程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二
对幼儿来说,五颜六色的豆子有时是神奇的种子,有时是有趣的美工材料,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豆子具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豆制品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豆子与豆制品的关系、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萌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积极探索自制豆浆的方法,发现豆制品与豆类的关系,感受其作用和价值。
1、了解、认识各种豆制品,知道豆类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主要用途,与同伴合作制作豆浆。
3、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
1、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各种豆子每组1盘。
2、布置豆类食物自助餐环境:豆沙馅、豆腐、豆腐乳、绿豆饼等装盘,小盘、小又与幼儿人数相同。
3、泡好的豆子、豆浆机、纸杯若干。
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食用方法、营养等方面进行介绍。
小结:豆子的种类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它们的大小、颜色、
形状不同,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2、品尝各种豆制品,了解豆子与豆类食品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说说食品的味道,讨论其制作原料。
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字吗?尝尝是用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小结:豆沙是用红豆做成的,豆腐干、豆腐乳是用黄豆做成的,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这些食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还吃过哪些豆制品、是用什么豆子做的以及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3、制作、品尝豆浆,激发对豆类食品的兴。
(1)出示豆家,请幼儿猜一猜制作原料并说一说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制作豆浆。
(3)师生共同分享自制豆浆。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格子手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感受其作品中线条与色块的特点。
2.借鉴格子画的特点,设计、装饰手帕。
3.体验像大师一样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1.颜色(红、黄、蓝、黑),大小、形状不一的即时贴若干。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3.课件、音乐。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了解其特点
1.演示课件,认识蒙德里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荷兰着名画家蒙德里安。他的画与众不同,让我们看一看他的'画与别人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小结:这就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它叫《红黄蓝的构成》。几个色块、几条线就组成了一幅格子画,又简单又漂亮!
3.欣赏蒙德里安的《伦敦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和前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画中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色块和一些线条,但却让我们联想到很多东西,真神奇!
二、了解蒙特里安画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1.播放课件。
使幼儿了解蒙德里安的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用格子装饰的物件。
三、幼儿操作,感受装饰的乐趣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装饰一块手帕,让幼儿了解用格子与线条进行装饰的顺序。
2.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要求像大师那样运用线条和色块设计,创造性地装饰。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单独做,或两人合作做。
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随机点评。
四、幼儿作品分享交流,随音乐进行“作品表演秀”。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四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五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知道水的特性。
知道水的用处,爱惜水资源。
活动准备: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1、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2、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3、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4、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六
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七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趣的数字》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583469583496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五、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八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的实际意义。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娃娃1—5,红黄蓝数字卡各一套,操作卡若干,小房间5个,自制糖果若干,呼拉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游戏《学学做做》。
看数字按老师的要求作相应的动作。如:看到数字4,按老师的要求学小狗叫4下。
二、感知相邻数的排列关系及实际意义——《开火车》、《住房子》。
1、《开火车》。
师:今天有5个数字娃娃来做客,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1—5的数字娃娃。
师:数字娃娃邀请5个小朋友来做游戏。请5个能力中的孩子每人手里哪一个数字娃娃。
师:排好对,快上车,我的火车就要开,呜呜......
5名幼儿依次排好队问:“你的两边是谁?”、“你有几个邻居?”。
小结我们给数字宝宝的邻居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2、住房子(进一步感知)。
师:数字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房间休息吧。
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先送一个数字,然后找出它的相邻数送进房间。
小结:相邻数,真有趣,他们总是不分离。
三、感知相邻数的等差关系——游戏《送糖果》。
1、师:数字宝宝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给他们送点糖果。不过有个要求,数字是几就送几块糖。请能力差的幼儿来送。
2、师:数字2睡醒了,他走出房门,看到糖块很高兴,又看看他的相邻数朋友也有糖块,可是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他想请小朋友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版面上示范提问如下:
123。
多多多。
121314。
少少少。
345。
(图一)(图二)(图三)。
让幼儿充分感知2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让幼儿口述出来。
3、3和4的相邻数请幼儿在操作版上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个别交流。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然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说说,让孩子和孩子互动起来。
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都比他多一少一,真有趣啊。
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在一起。
四、加深印象——游戏《找朋友》。
交待游戏的玩法:把三个圈放在教室中间,把三种颜色的1—5数字卡分发给幼儿,便念儿歌便四处走,“相邻数,真有趣,多一少一部分离。”,老师接着念3、3、3,(那3的幼儿赶紧站在圈里),3的相邻数在哪里(4和2赶紧找同色的数字站在旁边)。
此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幼儿对生活中的邻居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活动设置成“数字宝宝来做客”为脉络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十
活动目标:
1.对物体沉浮产生好奇心。
2.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药瓶1个并将药瓶装一大半多的水。
2.一个大的透明饮料瓶,并装一大半水。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药瓶激发幼儿的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药瓶。
师:对,老师要用这个小药瓶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想看吗?
幼:想。
3.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达。
小结:这是因为挤压水瓶时,压力会增加,水会进入药瓶内,使得药瓶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所以就会往下沉,松开手后压力释放,重量变轻,所以药瓶就浮起来了。
4.教师请幼儿操作,并在边上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一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十二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ppt课件、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蜂鸟、河马、鸭子、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ppt,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ppt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蜂鸟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在一个果树林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这棵大苹果树每年都会结出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到这里摘苹果。
可是,有一天,小动物们看不到树上的红苹果,树叶也变得枯萎了。"苹果树生病了,快给苹果树找医生吧!"小动物们非常着急地说。
就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啄木鸟,它轻轻地飞落在苹果树身上。先用嘴巴在树干的不同地方啄了几下,然后对准一个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条大虫子,苹果树又能够结出红苹果了。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三
1.知道饮料是多样的,在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尝试用常见的饮料粉自制饮料,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积极动手尝试自制饮料的快乐,懂得安全饮用饮料的常识。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课件。
2.饮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搅拌勺,教师用自制好的各种饮料布置的“饮料展览会”。
1. 参观“饮料展览会”,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很多美味的饮料,我们先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饮料是什么口味的。
(2)幼儿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饮料的颜色,也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饮料的气味,发现不同之处。
(3)品尝。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尝一尝,说一说他们的味道,看看刚才猜得对不对。
2.幼儿动手自制饮料,观察物品的溶化过程。
(1)教师示范。
教师:小朋友,刚才这些美味的饮料都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a.出示自制饮料的材料,并进行介绍。
b.示范制作饮料的过程:盛1勺饮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边用搅拌勺搅拌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饮料粉在水中的变化。教师:饮料粉去哪了?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解溶解及水变色的原因)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儿第一次调饮料:尝试用一种材料制作饮料。
请幼儿自主选择1种材料制作饮料。鼓励幼儿互相欣赏配制好的饮料,并互相比较它们的颜色、气味,然后各自品尝自己的饮料。说一说喝了自己制作的饮料有什么感觉。
(3)幼儿第二次调饮料:尝试用两种材料制作饮料。
a.和幼儿讨论:这些饮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制作饮料呢?哪两种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用两种饮料粉配制饮料,探索发现两种饮料粉溶化的奇妙变化。
3.幼儿品尝饮料,知道应该安全饮用饮料。
(1)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自制的饮料,将配制好的饮料与小伙伴共同品尝,分享快乐。
(2)喝了这么多饮料,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共同讨论喝饮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懂得剧烈运动后不能喝饮料,喝饮料适应适量,少喝冷饮及碳酸饮料等。
4.课件学习。
出示课件,了解常见的、健康的饮品的制作方法,请感兴趣的幼儿回家制作。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