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蓝图,方便教学操作和指导。在以下的大班教案示例中,你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学的精彩瞬间。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一
1、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1、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裁剪活动等。
2、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3、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通过向孩子们讲述:北方烈日炎炎,南方洪水不断,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我想折出一只能保护家园的大鸟,让大鸟的翅膀保护着地球,大鸟的翅膀托起那些洪水,阻挡那些狂风,大鸟的身体遮着太阳,我的大鸟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由此导入教学,孩子们充满使命感,而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小就应该培养,别看孩子太小,多练习,动手能力都挺强。通过本次的操作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手工操作能力,又使孩子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正在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保护地球。要做优秀的环保小卫士,给予脚下这片星球更多的关爱,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二
1、能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事画下来。
2、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美术书、绘画工具等。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你写过信吗?看见过别人写信吗?
2、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
3、你最想给谁写信?为什么?
二、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1、先来看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2、现在请你们来用画信的方法来写信,把你自己喜欢的事情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绘画的内容。
信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讯工具的逐渐发达,人们已经习惯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代替传统的信件模式。“写信”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很少接触的,更何况对幼儿来说。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我仔细的考虑了应该怎么样把“写信”的概念传递给幼儿。
我首先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了自己想对别人说的话。我告诉幼儿,写信就是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告诉他人。孩子们马上说:“我们不会写字啊!”我说:“那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他们吗,马上反应过来,可以“画信”啊!于是我引导幼儿用画信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语言。由于幼儿对画信的'方式还是有点一知半解,因此,我先给他们做了个示范,画了封信。他们很兴奋地说:“我们也想来试试!”于是,我自然的引出了幼儿自主绘画的环节。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我的教学,都愿意来说说自己想画的信得内容。他们的绘画效果也不错,非常有想象力。
在活动的最后,虽然先画好的幼儿在等待的时候有点闹,但是经过我的制止后,都愿意安静的等待没有画好的幼儿。在所有幼儿都完成自己的“画信”任务后,我们进行了欣赏幼儿作品的环节。孩子们都能大胆主动的介绍自己画的内容。虽然呈现的画面与他们画之前所说的内容有点不同,但是都很漂亮。他们有的画了邀请好朋友去动物园的信;有的画了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信;有的画了想给爷爷奶奶捶背的信,画面内容生动有趣。
本次的美术活动有点超时。下次要特别注意美术活动的时间控制。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三
绘画是一门艺术,是通过视知觉来进行的。知觉本身包含着思维,所以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是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所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尤其是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教师要加以肯定和引导。因为在新《纲要》中也这样强调:"要鼓励幼儿敢于创新,创新是发展幼儿潜力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培养好幼儿的创新行为呢?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1、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2、案例通过教师示范了小蝌蚪的画法法后,强调幼儿一律用黑色的油画棒来画,幼儿都聚精会神地开始画了,教师开始巡视幼儿的作画情况。当她走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旁边时,发现她画的小蝌蚪在圆圆的黑黑的.身体外面勾画了其他颜色的轮廓线,对面的幼儿磊磊本来用黑色画小蝌蚪画的很好,当一看到亮亮新用了别的颜色,赶紧也用另外的颜色来画小蝌蚪……由他们两人一带头,幼儿都开始用各种颜色来画小蝌蚪了,根本不理老师的要求。
1、通过活动后,我反思到:从我们大人的眼光、理念的角度看,五颜六色的小蝌蚪是不对的,小蝌蚪是黑颜色的。但从美术的角度,从幼儿的角度看,幼儿眼中看出来的东西都是五颜六色的,漂亮的。在他们童话般的世界里,充满了美丽的颜色,没有对任何一样事物用颜色来肯定它。例在画"雨"时,有的幼儿用五颜六色来画,他说这是"七彩雨",这难道错了吗?这是幼儿大胆想象和创新的表现,我们不能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行为,对于前一名幼儿的行动,她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她想让小蝌蚪漂亮起来,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而后一名幼儿更加大胆、更加创新,后一名幼儿的创作在老师眼中觉得这是不对的,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没有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这和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行为是违背的,不一样的。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大胆作画,敢于创新,画出和教师不同的画,但对小班的幼儿,叫他们在勾画轮廓线上是不能够创新的,能按老师的要求画出轮廓已经不错了。因此,只有在着色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涂色,敢于创新。因此上述这两位幼儿的表现是创新的表现,只是和教师的要求没有符合,需要教师的指导。
2、反思当教师的要求和幼儿的创新发生冲突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教师不可急于指责或乱下结论来批评幼儿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幼儿对作画没兴趣。其次,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作品。幼儿由于身理和心理上与成人不同,因此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就好比幼儿不愿逛超市的例子,大人在超市里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幼儿却看到的是大人一条条的腿。因此教师要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知道孩子"作品"的内涵。最后,在肯定了幼儿的创新行为后,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喜欢听"好话",同时新《纲要》中也提倡成功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表扬幼儿的话,多给幼儿鼓励,让幼儿在鼓励和赞扬声中尽情地发挥绘画的艺术细胞,从而才能创造出更加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我们教师应好好的引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行为,因为将来他们中的某一个或许就是画家。教师对幼儿的创新行为应慎之又慎的指导。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四
1、让探索、交流、掌握毛线的玩法。
2、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幼儿感受创作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审美意识。
1、各色毛线、剪刀、胶水、铅笔、白纸、卡纸等,尽量多准备一些辅助材料。
2、毛线贴好的范画。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毛线。谁能告诉大家毛线有什么用途?(织毛衣、翻花绳等)毛线还可以用来变魔术呢!老师把它变成了神奇的画笔,用它来作画。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毛线还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时小结,与幼儿协商确定几种玩法。)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毛线,下面请小朋友们也用毛线来变魔术吧。
二、探索实践。
1、按照幼儿的意愿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2、幼儿自由取线,尝试按自己的想法玩毛线。(幼儿动手操作前,提醒幼儿注意剪刀、铅笔等工具的使用安全)。
(1)毛线绕画框----把各种形状的厚卡纸边缘剪成均匀的锯齿状,按一定的规律用毛线在锯齿间缠绕,做成好看的画框。
(2)毛线球----把毛线剪成许多长短相同的'段,然后在中间部位捆扎,做成毛线绒球。
(3)编辫子----将适量的毛线段平均分成三股,幼儿练习编麻花辫。
(4)编花篮----用毛线做纬线,在成品小塑料花篮的经条上按一定规律缠绕,进行编花篮。
(5)织渔网----先将毛线缠在梭子上,像织毛衣一样起一个头,左手拿一个像尺子一样的竹板,然后用梭子在板上及上一层的网扣中来回穿梭系扣,这样网越织越大。
(6)毛线粘贴画----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好图,再沿画好的轮廓涂上胶水,选好毛线,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连线环贴、剪碎粘贴、剪段贴。
3、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活动。
(1)启发幼儿根据方案充分发挥想象,及时表扬好的构思,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2)提醒幼儿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
三、活动评价。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各自的玩法。
(1)师:小朋友,你把毛线变成了什么?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你们)的作品?
(2)引导幼儿从的构思、色彩搭配、美观度等方面对比欣赏各组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总结、评价整个活动。
(1)我们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把毛线变成了美丽的作品,你们真了不起啊!
(2)根据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既肯定活动专注、工作善始善终以及勤于动脑、构思巧妙的幼儿,又指出某些幼儿的不足,以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提出要求。
四、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一角,以便幼儿随时欣赏、学习。
玩毛线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是如果在活动中提供的范例太多,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会局限幼儿的思路,幼儿的作品多数会以模仿为主,创新内容单一。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采用了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自己作出结论,自己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毛线变变变活动旨在让幼儿由易到难,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但是一些技能技巧还是需要老师去合理的指导,幼儿才不会畏难而退,才能使幼儿建立起创造的自信心,体验创新的乐趣。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五
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一定的手工制作技能。
物质准备:
一、《手影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创造力,愿意动手制作。
手影儿歌:两把大剪刀,八把小尖刀,背个大书包,总爱横着跑。(两只手指分开,手心面向自己,两只手心重叠交错,大拇指朝上,大拇指为钳子,手心为壳,其余手指为腿)。
二、1、教师逐个出示自制成品,幼儿欣赏并观察。
(如:纸杯做的“卷发娃娃”,香皂纸盒、工字钉、饮料瓶盖做的照相机,饮料瓶盖和卡纸做的“蛇”、果冻盒和卡纸做的青蛙,烟盒和吸管做的机器人等,一次性筷子和卡纸做的`蜻蜓,酸奶盒和气球、吸管做的吹气鱼等等)。
2、教师通过介绍部分作品,引导幼儿讨论制作的材料并提问幼儿。
3、教师讲述特殊材料用法及注意事项。
a、双面胶的使用:先将一面粘在材料上,再将另一面扒开粘合。
b、工字钉的使用:抓住“帽子”一头以防扎住手。
c、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甚至可以将成品拆开研究制作方法。
d、培养幼儿常规意识有始有终,将物品归放整齐。
4、分组投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鼓励幼儿做出与老师不同的作品。
三、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并评价,教师点评幼儿新颖有创造力的作品并推广。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比较成功,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是我的感悟: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有趣的手影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创作的兴趣,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创作效果比预期的强很多,幼儿的作品新颖独特有想象力,来源于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二、缺点。
1、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应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搭配在一组进行创作,这样能相互带动,共同发展。
2、手工创作中教师的指导语不应太多,应让幼儿多观察,多探索,在创作中寻求方法并和同伴合作。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模仿亚运运动项目的动态,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拼摆自己喜欢的亚运运动项目的动态。
3.激发热爱运动、关注亚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亚运运动项目标志图、纸条造型范例、小魔棒娃娃。
2.橡皮泥、小盘子、插塑、围棋子、废广告纸条、底版、剪刀、糨糊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了解亚运的欲望。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2010年亚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幼:在广州举行。
二、观察图片,模仿运动项目动态。
1.师:(出示图片)这些运动项目你们认识吗?幼:我认识射击,我认识足球,我认识篮球、乒乓球,这是摔跤、游泳,这是举重……2.师:你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请你选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摆一摆造型,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摆得像不像。(幼儿摆造型,教师观察、纠正)。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摆个造型,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运动项目。(有两位小朋友上来分别摆了射箭、举重等造型)你摆得真像,大家一下就猜出来了,下面的小朋友真聪明,都能猜对。4.师:现在老师摆造型,请小朋友用桌上的小魔棒娃娃把老师摆的造型变出来。(全体幼儿用魔棒娃娃折出运动造型)。
5.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魔棒娃娃摆一摆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造型。(全体幼儿用魔棒娃娃摆自己最喜欢的造型)。
三、交代要求,探索操作材料的方法。
幼:可以用笔画出运动造型、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运动造型、可以用纸折……。
1.师:(出示围棋子)看这是什么?怎样用围棋子变出运动造型?可先从哪里开始拼摆?幼:先从头,再到身体,再拼手、脚。
2.师:(出示橡皮泥)这是什么?橡皮泥也可以做出运动造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橡皮泥、小盘子,你们怎样做造型呢?(提醒幼儿,摆好造型后还可以把盘子美化一下,变成一个亚运纪念盘)3.师:(出示插塑)这是什么?动动小脑筋,插塑也可以用来摆造型呢。
幼:运动造型的头怎么折?
师:这是正方形的纸,怎么变成圆形呢?幼:可以剪,可以折。
师:对,可以用折的方法,折掉四个角,看,一个圆形的头就变出来了。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指导重点放在纸条的塑造拼摆上,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
五、展示作品,激发关注亚运之情。
1.师:请先做好的小朋友给旁边的好朋友猜一猜,摆的是什么运动项目。
师:大家都猜出来了,说明你摆得很像。你的作品再修改一下就更像了。(每种操作材料选一)。
4.师:今天小朋友用各种材料摆的亚运运动造型漂亮吗?幼:漂亮。
师:那怎么才能让其他班的小朋友、让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能看见呢?老师有个好办法,把它拍下来放到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上,让大家都来关注亚运、支持亚运!你们同意吗?幼:同意。
1.把材料继续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再去尝试别的方法。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长大为国争光。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七
1、尝试用抗沙包、筑堤坝、搭人墙等抗洪抢险的动作表现乐曲《将军令》铿锵有力、充满豪情的风格。
2、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和同伴共同用合适的动作表现乐曲。
3、体验与同伴在模拟情境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解放军抗洪抢险的光盘、录音机、乐曲《将军令》。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铿锵有力、充满豪情的风格。
(1)完整欣赏乐曲,讲述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自己想象的有力动作表现乐曲。
指导语:我们听着音乐,试着用有力的动作做一做。
2、欣赏录像,尝试用录像中抗洪抢险的动作表现乐曲。
(1)欣赏录像,感受紧张的气氛,了解抗洪抢险的`动作。
指导语:刚才我们在录像中看到的抗洪抢险有哪些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出示相应的图片。)
(2)再次欣赏乐曲,尝试将动作图谱与乐曲进行匹配。
(3)跟随乐曲,在图谱的提示下完整地用动作表现。
3、小组讨论,用不同的动作方案表现乐曲。
4、分组表演,体验与同伴在模拟情境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引导幼儿用其他符合乐曲风格的情景表现乐曲。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八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还要避免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依据这些目标,我为本班幼儿设计的这个美术活动主要让幼儿享受参与绘画活动的快乐入手,发展幼儿运用美术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的技能,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动物皮毛纹路的神奇和美丽,给幼儿美的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几种常见动物身上的花纹图案,感受动物皮毛纹路与色彩的神奇与美丽,了解动物斑纹与环境的关系。
2.尝试用用涂染的画法画有斑纹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挂图27号;《小朋友的书.美工》。
2.水粉颜料及水粉笔。
3.活动前丰富有关动物皮色花纹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物身上的美丽花纹。
1.教师用一张留有小洞的纸覆盖在图片上,引导幼儿观察斑纹,猜猜是什么动物?
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
2.仔细观察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斑纹是什么样的?
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身上有斑纹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身上有斑纹,是什么样的吗?
三、画一画有斑纹的动物。
1.欣赏《小朋友的书.美工》第21页“有斑纹的动物”上小朋友的画,说说他们画什么了?每一种动物身上的斑纹是怎样的?像什么图案,有什么颜色。
2.幼儿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介绍作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刚开始看图片那个环节,带着神秘感进入,幼儿的兴趣很高。可是到了后面有些幼儿就管自己在那玩起来了。第一、图片准备太少,所以幼儿的认识不够多,导致幼儿的想象空间不足,到后面绘画环节的时候画出来的图画都差不多,应该在活动前先丰富幼儿知识,让幼儿先了解动物皮色花纹与环境的关系,这样在绘画过程在幼儿的绘画就不会怎么单调了。在幼儿绘画结束时不应该考虑时间的问题,应该让幼儿帮忙把动物涂上美丽的颜色,让他们感受色彩的变化。作品展示的时候应该让幼儿自己自愿的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老师自己在那里选作品让幼儿介绍。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九
1、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状,并能用已学过的各种变化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3、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1、课前已欣赏过蝴蝶标本、图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态。
2、纸、剪刀、钩线笔、蜡笔、胶水、回形针;蝴蝶头饰一个。
3、《梁祝》乐曲,录音机。
4、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
主要环节:感受美——创作美——表现美——感受美。
情景设计: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能让幼儿亲身地感受,以直观的、具体的美来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铺垫的。
1、欣赏蝴蝶的美。(出示蝴蝶图片的展版)。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蝴蝶)。
(2)这些蝴蝶长得什么样呀?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可以走上来仔细地欣赏一下。
(3)集中:你觉得这些蝴蝶怎么样?
(4)讨论:什么地方很漂亮?(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蝴蝶的图案美、对称性等特征)学习词:对称,两边一模一样叫对称。请你来找一找蝴蝶有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两边的花纹、图案、颜色、大小等是一样的)。
(评析:第一环节是一个感受蝴蝶美的过程,以《梁祝》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了孩幼儿子听觉上的美,展示各种蝴蝶图片让幼儿欣赏,给了幼儿视觉上的美。因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这一环节是为了给后面的创作作铺垫。)。
2、创作蝴蝶的美。
(1)蝴蝶真的很漂亮,你想自己扮成蝴蝶吗?(出示蝴蝶头饰,引起制作兴趣。
(2)动动脑筋看,老师是怎样把这个蝴蝶头饰做出了;来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剪出对称的蝴蝶?(把纸对折后,画上蝴蝶的半个身体,再沿着线剪下来)。
(3)小朋友可以在蝴蝶身上画上各种线条或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我们来比比看,谁做得蝴蝶头饰最漂亮。
(4)幼儿制作蝴蝶头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各种线条和图案装饰蝴蝶)。
3、幼儿头戴蝴蝶头饰进行表演。
(1)小朋友做的蝴蝶头饰真美啊,你们可以相互介绍一下。
(2)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想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扮作一只美丽的蝴蝶到花园里去玩耍吧!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为幼儿创设表现美的机会。让幼儿在优美的乐曲声和创设的环境中表演,相互欣赏着美丽的蝴蝶头饰,从整体上感受到了美,从而幼儿会产生一种知觉美。)。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十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让孩子初步了解基本知识,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结合现在孩子学乐器热,特设计此活动。希望以点带面,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体验乐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乐,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1.《紫竹调》录音(独奏与合奏)。
2.古筝一架。
3.图片四幅:高楼大厦热闹的马路江南田园风光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4,录像(1)热闹的街口(2)江南美景、(3)合奏《紫竹调》。
1.欣赏民乐《紫竹调》。
幼儿可以闭着眼睛欣赏。
2.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1)“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2)出示古筝,了解它的简单知识。
“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
(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3)熟悉古筝音色。
“古筝的音色特别好听,现在,你可以过来弹一弹,听听它发出的声音。”
(4)“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3.欣赏乐曲第二遍(老师弹)。
(1)提问:你听了感觉怎样?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缓慢、优美的乐曲。
2)出示四幅图,教师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这四幅图中,有二幅表现的就是乐曲的内容,请你再次欣赏,然后把这二幅图选出来。”
4.欣赏乐曲第三遍。
(1)自由讨论。
(2)幼儿回答。
(3)“接着请你边听音乐边来看两段录像,看看到底适合什么内容。”
提问:这下你知道了吗?再次肯定录像与图片内容。
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正是描绘了江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觉。
5.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现在请大家欣赏合奏曲《紫竹调》,你可以学一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也可以轻轻地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来表现。”放录像配音乐“民间音乐中还有很多好听的乐曲,我们下次再来欣赏好不好?”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一
1、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2、能大胆发挥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画面。
3、学习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
能大胆发挥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画面。
:学习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
:小丑图片、绘画工具。
一、开始部分。
小丑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小丑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丑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做小丑表演的动作。如:打招呼、敬礼、挥手、再见等。
3、幼儿师范“敬礼”动作,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小丑敬礼时身体的动作姿势。
4、教师简单示范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出示小丑简笔画图片)。
5、幼儿自由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出新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
:本次美术活动主要是画小丑,而且是动态的小丑,我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强调了小丑的五官都夸大了,所以在绘画时都注意到这一点,画出了动态的小丑,内容环节设计合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十二
1、乐意尝试使用棉签表现流畅的线条与小点。
2、体验给柳树姐姐梳头的快乐。
能使用棉签画流畅的线条、点小点。
控制棉签上颜料的多少,保持画面的整洁。
1、经验准备:前期有使用水粉颜料的经验。
2、物质准备:柳树的照片、绿色水粉颜料、水、棉签、印有树杆的a4纸人手一份。
(一)欣赏介绍(了解柳树的特征,感知春天柳树的美丽)。
出示柳树的照片。
关键提问:这是什么树?你在哪里见到过?
小结: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越来越长,枝条上长出了嫩芽。春风吹来,柳条在风中飘来飘去,多美丽呀!飘着飘着柳树姐姐的头发就吹乱了,快来帮它梳一梳头吧!
(二)操作尝试(了解棉签绘画柳树的方法)。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小棉签当木梳,替柳树姐姐梳头。
2、教师与幼儿轮换尝试操作。
(1)棉签走路:画流畅的线条。
关键提问:怎样才能让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的?
小结:梳头时我们要请棉签宝宝喝喝水,站站好,鞠个躬,起步走,走到底。
(2)棉签跳舞:点小点。
小结:柳树姐姐的头发梳通了,树叶发芽了,高兴地在树上跳舞。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注意小棉签的用法)。
1、师:还有许多柳树姐姐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她们梳梳头。
2、创作要求:
(1)注意沾颜料时,棉签在颜料盒旁边鞠个躬,停一停。
(2)提醒幼儿控制棉签上颜料的多少,把线条画流畅。
(3)用小点表示树芽,鼓励幼儿画得多一些。
(4)引导幼儿画好后不要用手去抹,保持画面的整洁。
小结:看,柳树姐姐多漂亮呀!柳树姐姐说:“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梳头,让我变得更漂亮了。”
(四)引导评价(交流分享)。
幼儿间相互交流欣赏作品。
师:哪张是你画的柳树姐姐呀?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喜欢哪个柳树姐姐呀?为什么?
小结: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的,梳得又整齐又干净,有的还带上了好看的小夹子、系上了蝴蝶结。柳树姐姐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公园里面看我。”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三
1、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知道中国书画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感受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用文房四宝成功作画的快乐。
课前请家长帮助收集文房四宝相关资料、实物等。
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资料;中国书画几张、文房四宝一套、名家名画欣赏ppt、文房四宝flash课件、作画步骤视频片段。每组一小桶墨水,一个盘子(里面装有水)、宣纸、彩纸做成的卷轴,废报纸铺在操作桌上,旧毛巾一组一条。自制的蔬菜印章、(人手一个)印泥。
一、参观书画王国,引出文房四宝:
边听古典音乐边参观书画王国,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自由欣赏,初步感受书画美,你在书画王国里看到了什么?我们欣赏了这几幅很非凡的字画,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中国书画)。因为它用的材料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如果想要写出或画出这些漂亮的中国书画需要哪些材料呢?(笔墨纸砚启发幼儿寻找答案)。
二、了解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在一起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文房四宝,它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咱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我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好孩子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文房四宝。(观看文房四宝课件)。
师:文房四宝有笔墨纸砚,老师还有许多有关文房四宝的问题没有弄明白。孩子们能帮助老师去寻找答案吗?我们分成毛笔组、宣纸组、和墨砚组分别去寻找答案,然后一起来分享我们找到的答案。
4、砚台是用什么做的?用来干什么?(石头做的,用来研墨。);。
三、欣赏水墨画:
刚才我们认识了文房四宝,用文房四宝画出的画叫中国画也叫水墨画。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节目叫“画卷”,演员们用手臂代替毛笔,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
中国的文房四宝可以画出那么美的中国画,从古到今,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大画家,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位,来,我们一起看看(欣赏中国画名家名作ppt)。
师:孩子们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淡--浅;水分少--干;水分多--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欣赏了这么多水墨画,孩子们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表达?(栩栩如生、妙笔生辉)。
四、尝试画水墨画:
我们熟悉了文房四宝,想不想用文房四宝来作画?
1、教师示范作画步骤视频片段:
2、幼儿拿好毛笔,先用清水蘸湿,再蘸上墨汁。
(提醒他们蘸浓墨时笔中的水分不能过多,若太多时先在湿布上拖一下,不可以乱甩。)。
3、尝试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相互欣赏。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画水墨画高不高兴啊!让我们也学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们用手臂代替毛笔,向老师们展示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来放松放松我们的小胳膊吧!
大班艺术综合教案(实用14篇)篇十四
1、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大小、色彩、形状不同的蛋壳。
2、课件——艺术家玩蛋。
3、各色彩纸、瓷土、浆糊、等制作蛋的工具材料。
1、复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结合歌词,让幼儿明白蛋是生命之原。
2、第一次表征:想用这些蛋壳要做什么?
3、通过课件欣赏艺术家的蛋艺术,(1)孟昭丽雕刻着美国42位历届总统头像的蛋雕。(2)俄国法贝热的9枚彩蛋。(3)各种复活节彩蛋。
4、再次表征:我们来设计蛋的艺术品。
5、分组活动:
(1)蛋壳拼贴画,
(2)泥塑彩蛋。
(3)蛋壳。
6、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交流和欣赏。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小小蛋儿把门开。第一遍唱玩后,师:还有哪些小生命是从蛋中出来的?我们也来唱唱,(孩子们的表达各不相同,有的唱小鸭,有的唱小蛇、还有的唱恐龙、凤凰……)。
子诚:小小蛋儿把门开,飞出一只凤凰来,漂亮的尾巴像朵花,呼呼忽忽跳起来。
……。
(教师从艺术为切入点,将爱、美、生命的人文很自然的融如其中,体现了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多种教育关系相融合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引发了幼儿对生命的讨论和关注)。
幼儿:什么是生命之原?
幼儿:因为蛋是圆圆的呀。
幼儿:不对,是说小鸡,小鸭,喜鹊、大海燕、鸭嘴兽,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原来是从蛋中走出来,所以就叫生命之原。
幼儿:还有小企鹅、
教师:
2、教师: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了这些蛋壳,他们是谁的蛋呢?
幼儿:鹌鹑、鸡蛋、鸭蛋。
幼儿:他们有的大点、有的小点。
幼儿:颜色也不一样。有的白的,有的花的,有的有点红,
幼儿:有的上面有些小点点。
教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这些蛋壳有什么么想法?
幼儿:我想做一彩蛋,
幼儿:彩色的灯泡。
苏裕:做游戏机。
静怡:我想在蛋壳上面帖上翅膀,把它变成一只小蜜蜂。
牧义:彩色的气球。
璐茵: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变成可爱蛋宝宝,
……。
教师: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蛋的?
利用课件让幼儿欣赏(1)孟昭丽雕刻着美国42位历届总统头像的蛋雕。(2)俄国法贝热的9枚彩蛋。(3)国外的各种复活节彩蛋。与幼儿一起欣赏、谈论。
幼儿:哇。蛋壳上有人像,是谁呀?
幼儿:是死掉的人吧,为了纪念他们。
幼儿:看起来有点透明,是用画的吗?
子彦:应该是用刀在上面雕刻的'。
教师:对了,他们是42位美国历届总统,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他们雕刻在上面吗?
幼儿:因为他们都很了不起呀。
幼儿:是要把他们放在上面,点香,给他们拜拜。
教师:是因为他们很都非常的杰出,艺术家将他们雕刻在具有生命之原的蛋壳上,就特别有意义。
幼儿:是美国人雕刻的、雕刻他们自己的。
教师用很自豪的语气说:不,是我们的雕刻家孟照丽雕刻的。并把它献人民和美国人民,希望和美国友好相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幼儿:哦,世界就不会再有战争。
(将爱祖国,爱和平的和幼儿的艺术欣赏融合起来,爱国、英雄主义便很鲜活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自然就有亲切感)。
教师:那你们想想艺术家怎样才能完成这样伟大的艺术作品。
幼儿:要特别特别的细心,因为蛋壳很脆很容易破的。
幼儿:先用笔在蛋上画好图,再用刀雕刻。
幼儿:要花很长的时间,的雕刻。
教师再出现一组俄国的艺术家的彩蛋艺术,
幼儿:太美了,它不是真的蛋壳做的。
幼儿:是用黄金做的,里面有一辆黄金的车。
幼儿:还有一只小鸟。
教师:是布谷鸟。
幼儿:上面还有有钻石,珍珠。
幼儿:很珍贵的哦,
教师介绍:这是俄罗斯沙皇时代皇家珠宝设计师法贝热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彩蛋,在国外复活节时会用彩蛋做礼物送给亲人朋友,庆祝新的日子的到来。
3、教师:刚看了,艺术家的彩蛋,我们也来设计我们的彩蛋吧,
教师介绍三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的选择,
重点指导,用蛋壳装饰彩蛋一组。
教师再次围绕“你想做什么呢?怎么做?”这一话题,与幼儿一起互动,制作,支持幼儿完成自己的设想:子彦与瓶盖结合做彩色的灯泡,文红做了彩蛋娃娃,子诚在做了一个惊喜蛋,……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因为他们对蛋艺术的热爱,所以每一位幼儿都在装饰,表现方法也各有特色。在活动中也乐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文红不小心就把做了一半的蛋壳弄破了,其他的同伴赶紧帮他想办法,可以用彩纸做一顶帽子不就好了吗?丁丁做好的彩蛋滚到地上了,子诚马上说你用橡皮泥做的底座它就不会滚了。子峻则用一条彩带将彩蛋挂了起来。他们还自己把作品展示出来,有的说:这彩蛋很珍贵的,要写上我的名字,有的说:我这彩蛋上画有我自己,我要送给老师做纪念。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材料的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探究性的学习、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使孩子们的创造性得以无限的发挥,是富有个性而开放的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