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写下来可以加深印象,也方便以后的参考。在下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指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一
一向有给自我制定读书的计划,却都未真正付诸行动。所以,最终走进图书馆,文山书海里竟然茫然起来!满满都是书,没听过、没见过的书!
为了培养进取性,开始应当是读相对于简单的书,小说之类的!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读,不知所云,弃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图书馆看了部分,却无法借阅!我可能也是无法欣赏这本小说,我相信不是所有的经典对所有人都适用!
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然不明白它是个电视剧、电影、一本小说,亦或是一首情歌!只是对着这个记忆拿的这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亦不明白,它只是其中的一篇中篇小说!
她是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茨威格以他高超的内心活动描述了一个女人,在她弥留之际,用最终的力气写下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一位作家倾述她一生的痴情。
前半部分儿时的情感引发了我强大的共鸣,我想大部分女孩子都经理过这么一段暗恋,他笑,你的整个天空都是彩色的,他不开心,你也是乌云密布;每一天张望他的教室,制造偶遇的情节,篮球比赛时奋力的呐喊.......也总是觉得,他是最优秀的,清新的外表,优秀的品格........自我也学习更加认真,为变得更优秀,让这份低到尘埃里的情感有所........
小说终归是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更高体现,也许小说读的荡气回肠,生活却终归要回到生活,有父母爱,师生情,同学谊!所以我既没有说破,也没有填去他的大学,他的城市,后面也没有因为当初心心念念的减肥到94斤就去告白!
大学去了天府之国成都,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份懵懵懂懂维系了7年的情感也在大一下学期时结束,即便之后再见,那份心理,也已经留在昨日了!
也在慢时光店里写下同一封信,相约5年之后一齐打开!之后他说,那个店不在了,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那句“如果你未婚,我未嫁,我们就结婚!”。
大学的时光总是完美,也是闲的__!
尼姑庵与和尚庙的学校联谊是缺少不了的,同学开展的社团活动,他是邀请过里的嘉宾,我是被叫过来的表演嘉宾。提前到的我们被要求帮忙布置场地,刹那间,电光石火,石破天惊!如愿在表演节目下台后,众目睽睽下拐走“狼多肉少”中的一大块肥肉!我相信那是一见钟情,可是概率也说,一见钟情能走到最终的不多!
也许是因为不成熟,也许是因为性格不合,罗曼蒂克的感情也在两个月左右结束了!
我对这段经历经过了很大转折的看法,从一开始的愤怒、不解、痛苦,释然,之后的感激!恨是因为年轻的骄傲被践踏,释然是时间的荡涤!
之后,我遇到一位很爱我的先生,生活细水长流,偶尔回味那段惊心动魄,也感激他在我年轻的时候来过,让我变得成熟,教会我去爱别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二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里有四个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看不见的收藏,一颗心的沉灭,热望的秘密。
高尔基在给茨威格的回信曾写到:“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个短篇小说,我高兴的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
的小说家41岁生日的那天,从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开信封坐下来看:
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己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边六年,就是这样靠回忆,不到一年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围,希翼着能到他的身边。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这是他离开前的承诺,一个男人是这样可以轻易的将承诺说出口,却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迹的忘记。可以不拥有,但是不要拥有后再失去,那种空白的痛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孤身远行了,带着爱离开了。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纪念那忘却的时刻。”然而,他却不会想起,如果没有这最终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时间,她回来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间,为了让他的孩子,可以过和他同样的生活,不沾染灰尘,杂质的生活。她永远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内心,她只爱一个人,一个将她遗忘的那样彻底的一个人。可以放弃自尊,放弃一切去爱他,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让他觉得低贱。又是一次离别,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话语,“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希望他可以回忆起她曾经的幸福,但是,他没有,终没有记起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头发花白的管家都能记得的,而他却能这样忘记。眼泪终于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恒久以来她的爱转移的承载体也失去了,终于,内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绝望,彻底离开,结束自己的伤,自己的痛。
这样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让我心疼,让我动容。这就是女人,为爱可以不计一切,可以飞蛾扑火,为了一点点的幸福,即使再短暂的幸福,可以用一身的伤痛去守侯。无论那是个怎么样的男人,无论是否值得。爱了,永不回头。
信终于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可以拼凑起来,他似乎记起当初的小女孩,记起那三天的相处,那个年轻女郎的美丽,可是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他的身体已经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天他生日的这一天,第一次空着,他也知道已经也将空着,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还弥漫在这个屋子!他的眼泪终于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来,走到门口,推开房门,望向对面的屋子,隐隐约约,那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有依稀的灯光,窗户微微的开着一线,窗户后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时的样子,她纯洁,美丽的眼睛,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一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三
《狗牙雨》属于中短篇小说集,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杜元潮和他的爸爸杜少岩被大地主程瑶田收留了,于是杜元潮就和程家的女儿程采芹天天玩耍,时而乐,时而悲。但是就是一场如狗牙般的雨,成为了杜元潮生命中的转折点,最后因为一点错误而离开,并被爸爸打成了口吃。
其中的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杜元潮跟随父亲,走在大河边,有的是风景,有的是好玩之处。草丛里忽然跃起一只野兔,桑树枝上忽然闪现出一个圆圆的鸟窝,一条大鱼忽然跃起,原本是想激起一团水花的,却落在了岸上,在阳光下无奈地打着挺儿……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多么让人身临其境,多么让人流连忘返!
天开始下雨了,一种叫“狗牙”的雨。那雨不是一丝一丝的,而是一点一点的,仿佛这雨早在空中时,就被剪子剪成了一小截一小截。满天空的狗牙,一颗颗,很有力,皆很锋利,亮闪闪的。它能穿透薄薄的叶子,砸在人的脸上,让人麻酥酥的。它们一颗撵着一颗,却又十分均匀地落向荒草萋萋的广阔的大地。就只是一场如狗牙般的雨,作者也能把它写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神经紧绷,让我们也仿佛正在经历这场大雨。
正如曹文轩本人所说:“我喜欢水—水性。我们不可以为水性是软弱的、缺乏力量的。水性向我们讲解的是许多深刻的奥义: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水的轻与柔。”
其中人物个性也十分鲜明:朴实尽职的杜少岩,不怨天尤人的程瑶田和相互逗趣玩耍的杜元潮和程采芹,还有与杜元潮争夺程采芹的小霸王——邱子东。他经常欺负杜元潮:不给他吃红枣,让他直流口水;让他当自己的跟班;让他在太阳底下晒得汗淋淋。但有恨也有喜:邱子东坐在草垛上,看着杜元潮和程采芹两人不理他,一起向大河跑去……这故事真是一波三折啊!
让我们走进童情,走近水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四
爱情写到小说里拍到电影里,男女主人公无论命运几多坎坷,情仇爱恨几多纠缠错乱,过程中,一种姿态永远要做的,那就是期待,期待另一个人的感情呼应。一代代人做着同样的实验,好像吃尽千辛万苦,好像孤独感越来越强烈,这种幻觉最终成为艺术最原本的冲动与构思。
故事的构思源于某种真实的固执。一个人明明白白地等着另一个人的声音,可那声音在流逝的每分每秒变得越来越飘渺,虚幻。期待变成一份苍白的守望,守望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构思源于一个女人对爱的固执,她告诉我原来爱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放弃!
我轻轻地走进去,沉沉地走出来,始终被莫名的孤独和感伤纠缠着。我曾尝试用哭来发泄心中所被震撼的情绪,但这并不能体现我真正的感情。后来我知道,我惟有沉默,沉默而已。沉默不是压抑,而压抑却是沉默。
这是一篇热烈狂放的爱的宣言,一个女人在她仅有的一个心爱的儿子死后,点起第五根蜡烛,给孩子的父亲一个从不认识我而我不停地在爱着的人写一封信,诉说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
她从十三岁就爱上了作家亚尔,可一直到临死,他都不知道她的一切,在漫长的时光中,几次在一起,她充当着一个邻居小女孩,委身给他的十八岁少女、舞厅中带回来的女人等不同的角色。
她倾注一番从不要求回报、无限奉献的真情。可悲的是她死后他才知道一切。她独自抚养他们的儿子,把他看作他的再生,孩子意外离开后,这个女人也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从他那里,她什么也没有得到,没有一个孩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字,甚至连记忆中的一点地位也没有。
一个比任何人都爱你的人,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一个等候你的呼唤而你从不呼唤的人,这是怎样一种悲怆感情?再怎么也没有无私而不求回报的爱了。
只有少女时期才有这样不加掩饰不求回报的情怀吗?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相互守着一生一世,却可能始终没有彼此轻轻触及。没有拥有,只有永恒的背离,于是等到失去才是永恒。事实证明,我们常常被虚幻的东西打动,想念不确定的人。很多感觉算不上爱情。但我们喜欢那样的感觉。最真的爱情常常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吧,最好的是生活在自己对爱的幻觉中吧。没有什么可以印证,虚的。但是因此觉得自己不自私,纯洁,甘于献身和守侯,原来自己还可以那样。
爱情故事都会有某种结局,就像情到深处的男女都会脱口而出我爱你!但她从未向他说过,她毅然选择了放弃。选择是痛苦的,可放弃更痛苦。
如果爱得头破血流才能证明爱得深的话,那放弃又是什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五
除了你再也没有一个我可以爱的人了。但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的身上,就像踩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
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餍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动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亲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经常听人谈论爱情,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他们知道,爱情乃是人们共同的命运。他们玩弄爱情,就像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的经历,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洋洋得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六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第一次明白这个作家,是初中的语文课本,课文选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争夺南极的斗争》部分。英国人斯科特,满怀期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了对手挪威人阿蒙森留下的请求:证明阿蒙森的成功。那是怎样的`绝望失败者不仅仅要承受失败的痛苦,还要为他的对手证明。可是斯科特没有拒绝对手的请求,并在回程的路上死去。
当时读是一种什么感觉呢震撼。不仅仅是为斯科特而震撼,也为为他作传的作家茨威格震撼。此刻回头望望,原先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与文章,在我们还不了解他们意义的时候,就已经与我们相遇了。
可是,当我读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所有的钢铁烈阳都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个女人近乎疯狂的爱。书的腰封上写着: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也许是当之无愧的,但我却很不适应,也许女生读起来会比较容易被触动。
书后面的高尔基说自我“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看来我的泪点比较高。尽管茨威格的文字如此细腻真切,而书中“陌生女人”对作家r如同宗教信仰一般的爱却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共鸣。这样的爱,离人世间很遥远,以致于我有一种淡淡的排斥感。
它甚至已经超出了我认为的爱的范畴:对于女主角来说,r作家就是世界的全部,连她自我都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虽然r作家在正常的观念中,在感情方面,是十足的渣男。可是为了得到r作家的爱,女主角能够放弃一切,也能够牺牲一切。如果爱是,那么她对他的爱毒性也未免太强了一些,她完全没有戒掉的可能,一丝也没有!
多可敬,多可悲。
这样的爱,称之为病态也不为过,可是偏偏,又悄无声息。这是单恋的极致。尽管她将他看得清清儿的,可是无法自拔。
我们的这位作家r,大约是有些脸盲。前一段时间看《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家的小妹妹对华生说:“令人惊讶,这么多次,你们这些男人都没真正注意我的脸。”我想,这句话说给作家r也是适用的。
只是,对于我们的女人公来讲,未免太残忍了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七
停电中,颤颤烛光下,翻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的心象被什么堵住了,连呼吸都变得有点困难,眼睛有些模糊。
有人说,书中反映了一种新的感情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但是我却不这样觉得。书中的她深深地爱着他,却因为深知他最爱的是自由(其实是他是一个不负职责的男人),也许他会因为怜悯或者是孩子而留住她,但是她明白他却不会觉得幸福。他穿梭在各种女人之间,从不停留,因为他要的仅仅是新鲜的快乐和短暂的刺激。留住他,困住他,成全了她从小到大的梦想却违背了他的意愿,所以她选取用他想要的方式来爱他--出现,消失,出现,消失。这让我想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似乎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另一个版本。当两人生活在一齐后,也只能是杯具。
少女时期那种傻气的暗恋,这种感觉对每一个女孩来说都不会陌生,我们都曾那么好笑地喜欢过某个人,也许是你的同桌,也许是你的同班,也许是你隔壁班上每一天经过你窗前的那个他,也许和书中的她一样,是你的邻居。我们心底藏着这么一个人,以为这是天大的秘密,或者不对任何人言,只是一个人独享这个秘密。与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会成为你思维的中心,与他有关的任何事总是会让你默默关注,他周围的人会让你觉得亲切,他住的地方会让你觉得熟悉,他在你面前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会让你久久揣测;或者你与姐妹互换心中的那个秘密,互相帮忙收集那个他的任何消息,互相给对方意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却又互相隐瞒。
只是当我们离开那段岁月时,我们会慢慢淡忘那个他,也许还记得那份心动,但是人却早已遗忘。但是她,却凭着一份暗恋,渡过自己的一生。
虽然她堕入风尘,但是我却觉得她无比纯洁。
这封临死前的信,我以为这个女人会耻笑自己的傻气,会痛恨这样的男人误了她一辈子,但是字里行间,我读到的还是爱,是对过去完美的回忆,是对某人给了自己这段经历的感激,是对爱人将来的嘱托。值到临死前,她还是没有告诉他她是谁,她不想打扰他的生活,最后,他也没能记起她是他生活中无数女人中的哪一个。她到底为什么写这封信呢她说只是为了宣泄失去孩子的痛苦。我觉得,是为了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以前有人如此地爱着你,你是那么地值得得到一份深重的爱。
一个习惯于游戏人间的男人,偏偏遇见一个痴情女子,在他生活中的某一天,突然才发现这份感情,但是他却不明白她是谁,她写了这封信便彻彻底底地消失了,他收到这封信,也许犹如重磅炸弹,从此他的心缺了一角,也许这也只是一段风花雪月而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八
中秋假期,终于把茨威格大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完完整整地读完了。不得不赞叹,茨威格果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懂女人心理的作家”,敏感细腻的心理描写,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尤其是他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一不洋溢着大胆勇敢的炽热爱恋和爱而不得的撕裂伤痛。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都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却一无所知。”整个故事的概括大抵便是这句话。
可以这样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我并不赞同书中女主为了所谓美好的爱情而近乎卑微牺牲一切也要将爱进行到底的选择,但所有的爱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我十分佩服女主为了爱情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燃烧自我的勇敢与热情,那是我不曾拥有也不曾敢想的“大胆与偏执”。
女主在书中没有准确的名字,“一个陌生女人”便是她所有的代名词。那个陌生女人,从花季少女的13岁初遇邻居的他,到她死亡的那一刻,陌生女人的一生彻彻底底就是一场漫长无声的暗恋。在她的眼里,他是她“心上白月光”,是她“一生的爱恋”。
与此同时,她也无比清楚地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哪怕他们曾三度春宵,他依旧记不住她。哪怕她为他生下儿子,并偷偷扶养他的孩子,甚至因此去卖身。每年生日给他送上一朵白玫瑰,他也依然没有注意到,更别提参透白玫瑰背后深情的涵义——一个女子一生一尘不染的爱。至始至终,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恰如她的自白,“我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仿若跌入深渊。”
有关暗恋这个深情的词,大抵便是“我爱你,与你无关”,亦是“我毫无指望地爱你”,更是“我,穷极一生都未曾因爱你而疲倦”。而读完这本书却只能道一句,“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九
如同我看陈丹青笔下的专门描述旧上海女子上官的女儿露露的命运那般让人窝心和难过。
一切还没开始便已宣告了结束。
什么是什么啊?什么又是什么啊?一切都是什么?人生就是被这样的什么给毁灭了,可毁灭的操纵者,竟然还是自己。
只是因为喜欢一个男子,宿命般的喜欢,便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
可是,又因为爱,百般的隐忍,爱得如此低调和黯然失色。只为,所爱的这个男子是个滥情之人,如同胡兰成,每到一处总是拈花惹草,风流韵事不断,亦不觉心愧。而这个滥情之人,一点儿也没觉察这个爱他到极点的女人,为了他怀孕,为了他忍受了一切的痛苦是是非,为了他千般的等待万般的企盼,却依旧没有得到他的任何一点关注。
不就是一夜情吗?通过这种方式接近的男子,转身,这个男子就已经忘记了她。
她的所有为爱忍受的一切痛苦,他不知道,孩子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但是,因果知道的。最直接最残忍的惩罚,是这个孩子的因病夭折。而这一切,这个孩子的父亲,竟然还是一无所知。从一开始就不自知的,所有,到最后还是不自知。知道的时候,这个属于他的孩子已经远去,而这个爱他到骨子里的女人,也是和他永别的时刻了。
女人用一封厚厚的信,将前因后果来来回回仔仔细细啰里啰唆的全部讲述给了他听,包括如何开始注意他,包括他如何用眼神征服了她。其实,他的眼神不只是对着她一个人的,所有经过他身边的女人都能享受他的这种眼神,那种充满柔情蜜意的,天生就会诱惑女人的眼神,脉脉含情,又荡人心魄。彼时,这个女子还是个女孩,才13岁,缺乏呵护缺乏关爱毫无抵抗能力的爱上了这种注定是悲剧的眼神。
死心塌地、舍身忘己的爱着这个花心的男人,年少的爱恋那么幼稚那么肤浅那么愚蠢,以为爱上了就不会再变心了,过去是这样,以后也就这样,就这样会爱一个人一辈子到老了。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觉察的爱情更让一个孩子觉得内心有种隐秘的快乐了。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女子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得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的一头栽进了自己编织梦里,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成天心情压抑,郁郁寡欢。这个时候,内心极度缺乏关爱的女孩遇上了这么温柔的一个眼神,就这样爱上了。即便这个男子不值得爱,但是因为那样的一个眼神,他就成了她的一切,世界上的一切都成了他,尽管他一点也不知情。无数次的想象接近它靠近他温暖他关怀他,同时也被这种想象温暖了自己。
若是这种温暖的想象一直持续下去,那有多好。可是,为了接近他,她去了夜总会做小姐。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他。是的,在夜总会,她如愿以偿。他把她当成了一个小姐,一点都不知道她从一个孩子的时代起就狂热的恋上了他。一夜情之后,他就忘了她,如同忘了其他曾经和他有过肌肤接触的女子,那般绝情那般平淡。是的,就这样。
收到她的信,看完信的他,还想不起来,她到底长得什么模样,但是,拿着信的手却止不住的哆嗦了,然后陷入了长时间的凝神沉思。那个没见过面的他的孩子,那个邻家女孩,一切似乎都在梦中出现过,一切又都是那么的飘忽让人捉摸不定,像幻觉,只是梦见过而已。不曾想,这梦境,还真是一个现实。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斯台芬茨威格,他无比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描述手法,很容易让人看着他的故事就这样的陷入了进去。这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让人赞叹的是,他讲故事的细致和能力,不知不觉地就把读者带进了他所要描述的故事中去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
高尔基在给茨威格的回信曾写到:“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个短篇小说,我高兴的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
著名的小说家41岁生日的那天,从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开信封坐下来看:
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己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边六年,就是这样靠回忆,不到一年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围,希翼着能到他的身边。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这是他离开前的承诺,一个男人是这样可以轻易的将承诺说出口,却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迹的忘记。可以不拥有,但是不要拥有后再失去,那种空白的痛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孤身远行了,带着爱离开了。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纪念那忘却的时刻。”然而,他却不会想起,如果没有这最终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时间,她回来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间,为了让他的孩子,可以过和他同样的生活,不沾染灰尘,杂质的生活。她永远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内心,她只爱一个人,一个将她遗忘的那样彻底的一个人。可以放弃自尊,放弃一切去爱他,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让他觉得低贱。又是一次离别,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话语,“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希望他可以回忆起她曾经的幸福,但是,他没有,终没有记起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头发花白的管家都能记得的,而他却能这样忘记。眼泪终于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恒久以来她的爱转移的承载体也失去了,终于,内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绝望,彻底离开,结束自己的伤,自己的痛。
这样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让我心疼,让我动容。这就是女人,为爱可以不计一切,可以飞蛾扑火,为了一点点的幸福,即使再短暂的幸福,可以用一身的伤痛去守侯。无论那是个怎么样的男人,无论是否值得。爱了,永不回头。
信终于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可以拼凑起来,他似乎记起当初的小女孩,记起那三天的相处,那个年轻女郎的美丽,可是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他的身体已经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天他生日的这一天,第一次空着,他也知道已经也将空着,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还弥漫在这个屋子!他的眼泪终于掉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一
二十年前读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是羡慕男作家的艳遇;二十年后在电影院里看中国版的同名电影,心态大变。艳遇还是那个艳遇,羡慕却不再是一样的羡慕了。此刻羡慕的,是女主人公独立的、充满自尊的人格。
那样长久地、痴迷地爱着一个男人,甚至能够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了。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人格上不独立的表现。但实际上这个女孩却有着真正独立的人格。她就那样任由自己爱着,她的爱不受男人的花心的影响,不受其他女人的影响,也不受另外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的影响,更加不受世俗的条条框框的影响。
我们能够比较着想想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的爱可能是什么样貌:男人的花心可能会使她愤怒,因为她会认为这是对她的忽略与贬低;其他的女人会被她看成竞争对手;另外一个男人的关注会使她脆弱的自尊得到暂时的安慰;她还会时时顾及到自己的言行会使别人怎样看自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格上不独立的表现,因为这样的女人总生活在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和牵制之中。
在舞会上,男记者三言两语就让“陌生女人”跟自己回家了。女人的话外音说,“我不管什么自尊不自尊了”。但她这样做这却是最大的自尊。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愿望的尊重。还有什么愿望比爱和被爱的愿望更重要、更强烈呢?她爱那个男人,在那个男人召唤时她如果不去,那就完全不是自尊了,说好听一点那是“尊重他人的意愿”,说不好听一点是“向他人或者世俗规则行贿”。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一夜欢愉之后,男记者偷偷地将一些钱放到了“陌生女人”的手包里。这个行为无意间将爱他的女人变成了妓女,同时将自己变成了嫖客。陌生女人没有像很多人可能预期的那样,当着男记者的面愤怒地撕碎那些钱,以证明自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爱才那样做的。她拿着装着足以让她蒙羞的钱离开了那个不太自尊的男人,在路上遇到了男人的男仆,就把钱给了他而没有让那个男人看到。这是何等的自尊啊:我自己明白自己不是妓女就能够了,你知不明白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跟那些总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清白的人相比,这个女人简直有着女王般的高贵和尊严。
还有一个细节。背景是乡下的湖和湖边的草丛,女人的画外音说:我怀上了你的孩子,我不想用孩子来要挟你,我要让你觉得我和你的其他女人都不一样。这也是自尊,自尊得不屑于跟凡夫俗子为伍。
男记者的艳遇,的确有让人羡慕的地方;被一个甚至多个女人那样地爱着,肯定是十分幸福的事。但往深处想,至少对“陌生女人”来说,男记者在某种好处上但是是一个道具而已。当然,陌生女人并不是有意这样做。而且,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具,完全取决于男记者本人。他越是认真地回应女人的爱,他就越不会是道具,他的爱会使他自己变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物;但如果他只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那自己成为玩物的命运就不可改变了。别人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爱着,你却在那里像木偶一样游戏,谁比谁更高明、谁比谁更有尊严呢?在电影院观众的无数双慧眼里,谁真正像一个人一样活着或者死去,谁活着就像死了、死了就好像从来就没有活过,是一件再清楚但是的事情。也许不谙世事的少年会羡慕那个男记者,但稍有阅历的人看他,会觉得他除了可怜还是可怜。
每个男人都会梦想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把爱看得高于一切的奇女子。但在进入她爱的疆域之前,你可要想好了:你务必具有与她对等的爱的潜力;如果你没有,那就别进去,因为那里面的魔镜能够照出你人格的全部平庸、鄙俗和肮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二
还在中戏的徐静蕾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写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哭了。当她把这部小说改成电影时不明白又让多少女孩子哭了。
这电影放我电脑里好久了,我一向想看,可总是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这天倒是提起精神把电影看完了。
哎,拍得好矫情啊,写了这么个傻娘儿们,写了这么个风流鬼,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诚然好多细节都做得很到位,可很多演员真的是没入戏,略显粗糙。
以前老觉得关于感情,女人的心就像钻石一样,闪着动人心魄的光,漂亮,夺目,让人追捧,男人们总想把这颗心占为己有,但是时间长了才明白,那无非是块石头,冰冷的,而且用那闪着光芒的棱角伤人来是能够致命的。
此刻觉得自己的心也像块石头了,粗粗的,沙沙的,好像用刀捅也不会疼的。只是看到一些话还是让我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关于我的。于是有了触动:
【看着小小的她在快乐地奔跑,这个时候在她心里什么都没有,满脑子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压根没记过她的那个骄傲的他,这种对爱的承诺谁还会去质疑呢?因为这爱里只有白色的没受人染指的光,没有一丝欲望。】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明白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骄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但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那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一个孩子,不被人察觉的感情。
【爱里掺杂了太多的崇拜,那个平凡的人就变得无比伟岸与可敬,像神一般不可触犯,每一次见面都像是一次隆重的朝圣。】我闻到了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阵使人昏沉的幸福……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
【孩子,你好傻啊,明明生命还有很长,为什么在这一刻,当你明白你务必要离开那里离开他甚至不明白这辈子还能否再见他时如此绝望,又为什么要在那个离别的夜里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寻找他,当看到他与别人交欢时泪似泉涌,却又不敢哭出声。】那个夜里,我突然感到,不在你身边,我生命的时钟就要停止。
【鸣凤曾对觉慧说过,我不愿意给您添一丝麻烦。是啊,她宁愿这样远远地看着他,不愿意自己心爱的三少爷为自己背一点烦恼。爱一个人爱痴了就真的什么都不顾了,只要那个人得到了幸福,自己就算死了嘴角都会挂着笑的。片中的她怀了他的孩子后,决定离开北平,孤独地承受这一切。】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意变成你的一个累赘,我期望你能想起我来总是怀着感情,怀着感念……但是当然,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三是吉祥数,因为3是稳定的,当一个家庭的人数从2变到了3那才真的稳定下来。其实我觉得,很早以前全世界的聪明人都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当她的孩子生下来后,她觉得生命又变了,因为感情的缘故生下来的孩子不仅仅仅只是一个孩子,因为他的身上还流着自己热烈爱着的那个人一半的血。】我不能把你留住,但是此刻我能够把你永远交给我了,我能够在你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成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们的生命连到一齐了,正因为如此,我感到无比幸福,你再也不能从我身边溜走了。
【老是有人问我,什么“我又去找她了”,“我们又和好了”,“我是不是很贱?”云云,诚然,是不怎样贵。但是感情的力量能够使男人屈膝,使女人解衣。没有什么贱不贱的。大家都干但是命运,更躲但是那个注定了会折磨你一生,一向残留在你记忆里最珍贵的地方的那个最特殊人。所以当她再一次投入他这个风流鬼的怀抱的时候,还会那么陶醉而且坦然。】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现出一种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最后的蒙太奇用得好漂亮,我觉得是那个剪辑师张一凡和摄影师李屏宾做的最漂亮的一个镜头了。当她看到那个老佣人傻傻地盯着她时,她也怔住了。佣人没有忘记她,但是主人怎样就是记不住呢?他颤抖着喊了声:早啊,小姐。她倔强地走到他面前把他偷偷地藏在她衣服里的钱塞给了佣人。跟他睡觉哪里是稀罕那个男人的臭钱啊。
原先,他们都没有变。那个连发型都没变过的老佣人还有那个他和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三
这样悠扬的琵琶,似乎必须要写些什么。但是脑子很空白,不明白要继续什么。昨日晚上,琵琶曲里的这个女人给我留下了无限思量。
寂寥六年,回到最初的地方,带着行李,带着期望,带着秘密,带着回忆,带着怀念,带着涣然一新的自己。他,从未认识过你,以前不会,此刻不会,将来也不会。你在期望些什么呢?当你从窗口用跳动的情绪等待着他出现时,会不会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就象那个吃剩的苹果,独自死去。
幸福就象是一场雷雨,来的莫名,去的悲伤。他问她,你方便吗?她背对着他,紧握着双手,微笑,再微笑。她颤抖的,而又坚定的回答,我方便,我都方便。整整六年以后,她最后扮演了以前在故居窗前无数次见过的那些女人们的主角,和他谈一场露水的恋爱。她是露水,他是绿叶。朝露待日唏,而绿叶却一向深植泥土,等待着下一场露水的降临。他可明白,露水也热爱生命,露水也有眼泪?露水也期望天长地久,露水也期望长相肆守。他不明白。他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他回来了,她吃着苹果等回来的男人已经遗忘了她这颗,爱了他多年的小露水。干枯的苹果,独自死去了。
记忆,对于某些人来说,刻骨铭心。对于某些人来说,转瞬即逝。他和她,回到了一个生活圈子,无数次擦肩而过。有人向他介绍,这是江小姐。他低头,绅士的微笑,江小姐,你好。她也微笑,笑的淡然,点头,转身,离去。——你怎样能忘记呢?我们以前肌肤相亲,以前朝夕相对。我用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热情去爱着你,你感觉到了吗?此刻,你是我孩子的父亲,我们,已经血脉相连。但是你说,江小姐,你好。我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艳丽的交际花,和你生命里以前出现过的那些女人一样。有一天,我期望你能明白,我是不一样的,在你所结交的女人中,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女人,用全部一切,爱过你。
再一次激情相对,晃若隔世。她的手,象十四年前一样,划过他的书架。书,依旧,人,依旧,心绪,面目全非。他明白他抱着的,是多年前家门对面那个寡母的未成年的女儿吗?他明白他抱着的,是多年前他从街上救下的女大学生吗?那年,她一个人悄悄的,也是这样划过他的书架,想从上面,找到一丝他的气味。他真的什么都不明白,包括她说,“我都方便”时,步履轻盈的跳过雪地那一刻,笑的几乎颤抖的心。
早啊,小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四
去年,看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演员徐静蕾导演,将故事搬到了中国。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按陌生女子信中所述,他们也曾有过几次邂逅,但对这位作家来讲,这仅仅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在他的生活中未曾激起任何涟漪。可这个女子却为这爱情付出了一切,还生下一个孩子。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并且再次燃烧起一段恋情,但这个男人根本没认出这是当年的她,而她也没提起往事和她们的儿子。不久,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再次的分手。随着他们的儿子夭折,使这个女人感到绝望。她留下这封信,留下她的爱情,自己却要告别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她生前默默无闻地活过,爱过,她也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不朽的是这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这个电影,也引发一些思考。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谁更悲哀呢?表面看,肯定是这个女人更悲哀。她那么爱一个男人,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自己还至死不渝,这是多么悲哀呀!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男人可能比那个女人更悲哀!
这个男人和那么多女人好过,最后连好过多少人都忘记了,他真的就爱过了吗?他知道什么是爱吗?爱不是占有,爱是一种付出,或者说,爱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他真的投入过吗?他表面上和那么多女人好过,但他其实,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只知道占有。女主人公,表面很悲哀,但她爱了,真爱了,她始终在爱,到她死还写信给他,她的一生,始终在爱。爱情就是这样:谁爱,就是谁的!
《论语》里有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冉有另一个学生子贡:“这次事件,夫子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一下。”他进房间见到孔子就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继续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子贡出来说:“夫子不会帮卫君啊。”。孔子的原话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这个电影的导演是徐静蕾,她肯定被作品感动了,她理解了那种爱。据说,她曾经很喜欢王朔,王朔是他偶像,王朔后来情况不好,徐静蕾就去帮助他,给予了很大支持,因为她曾经爱他,这次,她终于有机会了,她们两个后来并没走到一起,但徐静蕾也算实现了心中一个梦,所以,她拍摄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她曾经那样疯狂的爱一个人,给予一个圆满的解释。这是我的猜想。
多年以前,我看过霍桑一篇小说,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很普通的石匠,以为别人加工一些雕像为生。突然有一天,她爱上了自己雕塑的美女雕像,这个时候,美女就出现在他眼前,出现在石头里,他就努力去雕刻,那个美丽的雕像就从石头显露里出来了,后来有一天,这个石头美女居然活了,他娶了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后,他就根据这个女人,雕刻了很多作品,销路非常的好。所有看过雕塑的人,都被其迷倒,感叹雕像怎么那么传神,那么美呢!他也从一个石匠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大师。十多年后,那个女人突然病世,他很受打击,很长时间无法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继续雕刻,但是,他再也没有雕刻出受人欢迎的美丽雕像。他又变成了一个石匠,甚至无法欣赏自己过去的`作品。
是爱,使他内心中的美丽被激发出来,使他从一个石匠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同样,爱的消失也使他从一个艺术家重新变成一个石匠。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就是爱的缩影――谁爱了,爱就是谁的!当你不相信那爱的时候,那爱也就消失了。你甚至都怀疑,你是否真的曾经爱过,甚至无法欣赏你曾经经历的那段美好爱情岁月。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那爱就永远不会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