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权益、注重公共秩序、展现良好的社会礼仪,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如果你正在进行一份关于文明礼仪的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们重拾“礼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国家元首会晤之时长长的红地毯、威武的仪仗队、馨香的花束、亲切的握手,想到庄重的会场上井然有序的座位、整齐的着装、端正的身姿、不苟言笑的面容,或者想到从东洋舶来的“茶道”繁琐的程序,从西洋引进的“西餐”左刀右叉的高雅,似乎“礼仪”是处于特殊地位的人在特殊的场合所需要的摆设,而全然忘却了“礼仪”实际上是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细节。
当今一些所谓的“文明”人,把自己的“文明”当作歧视他人的工具。我们不无心寒地看到,有时在公车上一些“时尚达人”“优雅地”占着位子,看见羸弱的老者、举步维艰的病人,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如果有衣着不如自己光鲜的人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会投以鄙夷的白眼,嘴中还会嘟囔着“乡巴佬,没文化”之类的碎语,然后继续滔滔不绝地聊着自己和某位“上流人士”的交情,并以几句散装的“外语”标榜自己的身份和内涵。他们文明吗?不,我认为不!他们不配拥有知识,拥有文化!他们不知什么是尊老爱幼吗?不知什么是文明礼仪吗?他们当然知道,但却用自己的一点薄识来充当文明的外皮,以轻视他人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他们丢弃了礼仪最本质的内涵——爱己及人,可怜的是他们却还往往以此而自鸣得意。
文明礼仪不是华丽的外表,不是高雅的姿态。它可以只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捡起纸屑的一次弯腰;可以是排队候车时的秩序,可以是给需要者的让座;可以是获得帮助之后的一声“谢谢”,也可以是难为人家之后的一声“对不起”;可以是上学准时到校,可以是上课认真聆听;可以是一句问好,一次点头;可以是一次谅解,一点宽容,……一些屑小的细节都是礼仪,一些微不足道的暖意就是文明,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其实就能消融心中的冰雪,可以化解人间的仇怨。当今社会许多大事件都源于一些小矛盾,这不禁令我深思:争强斗狠是失礼之举,如果人人都能恪守细节中的礼仪,也许就不会发生不应发生的事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文明礼仪是联系人心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如果说人生是树,功绩是果实,才能是枝干,而文明礼仪,是不起眼的树叶,是那深扎地底的根须。想让你的树硕果累累,就应增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二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
各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一般来说,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其品德修养和礼仪规范也是比较好的。
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必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与礼仪修养的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第四,要学会经常自我反省礼仪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评,是在否定的意义上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克服和纠正的有效方法。
自省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既十分有效,又非常难以做到。
机关工作人员要成为有较高礼仪修养的人,就要学会反省自己,运用自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要经常对自己的交际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弄清在礼仪方面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还不够;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继续发扬,又要善于正视和改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五,要加强实践锻炼文明礼仪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仅仅掌握礼仪理论和礼仪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哪些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同样,要克服自己的失礼行为和习惯,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社会交往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强化礼仪实践,就要把文明行为、礼仪要求自觉地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中。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注意自己仪表、仪容、仪态和礼仪、礼节、礼貌的积累,努力成为一个“明礼”的人,一个自觉践行礼仪的人。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三
亲爱的同学们: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古有“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之训,今有“‘八荣八耻’、‘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幸生活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宁波,时时可见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处处涌现蕴含新时代气息的宁波城市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耳闻目睹的都是讲文明礼仪的身边人、身边事。
“文明礼仪”是一种约定,约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事情、如何称呼人„„这些规矩,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遵循了这些礼仪,也就成了文明之人,拥有了讲文明礼仪的人们,这座城市也就成了文明之城。
一个人如果讲话粗鲁、满口脏话,他就不会成为文明人,因为他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我们讲文明、学礼仪的目的就是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尊重。说得更简单一些,讲文明、学礼仪的目的就是“让大多数人喜欢我们!”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时,常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文明用语,给人以如沐春风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谈举止、穿衣戴帽,就会给人一种有教养、有素养的感觉;济人之困、解人之难,助人为乐,则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崇的义举。
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他人”。想让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衣着得体大方,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公共场合轻声细语,是对他人的尊重。其实,当你心里能想到并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文明知礼的好孩子了。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外出时见人要打招呼、问好,在学校与同学间在互帮互助,在家里要力所能及地干些家务,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学礼仪的基础,都是我们平时必须身体力行去做好的。所以,我一定要学好、用好文明礼仪用语,做好互帮互助的事情,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五
我们时常强调要文明礼仪,那么人们不禁会问何为礼仪?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论语》中记载:“不学礼,无以立。”歌德也曾说过:“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当今的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传承文明礼仪,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自身的良好文明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上课了要向老师问好,课堂上尊重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下课向老师道别。同时也要注意着装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和阅历的标志。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我们应着装适合自己身份的衣服。当我们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进入教室或办公室时,应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我们不仅要尊师,也要尊重同学。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一个人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用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不能嘲笑、冷笑、歧视同学。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文明礼仪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相信文明礼仪之花会永远绽放在你我他身边。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六
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无论是一口礼貌的用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次轻松的举手之劳;甚至是一副真心的笑脸……都可以将它轻易地表现。它潜藏在身边,只是我们不曾留心发现,可因它如沙般渺小,作用却如此的伟大,感动人心!
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小弟弟。她宽容有礼的说道“大姐姐,请你下次要小心点,怕洒了,就请别带进来喝。请做到讲文明礼仪,爱互环境,不给他人添麻烦。”说完小弟弟也跪下来,帮这位大姐姐一起擦。周围的人们也红着脸,点头称赞,还一起帮忙大姐姐擦果汁呢。
傍晚,我伤心欲泪,拽着成绩单,忐忑不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刻做好挨打的准备。霎时远方传来了一声热情呼唤“珺珺”,我一楞。看见小区的阿姨面含微笑,温柔有礼的注视着我;面对阿姨热情微笑,我也有礼的,擦干了眼泪,破涕为笑,给他人一个最尊敬的笑容。我觉得虽然很伤心,但我们也要讲礼貌,给他人一个单纯的幸福,让世界因礼貌而充满爱。
讲文明礼仪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现。总之,只要人人迈出一小步,那我们的国家走向文明就迈进了一大步!所以,让我们共同学习文明礼仪,去发现身边的文明礼仪,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七
在家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老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好学生。学会了文明礼仪,人与人之间相处才能和谐,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今年5月甘肃泥石流使许多小孩失去家园、亲人和朋友,但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捐钱、捐物,还有那些救护人员、司机、警察整天忙碌着,为了使失去亲人的孩子能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明的小事,我记得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和妈妈乘公共汽车,在车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正准备给老奶奶让座时,我前面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笑眯眯地对小男孩说:“谢谢你,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小男孩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车上的人纷纷赞扬小男孩是个好孩子。到站了,我和妈妈下了车,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准备过马路,可她走路有点不方便,我立刻去扶老奶奶过马路,妈妈看见了,夸我是个好孩子,我觉得这个六一儿童节过的特别有意义。
经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发现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八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道德与公德心。那么文明又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来想来看这个有趣、生动的小故事吧。
一天,放学了,大家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在一起高兴的回家。走着走着,一个脏脏的垃圾桶边堆满了垃圾,这一幕出现在了他们的眼中,于是他们展开一系列的收垃圾行动。小女孩展开行动,而小男孩原地呆呆的站着。过了一会小男孩拿出了纸,开始低头写字,写完时,小女孩也早已收完,但她身上脏兮兮的,此时此刻,小男孩将那一幅字小心翼翼的贴上去。小女孩对小男孩举起大拇指,因为小男孩写的是:文明——只差一步。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十分的难以做到,而且只是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民族精神。
小男孩小女孩的故事和举动,打动了我们的心。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想说一句古人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们正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十分可贵,“可贵”这就是我的想法。他们的精神、品格是我十分希望得到的。
因为我们对与文明不太了解,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去探索它。做一个文明人吧!世人会为你而自豪,文明力量就是如此大!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九
文明礼仪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品德,只有当全国人民的礼仪文明提高上来,全国的文明礼仪才能得到提高。
邓申杰就是我班这样的一个学生。记得那一次,我们做完了操,正在解散的时候,他发现了脚下有一片废纸,他便立刻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箱。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还有一次,我和邓申杰正在打雪仗,由于地面比较滑,在我们的不远处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邓申杰急忙放下了手中的雪球,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把那位小朋友扶了起来,还帮他拍干净了粘在身上的残雪。这让我感到万分的感动,他竟然能不顾着玩儿,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我呢?只顾着玩儿,却没有去帮助他人,这使我真是感到万分惭愧,无地自容。
虽然我学习好,但是品德却并没有那么高尚,好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要以德服人,这两件事让我情何以堪呀!
我发现了我身边的文明使者,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邓申杰。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做一个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的人,有这样一个文明使者在我的身边,我一定可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
不学礼,无以立。
——题记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呼,而神州大地的儿女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赢取了世界的尊重。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少年有礼,则国必有礼。礼仪的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是渗透了古今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古今谈论。在一些人民的眼中,礼仪似乎是遥不可及,甚为天方夜谭的;其实不然,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礼仪第一站:一杯粥里的微感动 同情帮助也为礼
清晨,温馨的阳光撒向大地。城市中的一切,都在悄声苏醒。东方又一次吐出了鱼白肚,小商小贩,开始了一天的吆喝。
推着那辆伴我多年的红色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又一次背缕缕米香所吸引。看着那家不过20平方米的小店,已经背人群围的水泄不通。我和往常一样,耐心地等候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味。
这时,一个浑身恶臭的流浪汉向人群间挤了进来,我赶忙随人群为他让出了一条道路,生怕他肮脏的破布将细菌带到了我身上。倒是老板也不见怪,还笑容可掬的说:来来来,好吃不贵,一杯一块钱!流浪汉嗯了一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老板手边的零钱罐抛出一枚黯淡的硬币。啪——硬币沙哑的哀鸣了一声。后面来了一位老爷爷,也是点了一杯粥,向零钱罐里投出了一枚闪亮的硬币。丁咚!硬币清脆的叫了一声。不对!流浪汉投的绝对不是一个一元硬币!好事的我急忙把疑点告诉了老板,谁知老板嘘了一下小声点,他每次都投一角钱的硬币。没事,谁没有落魄的时候啊,就当送给他了吧!我心头一暖,感觉清凉的早晨在粥香里渐渐温暖起来。
礼仪第二站:学堂里的礼仪 校园敬师首当先
学校中传来了朗朗读书声,普通又似乎不落俗套。每个同学,遇见老师都问好,大家都很友善,很少有不和之时。
也许,这一切,在其他的文章中很常见,可是它们虽然朴素,却充满了团结和友爱。
余老师,这个函数题怎么做?哦,小李,上课要认真听讲啊,这道题..好的,谢谢老师,下次上课我会更认真的!嗯,回去吧,记住知识点啊!
老师好!嗯,你好来的这么早呀!.这些语句都是校园家常话,老师那么友好,学生也敬重老师。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尊师之礼与尊重之礼传递在校园里。
礼仪第三站:春节往事暖暖 孝顺父母勿忘
又是一年春节时,火车呼啸而过。每一节车厢里都饱含着缠缠绵绵的想忘。或许是对亲情的,友谊的,亦或是爱情的。
回家,这是一个多么热烈的字眼!仰望星空,家人好似在呼唤着自己。那是一条条受到了召唤的灵魂!
回到家中,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除去了一天的疲惫。在外打工的人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父母。和父母同喝的一杯浊酒,也能释放了那些未解的惆怅。比这些在外的游子更加珍惜相见时光的,恐怕只有那些日夜守望着些难以得到的东西的父母了吧!
春节往事暖暖,孝顺父母勿忘。
文明礼仪尽在身边,它们不是枯燥的单词,而是一段段感人的时光。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一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式。中华是礼仪之邦,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讲究礼仪。当然,不只是中国人,他国的友人也都很注重礼仪,因而,礼仪是不分国界的。由此可见,礼仪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礼仪可分为多种。例如:学生礼仪、校园礼仪、乘车礼仪……生活中,随处可见礼仪的身影。而文明礼仪却若隐若现于我们的生活中。
都说“让座”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可是,在下面这件事中,却让不让座变成一种“罪行”。一天,“渺小”的车厢里挤满了拎着大包小包的上班族和匆匆忙忙赶去某地的人。只见,一对母女在某站上车,那位母亲四处张望着,想要为年幼的女儿“争取”到一个座位,但她失败了。无可奈何的母女二人就站在了一位坐着的年轻男子的前面,似乎在希望他能让座。可是,那位男子却无动于衷,他并没有这么做。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母女俩身边,突然打了那个男子两耳光,并气冲冲地骂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没看见人家母女二人站在哪吗?你就不能给人家让个座吗?……”待妇女平静后,众人问清楚了男子不让座的原因,原来这位男子自己腿脚不方便,他并不是不想给那对母女让座,而是力不从心啊!看来,那位妇女错怪他了。妇女向男子道了歉,误会也解除了。
从这件事来看,虽然那位妇女因冲动而打那位男子,这一举动是错误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事,它也说明了“让座”在人们心中是理所当然的事,说明了,“礼仪”这一概念在人们心中并未泯灭,而是愈重要了。
礼仪不仅在现代人身上体现出它的影响力,在古人心中、生活中,也是最重要的体现。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谦恭的礼仪;从程门立雪的故事中,我见到了尊敬师长的礼仪……所以,礼仪具有普遍性。
礼仪是尊重,同样尊重,是人们最基本又理应做到的一点。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再说“男子因不让座被打”的事,如果当时那位妇女愿意先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先问那位男子一句:请问,可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吗?而不是连问都不问,就出手伤人。只要妇女尊重一下那位男子,这场“闹剧”就不会发生。
礼仪是一杯清淡的花茶,礼仪是一位良师益友,礼仪是一朵芬芳的花朵,总有她的魅力。我们要学好礼仪,知礼仪,懂礼仪,把中华的礼仪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二
3月23日,是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二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无疑还是围绕着一个“礼”字。
一开始上课,班主任胡老师就容光焕发地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我们都很期待今天的主题,而他却不是开门见山直切主题,而是卖关子。先让同学们来说说关于“礼”字的成语和谚语。这下教室里变得可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可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于是,老师就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说了个“彬彬有礼”,接下来就让同学们自由发挥了。这下才冒出几个成语:“礼尚往来”、“先礼后兵”、“礼让三分”等。教室渐渐变静了,老师才开始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俗语,然后直奔今天的主题。
首先,由主持人黄文海给同学们讲了几个古人讲礼仪的故事。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杨时和游酢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只为见到老师,向老师请教,表现杨时求学虔诚,对老师十分尊敬。然后,班主任胡老师就给大家再讲了几个中国人在国外、国内的一些陋习和不文明现象的事例,比如:不排队、拥挤,公共场所高谈阔论,非吸烟区吸烟,餐厅就餐大声喧哗,住宾馆、酒店不讲公德,随地吐痰等等。大家一下子感到怎么今天的中国人素质下降了这么多哇,看来文明古国的礼仪真的需要我们这一代重新拾起。
接下来主持人让我们说说我们学校现在还依旧存在着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个同学说“乱丢垃圾”,那个同学说“随便说粗口,出口成脏”,还有的同学也说到了一些课堂问题,比如“顶撞老师”和“随便插嘴,不听别人想法”等等。教室里又变成一个“集市”了。这种现象其实也是一种不良行为。这表明整个班级没有一点课堂纪律,更是不尊重老师。所以,老师这时立刻喝住我们,和我们强调了这个问题。
原来自己身边居然存在着多多少少的一些“小毛病”。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二十世纪的人,虽然科技比古时候发达许多,可是,礼仪却远不如古人,简直是侮辱了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称号。仔细想想,觉得其实只要我们这一代的人有改进,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相信情况一定会好转。
接下来,主持人让大家讨论为什么要同学们讲文明、有礼貌。大家通过讨论,一致得出结论:
有礼的人——让人产生信任感和亲和力;
无礼的人——让人产生厌恶感而避而远之;
彬彬有礼和随意粗俗、不拘小节的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由班主任带领我们一起从网上学习了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哇,同学们都说好细啊,原来做好文明礼仪也不难的,只要注意小细节做好了,我们都可以变得彬彬有礼的。
讲礼貌一定要从幼时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男生把自己改变成绅士,女生把自己培养成淑女,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新世纪的良好风貌。
通过这次班会课,大家对这个“礼”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原来,有“礼”才能走遍天下”。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三
文明无处不在,有时它是不随手丢垃圾,有时它是一句“谢谢”,有时它是拾金不眛,有时它是??????然而我今天要说的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明礼仪——礼让。
礼让是指在排队或等待时懂礼貌文明的人会让长者或晚辈先来,而不是为了谁先后而争斗,以此表现对长者的敬意,对晚辈的爱护。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挂在天空的中央,烤着大地,泥土都干渴地“咯咯”作响。我打完羽毛球,全身上下都是汗,好像刚从水里浸过,衣服紧贴着皮肤。渴得受不了的我,迫不及待地把零钱拿出来,向小卖铺飞奔而去。
正在奔跑的我想象着那个爽劲,不知不觉中就跑到了小卖铺。谁知,和我一样的人不只一个,虽然没有人山人海,但也足够把只有方寸大的小卖铺里围得水泄不通了。
看到此景,我还是想直冲进小卖铺拿一瓶可乐,可是人那么多,我冲进去也会被挤出来,万般无耐的我只好加入饮料的长龙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我等呀等呀,过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买可乐了,可就在这时候,我后面的一位大哥哥夺走了我最后的“一线生计”,只见他三步并着两步,几乎是冲进来的,并大声喊到:“老板,快给我一瓶冰镇可乐。”见他心及如焚的样子,老板将原本已递给我的也是冰柜里最后一瓶可乐转递给了大哥哥,大哥哥接过老板手中的可乐,随手将钱一扔,“谢谢”,没等大汗淋漓的我恍过神来,他转身就不见人影了。
“小朋友,对不起,饮料卖完了。”我气愤的转过身来,随口说了声:“今天真倒霉。”
走着走着,我被不远处的喧闹声打住了,我朝着人群走去,只见人群中央有一位小男孩,因中暑而晕倒在地上,而刚才买饮料的大哥哥正在用可乐给他解暑网 ,一边帮他联系家人。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清醒过来,他的'家人也正好赶到。就在这时,大哥哥看到了我。“对不起,小朋友,刚才我太急了!”
“没关系,我都看到了,你也在帮助别人。”此时,我早已忘记刚才没买到饮料的不快,加快脚步向小卖铺跑去。
礼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礼仪。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四
父亲将我送到了厦门,说厦门的教育比农村更好,让我能更好的成长。
来到厦门,眼前全是焕然一新的景物,每样事物都让我惊叹不已,也让我充满好奇与向往。在这里,每位厦门人都阳光、守秩序。他们热情好客,爱护环境,尊老爱幼……文明礼仪从他们身上看得出来,父亲没有说错,厦门果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先说爱护环境吧。有一次春游,我们去“海上花园的鼓浪屿。”那里是风平浪静、详和安宁,因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环境名扬世界。也因浪打到小屿会发出鼓声而得名。那里游客如云,来来往往的人从不间断,但地上总是那么干净。是清洁工人打扫的勤快吗?我们在阴凉地午餐时,却从未见到清洁工人的身影。看到的只是洋溢着喜悦的人群,他们三三两两的走着,小声的议论着眼前的景色。这时同学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捡起地上无意掉落的垃圾,放入垃圾桶中。美在这时候呈现。也只有人人都爱护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有这样让人不忍离去,让人留连忘返的厦门。人人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这就是厦门。
然后说热情好客吧。有一天,我去同学家玩耍,同学见了我,马上把我的鞋子脱下来,拿出拖鞋给我,然后把我请到了客厅,拿出坚果,水果,零食请我吃,我见了,心想:原来同学这么热情好客。他问我还需要什么,我连忙说:“不用了。”我走时,他把我送到小区门口才与我分开。这就是厦门人。
最后说尊老爱幼,有一次,我去坐公交车,座位坐满了,一位白发苍苍,皱纹满面的老婆婆上了车,她正寻找着位置,我刚要让坐,突然,一位姐姐站了起来,将老婆婆扶到了座位上,请她坐下。这就是厦门人。
小学生现在要知礼,学礼,行礼,做一个文明人,父亲说得没有错,厦门的教育就是好,厦门的人好,厦门的人文明。现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也要做一个文明的厦门人,我为我是厦门人而骄傲。我为我能生活在这个城市而自豪。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五
文明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翅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其实,文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也是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不乱扔垃圾,不讲脏话,尊老爱幼,不闯红灯……这些看似不非常的小事,其实都是文明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发现身边许许多多的文明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身边的一些文明的小事。
一天晚上,我独自去白天鹅公园玩耍。因为是兴奋的缘故,我走的有点快,没有注意到路上的东西。突然,我被一个东西拌了一下,摔了一个大跟头十分疼。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下水道的盖子没有盖好,只好自认倒霉,歪手歪脚的向回家的方向慢慢的走去,没有走到10来米远就听到“扑通”一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有个老爷爷他也没有注意路上翘起来的窨井盖,也摔了个跟头,他慢慢的爬了起来,看了看窨井盖,随后的路边草坪找到一根木棍慢慢地将翘起来的窨井盖移回原来的地方,使地面恢复平坦的状况。然后拍了拍手,继续向前走。我看着那位老爷爷的背影在夜幕中渐渐消失,心中感到十分惭愧,我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今后一定向那位老爷爷学习事事都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还有一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乘公共汽车去姐姐家玩,在半路上上来一位老奶奶,此时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我想到上次老爷爷移窨井盖的事情,我想我应该帮助这位老奶奶,在我准备站起来让座给老奶奶,这时听到一个清脆而又甜美的声音,“奶奶,到这里,这个位给你”我循声望去,原来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生给老奶奶让了座,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孩子。”那个小女孩只是摆摆手说:“没关系。”说着扶着老奶奶到她的座位上。我不禁自责,为什么我不先站起来呢?但心里也很高兴,因为我的身边有不少的好人好事。
同学们,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在行动,有你,有我,也有他。让我们撑起文明之帆,在文明的海洋中破浪前进。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做文明的主人,与文明同行。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六
我国称之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文明礼貌。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告诉我们文明礼仪是我们要养成的一种习惯;汉代贾谊则是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现在的我们也要一起讲文明礼仪,做到一个真正的三好少年!
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无论是一口礼貌的用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次轻松的举手之劳;甚至是一副真心的笑脸……都可以将它轻易地表现。它潜藏在身边,只是我们不曾留心发现,可因它如沙般渺小,作用却如此的伟大,感动人心!
回忆起自己独自去图书馆阅读看到的一幕,顿时阵阵暖流融入心底:那天,绿树成荫,阳光和曦,我随着人群踏入了馆内,只见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书的海洋,摆放着整洁,而又宁静。谁做熟悉的步伐,我进入了青年阅读区,我一会儿就沉浸在书世界里,突然一声“嘭”的巨响,震惊了周围的人。原来是一位大姐姐把带来的果汁撒了一地,黄色的液体缓缓流出,一边冒泡,一边杂着凌乱的果丝,还不时飘出腐烂的果汁味,恶心极了!周围的人们随之露出一张嫌弃、害怕的表情,大姐姐不知所措,皱了皱眉头,大家的厌恶目光下小心、笨拙地跪在地上擦着。
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小弟弟。她宽容有礼的说道“大姐姐,请你下次要小心点,怕洒了,就请别带进来喝。请做到讲文明礼仪,爱互环境,不给他人添麻烦。”说完小弟弟也跪下来,帮这位大姐姐一起擦。周围的人们也红着脸,点头称赞,还一起帮忙大姐姐擦果汁呢。
文明礼仪就在身边,不光是今天,上回我在看电影时,身旁坐了一位穿着破烂的衣裳,满脸疲惫的中年人,他轻轻的啃着手上寥寥无几的瓜子,身旁却毫无垃圾,为什么呢?他吃东西总会留下一些垃圾吧,原来他在扶手旁挂塑料袋,瓜子壳都扔进了塑料袋。既让自己保持干净,又美化了环境,给别的人一种干净舒服、赏心悦目的环境,这真是一举两得啊!
傍晚,我伤心欲泪,拽着成绩单,忐忑不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刻做好挨打的准备。霎时远方传来了一声热情呼唤“珺珺”,我一楞。看见小区的阿姨面含微笑,温柔有礼的注视着我;面对阿姨热情微笑,我也有礼的,擦干了眼泪,破涕为笑,给他人一个最尊敬的笑容。我觉得虽然很伤心,但我们也要讲礼貌,给他人一个单纯的幸福,让世界因礼貌而充满爱。
讲文明礼仪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现。总之,只要人人迈出一小步,那我们的国家走向文明就迈进了一大步!所以,让我们共同学习文明礼仪,去发现身边的文明礼仪,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七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古有“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之训,今有“‘八荣八耻’、‘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幸生活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宁波,时时可见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处处涌现蕴含新时代气息的宁波城市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耳闻目睹的都是讲文明礼仪的身边人、身边事。
“文明礼仪”是一种约定,约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事情、如何称呼人„„这些规矩,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遵循了这些礼仪,也就成了文明之人,拥有了讲文明礼仪的人们,这座城市也就成了文明之城。
一个人如果讲话粗鲁、满口脏话,他就不会成为文明人,因为他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我们讲文明、学礼仪的目的就是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尊重。说得更简单一些,讲文明、学礼仪的目的就是“让大多数人喜欢我们!”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时,常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文明用语,给人以如沐春风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谈举止、穿衣戴帽,就会给人一种有教养、有素养的感觉;济人之困、解人之难,助人为乐,则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崇的义举。
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他人”。想让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衣着得体大方,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公共场合轻声细语,是对他人的尊重。其实,当你心里能想到并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文明知礼的好孩子了。
文明礼仪在身边篇(汇总18篇)篇十八
父亲将我送到了厦门,说厦门的教育比农村更好,让我能更好的成长。
来到厦门,眼前全是焕然一新的景物,每样事物都让我惊叹不已 ,也让我充满好奇与向往。在这里,每位厦门人都阳光、守秩序。他们热情好客,爱护环境,尊老爱幼……文明礼仪从他们身上看得出来,父亲没有说错,厦门果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先说爱护环境吧。有一次春游,我们去“海上花园的鼓浪屿。”那里是风平浪静、详和安宁,因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环境名扬世界。也因浪打到小屿会发出鼓声而得名。那里游客如云,来来往往的人从不间断,但地上总是那么干净。是清洁工人打扫的勤快吗?我们在阴凉地午餐时,却从未见到清洁工人的身影。看到的只是洋溢着喜悦的人群,他们三三两两的走着,小声的议论着眼前的景色。这时同学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捡起地上无意掉落的垃圾,放入垃圾桶中。美在这时候呈现。也只有人人都爱护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有这样让人不忍离去,让人留连忘返的厦门。人人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这就是厦门。
然后说热情好客吧。有一天,我去同学家玩耍,同学见了我,马上把我的鞋子脱下来,拿出拖鞋给我,然后把我请到了客厅,拿出坚果,水果,零食请我吃,我见了,心想:原来同学这么热情好客。他问我还需要什么,我连忙说:“不用了。”我走时,他把我送到小区门口才与我分开。这就是厦门人。
最后说尊老爱幼,有一次,我去坐公交车,座位坐满了,一位白发苍苍,皱纹满面的老婆婆上了车,她正寻找着位置,我刚要让坐,突然,一位姐姐站了起来,将老婆婆扶到了座位上,请她坐下。这就是厦门人。
小学生现在要知礼,学礼,行礼,做一个文明人,父亲说得没有错,厦门的教育就是好,厦门的人好,厦门的人文明。现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也要做一个文明的厦门人,我为我是厦门人而骄傲。我为我能生活在这个城市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