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有效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计划样本,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抓住情感线,努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感范围,从而让他们轻松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银山小学杨隆灿。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教学进程: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
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一。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宝莲灯》这部电影吗?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教学“母”,看老师写这个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
1、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叹气 眼泪 气愤心狠手辣。
武艺默默累得 力量善良腰酸背疼增添 寒冬腊月。
自读生字词。
说说在生字的音形义上你有什么收获?
“善”读翘舌音,“酸、增”读平舌音。
“试”的斜钩上能写撇。
“默”指的是不发出声音,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带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谁能读得更好?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通过读,你读懂了课文中哪个问题?
2、通过读,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四、教学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读词语。2、默词:默默、气愤、心狠手辣、习武、练功。
二、新授。
1、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出示:沉香妈妈在哪里?他把妈妈救出来容易吗?
5、教学第1~2自然段。
(1)这两节的内容能解决第1个问题。
(2)自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答案。
(3)爸爸为什么先叹气,后来才讲呢?
(4)沉香为什么听后又难过又气愤?从中看出沉香怎样?
(5)请你读出沉香那难过又气愤的样子?
6、教学第3自然段。
(1)你们从第几自然段中能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2)指名读。
(3)沉香救妈妈有什么困难?
(出示)1、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2、是对付不了他的。
a.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b.两句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c.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1句。
7、教学第4自然段。
(1)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沉香到底如何做的?(出示挂图)图上两个人在干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默读的要领。2、指名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复述。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课文故事。2、利用板书或挂图进行复述。3、同座位互相复述。4、指名复述。
三、课后练习4。
1、读一读句子。2、用“一……就……”造句。
四、课堂练习。
用心小心 关心。
1、李老师对同学们很( )。
2、同学们在教室里( )地写作业。
快乐 高兴 喜欢。
1、爸爸的病好了,今天就出院,我真( )。
2、我最( )看童话故事。
3、“六一”这一天,我们班开了庆祝会,度过了( )的节日。
(二)把这个故事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案序号4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 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重点难点: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字卡。
教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沉香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后,又是怎样救母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组词读。
2、组词读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
3、出示词语:救母心切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高耸入云 日思夜想。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败:贝字旁要写得长些。
恶:强调点撇的方向朝里。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体会“奔”与“走”的区别。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沉香历尽艰难,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3)理解“不在乎”
不在乎是什么意思?沉香不在乎哪些?
(4)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
饿了就……渴了就……脚上……手上……。
(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他为什么不在乎?他现在心里只在乎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是啊,沉香心里只有——妈妈,为了妈妈,他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沉香真是一个——孝顺的(有孝心)的孩子。齐读。
3、引读第3自然段。
沉香的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此时此刻,沉香心里会想些什么?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指导读好最后两句。
说话: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6)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7)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作业。
1、抄词。
2、扩词。
果:野果、水果、果子、果然。
充:充分、充满、充足、画饼充饥。
3、填合适的词。
( )的华山 ( )的女神。
( )的生活 ( )的武艺。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三、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四、教学准备:《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认真观看动画片《宝莲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表达的是唐朝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要观看一部动画片《宝莲灯》,讲的是一个男孩练好武功解救母亲的故事。
2提出观看要求:观看时注意力集中,不插嘴,不议论。
3学生观看《宝莲灯》。
二《宝莲灯》就是按照《劈山救母》这篇课文改编的,回去熟读《劈山救母》(一)(二)这篇课文。
教学要求:
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学会《劈山救母》(一)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观看了动画片《宝莲灯》,今天,我们在来学习由《宝莲灯》改编的课文《劈山救母》。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齐读课题,学习题中生字。
三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么习武练功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圈出: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
四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劈山救母》(一)中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思考每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沉香没有见到妈妈。
听爸爸说妈妈善良被二郎神(心狠手辣)压华山。
习武练功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练就一身武艺。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练习4)。
2照样子,用"一......就......"的句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指导完成语文练习册。
教学要求:
学会《劈山救母》(二)中的生字。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劈山救母》的第二部分。
二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圈出:
翻过高山跨过身涧野果充饥泉水喝喝。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不在乎)。
他是怎么解救母亲的?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三学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会用"帮助"造句。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课文,指名说说每段主要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救母心切。
厉尽千心万苦:
翻过高山跨过深涧野果充饥泉水解渴。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
沉香仙人送神斧。
帮助他打败二郎神。
劈山救母举起劈去。
一声巨响劈成两半。
重见天日扑进怀抱。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后练习四)。
2用"帮助"造句,先口述,再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了高山( )了仙人。
( )了深涧( )了二郎神。
( )了血泡( )了天日。
( )了血痕( )了怀抱。
4完成语文练习册。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一开始,我从复习旧知导入,将《沉香救母一》中的五个成语导入进来,使学生回忆《沉香救母一》的内容,然后进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是使学生不仅复习了已学课文,巩固了知识,而且给新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在课文行进过程中,我抓住了“孝心”为文眼展开全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们去画一画文中能体现沉香有孝心的句子,然后再来交流。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中的真情。第一段中,我抓住“救母心切”展开,通过学生练说、师生表演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这个词。第二段是重点段落,抓住文段中的动词、数量词,让学生体会沉香的不畏艰辛、救母心切,多种方式练读体会沉香的孝心。在讲到“高耸入云”时,让学生齐诵《咏华山》,从学生已有知识上拓展,让学生理解巍巍高山,体会山高,劈山救母的不易。最后设计设计沉香与母亲相见时会说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们开始演的时候容易笑场,后来改为师生共演这一段,效果比较好,基本达到预想的设计。
全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体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最后一段理解“高耸入云”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板画。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思考多了,做多了,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重点难点: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字卡。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小沉香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后,又是怎样救母的呢?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组词读。
2、组词读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
3、出示词语:救母心切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高耸入云日思夜想。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败:贝字旁要写得长些。
恶:强调点撇的方向朝里。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体会“奔”与“走”的区别。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沉香历尽艰难,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3)理解“不在乎”
不在乎是什么意思?沉香不在乎哪些?
(4)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
饿了就……渴了就……脚上……手上……。
(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他为什么不在乎?他现在心里只在乎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是啊,沉香心里只有——妈妈,为了妈妈,他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沉香真是一个——孝顺的(有孝心)的孩子。齐读。
3、引读第3自然段。
沉香的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此时此刻,沉香心里会想些什么?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指导读好最后两句。
说话: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6)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7)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宝莲灯》的歌曲。提问:小朋友,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10、沉香救母(一)。
齐读课题。
3.这个故事比较长,今天我们先学前半部分。
二、初读指导。
1.自己读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出示词语(带拼音)。
叹气含泪善良恨不得心狠手辣。
对付告别习武练功累拳头。
腊月浑身增添盛夏酷暑腰酸背疼。
(1)自读词语,指名读,正音。
(2)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来说说。
3.去拼音读。
4.指名读课文,请学生纠错。
5.再次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认读生字,想想词语意思。
和记住生字的办法。
6.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读后交流。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
2.自己想想,并组内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这些生字?
用部件法记忆:叹含泪付。
猜谜法: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紧”字头上变成“田”。(累)。
去部首:“浪”去掉部首。(良)。
换部首:“很”的部首换掉,变成“恨、狠”。
3.学生在书上描红:叹泪狠恨付。
4.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5.教师范写,生书空,随后在习字册上写一个。
6.评议,完成习字册。
四、作业。
1.抄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跟()很()狠()。
根()恨()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2.比较“恨”和“狠”的`音、形、意。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沉香为什么要救母?练习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2.生相互交流。
3.知道了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用“____”在书中划一划。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读出感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声地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为什么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3.比较句子:
(1)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2)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对付不了他的。
(三)看图,说说图中有谁,在干什么。
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1、讨论:
a.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b.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
一身高强的武艺。
(5)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6)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四)齐读全文。
三、讨论。
1.读读下面两个句子。
(1)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2)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2.提问:沉香遇到什么情况“浑身就增添了力量”?爸爸再让他。
遇到什么事“就来了劲”?
3.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用“一……就……”表示什么意思?
4.补充后半句。
(1)林丽同学放学后一回到家,。
(2)王小鹏对数学很感兴趣,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一到,
5.用“一……就……”说话。
四、学习生字。
1.抽读词语。
2.看课件演示“武”的笔顺,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写“武”
要注意什么。强调“含”与“恨”的写法。
3.教师范写,生写习字册。
4.用以上方法学习剩下的字。
五、作业。
1.填合适的词。
灿烂的()高强的()美好的()。
丰满的()强烈的()。
2.造句:一……就……。
3.复述课文。
板书:10沉香救母(一)。
沉香二郎神。
再三追问心狠手辣。
难过气愤神通广大。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图文结合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
救母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一、复习回顾。
1、默写词语。
仙人、打败、凶恶、日思夜想、救母心切。
生默写以后自批自改。
重点出示:切左边不是提土旁,右边是刀。
2、想课文内容,填词语。
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吃尽千辛万苦,在()的帮助下,()了()的二郎神,救出了()的妈妈。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沉香15岁时,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板书:奔赴华山。
那么在奔赴华山的过程中,沉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谁来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指生读)。
2、师:出示不在乎。
理解,“在乎”,小朋友平时在乎什么?
不在乎什么?
3、那么课文中沉香又对什么不在乎呢?
请小朋友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沉香不在乎什么?
生默读。
指名回答。
出示三句句子。
完成练习: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他不在乎。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他不在乎。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不在乎。
生独立思考,填进练习纸。
4、分句理解:
(1)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不知……多少。
山高,涧深,而且还不止一条两条,而是不知多少条,谁来读读。
多累呀,沉香在乎吗?
(2)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几只。
他不在乎的是什么?
饿、渴,他不在乎。
条件呀,可是沉香也不在乎。
(3)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比较句子:
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沉香救母。
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5、师小结:沉香这一路走来,
累,他不在乎,
苦,他不在乎,
痛,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同样不在乎呢?
出示:……。
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懂了沉香,读出了他一路走来的千辛万苦,更读出了他心中的那份不在乎,带着这份理解,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三、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懂了他的不在乎,谁知道沉香最在乎的是什么呢?
“要去解救母亲”
对呀!这就是“孝心”。
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个字。板书:孝。
2、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你我,也感动了——。
出示:沉香的孝心感动了——。
仙人送给他——。
他打败了——。
来到了——。
四、细读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华山图片:华山高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的高。
“高耸入云”
指名几生读好这个词。
这高耸入云的华山之下,压着的是谁?是呀,是沉香“日思夜想”的妈妈。
沉香日日思,夜夜想,
他一定会想到:
·沉香想到:
妈妈在华山脚下,不知受了()苦,也不知流了()泪。
·沉香想到:
妈妈在华山脚下,不知度过了()个白天,也不知度过了()个夜晚。
·沉香想到:
妈妈每天心中都在一()想念着儿子的样子,一()呼喊着儿子的名字。
指生填:
是呀,母亲想念孩子,儿子思念母亲,想到妈妈每天受着这样的苦,想到马上就可以解救妈妈,跟妈妈见面了,沉香心中——无比激动。
怎能不激动?谁不为他激动呢?
2、看视频。
瞧!沉香来了——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沉香——板书:劈山救母。
指生说。
出示: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指导读好这句话。
齐读: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3、“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想像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有多少年不见啦?他们首先会互相诉说思念之情,他们会怎样说?
他们一定还会关心对方?
你觉得其中哪一段最让你感动,你就写下来。写一写他们的——母子情深。
生写,师巡视。
交流。
五、师总结:是沉香,用他的孝心救了母亲,感动着我们,用孝心,书写着这不朽的神话,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一起传递这份孝心。
师画心。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读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
他是怎样救母,结果怎样呢?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看出来的'?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简笔画画出高山、深涧。让学生体会到山之高、涧之险。
路途的遥远,相机指导朗读。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体会生活的艰辛,指导朗读课文。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沉香的困难。
比较: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朗读体会。
沉香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和危险,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欣赏《宝莲灯》的主题曲。
4.引读学习课文第三节。
6.学习第四节。
#看图:沉香来到了华山脚下,他心情怎样?会想什么呢?
学习课文指导朗读,读好日思夜想、无比激动。
#他又是怎么做的?
自由读课文。
练读: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读好奋力劈去。
#引读课文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看图,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四节。
三、练习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讲解默读要求。
在心里轻声读,不发出声音,边听边想,记住课文内容。
2.练习讲故事。
根据“路上—打败了二郎神—劈山救母—母子相认”同桌练习讲故事。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
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奔向华山不畏艰险。
孝心感动仙人。
仙人送斧劈山救母。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二、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我说:当沉香站在华山脚下,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见到妈妈了,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接着,教学完全文,我又让孩子们想象: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母子俩会说些什么?这个说话训练,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真是丰富,他们说的头头是道。如: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后,妈妈抚摸着沉香的头说:“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你的身体好吗?你过得好不好呀?”沉香激动地说:“妈妈,我好想你啊!现在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心里好开心。妈妈,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好妈妈,咱们现在一起回家,以后我们要天天在一起!”这段训练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能知人间冷暖了。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2023年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引读:话说沉香知道母亲被二狼神压在华山脚下后,为了早日救出自己的妈妈,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练习武功,.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看,他长大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当年的小沉香如今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此时他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吧,请小朋友打开书60页,一起读第一小节。
2、沉香八岁开始习武练功,现在已经15岁了,这一练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沉香每天都想着早点救出妈妈,书中哪个词语表现出沉香这种心情。
3、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救母心切?怎么不用“走”?
这么着急想救母,还有哪些表示急切心情的词语呢?
积累:迫不及待心急如火刻不容缓焦急万分。
我们可以把读书时想到的词句,写在句子旁边,这就叫批注。
4、是呀,小沉香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尽快救出自己的妈妈,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适当做批注)。
3、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看,(出示图:群山、深涧)。
出示:1、他翻过几座高山,跨过几座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一个人——大禹,想起了这样的句子。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察看水流和地形。
“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3)沉香为了救母,(),吃了不少苦。你能用到前个单元学到的成语吗?
2、过渡:漫漫长路中,沉香跋山涉水,但更大的困难等着它.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1)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2)野果山泉能使沉香吃饱喝足吗?有时,在深山老林根本找不到吃的,喝的,那时的沉香只好(饿着肚子)(补充成语,餐风饮露)。
(3)读到这里,老师又想了一只可爱的青蛙,他想去——看海。
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
(4)指名读(语速要快,渴了要加强语气)女生齐读。
3、过渡:实在是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希望早日救出他亲爱的妈妈!
正因为走的路多,走得又急,所以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沉香的困难。)。
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受苦?
让我们一起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4、想象拓展。
(1)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猛兽、天气,摔倒了。)。
沉香在路上遇到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还会有哪些呢?
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甚至有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当沉香在奋力爬山的时候,突然脚下的石块松动了,碎石像下雨般滚落,面对这些,沉香会不会退缩?为什么?)。
板书:不畏艰辛。
说四字词语:奋勇直前、一往无前、百折不回、风雨无阻。
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
(2)(配乐)是的,白天,烈日炎炎,他奔跑着,汗如雨下!沉香啊,外面这么热,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深夜,一轮明月伴随着一个孤寂的身影!沉香,夜已深,为何不眠不休?茫茫大漠,沉香的嘴唇早已经干裂,几分钟前他喝掉了最后一滴水,他再也没有力气走下去了!!你就停下来吧!崇山峻岭,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奋力向上登攀!突然,脚下的石块松动了,无数的碎石下雨般落下悬崖!小沉香多危险啊,还是回家吧!种种困难像猛兽一样拦住了年仅15的沉香的去路!面对这些,他害怕了吗?犹豫了吗?退缩了吗?放弃了吗?读第2段!!
(5)说得真好,来,让我们用朗读来陪伴沉香一起奔向华山。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那么这位小勇士救出他的母亲了吗?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二、新授。
(三)、引读第3自然段。
为什么仙人会帮助沉香?与二郎神这一仗又是怎样的一场战斗?
(四)、教学第4自然段。
1、真可谓是力尽千辛呀!终于来到了华山脚下,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就是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压在妈妈身上了,你们看,(播放沉香此时图片)他双目圆睁,手拿神斧,心潮澎湃,此时此刻,他的胸中似有千言万语,你是否读懂了他的心?那你就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读好日思夜想、无比激动。
3、于是,他——,奋力——板书:劈山救母。
来,让我一起当一回激动无比的沉香,救母心切的沉香(边演边读)。
孩子们,来,高高举起斧子,用尽我们全身的力量,一起帮助沉香救出他的妈妈!(再读)。
4、引读课文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惊心动魄的一刻吧。(播放动画)。
多么令人高兴的时刻,沉香终于见到了他的妈妈,我们真为他高兴,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5、这母子二人分别的太久太久,此时终于团圆了(板书:母子团聚)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在这动人的一刻,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你能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看图练习说话,配乐《爱就一个字》)。
6、让我们怀着心中的那份感动来读读这一小节.只要你觉得你的方式可以表现你的感动你就这样读.(配上劈山救母音乐)。
三、总结提升。
2、课外拓展阅读。
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这就是“乌鸦反哺”。
播放歌曲:爱就一个字。
四、课外作业:
1、按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自己的爱。
2、联系第10课内容,把《沉香救母》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3、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刻苦练功美丽善良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神通广大起早贪黑腰酸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