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的展示,更是对心灵的释放和思想的启迪。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一
多出去走走,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1月5日,我们《安徽青年报》的小记者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冶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官画”产业基地,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尽管当天下着毛毛细雨,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激动的心情。什么是天官画?天官画难画吗?在玻璃上又该怎么画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天官画神秘的面纱。
走进天官画基地,一股淡淡的墨汁和颜料的清香味扑面而来,讲解员叔叔很热情地领着我们走进画室,在画室里几位叔叔正在进行创作,有的在玻璃上画着小鱼,看着他们拿着画笔在玻璃上一笔一笔的描绘,不一会几条小鱼就像真的一样在玻璃上“游来游去”;还有的叔叔在画着古代神话故事里的神仙——福星,先是用毛笔在玻璃上画出人物的造型和神态,接着用彩色的画笔进行涂色,看着叔叔认真画画的样子,我们也不敢吱声,生怕影响到他们。
看了天官画的创作,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对天官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采访了。采访中,我了解到,天官画和我们平时的画画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天官画主要是画古时候民间流传的一些神话人物,八仙过海、月下老人、嫦娥奔月等等,这些画都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还有就是天官画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被人忘记了,都被一些现代化的东西代替了,而天官画能一直传承下来,肯定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天官画的叔叔也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每一个天官画的画师们都在默默地进行创作,他们就是想让这门艺术能传承下去,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特别是要多读书,多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是知道奥特曼、蜘蛛侠、肯德基、圣诞节这些外国的东西,我们身边这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才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传承的!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二
遥想过往春秋,在那风云际会,英雄四起,逐鹿中原,战火纷飞的年代,吴王阖闾雄心勃勃,誓欲一统天下,他先是杀僚夺位,而后招贤纳士,广纳贤才,采取了一系列的富国强兵政策,使得吴国的经济发展与军事水平日益壮大,后任伍子胥、孙武率兵伐楚,连战连捷,最后竟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从而成就一方霸业。
可如今,一代霸主早随时光消逝而撒手人寰,往昔的光辉岁月也被历史蒙上厚厚的灰尘,只能成为人们对一个朝代的纪念与回忆......
站在无锡阖闾城遗址的门前,我的心绪无比复杂,原本繁华的都市如今却只落“断垣颓壁”,历经数个时代的风霜雨雪而风光不再,显得沉寂冷清。可那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古迹文物却又分明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它的子民曾经安居乐业,他的君王也曾雄踞一方,但这些回忆早成过往云烟,只能留给我们后人去遐想,去追忆。
行走在城中,在心中默默回味着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光荣,默默追思着那位赤诚精忠的名将伍子胥与那位古代的有为君王阖闾,我为我是一名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而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三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说:毛笔字、中国结、鞋垫、陶瓷、剪纸、赛龙舟、戏剧、国画......今天我给大家说一个我了解的传统文化----打腰鼓。
传统文化来到我们学校了!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学打腰鼓,腰鼓一发下来,我就发现:腰鼓是椭圆形的像一个快要生孩子的妇女的身子;中间的鼓身是木头做的,红色的;两头的鼓面很薄,用皮子蒙住;还有那小小的鼓槌是头上尖点,然后下面细,特别是串上红红的彩带,舞动起来可好看了!
教我们打腰鼓的是年奶奶,年奶奶教我们把右手举起,左手放在鼓上。右手是咚,左手是叭,然后教我们词: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然后教我们起鼓点、花样、抬腿......虽然我们顶着风、冒着雨,但我们还是那样认真的练习着,六一儿童节上,我们在金河会场门口迎宾,大家都给我们鼓掌,听说,在下一年里,学校要办一个更大的校庆,我们腰鼓队还要参加呢!
打腰鼓我们都学会了,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传统文化,我希望能够学会更多的传统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四
雷锋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讲了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故事。雷锋刚刚当兵的时候,一天他和一位老战士去执行任务。在路上,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当他往起爬的时候看到地面上有一颗螺丝钉,他刚要把螺丝钉踢走,老战士说:“不要踢,你想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碰到了一颗螺丝钉,大家都把它踢走,那就是多少颗呀?如果大家都捡起来,那是多少颗呀?现在捡起它,放到队里去……”
看完这个片段,我想:螺丝钉虽小,那也是工人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而且在某些地方,它却是不能缺少的,例如一个大型机器,缺一个小小螺丝钉也是不能运转的。
看完《雷锋》电影,我颇为感触,我想一直要把雷锋的精神学下去,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到底!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五
周六,我去了西溪湿地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一套古朴雅致的民族服饰,这件衣服的衣袖、衣襟、领口都绣着云纹。整件衣服深浅不一,呈现出褐色、淡黄色和白色相间。你知道这件衣服是用什么做的吗?其实这是鱼皮做的衣服。鱼皮衣是赫哲民族中最具特色、最具标志性的服饰。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下制作鱼皮衣的过程:
第一步:要选一条比较大的鱼,比如大马哈鱼。
第二步:用手把皮拉一点点,然后用木刀往皮下面用力戳,再一点一点地剥下来。
第三步:把剥下来的鱼皮铺在木板上阴干。
第四步:用木齿锯刮掉鱼鳞。
第五步:将鱼皮洒上玉米面,然后用油袋包起来,用绳子绑好。一人把它放进木铡的凹处,一人上下铡动。经过反复地捶打、翻动、揉搓,直到鱼皮变软泛白为止。
第六步:最后用鱼皮线把鱼皮缝在一起,鱼皮衣就完成了。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七十多天才能完成。
鱼皮衣的制作是赫哲族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这项工艺在2006年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它。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六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小桥流水,婉约一派;滴泉飞瀑,柔波惊涛,一如星空中闪烁的星月:它们积淀着我绵延的思绪,涤荡着我无尽的遐想。
我是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孩:我喜欢那悠悠不断的历史故事,喜欢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喜欢那诱人神往的探险故事……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时,我发现我长大了很多,学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翻开《三国演义》,我看见了那个风云际会英雄四起逐鹿中原战火纷飞年代的壮烈,我身如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如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竞技场上,如在火烧赤壁的烟火中……掩卷慨叹古之英雄气魄,心中顿生思古之幽情,倍增几份豪情。
打开《红楼梦》,我看到了一群女子在大观园内历尽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眼圈红红的我为宝玉与黛玉的聚散离合而深深感动,终于读懂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愁,读懂了曹雪芹先生“以石为记,天人合一”的博大哲思。
再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为主人公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而感动。那种面对生存危机爆发出的生命力是惊人的,我深深领悟到生活中我们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面对困难是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勇气与毅力。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七
自古皆贵中华,中国文化历史悠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我们身边,并且被我们完好的传承下来。
马走日,象走田……”背着这句熟识的象棋口诀,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学象棋时的酸、甜、苦、辣,它将让我终身难忘。
七岁那年,我到爷爷家与他下象棋,初学象棋不久的我还傲慢自大地说:“谁输了就叫谁师傅!”随着我一声声地狂语,“战斗”开头了。他架起“当门炮”,暗伏“连环马”,用其余的棋子把住各个关口。然后,他的“车、马、炮”一齐出动,前轰后打,左冲右突,在30厘米见方的棋盘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杀得我步步退守。他以快制慢,以静制动,杀的我是一败涂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只好拱手拜师。刹那间,我脸“唰”的变成一个红苹果,我挪动着酸酸的身体,在爷爷的眼前“消逝”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傲慢自大了。但我不服气。夏天,我忍着蚊虫的叮咬,在大树下观看别人下棋,吸取“棋”中的精华。冬天,我忍着彻骨的寒风,宁愿一个人躲在宁静的.小花园里,津津有味的阅读《象棋入门》,我坚信,老师曾经告诫我的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终,我在一年之后,我又与爷爷下棋,由于我的奋斗,我赛过了爷爷……。。
中国的佛道也源远流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学的经典著作,此时体现了佛学思想——世间万物看淡一些。其实佛学总结了人生,不要对任何事物斤斤计较,对万物保持一种释然的态度,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有好多好多,这都是我们是必要珍藏的珍宝,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教会你做人,而且给你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八
因为我要观察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妈妈带我来到了杭州的历史街——河坊街。制作糖画需要的材料有金属板、铲子、勺子,如果没有这几样东西,那么你什么也做不了。
首先,做糖画必须有糖浆,糖浆是由麦芽糖、白糖、蜂蜜这三种物质制作而成的。想要把它们熬好,必须要熬一个小时左右,还要把糖浆熬到稠为止。如果你把这三种物料中的其中一种换掉,那么做出来的糖画的味道就不是原来糖画的味道了。
接下来,画糖画的伯伯开始画了,我选了一只兔子图形的,因为我属兔呀!伯伯画糖画的技术很好,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重一会儿轻,伯伯做糖画还非常快,当他在做眼睛的时候他停了一会儿,为了把眼睛做好,伯伯必须用精湛的技术。
伯伯把糖画画好了,就拿出一根竹签,把竹签定在糖画上,就这样一个糖画制作好了。
伯伯把糖画递给我,我看见了一只可爱,活灵活现的小兔子。
我先让妈妈吃了一口,然后我也吃了一口,我刚吃下去就说:“糖画真好吃呀!”接着,我又说“糖画虽然好吃,但做起来真不容易啊!”
我希望这些传统文化可以继续流传下去,因为现在会做这些传统手艺的人不多了。伯伯听我说完,也接着说道:“是啊,现在会做传统手艺的人真的不多了!”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九
中华武术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品德,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最先接触武术是在2008年漯河电视台会展中心举办春节联欢会上,一群少林寺的僧人表演的节目。只见他们有的前空翻,有的后空翻,有的舞枪,有的耍剑……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僧手持长矛,把一个高僧挑起来,然后高僧腾空而起,用脚一踢,把四根长矛踢成八段,真是武艺超群!
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武术,暑假里,我报了一个武术班,教练教我们练武术,先从基本练起,又练了五步拳、综合拳等套路,一开始练的时候很辛苦,我不太会,还好我有一个小伙在那练武,他很耐心的教我,并且练的时候很辛苦,我浑身酸疼,但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学,认真练,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功夫,通过练武,我变得勇敢坚强,虚惊好学,勇于进取。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
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十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但是最传统,最民俗的那就是――春节。
在我们中国,春节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非常凶猛,吃人、毁坏房屋、祸害庄稼,人们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人要点火,不小心燃烧到了竹筒。“啪”的一声把年吓跑了,渐渐的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响、怕火、怕红色,所以每当“年”来时,人们都点爆竹、贴对联、穿红衣服,又称春节为“过年”。
现在,春节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每当过年时,街上分外热闹,有卖年货的、卖年画的、卖衣服的,各个五花八门。街上的人们个个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这时候家里的妇女可要忙喽!她们要赶做年夜饭、包饺子。各家都传来酒菜的香气,其余的人都在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年画,“福”字有正着贴的,倒着贴的,装饰的家里别具一格,特有过年气息。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在外打工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们、孩子们都很早就起来,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一些吉祥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拿出红包给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孩子们就会拿着红包去买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大人们在那天会至亲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饭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过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节。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十一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家里吃“饺子”时,我总是会歪着脑袋,充满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又是谁发明的饺子呢?”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现在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
妈妈告诉我,饺子来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这时正值数九寒冬,他在回乡的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贫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在锅里煮,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人们吃后,顿时觉得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此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慢慢地我长大了,知道了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不过因为饺子深受人们的喜欢,除了逢年过节,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诉大家个小秘密吧,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吃饺子的人,因为妈妈包的饺子实在是太美味了。一说到妈妈包的饺子,我就会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妈妈每次包饺子,都会特别用心。她总能变着花样做出五颜六色的饺子皮:用火龙果汁和面,做成红色皮;用菠菜汁和面包,做成绿色皮;用紫薯和面,做成紫色皮;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面,做成黄色皮。还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妈妈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馅儿饺子,吃到嘴里不仅味美,有益健康,还能让我感受到妈妈那暖暖的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西餐,但是我还是喜欢身边的传统美食,我会传承中华文化,传递这份浓浓的爱。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十二
自古皆贵中华,中国文化历史悠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我们身边,并且被我们完好的传承下来。
马走日,象走田……”背着这句熟悉的象棋口诀,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学象棋时的酸、甜、苦、辣,它将让我终身难忘。
七岁那年,我到爷爷家与他下象棋,初学象棋不久的我还狂妄自大地说:“谁输了就叫谁师傅!”随着我一声声地狂语,“战争”开始了。他架起“当门炮”,暗伏“连环马”,用其余的棋子把住各个关口。然后,他的“车、马、炮”一齐出动,前轰后打,左冲右突,在30厘米见方的棋盘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杀得我步步退守。他以快制慢,以静制动,杀的我是一败涂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只好拱手拜师。刹那间,我脸“唰”的变成一个红苹果,我挪动着酸酸的身体,在爷爷的眼前“消失”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狂妄自大了。但我不服气。夏天,我忍着蚊虫的叮咬,在大树下观看别人下棋,吸取“棋”中的精华。冬天,我忍着彻骨的寒风,宁愿一个人躲在安静的小花园里,津津有味的阅读《象棋入门》,我坚信,老师曾经告诫我的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终于,我在一年之后,我又与爷爷下棋,因为我的奋斗,我胜过了爷爷……..
中国的佛道也源远流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学的经典著作,此时体现了佛学思想——世间万物看淡一些。其实佛学总结了人生,不要对任何事物斤斤计较,对万物保持一种释然的态度,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有好多好多,这都是我们是必要珍藏的宝贝,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教会你做人,而且给你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边传统文化大全(13篇)篇十三
假日里,我们“鹿鸣小队”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活动在万松书院进行,这里虽不及河坊街、吴山广场那样热闹,但它那独特的宁静与古朴,使人感觉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气息。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上,原是一座寺庙,叫做“投恩寺”建于唐贞观元年。在明弘治十一年时改建,因诗人白居易在《夜归》一诗中曾写下“万松皆在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句子而得“万松书院”之名,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书院的主入口刻着三幅浮雕:正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情景;左面是“拜师”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右面是“日课”图,表现了先生不辞辛劳地教学,弟子们孜孜不倦学习的优秀素养。
走上台阶,便是三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因形似“品”字,所以称为“品”字牌坊,也有“做人要看人品,做官要看官品”的寓意。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仰圣门”。“圣”指的是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夫子,那么“仰圣”就是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走出这道门,就到了另一道门——毓粹门。“毓粹”表示要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穿过了这道门后,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个极有文化素养的人了。
怀着真诚的敬仰之心穿过两道门后,就看到了一座典雅的建筑“明道堂”它的左右分别是“由义斋”和“居仁斋”它们的名字出自于孟子的“居仁有义,体用己全”。这里原是学生们住宿和自习的场所。“明道堂”前大园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大德大功还凭仁义立言冠冕百家称极致;成王成圣最是精神传世华夷一例拜先师。这里原为教师授课之处,现则摆放着工艺巨著《中国科举大观》。每一个人物,每一座建筑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觉自己被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带进了古代。深深嗅到了古典文化的气息。
跨出“明道堂”,看到的是两座亭子:曾唯亭和颜乐亭。穿过亭子就来到了古人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殿”。殿内陈列着五尊雕塑,正中间端座着孔子像,其余分别是孟子、曾子、颜回和子思的塑像。从这之中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五位圣人的敬仰之心有多么的深厚了。在雕像左右的展板上,绘画书写着八幅“孔子行教图”。
从“大成殿”的后门出去有一块方方正正的极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不禁让人起了肃穆之心。
离开万松书院,大家互相讨论着自己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有的说:“这里的对联对仗工整”;有的说“这里的石雕雕刻精致,特别是那幅‘孔子线刻像’,连一个石匠都如此的敬业,既有道又有德,可见人们有多崇拜孔子了”;还有的说“连这里的灯笼都勾勒着古代名人像,这也是传统文化哪!”。是啊,“万松书院”真是一座埋藏着中国文明的宝地,一块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