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发展的考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艺、决、活、说、话、成、名、京”8个字,会认“神、常、盯、或者、苦、终、剧”8个字,认识2个偏旁“冫”“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会写8个生字,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梅兰芳的资料,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1)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规则,共设三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流利关(流利朗读)同位两人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每闯一关的一面红旗。
(2)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
(3)同位分别闯关,一次没通过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字音。
(3)我想读。全班合作读全文,谁想读谁站起来读。
二、观看录象,帮助理解。
1、欣赏一段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多媒体课件)。
2、师述:他唱得多动听啊!注意他的眼神,多么有神啊!可是他刚学京剧时却不是这样,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那他是怎么苦练眼神的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再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学生看图、读文、画句子。
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参与游戏,体验感悟。
1、现在,老师就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来练一练自己的眼神。
2、(屏幕上打出飞翔的鸽子。)请你盯住其中一只,目光随着他移动。(屏幕上出现游动的鱼。)请小朋友注视水中游动的鱼,眼睛不能眨哟!
游戏结束了,现在有什么感受?
二、设置情境,扩展想象。
1、教师设疑引思: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分别请几组同学戴上梅兰芳和师傅的头饰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观众”。
三、指导书写,重点“决、成”。
1、你会写哪些字,是怎么记的?
2、田字格出示“决、成”,教师范写。(认识“冫”“戈”,“决”左窄右宽,“活、说、话”和它结构一样;“成”字要写好横折钩和斜钩,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书写本课生字。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二
1、学会3个生字:紧、注、视,1个新偏旁。理解词语: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勤学苦练。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用“终于”说话。
3、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并对梅兰芳及京剧艺术心怀好奇和敬仰。
理解第二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苦练眼神的经历。
课件、词语卡片。
一、导入,找到主线。
1、读词“眼睛”。
2、小朋友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生活中,你见过怎样的眼睛?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学艺》,梅兰芳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轻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梅兰芳眼睛的词语或短语圈出来!
生汇报,教师贴词语卡片: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
4、指名读,齐读。
教学一篇课文,必须抓住一条主线。《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主线又是什么呢?经过研读文本,我挖掘出“眼睛”这条主线,而且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灵活”、“会说话”了,因此在设计时,我紧扣“眼睛”及其变化展开。
二、突出主线,激发疑问。
1、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谁谁这样说?
请你把词语放进句子读一读。
ppt: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指名读,齐读。
(3)是啊,当时的师傅的确这样说:“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4)再读这一句话。
2、过渡:可是,却也有人评价梅兰芳的眼睛“灵活”“会说话”,你能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的句子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句子。
ppt出示句子:
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质疑:咦,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板书问号。
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后初步作答。
在理解了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迅速地完成了个人的阅读行为,感知了内容,为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细读文本,理解眼睛的“变化”
1、梅兰芳的眼睛又是怎么会从“没有神儿”变为“灵活”甚至“会说话”了呢?
找到答案,大声读一读。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2、虽然师傅说,但是梅兰芳——。说话:是啊,梅兰芳没有灰心,他暗暗下了决心,他在心里想。
指名说话,理解“决心没有动摇”。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三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要苦练基本功。
1、出示梅兰芳剧照,提问:你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梅兰芳)梅兰芳是男的还是女的?出示生活照。
2、(出示关键词:梅兰芳)梅兰芳是位先生,可在京剧舞台上演的都是美丽动人的女子,真是让人佩服!
3、(出示关键词:京剧大师)。
读词。介绍:京剧是戏曲的一种,刚才课前小朋友听的就是京剧。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京剧大师?小结:是的,就如绘画本领特比大的人物叫——摄影技术十分高超的人物叫——能魔术变得出神入化的人物叫——一般,我们把在京剧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称为京剧大师。
4、(出示词语:世界闻名)。
读词。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是啊,梅兰芳不仅在中国演出,而且曾经被许多国家邀请,到过美国、苏联等国家演出呢。
5、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梅兰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6、师补充介绍:梅兰芳是我们江苏泰州人,他在舞台上表演了很多优美的角色,特别是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人们最喜欢。他的唱腔非常特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人们称之为“梅派”。
7、想不想看一下这位享誉世界的京剧大师的表演呢?(看视频资料)。
2、交流。理解:什么叫没有神儿?(是说他的眼睛不够灵活)。
3、师补充介绍: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是下垂,遇到风还一直流泪。
不是唱戏的料子,意思是说梅兰芳——不具备好的条件,不可能学好唱戏。
6、梅兰芳的师傅是一个唱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好、身体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通过眼神来告诉观众他是高兴了、生气了、还是难过。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戏的条件,所以师傅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我们一起来把师傅的话读读吧。齐读第一段。
1、过渡:面对困难,梅兰芳是退缩,放弃了吗?
2、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指名读。(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是呀!梅兰芳并没有因为师傅的批评而丧失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光有决心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和行动!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
4、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一起读。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出示: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都是说————(仔细认真地看)。
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眼神,分别请小朋友学鸽子飞,小鱼游,其他小朋友头不能动,也不能眨眼,不能让鸽子和鱼儿从眼睛里溜走。
现在你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选鸽子来或鱼儿来练吧?(灵活眼珠)。
让我们再来练一次。
这次短暂的练习眼神,你感觉怎样?
梅兰芳像我们一样就练一会儿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给常常换个词语。
小朋友只坚持了一会就感到眼睛特别酸、累,想冒眼泪。他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辛苦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5、梅兰芳为什么这样坚持不懈,刻苦练习呢?
6、是的,就是这样的决心深深的扎在他的心底,并付出自己的行动,所以,他常常————(引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为了坚定的信念,,别人用一份的力量,他用上百倍的力量,努力努力再努力。
7、出示: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指名读,引读。
眼睛是情感交流的另一种方式,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不能开口,只能靠眼睛说话。用眼睛告诉大家,这时你很高兴。再用眼睛告诉大家,你这时恼火。
刚才两位同学靠明亮的眼睛来说话,梅兰芳的眼睛比我们更厉害,他能把所有的心情表演出来,让他的眼睛来跟观众交流。
指导读:真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8、小朋友,梅兰芳这双会说话的眼睛来的容易吗?
1、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2、点击:终于。这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多么不容易,是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才有的成就。板书:京剧大师)。
3、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位京剧大师的风采。出示图片。
3、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师傅说……人们都说……)。
从没有神儿到会说话,是什么让梅兰芳有了这么大的改变。(板书:勤学苦练)。
4、再读: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梅兰芳的理想是要唱京剧,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交流。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2、是的,也许你在某些方面有先天的不足,不要气馁,(出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奋起直追人一己百)勤奋能弥补你的不足,只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你也会成功。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请你记住这样一句话:天才出于勤奋。
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学苦练成才的例子有很多,请你利用课外时间再去了解一些。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四
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生词,认识两个新偏旁(系子底、横山头)。
2.能正确理解“不是料子”、“勤学苦练”、“世界闻名”等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从小要刻苦练习基本功。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取得成功。
1.多媒体课件。
2.道具:纸鸽子。
一、复习导入。
1.抽读词卡。
2.听京剧,聊京剧。(放录音)。
3.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设计意图:
通过看京剧表演唱段。学生零距离地接触一下京剧,对京剧有了感性的了解,自然产生想了解主人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找找看课文有几处写到了梅兰芳的眼睛。用笔圈画出有关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下面几句话。
(1)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2)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3)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引导质疑探究:为什么小时候没有神儿,长大了却会说话呢?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对梅兰芳眼神的不同表述,引导学生质疑,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探究定位在“眼神”上,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
三、精读体验。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紧盯”、“注视”、“常常”等词语感悟梅兰芳苦练眼神儿的辛苦。
学习重点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盯”字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那“紧盯”是怎样地看呢?
(2)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看,找找是什么。“注视”又是怎样地看,请小朋友注视老师。
(3)谁来练练眼神,紧盯这句话,注视这些文字,读一读。指导朗读。
(4)天上的鸽子可不像我们文字排得那么有规矩。我们也来做一回梅兰芳,练一练眼神吧!(教师手持纸鸽子让其上下翻飞,让学生练习紧盯和注视,片刻,教师收起道具)。
(5)小朋友们刚才的眼神就像是一个个小梅兰芳在练眼神,愿意做梅兰芳吗?
采访小“梅兰芳”:
拟定话题一:你为什么要紧盯鸽子和鱼儿,不看别的东西呢?
话题二: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
话题三:你平时是练这么一小会儿吗?
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练眼神的体验,深入体悟梅兰芳勤学苦练。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调动多种手段,质疑、体验、发挥想象,使学生对“紧盯”、“注视”形成了真实的感知,进一步感悟了“勤学苦练”。
学习重点句:“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你们猜猜看,他练眼神练了多长时间?告诉你们吧,梅兰芳练眼神就用了十年多。谁来读读,让人感觉苦练的日子过了很长很长。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学苦练能弥补天生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练好基本功。
2、学习本课4个生字:“注活视灵”,指导书写。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学苦练能弥补天生的不足。
一、导入。
师述:听,他的唱腔多么婉转圆润;看,他的剧照,扮相多么俊美秀丽。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塑造了无数优美的艺术形象。他还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演出,轰动世界。
像这样的人啊,我们就称他为“大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京剧大师。
是啊,正如书上所说,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两个词?(课件出示词语:世界闻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小朋友说得很对,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要靠眼神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可你们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见风流泪,眼皮还有点下垂,眼珠转动不大灵活,师傅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说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4)想一想,梅兰芳听到师傅说这样的话心情会怎样啊?再读读这句话。
表扬语句、表情好的同学。
(5)同学们,在你们刚才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们都为梅兰芳难受。读到这里我有个不解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的梅兰芳怎么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了呢?(出示课件)。
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书上的一个词来告诉我。(勤学苦练)。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是怎么勤学苦练的呢?找到书上的句子划下来。
根据学生回答,
(1)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他眼睛睁得大大的,聚精会神地看着,眼睛一眨都不眨,紧紧地盯住鸽子的身影,这就叫“紧盯”,读好词语。
“注视”和“紧盯”的意思差不多,读好“注视”。
(2)做游戏。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梅兰芳,练练眼神吧!用红外线来代替鸽子和鱼,看,鸽子在空中飞翔,它一会飞到上面,一会儿飞到下面,小朋友们的眼睛紧盯住了吗?它一会儿飞得快,一会儿飞得慢,一会儿又在头顶盘旋,你们可要密切注视啊!千万别眨眼,别让鸽子从你眼睛里溜走啊!再看,面前有个池塘,池塘里有鱼,看,鱼儿有时游到东,有时游到西,大家看得可真认真啊!
(3)小朋友们,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自由回答)。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就是这个词中的哪个字啊?(苦)。
哎呀!你们都叫酸叫累的,才练了这么一会儿就叫苦了。
(4)梅兰芳是练这么一会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据学生回答,点击“常常”,想象一下,梅兰芳会在什么时候练眼神呢?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他早上练,中午练,傍晚也练,一有空就练。
你们刚才说的又是这个词中的哪个字呢?(勤)。
指导朗读句子: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5、小朋友们,梅兰芳天天练,你能猜到,他练了多久的眼神吗?
他天天坚持锻炼,用了10多年的时间。
出示句子: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指名朗读句子,通过点评理解“日子一长”“渐渐”“灵活”。
6、梅兰芳在表演时心里想的话能用眼睛来表达出来,这是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所以人们都说——出示句子: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读句子。)。
人们不仅赞美他的表演技艺高,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
再读好:勤学苦练。
8、读读第二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
9、他勤学苦练仅仅只是练习眼神吗?
讲练习打鼓的故事。(有一次,梅兰芳要扮演民族女英雄梁红玉,为了能使女英雄击鼓时的动作雄壮又优美。他反复地练习,中午,剧团的同事们都休息了,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就用自己的腿当鼓,两手在腿上不停地敲打,竞把腿都敲打红肿了。
10、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三、朗读第三自然段。
1、这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啊,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再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指导读好:“终于”。
四、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都被梅兰芳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送给大家2个成语,让我们共同来勉励自己: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五、造句。
2、再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3、出示句子指导:
经过勤学苦练,我终于____________。
达尔文____________,终于找到了答案。
4、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
五、教师指导写字。
1、写字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写:注活视灵。
2、师指导:“注活视”有没有发现这几个字结构上的共同点。
“左窄右宽”
3、教师重点指导:灵“火”的撇捺要伸展开,这个字才稳当。
4、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六
1、小朋友,喜欢京戏吗?今天就来听一段。(介绍内容)。
2、好听吗?知道是唱的吗?
3、板书:梅兰芳。提醒注意笔顺。(田字格)。
我把梅兰芳的照片带来了,他是男的,唱的是女声,这在京戏里叫“旦角”。
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是我们江苏人,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旦角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他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我们称作是“梅派”。
他小时侯去拜师学京剧的时候,老师却说他不行。(学生质疑)。
(梅兰芳哪里不行?他后来是怎么做的?)打上两个问号。
我们去书上找找答案吧。
1、大家读过课文了吗?我不信,书上这么干净,有记号才是你思考的痕迹呀。
2、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句子,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师巡视:板书。
学艺注视紧盯。
料子闻名神儿。
(老师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要我来告诉你们吗?)。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边读边想。
4、检查:
出示词语:
师傅料子紧盯飞翔。
或者注视灵活京剧。
(1)生领读。你会读哪一排就读哪一排。
(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5、放入课文中,你还能读正确吗?学生练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评议。
7、再读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刚才同学问,梅兰芳去学艺,师傅说他不行,是哪不行呢?
2、生:我读懂了,师傅是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3、指名读。你读懂了,请你把理解表现在脸上,表现在声音上。
自由读,指名读,师评价,指名读。
4、谁会背了,加上动作。指名上台前。齐读。
1、过渡:居然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他是不是就这样放弃了?
生:没有。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刚才老师说他后来成为京剧大师。
书上说他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2、自由读。思考: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3、指名读,交流。
4、上台读,通过表情、动作把“紧盯、注视、会说话”的意思读出来。
5、演示“紧盯、注视”的意思。(手拿样东西)。
6、懂了读的一定会更精彩,齐读这一段。
谁能背下来,加上动作自由练读。
7、谁愿意和我进行比赛,别小瞧我了,我可厉害了,你们还是再练练吧。
我得先考考你。过关了才能和我比。
一生:用眼睛表示对我有意见。这就是眼睛会说话。
一生:用眼睛表示你在思考问题。
通过了,请读吧。
真厉害,我得找个学生来替我比赛了。
读完,生评谁演得好。
8、梅兰芳经过长时间的苦练,终于,他的眼睛会说话了。
出示:内容。
9、指名读。
他的眼睛会说话了,老师带来了一段他在唱京剧的录象,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放录象。
停后,问:梅兰芳在对着你说什么呢?
10、轻轻地告诉同桌。
11、指名说。
12、齐读这一段。
黑板上这两个问号都解决了吧。好,老师就把他们擦去了。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七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熟练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多媒体。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梅兰芳剧照)。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
生说。
(多媒体展示梅兰芳生活照)。
师:这就师梅兰芳。
师:你能读好他的名字吗?
指名读、齐读。
(师简单介绍梅兰芳。)。
师:梅兰芳在京剧中最擅长演旦,在京剧中旦就是指女性,所以梅兰芳最擅长男扮女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学艺的故事。
(板书学艺)。
师:艺在这课也是个生字娃娃。你能给它找个朋友吗吗?
(生可能会说是艺术、才艺)。
师:是呀,学艺就是?
(学习艺术)。
师:读读课题,你有上面想问的吗?
(梅兰芳学的是什么艺术?怎么学的?如果学生不能问出这两个问题,可以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请小朋友思考一下,梅兰芳学艺,他学的是什么艺术,又是怎么学的呢?下面就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请听好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生读完一遍后。)。
师: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生再自由读课文。
二、教学新课。
(生回答1、3)。
(一)教学第一小节。
指名一生读这一小节。
师:这小节有词语有点难读。(板书没有神儿)。
师:请听我读。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难读的词语会读了,相信你肯定能把小节读好。
(指名读。请男生小朋友读)。
师:读了这小节,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料子)。
多媒体展示:在字典中料子有两种解释:
(1)衣料,
(2)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和天赋。在这应选。
师:你能照样子用料子说句话吗?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小节。
师:我们知道梅兰芳学的是唱京剧,课文第三小节烨告诉了我们。
(二)教学第三小节。
请生自由读好这小节。然后指名一生读。(生评)。
理解世界文明。
师:你知道文明是什么意思吗?(非常有名)那世界文明呢?(就是在全世界非常有名)。
师: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成为世界文明的京剧大师,你还知道哪些世界文明的人物。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用世界闻名说话)。
师:梅兰芳是很容易就成为京剧大师吗?文中用了一个词语(终于)。你能照样子用终于说话吗?(要求说完整前提)。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梅兰芳是怎么学唱京剧的呢?
(指名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老师觉得要读好这小节首先要读好这些生字词。请看大屏幕,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多媒体展示:紧盯、或者、注视、灵活)。
(自己读、指名读、跟老师读)。
(指名读,师指出注意停顿。)。
师:请听我读,你能像老师一样读好它吗?
(再指名生读。小组赛读。)。
师:难读的句子会读了,读好这小节肯定没问题了。
(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打分,请读得好的小朋友读读)。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读好吗?一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
(齐读)。
理解词语:
(1)或者。
师: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两件事能同时做吗?(所以课文用了一个关联词或者)。
师:在我们这篇课文中,这两个字都是生字哦,或字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不能忘了一撇,这个者烨很有意思,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对对子,我说上句,你们说下句。
专门些新闻报导的人叫记者。
专门写作的人叫作者。
很有学问的人叫学者。
很喜欢读书的人叫读者。
(2)理解灵活。
灵活就是指梅兰芳的眼睛有神了,会说话了。
总结。
师:看,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把每一小节都读好了,下面请小朋友们读好整篇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
三、学写生字。
师范写紧和灵,带领生齐读两个新部首。生在习字册上写。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八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勤学苦练战胜自我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学苦练能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练好基本功。
课件。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考考大家谁读得最准,谁的小耳朵最尖。
出示词语。
(1)指名读。每人读一行,其余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2)齐读。
二、导入。
1.小朋友词语读得真好,谁能用上刚才的几个词来介绍一下梅兰芳?
下面老师就让大家看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的京剧。
(课件播放梅兰芳《贵妃醉酒》片段,并播放梅兰芳的精美剧照)。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梅兰芳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呢?
(出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什么是“没有神儿”?
(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你们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有点下垂,眼珠转动不大灵活,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4、“料子”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料子”的意思。
这件衣服的料子很好,所以价格不便宜。(指衣料等材料。)。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适合做某事的人才。)。
5、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句式训练:因为,所以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自由轻声读一读第二小节,引出句子: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3、指导朗读:你读出了梅兰芳决心的坚定,你的决心很大,不轻言放弃。
4、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学生地回答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地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5.这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找一找。(紧盯注视)。
这两个词都有有看的意思,能不能换成“看”?
这两个词都表示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目光集中到一点上。说明梅兰芳练得刻苦、认真。
6.让我们也来学一学梅兰芳,来练练眼神吧!
(学生表演)小朋友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呢?(很累)。
7.是呀,我们练了一会就叫累了,梅兰芳呢他也是只练了一会儿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常常日子一长)。
8.是呀,他早晨练,中午练,晚上还是练,练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就叫做——勤学苦练。(出示)。
9.引读: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了。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0.看图:什么是“会说话”?能不能换个词?(很有神)。
你看,现在梅兰芳的眼睛多灵活,她在表演时能自如地把人物的情感用眼神表达出来,这时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地眼睛会说话了。这是人们对梅兰芳高超表演技艺的赞美,更是对他勤学苦练的精神赞美!
11.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正是凭着勤学苦练的精神,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儿到会说话了,从不是学京戏的料子到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2.指名读第三小节。理解“终于”的意思。
3.你能换个词吗?(总算)就是很难很难的意思。从“勤学苦练”看出来。
4.指导用“终于”说话。
(课件出示句式)(),终于()。
5.什么叫“大师”?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侵占了东北和华北,梅兰芳移居上海,创作演出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来表达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激发人民的抗日情绪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抗战期间,他隐居8年,不肯为日寇和卖国贼演戏。直到日本投降后,他才重新登台演出。梅兰芳师著名的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日本等国去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这样表演技艺高超,品德高尚,热爱祖国的人就叫“大师”。带着崇敬读一读第三小节。
6.读到这儿,你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
8、名言擂台,出示三句名言。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紧、视。
2、讲解。
3.师范写。
4、生临写。
板书设计:
不是唱戏的料子——勤学苦练——京剧大师《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九
(1)、指名读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板书:不是料子)。
理解“不是料子”的意思。
(2)、句式练习。
因为梅兰芳(),所以()。
师傅说他(),是因为()。
(3)、再读第一自然段。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灰心、失望了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哪一句话说出了他没有灰心失望?(板书:没有动摇)。
(3)、梅兰芳下定决心后,又是如何做的?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画。
(4)、交流:
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女生齐读)。
是呀!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谁来读好这句话?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5)、光有决心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和行动!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图,梅兰芳在干什么?(鸽子)怎么看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但是眼珠子要不停地的转动,鸽子飞到哪儿,他的眼睛就转到哪儿。)。
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再读一读。
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梅兰芳在认真看鸽子呢?(紧盯,指导朗读)你能给这个词语找个好朋友吗?(注视)。
那么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了一天、两天呢?(不是的)从哪儿知道的?(常常)他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辛苦呀!谁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指导朗读(注意“紧盯”、“注视”“常常”)。
(6)、经过苦练,出示: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灵活得好象心里想说的话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所以人们怎么说?(引读: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过渡:梅兰芳的眼睛变得有神了,他是不是就满足了呢?我们再来看第三自然段。齐读。从“勤学苦练”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还苦练了什么?(其他的唱戏基本功、说、唱、做、打。)。
(1)、引读。(师引)是啊!梅兰芳下定了决心,不但苦练眼神,还苦练唱戏的各种基本功,终于成了——(生读)。(板书:京剧大师)。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要对梅兰芳说吗?
1、讨论。一个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料子的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成了一位京剧大师,你们觉得梅兰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爱学习,坚持不懈、有决心)。
2、除了勤学苦练这个成语,你还有别的成语或句子来概括他成功的秘诀吗?(学生自由发挥)。
3、老师相机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愿小朋友们向梅兰芳学习,从小苦练各种本领,长大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
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学京戏的事情,选入本课的目的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梅兰芳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下苦功夫。否则就有思品课的嫌疑,我们语文课还是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用好文本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上,下面我逐段谈谈我的教学训练点。
第一自然段我觉得读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没有神儿”这个词里有儿化音,学生往往不容易读准,在初读课文时我想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多加练习。在细读课文时,我想让学生重点理解“拜师学艺”这个词。另外让学生在读通读读熟该自然段的基础上,试着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该段,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想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展开教学,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该段文字。“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很难理解,难在“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我想可以在课堂上用纸鸽子带着学生演练一番,通过演练来感受“紧盯”和“注视”的区别,通过演练来感受梅兰芳练得眼睛都酸了,练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日子一长”是多久?教师补充课外查阅的资料,日子一长——整整十年。从而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梅兰芳练眼神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该段最后一句话“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与第一自然段“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这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我想可以追问,这两句话前后矛盾,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这样再想一想应该不难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中“勤学苦练”和“世界文明”“京剧大师”这三个词是要重点理解的。另外这句话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不仅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体会梅兰芳学艺成功的不易,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即练习用“终于”说一句话,学生通过说话体会“终于”二字的意思和用法,能够学以致用。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一
1、学会3个生字:紧、注、视,1个新偏旁。理解词语: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勤学苦练。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用“终于”说话。
3、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并对梅兰芳及京剧艺术心怀好奇和敬仰。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苦练眼神的经历。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找到主线。
1、读词“眼睛”。
2、小朋友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生活中,你见过怎样的眼睛?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学艺》,梅兰芳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轻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梅兰芳眼睛的词语或短语圈出来!
生汇报,教师贴词语卡片: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
4、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教学一篇课文,必须抓住一条主线。《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主线又是什么呢?经过研读文本,我挖掘出“眼睛”这条主线,而且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灵活”、“会说话”了,因此在设计时,我紧扣“眼睛”及其变化展开。
二、突出主线,激发疑问。
1、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谁谁这样说?
请你把词语放进句子读一读。
ppt: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指名读,齐读。
(3)是啊,当时的师傅的确这样说:“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4)再读这一句话。
2、过渡:可是,却也有人评价梅兰芳的眼睛“灵活”“会说话”,你能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的句子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句子。
ppt出示句子:
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质疑:咦,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板书问号。
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后初步作答。
【设计意图】。
在理解了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迅速地完成了个人的阅读行为,感知了内容,为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细读文本,理解眼睛的“变化”
1、梅兰芳的眼睛又是怎么会从“没有神儿”变为“灵活”甚至“会说话”了呢?
找到答案,大声读一读。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说话,理解“决心没有动摇”。
3、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理解词义“紧盯”“注视”。
指名读句子。
a、理解“紧盯”、“注视”的基本含义:看。
师述:梅兰芳所做的事情就是“看”。哪一个词语表示看的意思?
学生回答“紧盯”,学生补充回答“注视”。
师述:原来“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看。
b、“紧盯”、“注视”与“看”的辨析。
ppt出示:梅兰芳常常看看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看看水底游动的鱼儿。
换成这样的说法,行吗?
c、师述:“紧盯”、“注视”不是一般的看,不是随随便便地看,那是怎样地看?ppt出示()地看。
指名回答。
(2)活动,体验。
a、“紧盯、注视”着静止的教具。教师简述:梅兰芳练眼神之初就是这样紧盯、注视静止的树叶,看穿看透。
播放鸽群飞舞的录像。
c、眼睛酸痛的请举手示意,指名谈感受。
d、我们只是练习了一会儿,而梅兰芳是“常常”。齐读句子。
(3)梅兰芳这么勤奋地学习,这么刻苦地练习,课文中有个词就是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生回答,勤学苦练(教师板书)。
师述:
是啊,当小伙伴们在尽情玩耍的时候,梅兰芳在(引读:勤学苦练);
当一起拜师学艺的同伴已经登台演出的时候,梅兰芳还在(引读:勤学苦练)。
4、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一长,多长呢,经过10年的勤学苦练,梅兰芳的双眼渐渐(引读),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引读)。
(1)嘴巴会说话,眼睛怎么会说话呢?学生回答。
(2)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扮演了很多角色。有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内心非常愤怒,你能扮演梅兰芳用眼神来表示吗?还有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十分喜悦,你能用眼神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5、小结,释疑。
梅兰芳的眼睛怎么会从“没有神儿”变为“灵活”、“会说话”了呢?
揭示“勤能补拙”。
【设计意图】。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小鸟,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在这句话中,引导学生抓住"紧盯/注视"这对近义词,通过表演的方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词义,并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坚定决心,用朗读来表达。然后以此为基石,引导学生懂得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结合练习六里的成语“勤能补拙”,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补充材料、深化文本。
1、是啊,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的眼睛终于会说话了。可梅兰芳学艺,练眼神还只是第一步,要表演好京剧,还需要唱、念、打各方面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学艺过程中,经过怎样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哪些进步呢?打开阅读纸,ppt出示。自己阅读。
梅兰芳练唱也很勤奋,他每天一大早就去练嗓子,不管是在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他都坚持练习,他的嗓音渐渐变得响亮、悦耳。就这样,他练出了一副好嗓子。
再说背戏词吧,他常常一背就是二三十遍,直到夜深人静。背得睡着了,猛地惊醒,他爬起来继续背,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就这样,他把戏词背得滚瓜烂熟。
用“经过……终于……”说话。
2、是啊,经过这么多的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教师简介: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扮演了很多角色。语文书上的这幅图就是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扮演的杨贵妃,她还扮演过《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的角色。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全国人民都爱看,当时毛主席,周总理也特别爱看,这是周恩来总理与梅兰芳的合影。梅兰芳表演的京剧不仅中国人爱看,全世界人民也喜欢看。这是他和国际友人演出的照片。梅兰芳还把京剧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全世界的人一提到中国,就知道京剧艺术,就知道梅兰芳。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之间留有空白。在梅兰芳学艺的过程中,练眼神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练嗓子、背戏词的简短资料,分组阅读,目的有三:一是资料的丰富,让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丰满;二是为用“终于”说话提供材料(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的眼睛终于会说话了;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三是为教学第三自然段“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做好铺垫,完成了补白。
“教材只是个例子”,应该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识记、品味语言。将行动转化为语言文字,或将文字转化为动作,都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非常有益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此处设计意图也即为此。
五、学习生字。
1、梅兰芳是怎样练眼神的?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2、提出生字:紧注视。
紧:教学新偏旁,书空偏旁。记忆字形。师范写。生仿影、临写。
注:引导学生通过左右部件相加记忆,或者通过熟字“住”、“往”来记忆。
视:引导学生通过左右部件相加记忆,或者通过熟字“觉”、“现”、“观”来记忆。
六、作业。
1、读一读梅兰芳的故事,如《梅兰芳练功》《看戏》等。
2、看一看梅兰芳的京剧表演。
3、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
背一背,再收集激励我们勤学苦练的成语、谚语。
【板书设计】。
灵活。
勤学苦练。
没有神儿。
会说话。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二
(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各自读。读后讨论)。
师:“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读这句话,把没有动摇读得很重。)。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生再读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生齐读这句话)。
师:他是怎么看的?
生1:他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一眨不眨。
生2:他的眼珠子不停地转动,鸽子飞到哪儿,他的眼睛就转到哪儿。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师: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梅兰芳在认真看鸽子呢?
生1:紧盯。
生2:注视。
师:把“紧盯”换成“望”,“注视”换成“看”,好吗?
(同桌讨论后读这句话。)。
师:“紧盯、注视”就是眼睛一眨不眨,眼光集中在一点上。它们与“看、望”不一样,说明梅兰芳练得很认真很专心。
师:梅兰芳是不是今天练了,明天就不练了?从哪儿知道的呀?
生1:我是从常常这个词知道的。
生2:我是从日子一长这个词知道的。
师:梅兰芳天天这样练习,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梅兰芳先生,您这样练眼神,可真了不起呀!
师:让我们带着你们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齐读)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师:谁读懂了这句话?(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师: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终于使自己的眼神会说话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佩和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反思】。
不是唱戏料子的梅兰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这主要靠的是梅兰芳的勤学苦练。为了让学生理解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教者抓住“常常”让学生理解梅兰芳持之以恒地练眼神;抓住“紧盯”“注视”了解梅兰芳用不同的方式苦练眼神,因为鸽子在飞翔,鱼儿在游动,要能“紧盯”与“注视”,眼珠就要不停地转动,所以,“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眼睛会说话了”。老师指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这样学生自然轻松地体会到了梅兰芳练功的刻苦。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三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学苦练能弥补天生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练好基本功。
2、学习本课4个生字:“注活视灵”,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学苦练能弥补天生的不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述:听,他的唱腔多么婉转圆润;看,他的剧照,扮相多么俊美秀丽。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塑造了无数优美的艺术形象。他还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演出,轰动世界。
像这样的人啊,我们就称他为“大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京剧大师。
是啊,正如书上所说,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两个词?(课件出示词语:世界闻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小朋友说得很对,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要靠眼神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可你们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见风流泪,眼皮还有点下垂,眼珠转动不大灵活,师傅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说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4)、想一想,梅兰芳听到师傅说这样的话心情会怎样啊?再读读这句话。
表扬语句、表情好的同学。
(5)、同学们,在你们刚才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们都为梅兰芳难受。读到这里我有个不解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的梅兰芳怎么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了呢?(出示课件)。
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书上的一个词来告诉我。(勤学苦练)。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是怎么勤学苦练的呢?找到书上的句子划下来。
根据学生回答,
(1)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他眼睛睁得大大的,聚精会神地看着,眼睛一眨都不眨,紧紧地盯住鸽子的身影,这就叫“紧盯”,读好词语。
“注视”和“紧盯”的意思差不多,读好“注视”。
(2)做游戏。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梅兰芳,练练眼神吧!用红外线来代替鸽子和鱼,看,鸽子在空中飞翔,它一会飞到上面,一会儿飞到下面,小朋友们的眼睛紧盯住了吗?它一会儿飞得快,一会儿飞得慢,一会儿又在头顶盘旋,你们可要密切注视啊!千万别眨眼,别让鸽子从你眼睛里溜走啊!再看,面前有个池塘,池塘里有鱼,看,鱼儿有时游到东,有时游到西,大家看得可真认真啊!
(3)小朋友们,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自由回答)。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就是这个词中的哪个字啊?(苦)。
哎呀!你们都叫酸叫累的,才练了这么一会儿就叫苦了。
(4)梅兰芳是练这么一会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据学生回答,点击“常常”,想象一下,梅兰芳会在什么时候练眼神呢?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他早上练,中午练,傍晚也练,一有空就练。
你们刚才说的又是这个词中的哪个字呢?(勤)。
指导朗读句子: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5、小朋友们,梅兰芳天天练,你能猜到,他练了多久的眼神吗?
他天天坚持锻炼,用了10多年的时间。
出示句子: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指名朗读句子,通过点评理解“日子一长”“渐渐”“灵活”。
6、梅兰芳在表演时心里想的话能用眼睛来表达出来,这是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所以人们都说——出示句子: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读句子。)。
人们不仅赞美他的表演技艺高,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
再读好:勤学苦练。
8、读读第二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
9、他勤学苦练仅仅只是练习眼神吗?
讲练习打鼓的故事。(有一次,梅兰芳要扮演民族女英雄梁红玉,为了能使女英雄击鼓时的动作雄壮又优美。他反复地练习,中午,剧团的同事们都休息了,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就用自己的腿当鼓,两手在腿上不停地敲打,竞把腿都敲打红肿了。
10、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三、朗读第三自然段。
1、这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啊,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再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指导读好:“终于”。
四、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都被梅兰芳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送给大家2个成语,让我们共同来勉励自己: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四、造句。
2、再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3、出示句子指导:
经过勤学苦练,我终于﹍﹍﹍﹍﹍﹍﹍。
达尔文﹍﹍﹍﹍﹍﹍﹍,终于找到了答案。
4、﹍﹍﹍﹍﹍﹍﹍,终于﹍﹍﹍﹍﹍﹍﹍。
五、教师指导写字。
2、师指导:“注活视”有没有发现这几个字结构上的共同点。
“左窄右宽”
3、教师重点指导:灵“火”的撇捺要伸展开,这个字才稳当。
4、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四
1、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联眼神的刻苦、辛苦。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重点句子: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是关系。
体会“终于”和“世界闻名”的联系。
电脑。
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段京剧。
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板书,指导读好“兰”。书空注意是上下结构。
2、简介梅兰芳:梅兰芳是我们江苏人,他在舞台上表演了很多优美的角色,特别是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人们最喜欢。他的唱腔非常特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人们称之为“梅派”。
3、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梅兰芳小时侯是怎么学艺的(板书:学艺)?你们知道他学的是什么吗?(京剧)那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梅兰芳学唱京剧)谁会读题呢?(指导读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可能情况:为什么要学唱京戏?
怎么学的?
学的怎样?
二、初读课文。
过渡: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学习了课文后大家都会知道的。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学。
2、读完的同学给课文标好小节。
3、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来当小评委。听仔细了哦!
4、检查自学: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
5、小评委,你们感觉他们读得怎样啊!(学表生自评,表现好的小朋友奖红苹果。)。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那么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学习。同桌交流。
3、出示: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指导朗读“神儿”)。
4、你知道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呢?(眼睛不灵活)。
5、就因为这个,师傅说他xxxxxxxxxxx。(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具备唱戏的好的条件,不可能学好唱戏)。
6、说话练习:师傅说梅兰芳不是xxxxxxxxxxxxxxxx,是因为xxxxxxxxxxxxxxx。(或:因为梅兰芳xxxxxxxxxxxxxxxx,所以师傅说xxxxxxxxxxxxxxxxxxxxx。)。
7师:讲述: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梅兰芳的师傅是一个唱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好、身体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通过眼神来告诉观众他是高兴了、生气了、还是难过。可是现在师傅却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
7、下面,谁来读这一小节呢?(指明朗读第一小节)。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傅这么一说,梅兰芳是不是就放弃了呢?(不是)。
是呀!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
2、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来读好这句话。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3、指导看图:
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图,梅兰芳在干什么?(鸽子)怎么看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一眨不眨,但是眼珠子要不听的转动,鸽子飞到哪儿,他的眼睛就转到哪儿。)。
4、书上是怎么说的?再读一读,根据回答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指名读句子)。
4、齐读这句话。
5、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梅兰芳在认真看鸽子呢?(紧盯,指导朗读)那么你能给这个词语找个好朋友吗?(注视)他为什么要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水底游动的鱼儿呢?(为了练眼神。)。
谁来读这句话?
6、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练习,师出示一实物。要求:眼睛不能眨,紧跟着老师的手。
7、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自由发挥)。
8、那么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了一天、两天呢?(不是的)从哪儿知道的呀?(常常)小朋友只坚持了一会就感到眼睛特别酸、累,想冒眼泪。他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辛苦呀!谁来用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指导朗读(注意“紧盯”、“注视”“常常”)。
8、经过苦练,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灵活的好象心里想说的或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所以人们怎么说?(出示: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指导朗读)小朋友你们会用眼睛说话吗?(不会)老师也不会,但是谁会的?(梅兰芳)梅兰芳真了不起!
9、除了要练眼神之外,还要练什么呢?
五、学习第三段。
2、他成了有名的京剧大师(什么是大师?就是在一个方面很有本事的人。)他怎会成为大师的?主要靠什么?(勤学苦练)最后他终于(强调)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所以他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3、指导朗读(注意“终于”)。
4、梅兰芳女扮男装的风格和表演艺术打动许多人,不仅我们中国人民喜欢他,连很多外国人都喜欢他。大家请看(出示图片)所以呀,成了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
5、总结。
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爱学习,坚持不懈、有决心)梅兰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对呀,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即使你不是很聪明也能有大的本事。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他尊敬再来读读课文。(齐读)。
六、书写指导:
1、出示:或、底。
2、指导认识新的偏旁。戈。
3、说说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记住它们。
4、指导书写,师范写,生临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不苦练基本功。、4、会用„终于‟说一句话。教学准备;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3、会用"终于"说......
聚源路西校区付卫平【教学目标】1.通过老师引导、互相交流、反复诵读、加动作表演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
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写“兰、芳、紧、灵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字底,摆好“紧”上下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耳朵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学生答“听声音”
2、那么请你竖起你的耳朵,一起来听。
播放梅兰芳京剧《霸王别姬》的几句唱词)。
(1)小朋友听到的叫做京剧,是戏曲的一种(出示图片)这些是表演京剧时的照片和各类的京剧脸谱,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些脸谱送给守纪律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出示脸谱礼物)。
(2)刚刚你听到的一段叫做《霸王别姬》,你知道谁唱得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出示照片)他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称为“梅派”,这幅照片就是他正在唱戏时的情景。
(3)你有什么疑问吗?
在以前,女的是不能登台演出的,所以都是男扮女装来表演女的.角色。
3、教学“兰、芳”
请小朋友看黑板,范写“梅兰芳”
“梅”我们已经学过了。
(1)请你打开书自学兰和芳这两个字。学完后再描红。
(拿字卡)我们说过像“兰”这样横比较多的字,要注意什么?(间距一样,横有变化)。
“芳”注意中间的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4)小朋友你一定很想了解梅兰芳,我们赶快一起去看看梅兰芳学艺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翻开,看清楚拼音,认真地读课文,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1)瞧!这些生字词已经在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赶快读一读它们吧。
不认识的可以多读几遍。
开火车读。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拼音帮手没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赶快考考你的同桌吧。
(2)小朋友能像梅兰芳一样克服困难,正确地读出这些词语吗?一起读。
这是一些轻声的词语你会读他们吗?试试看(出示词语)指名读,读对了跟他读。
(3)词语没难倒大家,老师还要再考考你。
(出示句子)自己先读读看,谁来教教其他小朋友怎样正确、流利地读出这句话呢?
指名读,齐读。
2、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小朋友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请你边读课文边标上自然段。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1)那么请三个小朋友读一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当评委,听听哪些词语读得准,哪些句子读得流利。
(2)生读课文,学生点评,先说好的地方再说要改正的。
(3)刚刚三个同学的朗读起了示范作用,读得好的我们向他们学习,不足的地方我们自己读得时候要多注意,把书立起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朋友,你现在对梅兰芳有了一些了解,跟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应该样填呢?
(1)出示填空:
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后来经过(),他终于成为()。
(2)指名说,多请几个说。
四、学写生字。
1、小朋友知道,学问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这三个字你还记得吗?
字卡出示:紧、灵、活。
2、请你自学这三个字的笔顺笔画,书上已经出示了“紧、灵”,学好抱臂坐正。
3、这三个字当中你会写哪个字了,指名说。
4、这两个字中藏着新偏旁,你能找出它吗?
范写偏旁领读。
把你的手拿出来,我们一起写“系字底”怎样写?
为什么这个偏旁叫横山呢?
6、指名说,你为什么要选这间房子给它住?
紧:紧在房子里住的可开心啦,还哼起了儿歌呢!请你看黑板(范写“紧”念儿歌)。
灵:灵和活作了邻居了呢,连成了一个词,什么词?谁来用“灵活”说一句话?
7、拿出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开始描红。
五、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后来经过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了京剧大师,那么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