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它让我们能够放下过去的痛苦和困扰,带着豁达和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以下是一些具有启发性和积极正能量的新年总结,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材料。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一
2022这个年我是在老家金乡过的,那的年味挺浓,有很多温州没有的习俗。
金乡过年前,许多店铺都没有关门,反而越来越热闹了。大街小巷里全是买年货的`人,那儿的年货各式各样,有对联、窗花、爆竹……还有一些平时见都没见过的小玩意儿。我们在街上边吃棒棒糖,边买烟花,大人基本都不会拒绝。没有意思了,就提着自己的“战利品”满载而归,无比的自由,非常的兴奋,觉得实在太爽了。
以前大年三十,我一般都在十点钟就睡觉,但是金乡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一吃完年夜饭就立刻下楼放烟花,等烟花全部放完,空中烟雾弥漫之后,我们又飞奔上楼,打开电视,开始看春晚,从八点一直看到了十一点。我又关掉了电视,去“体验”金乡的下一个习俗——出城门。这个习俗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代表辞旧迎新。出城的线路也很有讲究:一年大利南北,一年大利东西,交替轮换,还可以得到一个纪念红包呢。在出城门的途中,会有志愿者给你送上一碗麻心汤圆,那味道简直棒极了。在金乡,到大年初三人们才开始去亲戚家拜年,发红包的时候也不必拒绝,真幸福,而且家长还不会没收。
这次在金乡过年真令人难忘!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二
初二的上午,我的中正姐姐和忠于姐姐来到我们家拜年了。他们进来以后,爸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花生、瓜子、醉枣、饮料、糖果很多很多好吃的。
坐了一会儿,他们说要给爸爸妈妈拜年。爸爸妈妈舍不得叫他们拜年,然后,爸爸带着他们就去别的人家转了一圈,去拜年。他们回来后,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桌非常可口的饭菜。妈妈热情的说:“快坐下吃饭吧!”我们一家人就坐下吃饭了。我陪着姐姐喝饮料、吃饭菜,很快我们就吃晚饭了。这是,妈妈从兜里很快就拿出压岁钱,因为过年吗,总是要给压岁钱。
今天姐姐的到来,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过年的习俗,以前还小不懂,现在我已经长大了。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三
临近新年,不仅年味越来越浓,大家也要开始准备过年了。除了购买年货,还要开始打扫房间。
妈妈已经把其他房间打扫干净,只剩下了我的“猪窝”妈妈早已经放出话来“:年年过年都是我帮你整理房间,今年你给我自己整理去”。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动手了。
说实话,我也不是其他人眼中的“小公主”我挽起衣袖,开始准备。我先整理书柜,我把房间里的书一本本整理起来,再把它们一本本放在书柜里。最后,我从洗手间里拿出一块布,擦了起来,终于整理好了书柜。接下来,我开始洗地板。我把抹布钉在拖把上。费力地托起地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我又拿出扫把,把垃圾全部扫进了垃圾桶里,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我心里颇有成就感,但是还没完呢,还有我那数周没有正林呢。我把书桌上的课外书收拾到了书柜里,还把书桌上的一些平时写作业留下的垃圾,丢到了垃圾桶里。最后,我拿出抹布,把书桌才干净了。
看着干干净净的房间,我真的好开心。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四
十,九,八,七。新年钟声一响,老家的人就忍不住放鞭炮,“噼里啪啦”,闹得不可开交。
我也喜欢唱歌剧。不信我给你唱几句:“树上的鸟,成双成对。”什么,继续唱。不不不我做不到。听我说!那是元旦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剧院。舞台上的人很多,有黄头发的,有黑头发的,有白头发的。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开心!“丁”戏开始了。即将上场的是华丹,挥舞着长袖,从天而降。那条漂亮的裙子在空中闪闪发光。看起来棒极了!
当然,美味的团圆饭是新年不可或缺的。这个时候,我总是要第一个冲到桌子上,大口地吃下去。但是我妈每次都要在我背后唠叨说点什么。大家都到了我才能吃饭。真的不懂。
你的家乡一定也很有趣!大家一起说说吧。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五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欢聚一堂,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和我。我们吃着丰盛的晚餐。有香气扑鼻的烤鸭,有香喷喷的炒菠菜,有香香的红烧肉,有热辣辣的辣豆腐,真是美味佳肴啊!吃完晚饭,爸爸、弟弟和我到门口放鞭炮。鞭炮声噼噼啪啪的,我连忙用手捂住耳朵,小狗也被吓得汪汪直叫。烟花在夜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真是美丽极了!放完烟花我们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倒计时,我还用手机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祝老师“新年快乐!”。老师也祝我们全家新年快乐,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六
今天是元旦,是2017年开端,满街彩旗飘飘,单位门前张灯结彩,红通通的布上都挂着四个大字“庆祝元旦”。
我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到了大街上,超市门前人山人海,我也走进了人群中,买了不少吃的东西,兴高采烈的走出来,看!那边一群夕阳老人,穿着红红花花的衣服,载歌载舞,我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再看那广场上又有一群老人穿着绿色的衣服,扭着秧歌,跳着舞,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
元旦真热闹,我爱新的2017年,我更爱美丽家乡的元旦。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七
每一个时节在不一样的区域都有不一样的风俗。我感觉,我奶奶家春节的风俗比较“暖人”。
中国传统春节就是再除夕那天的晚上和家人吃一餐年夜饭,含义阖家团圆。
而在奶奶家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年夜饭不肯定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而是在南方的小年后到大年夜的任何一天任何一餐都行。有些在腊月二十五,有些在腊月二十八,时间可以自定。而且,一块吃年夜饭的人可就不止自己家里几口了。每家每户都会邀请邻居或者族人到自己家来吃年夜饭。所以,很多人家刚坐下来筹备吃饭,接着就有一大堆电话打来,邀请他们到另一家去吃。于是,就有了如此一种现象:一个人刚收邻居的邀请,刚到他家去,寒暄了几句,才拿起筷子筹备吃,便又来了一个电话,是另外一个亲戚打来的。于是他只吃了几口饭就来到了另外一户邻居家。到那边又是跟原来的一样,吃了几口饭又来一个电话,就如此,接二连三的`电话打来,他被邀请到各个邻居家去,大伙都如此你邀请我,我邀请你,好不热闹;每次都只吃了一两口饭,而当到达那个邻居家时,他们家的菜也凉了。虽然菜凉了,但是大家的热情可没凉。他们还是会拿出一些美味的好喝的来招待他们。这在大家那儿是常常出现的事儿,不足为奇。
春节,大家到他人家吃饭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餐桌上总会有一道大家那儿家家都有些菜:豆腐条或豆腐丸。听奶奶说这两样食物是他们祖宗一直传承下来的,没间断过。制作过程如下:第一要把豆腐用手捏成泥,不可以有大块的。然后再把事先做好的肉泥混进豆腐泥里,搅拌均匀。最后用手抓一小坨混好的豆腐泥,放在手心里揉成团。最后下锅炸炸至金黄,便可放进任何一道菜里,使那道菜变得愈加美味。脆脆的,饱满的,很符合大家的胃口。
一餐年夜饭,可能会有二十多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边,一边吃饭一边大声聊天。大家孩子子聊天几乎听不了解他们在讲什么,只能看着他的口型来判断他所说的话语。但是即使是如此大家也特别高兴。一年中只有这几天,大家能相聚在一块。从大大家爽朗的笑容或者表情中,我可以猜测,他们是在谈论这一年的收成,或者儿女们在学业上的进步。还大概是在我们的家庭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无论在哪儿,无论各地的风俗有哪些不一样,这部分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肯定有它的意义。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八
新年,是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总要的节日。
新年,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使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的晦气都扫走。
新年,还要筹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筹备年货的大家。孩子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开心了。大大家十分忙乱,筹备春节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新年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大家还要在一块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将来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中二年级,大大家都携带孩子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孩子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须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孩子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开心,恨不能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我家乡新年的风俗,的确十分特别。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九
我想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吧,然而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在平凉,在那里我们流传着一个很古老的民俗,那就是燎疳。
每当正月二十三这天,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准备麦秆、蒿草以及鞭炮、盐巴、五谷杂粮等,准备举行过年的最后一项仪式。
在这天,人们早早的吃了晚饭。在夜幕降临的时,燎疳的仪式便在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期待中开始了。首先要在堆好的柴火上撒上盐巴和五谷,再放入一串鞭炮,然后点燃火堆。鞭炮、盐巴在火堆里欢呼雀跃,噼里啪啦地炸响开来。男女老少依次跨越熊熊大火。火堆火燎中,烧燎祛除来年的晦气、厄运以及灾难,图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生活兴幸。
跳完自家的火堆,奔向邻家跟高更大的火堆。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暗地里较劲,看谁跳过更高更大的火堆。燎完疳后,当然还要举行最后一项祈求仪式------扬花。即是把烧完的灰烬高高扬起,然后大家齐声祷告,虔诚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虽然城市中并不举行扬花,可是却和农村一起燎疳,而且还比农村更加热闹。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民俗,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来我们家乡参加,我们欢迎您的到来!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新年了。除夕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就回到老家过年了。
一到家里,我们来不及休息,就加入到过年的准备工作中。爷爷奶奶这里忙忙,那里看看,不亦乐乎,叔叔和我贴春联,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个遍。到了下午两点中,一大早就开始煮的一大锅粽粑已经开始香飘四溢了。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晚上的饭菜了。到了三四点,屋里饭菜飘香,把人的鼻子都快熏断了。我迫不及待地冲进饭厅,哇!饭菜可丰富了,一碟摆得整整齐齐的白切鸡,一盘炸得黄黄的糖醋鱼,表示“年年有余”,一大碗码得好好芋头扣肉,奶奶说这叫“富贵开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菜肴和平时吃不到的海鲜,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口水直流。等到五点钟,家家户户都传来了鞭炮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吃过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自家门口玩。这时街道上热闹非凡,小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嬉戏打闹,有的在比玩具,有的跳皮筋……一些孩子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店铺里传来了“恭喜你发财……”的歌声。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玩够了,一家老小就回到家里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磕着瓜子,聊着天,时不时被电视小品弄得捧腹大笑,好不惬意。
还没到0点,街上就开始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们来到阳台上,爸爸也放起了像车轮那么大的一捆鞭炮。此时的街上都是炮声,都是灰蒙蒙一片,几乎让人透不过气。天空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的烟花相继在空中绽放,在黑暗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美丽。鞭炮声持续一个小时,才慢慢停息下来。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从窗户放眼望去,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红春联,红灯笼,写满吉祥话的红纸条,小朋友穿的红衣服,红鞋子,小女孩头顶的红发卡,还有满地厚厚的红鞭炮纸,仿佛地面铺上了红色的地毯……我高兴坏了,兴奋地跑出家门,成为红色的一分子。
过年真好,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一
新年悄悄地走了过来,人人都渴望更上一层楼,以前在初九这一天,爷爷婆婆总带我登山,说意寓着来年步步高升,这是一件重大的事,也是我们达州独有的风俗。
小时候,我带着疑惑不解的神情问婆婆为什么正月初九一定要登山呢?婆婆耐心地告诉我:这是因为纪念一位很伟大的诗人元稹。他在达州为官时作风清廉,做了很多好事造福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后来他刚好在正月初九这一天离任,百姓们便纷纷登高远送这位伟人。现在我们每一年都在这天以登高方式来纪念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初九登高的习俗。也有另一种说法,古时候翠屏山上有一座玉皇大帝庙,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登高上香,以此来庆祝玉皇大帝的生日。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回忆儿时初九这天可热闹了,人们身着喜庆的服装从城市各个角落倾巢出动涌向凤凰山。人们三三两两满脸堆满了喜庆的笑容,说也奇怪,每年这一天,天气都格外晴朗,太阳公公都会露出他那亲切的笑容,仿佛它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初春的寒意消逝的无影无踪。放眼望去,山上全是攒动的人头,大家所穿的红大衣就如山上一朵朵盛开的大红花飘扬着。
每年这一天我与婆婆爷爷向山上出发,开始登山时,大家不管是陌生的还是熟络的,都仿佛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个个神清气爽,一片谈笑声在我耳边回荡。当我气喘吁吁到达山顶后,会被山顶格外清新的空气所愉悦。放眼望去,整个城市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尽显城市的繁华,鸟鸣声在山间荡漾,一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这时婆婆会对我说:“祝我的孙女今年学业步步高升。”
登山节的这一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仪式,就是烧香拜佛。寺庙处处都被着香烛的味道环绕,人们在香烟缭绕的寺庙中双膝跪地,虔诚的祈福来年国泰民安,生活幸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习俗,我爱这民风民俗。它显示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我的家乡安庆,新年时,大家即便再忙也需要回家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和弟弟就起了床,一蹦一跳拿起工具去贴春联了。指挥弟弟把春联摊开摆在桌子上,我拿起透明胶小心翼翼地把春联粘住,贴在门上。
“姐姐,姐姐,贴歪了!”弟弟看这我贴的春联笑道,“你这帖的也没哪个了!”
我看着歪歪斜斜的春联不禁扶额,一会儿我又重新打起干劲。贴了又撕,撕了又贴,来来回回几十遍也贴不正。弟弟看不下去了,把我从椅子上拉下来,“我来贴吧。”
“好吧,你来贴吧,小心点啊。”
“你以为我像你啊。”弟弟翻了个白眼,开始贴春联。不一会儿,春联就贴好了。
大家两个又去祸害厨房,母亲正在包饺子,我就和弟弟去帮忙。我拿起一个面皮,把肉馅包在里面,饺子包好了,我就把饺子扔进锅里。母亲笑嘻嘻地说:“大家包一个幸运饺子怎么样?”
“万一硬币卡进喉咙如何解决?”我问。
“姐姐,大家小心点吃不就好了?”弟弟恨铁不成钢地说。
“也是哦。”
说干就干,母亲把硬币消毒,包在饺子里,然后扔进锅里,“哪个吃到饺子,一会儿发红包我就多给他四百块钱,如何?”
“好,说话算数。”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
“我骗你们吗?”母亲拍了拍大家两个的头。
吃饭前,大家要烧纸祭祖,许下来年的心愿。磕完头,我和弟弟迫不及待跑到饭桌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饺子。大家可没忘记母亲说的话。
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弟弟也不输我,紧跟了上来。
“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喽!”奶奶忙把果汁递到大家面前,生怕大家噎着……。
“我吃到喽!”父亲举起手中的硬币道。我和弟弟立刻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趴在桌子上一动也不动。
“发红包啦!”母亲拿着红包走过来。“为了奖励你们两个,今天帮忙做了非常多事,每个人多给四百块钱。”
大家美滋滋地接下红包,脸上荡漾着笑容。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三
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开了。人们在门上贴春联。“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福字还要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贴完了春联,人们纷纷在大门口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这红灯笼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孩子们便跑到大街上看陆陆续续来往的行人,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们有的手里拿着谷子秸秆,有的拿着鞭炮,还有的手里拿着香和蜡烛,他们是要去祖坟上放炮,把老爷爷奶奶请回家过年,这只是一种形式,用来表示对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后拿着烧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后把香插好就开始上供了。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饭后,一家人齐聚一堂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孩子们和大人们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觉,那是在守岁。
第二天,天没亮,人们就要起床包饺子,听老人们说,还不能闹出大的动静,不能大声说话,我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挺神秘的。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他们来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他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四
春节对每个人都十分高兴热闹,总有一些干不完的好事、美事等着每个人去做。
今儿是大年三十,大伙一大清早就起来了,我的身体也不知晓怎的,特别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像是为过大年三十而充了电似的。
“喔,春节啦,春节啦!”小孩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欢呼雀跃。父亲和舅舅忙着贴春联和年画,母亲和舅妈忙着端菜上桌。平时里怕吵闹的姥爷姥姥,目前也站在厨房里帮忙煮团圆饭,大伙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整间屋子里都洋溢着新年的快乐氛围。
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盛大的宴席,热闹非凡!
12点的钟声敲响了,啪啪声的鞭炮响起来了。新的一年,在这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到来,过去的一年,在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和大家诀别了。
正月初中一年级,是一年里的1、天。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店在这一天差不多都关门了。大伙都去寺院里去逛庙会,许下自己在一年里的心愿,保佑自己一年平安。逛过庙会,下面应该去拜访亲戚朋友,由于只有在这一天,亲戚朋友们才会在家里。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每一年的新年就是如此,平凡而一般,自然而轻松!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五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只听那噼里啪啦的声响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愉悦的气氛。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就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馒头、包子,意在年年有余。吃饺子有欢乐气氛。为什么呢。因为饺子里可以装很多食材,可以包钱、枣、栗子等。吃到有钱的饺子,代表财源滚滚;吃到红枣饺子,代表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代表新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代表长命百岁。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拜年一般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都会给晚辈一些压岁钱。
希望辛苦一年的人们开开心心的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准备下一年的奋斗。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六
家乡的新年,在新年的早上,大家都穿着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总之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家乡在北方,所以冬天很冷。一大早起来,就会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房屋上、院子里、桂花树上、墙砖上都是雪。如果你第一次来这里,有可能会以为你进入了“冰雪世界”呢!
家乡的新年,中午要吃饺子。而那些在远方打工挣钱的大人们也要回家,吃顿年夜饭。就算不能回家,也会给家人寄一个大大的包裹或打一个时间长久的电话或写一封信,里面会有几声温暖的祝福,好让家人感受到自己就在他们身边。
家乡的新年,会有压岁钱。我们给长辈磕个头,便会有一百块,我期末考试总分考到256个同学前五名,又是一百。家人表扬,我又是一百。我每年的压岁钱都会存起来。等到需要用时再拿出来。
家乡新年的夜晚,天空十分美丽。我们会花几百块钱买许多大大小小的烟花,在夜晚放。那“砰”的一声就像爆炸,一枚枚导弹冲上天空,在天上绽放,五颜六色。多像一朵菊花呀!有一些还会发出“吱吱”的声音,特别像老鼠在叫。
家乡新年的早上,是很热闹的。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有些家门口会有白石灰,据说是为了驱邪的。还有些小孩会跑到各家门口背对联,这样才能让你的课外知识更丰富。
我在家乡过新年(实用17篇)篇十七
一阵阵喜庆的爆竹声又迎来了我们欺盼已久的春节,孩子们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张开双臂拥抱春天,欢度春节。
三十早晨,我迫不及待地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扎起俏皮的马尾辫;抹上粉嘟嘟的小脸蛋;装满一兜兜糖果,来到户外尽情嬉戏。家中的大人们可就忙了,有的准备年饭;有的贴春联;有的挂灯笼;还有的打扫房间……欢歌笑语飞出窗外,到处洋溢着和谐吉祥的气氛。
在不知不觉间已夕阳西下。这时,亲朋好友都已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非常丰富,一碗碗肉丸代表团团圆圆,一条条鲤鱼象征年年有余,一声声祝福寄托美好心愿。席间,长辈要发压岁钱。我家有一个约定,那就是晚辈给长辈磕了头才能得到红包。
吃完团圆饭后,大家都坐在客厅里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看春晚已经成为家乡的民俗习惯。还差十秒就十二点了,主持人面带微笑,情绪激昂地开始倒计时,刚数到“一”耳边就响起了浑厚、悠长的钟声,那是新年的钟声啊!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和脚步,楼下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犹如万箭齐发。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冲入云霄,好似仙女散花。绚丽的礼花的有像流星;有的像巨龙;还有的像秋菊……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走进家乡,走进春节,走进春天。
这正是:
爆竹声声辞旧岁。
锣鼓喧天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