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课程和活动的循序渐进。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能够对教案的编写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一
1、学习看图识方位并随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同伴合作探索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图谱、音乐。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学会看图并进行游戏。
(一)师:小红和小兰也想和我们做游戏,大家来看看,他们在圈上玩的是什么样的游戏?(出示图1)师带领幼儿逐一观察图谱并做动作。
请幼儿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着音乐玩一次。
(二)游戏一:相同方向转圈。(图2)1、师:1、我们来看看小红小兰带来了什么样的游戏。
2、他们在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站的?他们的方向呢?
2、请幼儿扮演小红小兰站在内圈、外圈上。
3、跟着音乐前四句玩一玩(重点是在走的时候要走到下一个点,避免有的小朋友丢了朋友。)4、出示(图3、4、5、6)交待玩法。
5、请幼儿和着完整的音乐做游戏。
3、教师和幼儿玩"剪刀、石头、布",问:输的怎么惩罚?打平手怎么办?
4、请幼儿和着音乐玩游戏,在音乐最后一句提醒幼儿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四)游戏三:相反方向转圈找朋友。
3、请幼儿和着音乐玩相反方向转圈的游戏。
三、延伸:变换走的动作游戏1、师:谁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请幼儿模仿有趣的走法。
2、请幼儿站在圈上和着音乐玩有趣的走的游戏。
3、师:你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走法,我们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吗?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二
音乐;图谱,各小动物及动物胸饰。
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
一、感受音乐。
1.圣诞节快到了,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开圣诞音乐会,听。(播放音乐)。
2.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
二、感受音乐强弱。
1.这段欢快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音乐。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听起来怎么样?有的听起来怎么样?(强与弱)。
2.这段音乐有的强有的弱,听着音乐请幼儿用身体动一动。用什么动作表现强?用什么动作表示弱?(请个别幼儿来做,大家学做)。
3.请幼儿完整听音乐来做动作1~2遍。
三、出示图谱,再次感受音乐强弱。
1.(出示红圆片和蓝圆片)请幼儿说说哪个圆片表示强?哪个表示弱?
2.(出示完整图谱)教师有节奏的点圆片,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3.这段音乐中有一段和强弱音乐不一样的,你们听出来了吗?(间奏)(出示圣诞老人图片贴图谱上)。
四、引出动物参加圣诞音乐会。
1.圣诞音乐会开始了,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根据幼儿说的,师出示相应动物)。
2.(播放强的音乐)这段音乐你觉得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3.(播放弱的音乐)这段音乐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看图谱上的动物,并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乐)幼儿选一种动物胸饰来表演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三
设计意图:
《套圈》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比较老的教材,在以往的活动中是由教师将套圈的方法告诉幼儿,然后幼儿学会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幼儿的主体地位。对照新《纲要》的理念要求,我尝试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套圈的方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新的教学观成为“老教材”的领路人。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探索套圈的方法,学会三人协调地动作。
2:乐意与每一个同伴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熟悉歌曲。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孩子们热烈地说着自己爱做的游戏。)。
“今天我们又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我啊,先不告诉你们是什么游戏,等唱完一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分析:游戏是小朋友爱完的,不管是谁,都能说出一堆自己喜欢的游戏,因此,孩子们的情绪表现得很热烈,接下来在介绍新游戏名称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婉转地通过一首歌来告知,既吊足了他们的胃口,又让幼儿一下子明了了。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心理。
二、幼儿演唱歌曲。
提问:(1)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是几个人在一起做的?
(2)你们觉得这个套圈游戏是怎样玩的?
分析:通过提问,幼儿明确了游戏的名称以及玩的人数,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促进了自己的想象。
三、师与两幼儿示范套圈。
“现在老师来玩这个套圈游戏。”(幼儿十分认真地观看。)。
分析:幼儿很关心老师玩的套圈游戏是否和自己说的相同。
四、幼儿探索套圈的方法。
“请你们找两个好朋友,找一个空地方,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当孩子们发现老师玩的套圈游戏和他们所想象的都不一样,并且像变魔术似的用手套来套去,他们迫不及待地也玩起了套圈游戏。但他们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不能象老师一样顺利地把三个人都套完。)。
分析:这是因为他们一上来都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来玩这个游戏,结果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想法,没有相互配合,因此不能成功。
(探索中,孩子们失败了,但并不气馁,依然积极地探索着。我发现有几组幼儿由一开始的各自以主观意识为主,渐渐地经过相互磨合,能试着去配合对方来拉手套圈。)。
分析:孩子们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放弃,还能对自己不成功的地方进行调整,这说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是主动的、自由的、没有压力的,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终于,有一组幼儿成功了,他们兴奋地演示给我看,我适时地请他们上来演示并交流。)。
分析:在交流中,成功的孩子介绍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没有成功的幼儿有的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从他们的演示中找到了成功的规律,有的从他们的介绍中得到了启发,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都有一定的收获。
(幼儿继续探索,这一次,他们都成功了,不少幼儿喊着:我们成功了。欢笑溢于脸上。)。
分析: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五、创编第一段动作。
“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真开心,那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些什么亲热的动作?”
(幼儿做出了各种各样亲热的动作:有的象天线宝宝一样抱在一起,有的头碰头,有的手挽手。)。
分析:在快乐中,孩子们尽情地抒发着对朋友的情感,这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做作。
六、师请两幼儿完整游戏。
“套圈真好玩,孙老师又想来玩了,谁和老师一起来?”
完整表演后提问:我们套了几次圈?第二次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中,孩子们说出了两次套圈的特点。)。
分析:幼儿只要分清了两次套圈的特点,就能掌握第二次的套圈。
七、幼儿完整游戏。
“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听着音乐边唱边游戏。
八、交换同伴,继续游戏。
分析:在游戏中,幼儿感受到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并且,这个游戏是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探索完成的,自始自终,他们是愉悦的。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四
1、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现自我。
2、明白“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能准确唱出“mi”。
3、准确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1、经验准备:
(1)幼儿对“do,re”有一个固定的音高,能准确确定出它的位置(五线谱、钢琴)。
(2)准确打出四分音符的节奏,认识高音谱表。
2、材料准备:
(1)高音谱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若干。
(2)儿歌《摇啊摇》五线谱。
1、唱“la”
出示高音谱表。
“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是谁?”
“高音谱表”
在高音谱表上贴上“la”
“请你看看我身上的音符是谁?”
“la”
“然我们一齐跟着钢琴唱唱我的名字?”
(跟着钢琴唱“la”)。
2、复习“do、re”
教师手里拿着带有“la”的高音谱表。
“你们还记得我的两个好朋友吗?看看他们是谁?”
“do、re”
“我们一齐来唱唱他们的名字吧”
(跟着钢琴唱几遍“do、re”)。
“你们太棒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新朋友吧”
3、引出“mi”
“我的新朋友就住在“re”的楼上”(教师在高音谱表上贴上“re”)。
“请你说说“mi”在高音谱表的什么位置?”
“第一线”
“我们一齐来唱一下它的名字吧”
(幼儿跟着钢琴唱几遍,然后以排火车的形式每个幼儿唱一遍。随时改正)。
4、节奏练习。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个“mi”是几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分音符唱几拍?”“一拍”
(引导幼儿用手打出节拍)。
“我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四分音符的好朋友”(出示二分音符)。
“请你看一下二分音符与四分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它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唱两拍,拍两下小手就是它了,我们一齐来试一下吧!”
(幼儿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出示《摇啊摇》五线谱。
“你们的小手真巧,你能打出这条旋律的节奏吗?一齐来试一下吧!”
(引导幼儿打出歌曲节奏)。
“上头的这些音的音高你明白吗?让我们一齐来认一下”
(引导幼儿认音高)。
“我们一齐跟着钢琴唱出来吧!”
(跟着钢琴唱出谱子)。
延伸活动:
“你们明白“mi”在钢琴上的位置吗?我们一齐来找一下吧!”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五
1.在反复哼唱自我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经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欢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团体游戏的趣味,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趣味。
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填词哼唱。
1.两个人物手偶(汤米、杰西卡)伴奏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名字卡(贴胸前)。
一、律动《你真牛》进场。
1、听旋律跟教师拍节奏。
2.互动游戏:介绍自我的名字。
三、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词。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词。
(2)教师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问:汤米在唱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你觉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戏!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手偶(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问:汤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样介绍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一样唱法)。
3.辨别a、b段旋律不一样的地方(经过听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难点并唱好音准)。
四、学习完整演唱,初步学习接唱。
1.幼儿完整学唱。
2.幼儿分主角进行接唱。
五、学习填词演唱。
1.把握填词演唱的要点。
a.想一想,自我的名字是几个字的?两个字该怎样唱?三个字该怎样唱?
b.再想想,名字最终一个字是什么字?(再次帮忙幼儿掌握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一样唱法)。
2.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我的名字。(让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检查自我的学习情景)。
3.教师示范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为幼儿做了示范。
4.请个别会唱的幼儿(两个字、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上台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
5.请两名(或四名)幼儿以接唱的形式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
六、自豪地演唱自我的名字。
以接龙演唱的形式全体幼儿把自我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绍给大家。
七、延伸环节。
引导幼儿将自我喜欢的动物、物品等唱出来。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1=c24。
来来我是汤米汤米米米米米。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来来我是杰西。
卡呀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六
活动目标:
1、能看准物体抛扔,提高目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绳子一根。
2、棉布缠好的铁丝圈若干。
3、一些小的玩具、糖果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喜欢民间游戏。
活动难点:
能看准物体进行抛仍,并套住物体。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转体运动(4个8拍)。
2、振臂运动(4个8拍)。
3、压腿运动(4个8拍)。
4、跳跃运动(4个8拍)。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都逛过庙会吗?你印象里哪个好玩的游戏是使用这个圈的”(教师出示圈)。
2、“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幼儿自己讲解游戏要点:身体弯低、看准目标、用力准备。)。
三、游戏部分:
1、教师将小玩具、小摆设等分散地放置在地上,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测量出对孩子合适的距离,在地上用绳子划定出界限。
“今天我们也来玩这个好玩的游戏,看谁的收获最大”
2、教师讲游戏规则。
(1)幼儿站在起点处,抛扔铁拳去套场地的小玩具、小物品等。
(2)根据所套中的物品的距离,可以换的相应的糖果。
3、幼儿尝试套圈游戏。
(1)近距离尝试。
(2)加大难度,远一点的距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七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一样分辨出不一样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本事和表演音乐的本事。
活动投影胶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一样,听懂音乐。
2、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
纠正措施:教学后记: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谈话:小朋友们,教师明白你们都喜欢小动物,那你们和教师说一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好吗?(幼儿自由讨论,汇报)。
今日,教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个十分好听的就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看投影,将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教师边操作活动投影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教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齐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一样。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我分配主角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八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熊"头饰一个
1、在《蝴蝶找花》乐曲中进教室。
2、复习儿歌《十二生肖歌》。
齐唱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集体歌表演。结合歌中的动物形象,边唱边做动作,生动地表现它们的不同神态。
3、学习歌表演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熟悉歌词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的玩,怎样唱?""如果大熊来了,大家别乱跑,该怎样唱?"即兴歌表演。根据幼儿动作予以综合完善,并与幼儿一起练习。
4、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在舞蹈过程中,乐曲突然停止,幼儿必须保持一个动作姿态不动,既变为石头人了。
5、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6、完整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九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
活动目标:
1、按音乐节奏,手脚协调地做摘果子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摘果子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创设“丰收的果园”情境。
2、《摘果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复习《小树叶》注重表达歌曲中的不一样情感。
2、欣赏《摘果子》的乐曲旋律,进入水果丰收情境,产生联想。
3、学习律动。
1)幼儿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悦。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如:手腕的转动等。
3)幼儿随音乐节奏练习摘水果的动作。
4)随乐复习踵趾小跑步。
5)手脚协调的随音乐做动作。
4、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的丰收情景。
5、引导幼儿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团体合作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一
“熊”转身,小动物们要变成“石头人”,保持固定的姿勢不能动,这也是游戏的规则。幼儿游戏时能玩得开心,关键在于遵守规则,但幼儿往在缺乏规则意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就此情节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不断改进,使其更合理,也使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体验合作游成的乐趣。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与缓慢沉稳交替的旋律特点,了解扮演“石头人”的方法。
2.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不同的造型,能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歌词与同伴协商约定新玩法、制定新规则。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熊的头饰若干。
2.幼儿活动前学会唱歌曲《熊和石头人》并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1.出示图片,播放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小结:大家一起做游戏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让我们也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吧!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掌握游戏规则。
(1)请幼儿在场地上四散站好,边演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商讨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
小结:唱完最后一句歌词、熊转身时,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是游戏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熊吃掉,如果动了,就会被熊发现,就要停止游戏站到场地外。
3.师幼随音乐一起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可先和1-2名幼儿一起扮照,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添加游戏情节、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1)提问:“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引导幼儿出主意、想办法,师幼共同进行梳理。例如:用做鬼脸儿、挠痒痒等办法试探“石头人”。
(2)师幼共同制定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动作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石头人”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只能试探1次。
5.启用新规则继续游戏,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造型,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附。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趣味的情绪。
2、尝试在团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明白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日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明白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趣味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
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三、出示图谱二,放音乐唱a段(教师点谱)。
四、教师边请幼儿说边用唱的方式来引导。(送了几次糖果)。
五、听a段音乐学做动作。
六、听a段音乐教师带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七、接龙游戏“送糖果”
每个幼儿说出自我喜欢吃的糖,并用接龙的方式游戏。如:糖梅仙子最爱苹果糖、苹果糖样样都喜欢,送给你。(第一名幼儿“送”给下一位同伴。)。
八、听aba段音乐,站起来给朋友们送礼物。
九、出示图谱,教师指图谱,着重点出泡泡糖吹了几下。
十、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2、听b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做动作。
你们想不想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乐。
好玩吗?我这啊还有许多糖果,谁愿意把这些糖果送给更多的朋友?
十二、结束活动:送糖果。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三
1、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做羊肉泡馍,感受a、b段的结构和不一样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分主角扮演游戏中的厨师和小老鼠。
3、感受陕西方言的乐趣,在游戏追逐中学会竞争。
【活动准备】。
1、音乐。
2、课件动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展示课件动画,教师讲故事。
今日,陈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老鼠学厨》。
小米是一只蓝色的小老鼠,平时在老鼠部落中无法发挥它的才能,只能担当“毒性检测”专家,而它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可是它的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同时他也会经历来自人类的各种困难,一天,幸运的它偶遇一位好心的厨师,让他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厨师教它做的第一道美食就是陕西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馍》。可是小老鼠第一次学厨,厨师为了让它很快的学会,就编了一首儿歌:熬、熬、熬高汤,掰,掰,掰小馍,切,切,切牛肉,煮,煮,煮泡馍,撒撒撒调料,撒撒撒香菜,撒撒撒葱花,羊肉泡馍做好了。
二、熟悉乐曲旋律,配合动作感知a段音乐。
1、教师提问:羊肉泡馍是怎样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请看看厨师是这样做的吗?
3、播放a段音乐,教师示范。
4、师:你们闻闻我做的羊肉泡馍香吗?你们和我一齐学做羊肉泡馍吧!师幼一齐跟随音乐做一遍。
5、师:你们学会了吗?我此刻是厨师,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三、感知b段音乐。
1、师: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做羊肉泡馍心境怎样样?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可是它的心理还有一些顾虑,想明白他和厨师谁做的香?它呀!闻一下厨师的,闻一下它的,还是分不出,最终还是决定尝一尝,尝完厨师的泡馍后,用陕西方言夸了夸说:羊肉泡馍!聊咋了!
2、教师示范b段动作,幼儿模仿。
四、师幼主角游戏,完整感受音乐。
1、教师扮演老鼠,幼儿扮演厨师,在座位上进行练习。
2、师幼主角互换,进行游戏。
五、“尝泡馍”的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教师示范当老鼠游戏。
六、结束延伸部分。
1、师:小老鼠还想继续学习我们的陕西美食,你明白还有什么吗?
2、请你们回家再搜集一些陕西美食,明天来给小老鼠教一教。
【活动反思】。
教师教态大方,十分有亲和力,能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足的音乐有点小,幼儿声音大,因而有些地方没跟上节奏,在第二环节幼儿在第一次学习动作的时候,应当多学两次,让幼儿熟悉儿歌资料,教师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游戏规则交代不清,并且所有幼儿都应当参加游戏,不应出现消极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会及时改正学习,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哼唱自我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经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欢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团体游戏的趣味,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趣味。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填词哼唱。
教学准备:
1.两个人物手偶(汤米、杰西卡)、伴奏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名字卡(贴胸前)。
教学过程:
一、律动《你真牛》进场。
1、听旋律跟教师拍节奏。
2.互动游戏:介绍自我的名字。
三、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词。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词。
(2)教师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问:汤米在唱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你觉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戏!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手偶(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问:汤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样介绍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一样唱法)。
3.辨别a、b段旋律不一样的地方(经过听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难点并唱好音准)。
四、学习完整演唱,初步学习接唱。
1.幼儿完整学唱。
2.幼儿分主角进行接唱。
五、学习填词演唱。
1.把握填词演唱的要点。
a.想一想,自我的名字是几个字的?两个字该怎样唱?三个字该怎样唱?
b.再想想,名字最终一个字是什么字?(再次帮忙幼儿掌握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一样唱法)。
2.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我的名字。(让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检查自我的学习情景)。
3.教师示范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为幼儿做了示范。
4.请个别会唱的幼儿(两个字、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上台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
5.请两名(或四名)幼儿以接唱的形式填词演唱自我的名字。
六、自豪地演唱自我的名字。
以接龙演唱的形式全体幼儿把自我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绍给大家。
七、延伸环节。
引导幼儿将自我喜欢的动物、物品等唱出来。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1=c24。
来来我是汤米 汤米米米米米。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来来我是杰西。
卡呀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五
1、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情节中感知乐曲的abc结构。
2、能分辨不同的音色,并根据不同音色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音乐一段、ppt课件、老狼头饰若干
一、进场:师生共同回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玩法入场。
二、初步感知音乐:
"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请你从音乐中找找老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藏在音乐里的这个游戏,小羊在天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第一遍)
2、出示图谱,感知音乐师:"你们找到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了吗?我看见有些小朋友用表情表现出来了,张老师也找出来了,而且我还把它画了出来。"
三、理解乐曲结构
1、教师根据音乐帮助幼儿分析乐曲结构师:"请你告诉我,我画出来的这个游戏什么颜色是老狼,什么颜色是小羊?"
2、师:"你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看着上面的游戏图来听听音乐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手中的小红点点来一起听哦。(第二遍)(边放音乐教师边做动作)
3、师:"这下听出来老狼和小羊了吗啊?"小结:原来白色的是小羊,黑色的是老狼。
四、按游戏图谱分析角色:
1、师:"小羊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么样?"(欢快)老狼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样?(凶猛、吓人)
2、听音乐看着游戏图谱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玩一玩。(第三遍)(师幼一起做动作)
3、分角色感知音乐中的不同音色,分角色进行游戏。
师:"这次我们用口型和动作来表现音乐,不发出声音哦。"听清楚什么地方师小羊,什么地方师老狼?(第四遍)(师幼无声表演,感受两种不同音乐)
五、听音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1、老师当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造型进行游戏。(前四句)出示老狼玩偶,老狼跟我们做游戏,不被老狼发现(提示小羊不乱动,不让老狼发现)老狼转身的时候小羊要变成木头人哦,不被老狼发现。
3、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第一次:教师当老狼,孩子们当小羊(面朝听课老师们表演)(第五遍)第二次:请部分孩子当老狼,部分孩子当小羊,小羊进行游走,当听到老狼的音乐时,要立刻停下做不同造型,没有及时停下造型的将被狼抓住。(第六遍)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分角色游戏:
当老狼说晕了晕了的时候,两两相抱的小羊不会被老狼抓走。(第七遍)两名幼儿结合商量好角色,进行游戏,最后老狼被打晕在地上,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音乐,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角色动作。
1. 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 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大班音乐教案游戏套圈大全(16篇)篇十六
活动方式:分组。
执教者: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刘海燕。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