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而制定的一份具体计划书,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以下是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一
1、学生阅读《妈妈的账单》,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对文本进行理解问题的能力。
2、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对母爱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从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妈妈给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2、《母亲》flash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有一首诗是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吗?那就是《游子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吧!(出示古诗课件)。
(二)学习词语。
通过预习,同学们划了很多易读错词语,一起交流。
(出示词语)齐读。
(三)感知、理解课文。
1、通过预习,思考:课文中讲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同学们多次提到了两份账单,指名读思考:他们有什么区别?(出示账单)。
3、假如你是彼得的妈妈,看到小彼得开出的账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体会)。
4、彼得妈妈让小彼得如愿以偿,同时也开出了一份账单,假如你是小彼得,读着读着,你想到了些什么?十年中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小组讨论)。
5、教师引语:而正是这样一慈爱、精心照料孩子的母亲,却在每一款项后面都写了0芬尼。如果这里不填0芬尼,你觉得应该填多少?(学生交流:无限、无价)。
6、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母亲》(播放动画)。
这一切的一切能用钱来衡量吗?不能!这是一份无价的账单!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深情来读一读妈妈的账单(齐读账单)。
7、我们被这份浓浓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小彼得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羞愧万分)你从哪里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我们整堂课都被爱包围着,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板书爱字,画心。
(四)作业: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把你的话写下来,读给妈妈听。
(五)诵读结束。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二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义。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报酬款项如愿以偿羞愧慈爱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这还是一份()的账单。(课件:一份()的账单)。
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三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学习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配合综合性学习,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习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设计理念。
四:教学预案。
第一板块:谈话解题,切入文本。
谈话:上午的口语交际课中,同学们谈了许多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很幸福,在父母父母长辈的关爱之中茁壮成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与妈妈有关。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知道账单?账单是记载货币、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它里面记载的与金钱有关系,所以账字是贝字旁。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聚焦重点:
2、过渡:刚才,我们都读得很投入。我想下一环节一定难不倒任何一位同学。
3、读准词语,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4、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语句。(得、藏、塞)。
5、把五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第三板块:解读账单,领悟母爱。
1、对比共读两份账单:
过渡:在读书时也好,在说主要内容时也好,我们的目光总被“账单”所吸引。
a、文中写到几份账单,快速浏览,用横线画出,并读一遍。(点击课件)。
b、指名读两份账单,说说有什么不同。(主人不同、内容不同、报酬不同、时间不同)。
2、解读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懂事、挺有经济头脑、听话)。
a、谁来读读妈妈的账单?你觉得这是一份怎样的账单?
c、学生畅谈。老师跟着学生的生成随机调控引导。
d、有人给母亲的一年工作算了一笔账。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资料。(点击课件出示资料)。
e、阅读完资料后再来读读妈妈的账单,读后你想说点什么?(从妈妈的付出和妈妈的报酬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母爱 无价 无私(根据学生说的让学生上台板书)。
过渡:多么特别的一份账单啊!同学们,这难道就是一份薄薄的账单吗?不,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账单,是一份充满着情与爱的账单。此时此刻,小彼得手捧着妈妈的账单心中一定很——(感动、后悔、羞愧、激动、很不平静)真可谓是百感交集。读着读着,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十年里,每天早上递上的牛奶早点是那么香甜;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么干净舒适。十年里,有妈妈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十年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让我们随着小彼得一起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的爱吧!(点击课件,自选两句写在纸上。)。
4、请你把写的事情,满怀深情地读出来吧!
5、过渡:是啊,十年中付出的点点滴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一时说不完也写不完。那么,让我们把这份深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第四板块:发挥联想,补充结尾。
1、小彼得读着读着,羞愧万分。他想……。
2、过了一会儿,他怀着的心,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进了妈妈的怀里,地把那60芬妮了她的上衣口袋。
3、你看,刚才你们读的部分写出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先试试,再指名。
4、课文插图画的就是这个情景。你能看着图写写妈妈的表现吗?给文章补个结尾吧。
第五板块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语:通过这次经历,小彼得深深懂得了母爱的无价无私。在一次感恩母亲的活动中,他为妈妈写了一首小诗,我们能当当小彼得深情地读给妈妈听吗?(点击课件)。
指名读,省略号中你能补一句或几句吗?配乐。
合作读小诗。
第五板块:课外语文实践(写一首给妈妈的小诗,或者写一段感恩母亲的话,找写母爱的文章,诗歌,用实际行动报答母爱)。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在括号里填上“”、“”、或“=”
182589()9845()36。
有一位同学却得出0〉60,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找出答案。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学习自学指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习要求。
1、正确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
账单收款报酬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如愿以偿小心翼翼羞愧万分。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找出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2)谁对?为什么?
(3)你有什么感想?
四、当堂训练。
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些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懂得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儿子--按劳取酬(60)羞愧万分。
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妈妈--默默付出(0芬尼)慈爱、原谅、不求回报。
0(母爱的无价与无私)60芬尼。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四、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交流
五、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六、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六
我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放学后常去班上看一看她。幼儿园每年开学前,园长都要发给老师一些纸条,再让老师把纸条发给家长,上面写着要交多少学费,这是一张收款单。
第二天,妈妈在餐桌旁边发现了一张精致的账单,她连忙展开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乐乐如下列项目:
星期天在家扫地:20元。
吃完饭后洗碗:10元。
整理自己的房间:20元。
上课自觉发言:20元。
乐乐一直是一个好小孩:30元。
共计100元。
妈妈仔细地阅读完后,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
当天晚上,我在我自己的书桌旁边找到了我想要的那100元人民币,正当我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我的口袋时,我突然发现在我的书桌旁还放着一份给我的账单,我把它打开,读了起来:
儿子乐乐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为他在家过的'8年幸福生活:0元。
为他8年当中的吃喝玩乐:0元。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元。
为给他买的小玩具:0元。
为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0元。
共计:0元。
我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我明白了,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都没有向我索要钱,而我做的,与妈妈比起来,只不过是微不足道。过了一会儿,我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轻手轻脚地走近妈妈,卧在妈妈怀里,偷偷摸摸地将那100元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妈妈的上衣口袋里,并在妈妈疲惫的脸上亲了一下。
那晚,我睡得特别香。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乡下人家》。
3.课堂小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天。
4.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乡下人家诗情画意的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作家,他叫陈醉云,他会带着我们走进诗情画意的乡村,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呆会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谁说说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喜欢它吗?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说的?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一人说一个。(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师:就是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轻吟唱。你还等什么呢,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吧,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2.讲授画面:屋前搭瓜架。
师: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生读)。
师:老师想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我被这样的景色迷住了。
师:讲得真好!同学们,听了这么入情的朗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师:那你能用朗读把生气勃勃表现出来吗?(叫几个学生)。
师:作者为什么说这些生气勃勃的小家伙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说可爱多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乡下人家的可爱表现出来吧。
3.讲授画面:门前种鲜花。
师:当然对于一些享受诗情画意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聪明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
师: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师: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呢?(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
师: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你想它们会长在哪里?对,它们不象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礼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瞧!(出示图片)它们开得多欢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4.讲授画面:屋后春笋冒。
师:一年四季有花相伴,这样的生活能不让人高兴吗?但有些人家还不满足,看!屋后那片是什么?(竹)。
师读描写竹的几句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了吗?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机勃勃、春意昂然……)。
师:哪里看出来的?(绿绿的浓阴、成群、探……)。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5.讲授画面:门前吃晚饭。
师:植物们生气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快和你的同桌去看看那是一群怎样的动物。
生读。
师:眼睛真亮!但是老师想问问你,这么美的景色,你要怎么去欣赏呢?再试试怎么样?
师:如果你从这儿经过,会发生一些什么小插曲呢?发挥你的想象力。(邀请吃饭)。
师: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们很好客呢?哪里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读)。
6.讲授画面:夜静催眠曲。
师:那么热情的乡下人,那么美丽的景色,你会犹豫吗?要是加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我想你会留得更完些,你听--(音乐:催眠曲)。
师:这样的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宁静、恬静的画面)。
师:课文哪里描写了这幅画面,你能用朗读把宁静的感觉读出来吗?(多叫几个学生朗读)。
7.课堂小练笔:描写乡下人家的冬天。
师:同学们,你觉得乡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夏天呢?春天呢?冬天呢?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出示图片)其实乡下的冬天也很美,你能把它写下来吗?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
交流。
8.课文总结。
师: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但是同学们,你们只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美吗?(山美,水美,人更美!)。
9.课外延伸:积累好词好句。
师:其实不光我们和作者有这种感受,很多有名无名的作者诗人都曾用优美的词句来描绘乡下人家,你们看,这里就有一位(出示诗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诗歌和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到本子中去,积累起来。(音乐)。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八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
五.因此小彼得,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九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重点:理解妈妈账单的内容表现母爱的伟大、母爱不要回报。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前不久我们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
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的意思吗?老师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你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2)边读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读了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2、检查词语:
索取报酬款项羞愧慈爱芬尼。
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如愿以偿。
(1)在阅读时,这些词语的理解有没有困难?
重点理解“芬尼”;
“蹑手蹑脚”(换个词?什么情况下谁需要“蹑手蹑脚”的);
“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用这两个词说说课文内容)。
三、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指名读两份账单)。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1)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儿子彼得的账单,一份是彼得欠母亲的账单。
随机理解“款项”:彼得的账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账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2)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十年来一直这么做很不容易;而彼得做的事也许是一天或两天能完成,是他力所能及的。
3)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不要彼得任何报酬,而彼得却向妈妈索取60芬尼。
4、指导朗读:小彼得原想开一份账单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做事的报酬。没想到在放报酬的餐桌旁还放着妈妈给他的账单(指名读妈妈的账单)。
5、想象补白。
是啊,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十年,包含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在我们妈妈的身上,也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同桌相互说说。
(想象说话: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天早上,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多少个夜晚,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自己犯错的时候……)。
他读着读着,还想起了……)。
师:十年里妈妈为彼得付出只有这些吗?(不……妈妈为彼得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5、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写多少都不为过)。
6、读着读着眼前的账单,看着一个个0芬尼,彼得终于明白妈妈的爱是——(师生共创成小诗)。
预设:妈妈的爱是无价的,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妈妈的爱无怨无悔的,
7、深情朗读账单。
激qing:是啊,同学们,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其实,天底下的母亲都一样,为我们无数次的付出,总不求回报。如果要列账单,我们的母亲也一样可列出这样一份带着浓浓爱意的账单。来,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音乐,学生读前面的款项,老师读后面的数字)。
四、诵读感悟“羞愧”
1、读着读着这份账单,小彼得终于体会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再看看彼得接下来的举动吧。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感谢彼得的妈妈,她的账单不仅让彼得也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声的。(朗读师生共创的小诗)让我们永远在心中铭记这份爱的账单。(板画爱心)。
写一段话,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母亲节最好的礼物送给她们吧。
六课外作业。
1、找几篇写《母亲》的文章读读,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2)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一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二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理解感悟课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教师组织引导时,参考学习提示,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服务。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所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又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在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通过探讨感悟,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从文中的事例感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课件。
(一)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账单?(实物展示)。
(二)解释“账单”的概念。
(三)今天我们将要看到一份不一样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板书课题)。
(一)重点字词加拼音认读。
(二)去掉拼音,开火车检查认读。
(一)请大家打开书83页,一起来读一读课前提示,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二)带着第一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这三个词语,让学生试着连贯地讲述主要内容。
(一)汇报两份账单的内容。
(二)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1、内容不同:实实在在的杂事、付出的爱。
2、时间不同:几天之内、十年。
3、报酬不同:明码标价、0芬尼。
(三)相机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四)创设意境,体验情感。
1、妈妈选择了同样列出一份账单给儿子,希望他有所领悟。那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集在妈妈的这份账单之上,想一想,妈妈十年之中为小彼得做的仅仅只有这四项内容吗?(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师即兴引导朗读:
小彼得,我来告诉你——。
为给他洗了十年的衣服0芬尼。
为给他买的玩具0芬尼。
为无数个夜晚为他盖被子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温暖的家0芬尼。
……。
1、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教师示范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生诵读、感悟。
4、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你的妈妈是怎样爱着你的?你又为妈妈做过什么?
写一段话给你的妈妈吧,把你对她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礼物是送给她们吧。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账单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可贵的沉默》讲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
(从学过的课文导入,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把新旧课文相关的内容渗透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同学们一定高兴地说:“想!”
这节课我们就自己阅读一篇课文,题目叫《妈妈的账单》。(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没有信心自己去读懂这篇课文?你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有收获了,就停下。
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什么是芬尼?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有没有遇上特别难读的词语?
2、老师第一次接触课文时,觉得有些词语真的特难读。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 。
收款付款款项 芬尼。
3、请你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你觉得哪个词语大家最容易读错。你来带大家读。
怦怦直跳(感觉心跳是不是特别快,该怎么读,才能让大家感受到,你再试试)。
小心翼翼(真好,谁能让大家感受到非常小心的样子)。
蹑手蹑脚(你有没有这样走过路,什么时候?请你读)。
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20芬尼相当于1元人民币。
收款就是收钱;付款就是付钱;款项就是发生交易后的各种记录。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一遍。
4、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彼得为妈妈做了点事就写了账单来索取报酬,妈妈也给了他一张账单,却不要报酬,最后小彼得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确方向。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依据连接语种所提出的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的无价。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
1、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你觉得能读好了就举手。指名朗读。
2、谁还想再读一读,那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想,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能干、听话、懂事……)。
3、懂事的小彼得确实帮大人做了很多事,那他为什么会想到索取报酬呢?
4、指名说,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小结:是啊!商人之间的交易是要报酬的,彼得经常做这些事,觉得自己也是商人了,所以也写了份账单。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小朋友,请你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6、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指2名学生读。)。
我们把账单读得很流利了,虽然都是账单,但老师相信带给你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7、我们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账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请你把这份母亲的账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列详细点。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自己先阅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收获,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1、同学们,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她包含着妈妈的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包含着妈妈的教育技巧和良苦用心爱。它告诉我们: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2、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今天我就提供给大家一个表达的机会。
练笔:同学们写一段话,几句话也行,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吧!自由写,交流。
总结:同学们的真情让我感动,我想爱不仅仅是停留在送礼物上,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板书设计: 20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 妈妈。
经常 索取 收下。
如愿以偿 发现 0芬尼。
羞愧万分 塞进 微笑。
教学反思。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在的家庭,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孩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自个反复默读课文,仔细体会到小彼得的妈妈的账单上是0芬尼,蕴含着妈妈对小彼得的无私的爱。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也谈谈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体会到了妈妈的这份良苦用心了。不过,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还有些不足。在引导孩子们比较两份账单还不够深入。孩子们只粗略地了解到了“60芬尼”和“0芬尼”数量上的不同,还没有从账单内容以及时间上比较,所以我感觉似乎有些不够清楚。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引导他们朝着真、善、美的领域去发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四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五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又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在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认识账单,引入新课。
1、出示各种发票、收据。
2、这些记载着钱或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就叫账单。(板书:账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先画出来然后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有收获了,再停下来。
2、“小记者”采访收获。
2、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画了下面这些词语,谁有信心把这些词语读好?
(出示难读的词:小彼得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
指名读全班读。
3、引导学生读课文前面的导语。
生自由读后指名汇报。
小黑板出示,明确阅读要求(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的无价。
过渡: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让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呢?我们先来研读彼得的账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你觉得能读好了就举手。
指名朗读。
出示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师:懂事的彼得的确帮大人做了不少事,那他为什么会想到向妈妈索取报酬的呢?读一读一二自然段,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生自由读。
指名学生回答。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出示妈妈的账单)同学们,谁愿意来读一读。那么多人想读,你先练一练,读好了,再展示给大家听。
b、指导朗读,适当评价。
是啊!多么不一样的账单啊!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小朋友,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这是一份()的账单,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呀!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a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b生汇报。
师:是啊!妈妈的帐单让小彼得羞愧万分。
出示:羞愧万分。正因为羞愧万分,他才会——,他才会——(呈现课始的词语)谁能把小彼得羞愧万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听出来了吗?谁能让大家感受到不仅羞愧,而且羞愧万分呢?举手的一起来。
c、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妈妈每天做的饭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d,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当(),妈妈().
e、读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板书:无私无价((根据学生说的让学生上台板书)。
f、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吗?
指导感情朗读。
四、联系生活,熏陶情感。
1、学到这里,你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大家说,让我们把心底的话大声说出来,出示:
妈妈平时为自己做的事:
我想对妈妈说: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3、总结深化:
妈妈的账单不仅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懂事了。它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献给儿女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爱的账单。
五、板书设计:
爱无价。
无私。
六、爱心接力作业。
回家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母亲》,把孩子带入母爱的情境之中。
由此导课,师生一块板题:齐读课题,指导“账”的写法:古代商人用贝壳作货币。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我先请同学们自渎课文,听清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轻轻地读或大声朗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是你容易读错的,你当一回小老师领读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
三默读课文。
小老师当的不错,我请你们再来默读一遍课文,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帮助你们思考:(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最让我感动的是( ),因为( )。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鼓动积极参与:两人交换苹果,你得到的还是一个,交换思想,2个人就是两个,4个人就是4个,只有缺席的遗憾,没有标准答案,这是全班交流共享的时刻)。
2交流:
(1)小彼得羞愧万分,----(知错就改——齐读)。
(2)哪里还让你感动?(出示两个账单)同桌对比着读,
两个账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寻找不同。(数量上,时间上)板书:0。
3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妈妈的账单,你还想起了什么?
(洗衣服,三顿饭,挣钱,织毛衣,送雨伞,假期里的旅游,冬日里的羽绒服。
你生病时妈妈时时守护在你跟前。结合孩子的实际,把感人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你发起高烧,病在你身上,而疼在妈妈心里。
4师生读第二份账单,深入感悟母爱无价,
5母亲永远是那么慈爱,0芬尼对妈妈公平吗?你认为母亲的付出应该值多少芬尼?(板书:母爱无价)。
6妈妈为什么写0芬尼?板书:?(她认为应该,教育方法,珍惜母爱—)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些事情,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全身心的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7这是一份怎样的账啊!板书:!师生读第二份账单,深入感悟母爱无价,
5母亲永远是那么慈爱,0芬尼对妈妈公平吗?你认为母亲的付出应该值多少芬尼?(板书:母爱无价)。
6妈妈为什么写0芬尼?板书:?(充满母爱的账单,用爱心用绘制的帐单,无私的账单,总额为零,而满载母爱的账单,)。
8再读——再深情些。咱们读懂了,小彼得读懂了吗?(出示照片)。
也许小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账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9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小结: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母亲”这个只有两个字的一个词,轻轻读出来,却又是如此沉重,她沉淀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时间和汗水。
四、故事升华——《牛的母爱》。
不只是人类之间有母爱,动物之间也存有母爱。请看故事——《牛的母爱》。配乐讲故事。
孩子,这就是母爱,让我们对老牛读——母爱无价!
让我们对普天下的母亲们读——母爱无价!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有一课感恩的心,拿出行动,回报父母。
!
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到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七
一、课前导入: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虽然和大家素不相识,但是老师却能感觉到每一个孩子都那么聪明、懂事、可爱,和大家认识一下行吗?我姓张,大家叫我张老师,是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我很高兴认识同学们,好了,我介绍完了,能像老师这样介绍你自己吗?(学生自我介绍)能认识你我很高兴!你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师记住你了!老师希望能和你成为朋友!
二、教学过程:。
2、真有学问!咱们同学能提出这么多自己不懂的,或者想考考别人的问题,提问题是帮助我们读懂课文的好方法。现在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法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怎么理解这些问题的,然后在你的小组同学中互相交流一下。
3、大家知道什么是账单吗?你们每次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时,要打出一张小票,上面写得是什么呢?对了,是你买的每一件物品的价格。
5、看完这个账单你有哪些感受?你们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7、看看彼得的妈妈她是怎么做的。
8、联系下文想想:她为什么什么话都没有说?
10、是啊,妈妈付出了那么多,却不求索取,多么伟大的母亲。你一定常常听人说过:呦,这孩子长这么大了!看,这么高了,都十岁了吧!对吧,可是,你知道吗,你十年中的每一天,都无不凝聚着妈妈的心血啊!请大家填下这几个空吧。
当我学习了一天,饿着肚子回家的时候,妈妈总会( )。
当我受到委屈,流着眼泪回家的时候,妈妈总会()。
当(),妈妈总会()。
……。
12、哦,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他又把钱小心翼翼塞进了妈妈的口袋了吗?小彼得此时的心是羞愧的,也是满怀深情的,下面你读读最后一段,看看应该通过怎样的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自由读,再指名读,评读,老师读,再齐读。
13、彼得的妈妈是高尚的,她用独特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虽然她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无时无刻的爱着我们,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课件播放:配乐——母爱无言)。
14、你能说说看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吗?
17、有点缺憾的是由于没想好,有些地方老师没写完,帮帮老师行吗?(课件出示)。
三、教学小结。
你们写的真好,老师真高兴,为你们聪明懂事,为你们才华横溢,
谢谢同学们,再见!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八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专业19篇)篇十九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又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在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提示“账”的写法。理解“账单”一词。
2、出示妈妈的账单,自由读,理解“款项”“芬尼”。
3、你发现这份账单有什么特别之处?(0芬妮)是呀,这是一份账单,我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读懂这份特殊的账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有收获了,再停下来。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 (指名读,齐读)。
3、结合课文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习方法1:读通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
5、同学们理解的很好,读得也很好,但这还不够,引导学生读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确阅读要求(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4、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打出:小彼得因为 开了一份账单,向妈妈 。妈妈让他 ,同时也开了一份账单,彼得看后 。)指1~2人说。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师: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呀,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你觉得能读好了就举手。
指名朗读。(适当评价。)。
c、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想,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他( )。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小朋友,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一共几项?十年里,妈妈为彼得做了许多事,如果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再详细些,你觉得还可以列哪些款项呢?(指多名学生说)。
c、补充资料(课件)(板书:无价)。
d、师小结:而事实上,妈妈又想从彼得那里得到多少呢?十年来,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也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仍然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
e、那么多的心血,却只要“0芬尼”!她是怎么想的呢?(板书:无私)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小朋友,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呀!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板书:母爱)。
四、感受羞愧万分。
1、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 ),妈妈( )……。
(指多名学生说)。
2、读着读着,他又想起了自己给妈妈的那份账单。两份账单交织在一起(出示,师生配合读。)。
4、指名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联系生活,尽情表达。
1、母爱无私,母爱无价,母爱无处不再。(齐读《游子吟》)。
2、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也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写话)。
3、指名交流。
4、总结,母亲爱我一辈子,我爱母亲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