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身体、艺术等各方面。如果你正在编写小班教案,不妨先参考以下范文,找到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一
1、歌曲《秋叶》导入。
小朋友们,美丽的秋天来了,风儿一吹,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一起做树叶宝宝跳个舞吧!
2、游戏《秋风扫落叶》。
3、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我们的树叶宝宝都飘到这来了,你瞧!(出示小路的图)小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这可是一条神奇的小路,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1)我听见踩树叶的声音了,谁来了?(出示小兔子图片)小兔子到小路上来干什么?哦,小兔子来跳舞呢。它踩树叶会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呢?引出“小兔子,跳跳跳,啪啪啪,啪啪啪”(加动作表演)。
(2)又有谁来了,瞧一瞧。(出示小刺猬图片)它身上有什么?小刺猬最喜欢干吗?他喜欢把身体缩成一个圆球,我们也学小刺猬把身体缩成一个球,在地上打滚哟。他在树叶上打滚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出“小刺猬,滚滚滚,莎莎莎,莎莎莎”
(3)听,又来小动物了,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吗?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哟,叫“小蚱蜢”,它最喜欢躺在树叶上休息了,树叶像它的什么?对了,像小床。摇小床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出“小蚱蜢,摇摇摇,吱吱吱,吱吱吱”
(4)我们再来学一学小动物吧!
4、看课件欣赏故事。
三个小动物玩累了,想听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中间部分让孩子一起说)。
5、结束活动。
故事好听吗?想去小路上踩一踩吗?我们一起到前面的草地上去踩一踩,听听小草会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开火车出发吧!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二
本活动顺着创设的情境,孩子们挺投入,在活动开始,我以“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的问题引出故事,大部分幼儿对于小路会响表达出很大的好奇心,都是睁大眼睛认真的倾听。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模仿里面小动物走在小路上发出的声音,走在树叶路上的状态。这个环节的里面,幼儿虽然在表述方面不多,但是在动作模仿表演这一部分能够和老师互动起来。在这节活动里,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1、树叶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你走上树叶小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哒踢哒”,“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三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
一、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二、修小路——运用abab规律进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
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四
秋风起,天气凉了,随着秋季的来临,我们主题活动"秋叶飘"在顺利的开展中推进:从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进入秋天的树叶。孩子们看到树上叶子变红了、变黄了,一片片像蝴蝶一样在秋风中飞舞着,孩子们追逐着落叶快乐的捡拾着,模仿者落叶的舞动;孩子们在落叶堆叠厚的地方,用自己的脚在上面跪着、跳着、跺着……发出"咔喳咔喳、踢踏踢踏……"的声音,孩子们开心的笑着,追逐着,看到这种情景,预设了本次活动《神奇的小路》。
故事中的象声词非常形象生动,如:"窸窣窸窣、踢踏踢踏、吱嘎吱嘎"等,把孩子们带入了意境优美的童话世界;小班幼儿对小动物们特别喜爱,动物的可爱形象,在我平时带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活动中,孩子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表现着。以及故事中有趣生动的情节,深深感染我,因此,我设计了小班语言活动《神奇的小路》。为了在本次活动中更好的让幼儿感受故事中浓浓秋意,风儿轻轻吹过的情景;理解小动物们走过小路发出不同声音的情景;制作了课件《神奇的小路》。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能大胆想象,体验各种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的情景。
活动重点:能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活动难点:乐意联想,尝试用故事语言及肢体语言进行表述,体验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上的情景。
活动准备:
检验准备:
1、在活动前我组织过幼儿拾落叶、抛落叶,观察落叶被大风吹时是怎样在地面上滚动的;认识不同落叶的形状及颜色,并在落叶多的地方,领着幼儿在上面走,让幼儿仔细听自己走在落叶上,姿势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模仿常见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材料准备:
1、课件《神奇的小路》
2、班得瑞轻音乐:秋之恋
3、情景创设:幼儿捡来的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
(一)情景体验: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过一条神奇的小路去听故事,大家看是什么样的小路?(是你们捡来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这条小路很神奇,走在上面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你们想听吗?(想)让我们一起走上去,听一听吧!
2、(走上小路)"咦,你们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呀?"(有咔喳咔喳的声音)
3、怎么会发出咔喳、咔喳的声音呢?(路上有许多树叶,我们走在树叶上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4、你们走在树叶上的声音怎么和老师走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你们听……老师用语言暗示幼儿倾听,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走路的姿势,可以在树叶上踮起脚尖轻轻走一走,用双脚跳一跳,用力踏踩等,倾听所发出的声音。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五
1、喜欢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能大胆想象,体验各种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的情景。
2、班得瑞轻音乐:秋之恋。
3、情景创设:幼儿捡来的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
一、情景体验: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过一条神奇的小路去听故事,大家看是什么样的小路?
(是你们捡来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
这条小路很神奇,走在上面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你们想听吗?(想)让我们一起走上去,听一听吧!
2、(走上小路)"咦,你们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呀?"(有咔喳咔喳的声音)。
3、怎么会发出咔喳、咔喳的声音呢?(路上有许多树叶,我们走在树叶上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4、你们走在树叶上的声音怎么和老师走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你们听……老师用语言暗示幼儿倾听,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走路的姿势,
可以在树叶上踮起脚尖轻轻走一走,用双脚跳一跳,用力踏踩等,倾听所发出的声音。
二、完整欣赏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和老师走过了一条省钱的小路,这条小路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声音呢?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走过小路时姿势不同所发出的响声:
我跳呀跳,小路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我踮起脚尖轻轻走,小路发出"窸窣窸窣"的声音……。
3、师:这条神奇的`小路不仅会发出许多的声音,它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想)。
4、完整倾听故事一遍。(播放背景音乐:班得瑞——秋之恋)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神奇的小路)。
(2)故事里有谁?(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3)为什么走在路上有声音?(因为地上呀铺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树叶,小动物们在这条神奇的小路上面走,小路上的小树叶就会发出很动听的声音。)。
三、结合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这条神奇的小路,都有哪些小动物走过呀?(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2、小刺猬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刺猬走路的动作,边说"窸窣窸窣")。
3、小白兔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白兔跳的动作,边说"踢踏踢踏")。
4、小蚱蜢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蚱蜢跳的动作,边说"吱嘎吱嘎")。
5、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四、结合课件,联想迁移。
猜猜,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幼儿说出一个小动物,(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的动物)。
并引导幼儿边模仿小动物的走路方式,边学习发出相应的声音。
3、由于小班幼儿的能力有限,老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充实。
小羊走过小路"嗒嗒嗒嗒"。
(1)鼓励能力弱的孩子说出"xx走过小路,xxxx。"。
(2)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说出"xx走过小路,xxxx,像在xx。"。
五、结束部分:玩了这么久,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和它们再见好吗?再见!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六
秋风起,天气凉了,随着秋季的来临,我们主题活动"秋叶飘"在顺利的开展中推进:从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进入秋天的树叶。孩子们看到树上叶子变红了、变黄了,一片片像蝴蝶一样在秋风中飞舞着,孩子们追逐着落叶快乐的捡拾着,模仿者落叶的舞动;孩子们在落叶堆叠厚的地方,用自己的脚在上面跪着、跳着、跺着……发出"咔喳咔喳、踢踏踢踏……"的声音,孩子们开心的笑着,追逐着,看到这种情景,预设了本次活动《神奇的小路》。
《神奇的小路》这个故事,首次提供给孩子们很优美的意境,如用金黄色的树叶铺成的小路;走在这条小路上的动物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故事中的象声词非常形象生动,如:"窸窣窸窣、踢踏踢踏、吱嘎吱嘎"等,把孩子们带入了意境优美的童话世界;其次,小班幼儿对小动物们特别喜爱,动物的可爱形象,在我平时带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活动中,孩子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表现着。以及故事中有趣生动的情节,深深感染我,因此,我设计了小班语言活动《神奇的小路》。为了在本次活动中更好的让幼儿感受故事中浓浓秋意,风儿轻轻吹过的情景;理解小动物们走过小路发出不同声音的情景;制作了课件《神奇的小路》。
神奇的小路
1、喜欢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能大胆想象,体验各种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的情景。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能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乐意联想,尝试用故事语言及肢体语言进行表述,体验小动物走过秋叶铺成的小路上的情景。
检验准备:
1、在活动前我组织过幼儿拾落叶、抛落叶,观察落叶被大风吹时是怎样在地面上滚动的;认识不同落叶的形状及颜色,并在落叶多的地方,领着幼儿在上面走,让幼儿仔细听自己走在落叶上,姿势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模仿常见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材料准备:
1、课件《神奇的小路》
2、班得瑞轻音乐:秋之恋
3、情景创设:幼儿捡来的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
(一)情景体验: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过一条神奇的小路去听故事,大家看是什么样的小路?(是你们捡来树叶铺成的一条金色的小路)这条小路很神奇,走在上面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你们想听吗?(想)让我们一起走上去,听一听吧!
2、(走上小路)"咦,你们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呀?"(有咔喳咔喳的声音)
3、怎么会发出咔喳、咔喳的声音呢?(路上有许多树叶,我们走在树叶上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4、你们走在树叶上的声音怎么和老师走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你们听……老师用语言暗示幼儿倾听,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走路的姿势,可以在树叶上踮起脚尖轻轻走一走,用双脚跳一跳,用力踏踩等,倾听所发出的声音。
【分析】: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完整欣赏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和老师走过了一条省钱的小路,这条小路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声音呢?
3、师:这条神奇的小路不仅会发出许多的声音,它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想)
4、完整倾听故事一遍。(播放背景音乐:班得瑞--秋之恋)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神奇的小路)
(2)故事里有谁?(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3)为什么走在路上有声音?(因为地上呀铺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树叶,小动物们在这条神奇的小路上面走,小路上的小树叶就会发出很动听的声音。)
(三)结合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这条神奇的小路,都有哪些小动物走过呀?(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2、小刺猬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刺猬走路的动作,边说"窸窣窸窣")
3、小白兔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白兔跳的动作,边说"踢踏踢踏")
4、小蚱蜢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边学小蚱蜢跳的动作,边说"吱嘎吱嘎")
5、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七
1、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学习发准象声词:啪啪啪、莎莎莎、吱吱吱。
小路、小兔、刺猬、蚱蜢图片、ppt。
1、歌曲《秋叶》导入。
小朋友们,美丽的秋天来了,风儿一吹,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一起做树叶宝宝跳个舞吧!
2、游戏《秋风扫落叶》
3、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我们的树叶宝宝都飘到这来了,你瞧!(出示小路的图)小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这可是一条神奇的小路,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1)我听见踩树叶的声音了,谁来了?(出示小兔子图片)小兔子到小路上来干什么?哦,小兔子来跳舞呢。它踩树叶会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呢?引出“小兔子,跳跳跳,啪啪啪,啪啪啪”(加动作表演)
(2)又有谁来了,瞧一瞧。(出示小刺猬图片)它身上有什么?小刺猬最喜欢干吗?他喜欢把身体缩成一个圆球,我们也学小刺猬把身体缩成一个球,在地上打滚哟。他在树叶上打滚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出“小刺猬,滚滚滚,莎莎莎,莎莎莎”
(3)听,又来小动物了,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吗?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哟,叫“小蚱蜢”,它最喜欢躺在树叶上休息了,树叶像它的什么?对了,像小床。摇小床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引出“小蚱蜢,摇摇摇,吱吱吱,吱吱吱”
(4)我们再来学一学小动物吧!
4、看课件欣赏故事
三个小动物玩累了,想听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中间部分让孩子一起说)
5、结束活动
故事好听吗?想去小路上踩一踩吗?我们一起到前面的草地上去踩一踩,听听小草会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开火车出发吧!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八
1、幼儿尝试在绳上走,体验与平时走路的不同。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绳子做的小路与我们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2)帮助幼儿梳理在绳上走的技能。
(3)小结进入下一环节。
2、探索沿曲线快速走的方法。
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在绳子上走的又快又好?
幼儿探索方法,教师观察指导。
3、集体游戏:走小路。
(1)要求幼儿随音乐,由快至慢,由慢至快走。
(2)设置游戏情境,请幼儿尝试在长绳上搭肩走,看谁走得稳。
(3)教师观察幼儿动作,及时指导。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九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 能大胆想象不同人物走过小路的不同情景。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大胆参与讨论。
配套挂图。
1.谈话导入
(1)师:秋风吹呀吹,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他们飘呀飘,会飘到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原来这些树叶宝宝都躺在这儿呢!
(2)师:秋风吹呀吹,梧桐树、银杏树、白杨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小路上铺满了金色的树叶,这是一条神奇的小路,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2.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第二段。
问:听,什么声音?(学说:悉索悉索) 小刺猬在树叶上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三段。
问:看,谁也来了?(小白兔) 小白兔走过小路会发出什么声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学习词语:踢踏踢踏)
一起来学习小白兔跳舞的样子。
(3)欣赏第四段。
问:谁来学学小蚱蜢是怎么来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会在树叶上干什么?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学习词语:吱嘎吱嘎)
幼儿模仿小蚱蜢动作。
(4)欣赏第五段。
问:为什么风儿踮着脚尖轻轻走过小路?(幼儿一起学说小动物说的话)
3. 表演故事《小路》,加深理解。
(1)完整欣赏故事《小路》一遍。
(2)幼儿表演故事。
现在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在这条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也可以把小动物说的话用动作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4.扩展幼儿思维:
5. 出示动物玩具,幼儿再次表演,体验大胆想象的成功感。
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都请来了,小朋友带它们到小路上走一走,玩一玩,好吗?
6. 捡树叶,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知道吗?树叶不但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还能拼贴出漂亮的图画呢,我们把它捡起来留着下次用吧!
本活动顺着创设的情境,孩子们挺投入,在活动开始,我以“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的问题引出故事,大部分幼儿对于小路会响表达出很大的好奇心,都是睁大眼睛认真的倾听。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散文的内容,模仿里面小动物走在小路上发出的声音,走在树叶路上的状态。这个环节的里面,幼儿虽然在表述方面不多,但是在动作模仿表演这一部分能够和老师互动起来。在这节活动里,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1、树叶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你走上树叶小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哒踢哒”,“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本来让幼儿走一走树叶小路。带领幼儿在树叶小路上走一走,边走边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现故事中的场景。考虑到小朋友在走树叶小路时可能会很兴奋,所以我把踩树叶的环节放到了教学活动后,作为课的延伸活动,小朋友可以自己发挥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在会响的小路上走,让幼儿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我设计了捡树叶来结束本次活动。
散文里面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在讲述、模仿的时候不够细致。这里面的内容可以更加细致的模仿。这一个方面我认为改进一下会更好。在完整欣赏散文的时候,我给散文增添了背景音乐,这样在朗诵的时候更能够把散文中优美的语句表现出来。虽然小班的幼儿不会表达其中的美,但是让他们去感受还是可以感受出来的。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创设树叶小路的场景,这对于散文的欣赏感受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一方面也是自己没有想周全的地方,这个环境的创设在散文活动中也是必不可以的。
小百科: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帮助小动物认路,让幼儿复习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认识。通过看一看、选一选、铺一铺小路,让幼儿自己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表述出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并进行巩固练习。
1。通过看看、说说,体验abcabc或abbabb等的模式,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大胆观察、发现、操作、培养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示范板三张,每组一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纸,操作纸每人一张、图卡。
2。小动物图片:小兔、小鸟、小猫、小狗。
一、谈话引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三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把宝宝们喊出来吧“图形宝宝快出来”。(出示图形让幼儿认识图形)。
二、看一看小路。
3。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4。请幼儿说一说小路上的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三、选一选小路。
1。出示两份范板,发现两条路的不同,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说说你想帮小猫选择哪一条路吃到小鱼。
四、铺一铺小路,巩固排列方式。
1、许多小动物也来了,它们也要走这样一条有规律的小路才能吃到食物。请你选择一种小动物,按照桌子上的图卡标志去帮它们铺一铺小路。
2、分组活动。人手一份操作纸,铺路之前先想好开始排什么,接着排什么,最后排什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亮点:
1。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比较清晰: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看一看小路,第一次用两种图形让幼儿发现规律,在第二次加入一种图形,让幼儿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的规则,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来了解铺小路的规律;第三个环节选一选小路,通过帮小猫选择小路吃到小鱼来进一步理解活动中按规律排列的方式;第四个环节铺一铺小路,提高幼儿排列规则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2。整个活动能关注到个别幼儿,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适时进行鼓励,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3。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不足:
1。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要比较规范性,而在本次活动中的语言比较随意,不够精炼,不够规范。
2。幼儿的操作纸的设计有些问题,可以把这条路画得再长一些,让幼儿能多排一些,教师的示范图标应该是设计在纸上而不是贴在桌面上,这样有些幼儿会忽略,从而没有根据规律进行铺路。
3。在评价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多余或者说是无效的,因为全都贴在一起很难检查出来谁没有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应该可以把图标放在上面,然后请一组的幼儿贴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检查出来谁没有排对。
收获:
这次虽然是组级的公开课,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对于数学活动,我会越上越好。同时也感谢小班组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么多有益的建议,相信有了这些建议,在我今后的道路上会有更大的帮助。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一
1. 感知彩色的美。
2. 学习用各种大小的圆圈的做法。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 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感知颜色的美丽,认识并记住自己喜欢的颜色。
1. 挂图,幼儿用书
2. 油画棒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小兔子家门口修了一条小路,由于工人叔叔忙还没来得及给小路铺石子.小兔子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为小路铺上彩色的小石子。
2. 教师画出:油画棒示范画
(1) 老师:请小朋友们拿上不同色彩的油画棒用大小不同的石头夹画。
(2) 提醒幼儿要把不同颜色的“石子”搭配起来让小路更漂亮.画的路面不能留太大的空隙要把路都画完。
3. 展示幼儿作品
(1)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2) 以小兔子的口吻向幼儿表示感谢。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不太会画圆圈,而且画的也不太密,色彩方面他们表现得很好,以后应该多在此方面加强他们的训练。
小百科:路是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十二
随着主题“春夏和秋冬”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知道了四季轮换的顺序,也初步了解了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感受。通过不断地积累,班级中的孩子渐渐能自己区分哪些是好朋友颜色(相似色),在绘画中尝试自己择色运用。但是在炫彩棒的使用技巧上有所欠缺,如:颜色不能很好的过渡、衔接,使两种颜色融合起来,比较生硬。另外,在接触了两种颜色的接色后,部分孩子提出了选择三种相似色的要求,因此,根据主题和孩子的经验,设计了这个美术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中通过四张色彩强烈的范例引发幼儿的讨论,再现生活经验,体会四季不同的特征,感受不同季节色彩渐变的美;提供的色卡帮助幼儿分辨两、三种相似色。第二环节中在示范时运用儿童化语言帮助幼儿更容易理解掌握颜色的自然过渡,感知接色的方法。第三环节:在四季音乐的陪伴下,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创作,想象表现画面的色彩。最后环节在欣赏比较中学习同伴的优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渐变的美。整个活动以一条小路贯穿,带领幼儿走入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中,带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
1、运用相似色接色的方法使颜色自然过渡。
2、尝试表现季节的色彩效果,感受色彩渐变的美。
四季范例、画好路的纸、不同路的小样、色卡、炫彩棒、铅画纸、四季音乐。
一、欣赏谈论——了解四季的不同色彩特征和其对应的相似色。
1、由一条小路引出,你们看到过什么样的路?出示不同的路。
3、找一找这些颜色是怎么排队的?并出示相应的色卡。
4、小结:四季的色彩都是不同的,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红色;秋天是黄色;冬天是蓝色。
二、操作尝试——选用四季的色彩来感知接色的方法。
2、找出接下来的颜色,请幼儿尝试接色部分(关注幼儿接色的方法)。
3、小结:每个季节的路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先找出好朋友的`颜色,再让他们抱一抱,让小路连起来。
三、创造表现——运用接色的方法表现不同季节的小路。
1、要求:确定季节;选择对应的颜色,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季节;用“开门,抱一抱”的方法。
2、想象在小路上散步,慢慢地在纸上描画一条弯曲的小路。
3、按照各自确定的季节,有目的地选择各种颜色进行不规则色块的连接。
4、边涂色,边观察画面的色彩效果,加以调整,直至涂满整个画面。
四、感受体验——欣赏同伴作品,感受接色的美。
1、猜猜画的是什么季节?(关注幼儿相似色的运用搭配是否和谐)。
2、比一比,同一个季节的小路有什么不一样?(关注幼儿接色的方法)。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三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帮助小动物认路,让幼儿复习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认识。通过看一看、选一选、铺一铺小路,让幼儿自己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表述出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并进行巩固练习。
1. 通过看看、说说,体验abcabc或abbabb等的模式,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 大胆观察、发现、操作、培养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1.示范板三张,每组一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纸,操作纸每人一张、图卡
2.小动物图片:小兔、小鸟、小猫、小狗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三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把宝宝们喊出来吧“图形宝宝快出来”。(出示图形让幼儿认识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4.请幼儿说一说小路上的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1.出示两份范板,发现两条路的不同,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说说你想帮小猫选择哪一条路吃到小鱼。
1、许多小动物也来了,它们也要走这样一条有规律的小路才能吃到食物。请你选择一种小动物,按照桌子上的图卡标志去帮它们铺一铺小路。
2、分组活动。人手一份操作纸,铺路之前先想好开始排什么,接着排什么,最后排什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比较清晰: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看一看小路,第一次用两种图形让幼儿发现规律,在第二次加入一种图形,让幼儿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的规则,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来了解铺小路的规律;第三个环节选一选小路,通过帮小猫选择小路吃到小鱼来进一步理解活动中按规律排列的方式;第四个环节铺一铺小路,提高幼儿排列规则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2.整个活动能关注到个别幼儿,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适时进行鼓励,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3.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1.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要比较规范性,而在本次活动中的语言比较随意,不够精炼,不够规范。
2023年走小路小班教案(模板14篇)篇十四
数学活动《石头小路》是小班主题《石头大家玩》下的一节排序活动,重点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游戏中体验abab的排列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abcabc的排列。活动中,我们通过创设羊宝宝们过石头小路的情景,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操作和探究中感知、理解三次排序的规律,掌握排序的方法:第一次是有规律的大小圆形abab排列;第二次是圆形、三角形abab排列,但增加了其它颜色图形的干扰;第三次是尝试三种图形的abcabc排列。如果我们一味的将排序规律死板的教给孩子,单纯地让幼儿学会排序,幼儿的兴趣肯定不大,效果也不好。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比较突出,我们试图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1、仔细观察物体的排列,感知发现物体abab的排列规律。
2、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运用abab、abcabc规律进行排序。
1、背景音乐。
2、一条大小圆形排列铺成石头小路;一条圆形、三角形排列两组铺成的小路;一扇门:上贴有6把不同图形排列的钥匙。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红色、黄色、蓝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abab的排列规律
1、羊宝宝们,我们出去玩!(背景音乐起)
引导幼儿观察示范图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请2—3名幼儿上来操作。
3、老师先走一走验证,边走边引导幼儿说说规律(一个大圆一个小圆)。
4、听音乐,幼儿跟老师一起走过小路。
二、进一步感知发现abab的排列方式
1、又有一条没有铺完的小路,请你们来帮忙,该怎么铺?
2、请幼儿自主选择两块“石头”尝试操作,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3、请一幼儿验证孩子们的排序,验证完听音乐大家一起过小路。
三、尝试abcabc的排列方法
2、幼儿人手一张操作图,自主完成操作活动。
3、幼儿排序的图形与门上的“钥匙”配对,找到相同的贴上去。
4、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打开门,快乐的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