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家乡的风俗免费篇一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可有些还是有区别的。
临近春节的时候,马路上,树上,商店前都张灯结彩;时不时还会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各个超市里大人们老人们都在办置自家的年货,把超市挤得个“水泄不通”。而孩子们则在外面成堆成堆地玩,好不热闹!
到了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就甭想睡好觉了,从晚上到早上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放鞭炮,都没有消停会儿。真正到了春节这一天,一定要早早的起床吃饺子,在每次吃饺子时,姥爷总是会跑下去放上一挂鞭炮才会上来。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飞鸿腾达。
吃完饺子后,便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刻了,那就是发压岁钱!姥姥姥爷坐在沙发上,而我们小孩子跪成一排各磕一个响头,大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们疑惑地看着他们,没有得到答案,这时姥姥姥爷拿出了红包,我们笑着接了过来放到口袋里。接到钱包的那一刻,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接着我们就出去拜年了。出了门,就会看到地上都是红纸屑,看得眼花缭乱啊!遇见认识的老人就说“新年好啊,*姥姥!”转到时间差不多时便回家了。
回到家便看到大人都在包饺子,我们也不甘示弱。先洗了把手,再把袖子撸起来,戴上围裙,坐到椅子上,有模有样地向大人们学了起来。我拿着擀面杖笨拙地擀皮儿。刚开始擀地是奇形怪状的,但是慢慢地就圆一些了。干完后就觉得好有成就感,但不幸的是我已经“面部全非”了。
我们吃饺子时,我竟意外地觉得这次的饺子异常的好吃,我吃了很多,弄得我还老打嗝。晚上,我们开始放烟花,在夜空下放出的烟花光彩夺目,包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想来想去春节便是我最想过而且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了!
家乡的风俗免费篇二
提到元宵节,大家一定会想到汤圆吧!
可是,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原来如此,那我们家也要团团圆圆。
想要团圆,那就得吃汤圆,这次,我要自己包汤圆。
第一步,上网查找资料,拿纸笔记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热水、花生酱、糖。准备好后,就看我大显身手吧!以前只是看过别人做汤圆,心里也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里,把热水一点一点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调成糯米面团(一定要用热水,否则面团容易开裂,包的时候很难包住馅)。把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会大小不一致。接着在花生酱里加一点点糖,把面团压扁,然后把花生酱包入面团中,虎口收紧。右手按馅,左手收紧,动作要连贯。包完馅再轻轻搓圆,然后表面裹上干糯米粉。一个个汤圆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懒猪,躺在盘子里,真可爱,我不禁开始赞叹起自己的手艺。
接下来就是煮汤圆了。在锅中添水,烧开后下入汤圆,看着一群白团子在水里翻滚,像极了夏天在泳池里嬉水的小朋友们,上蹿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静下来。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来了。
把做好的汤圆放在盘子里,端上餐桌,让全家人品尝下我的劳动成果。家人们连连称赞,爸妈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这么香,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汤圆,让人感觉美味又幸福,生活都变得更甜蜜了。
家乡的风俗免费篇三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免费篇四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 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免费篇五
今年的年三十,亲戚们都要到我们家里来吃团圆饭。一大早,爸爸就买了香烛、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回来。
不一会儿,婶婶、叔父和弟弟他们一家人就到了。还没来得和弟弟玩一玩,爸爸就让我跟他去一起去买鱼。鱼买回来后,爸爸立马开始打理。爸爸先把鱼放到菜板上去除鱼鳞,再去除鱼的内脏,然后放一些姜片和葱段在鱼肚子里去除腥味。爸爸一共打理了三条鱼,这三条鱼要做成不同的味道。一条做成红烧鱼,一条做成酸菜鱼,还有一条做成清蒸鱼。
晚上,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菜。可是大家都没有坐下来吃饭的意思。原来今天这顿饭和平时吃饭不一样。开饭之前,爸爸在桌子前点燃了香烛和纸钱,听妈妈说这是在请各路神仙和故去的亲人们吃饭。等他们吃完后,我们才可以吃。
终于可以吃饭了,我毫不犹豫地夹起最喜欢吃的鱼头,却被爸爸叫住了:今天的鱼头不可以吃哟!“”为什么不能吃鱼头呢?"我不解地问。爸爸说:“今天既不能吃鱼头,也不能吃鱼尾,鱼头鱼尾都要留着,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原来,吃团圆饭有这么多我不是道的规矩呀!今天可算是长知识了!
吃完团圆饭,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长辈们就开始给我和弟弟发压岁钱。哇!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钱,我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每年的除夕,爸爸都让我和他一起守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年。不过要守到凌晨十二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困到不行就提前睡下了。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午夜的鞭炮声时,我知道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与大家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