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习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案例,可以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一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题。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zhai)菜刁难(nannan)三伏盛(shengcheng)夏。
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教学后记。
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二
1、在学习六瓣、八瓣花的基础上,用折、剪、累加的方法制作五瓣花。
2、感受剪纸花朵带来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剪五瓣花。
难点:能看懂示范,用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一只小角由连边中心向上折在两小角之间的五分之四位置,再对折上的三角形对折,剩下的三角形盖上,剪刀在尖三角上剪弧线。
(三)准备。
实物投影、范例。
(四)过程。
一、导入。
出示范例。
师:我们学会了四瓣、八瓣花的制作。
看,今天老师带来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幼:五瓣花瓣的花朵。
二、基本部分。
1、示范折叠、剪。
师示范用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一只小角由连边中心向上折在两小角之间的五分之四位置,再对折上的三角形对折,剩下的三角形盖上,剪刀在尖三角上剪弧线。最后用累加组合的方法装饰。
2、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
师重点指导折叠的时候必须在五分之四的位置上。
三、结束部分。
继续把花种在“花园”
师:请你把花朵种在我们的花园里吧!
(五)效果记录。
这是一个剪花朵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前几次活动奠定的基础,活动开展顺利。孩子们对累加剪纸已经非常得心应手,装饰也能体现出自己的审美特点。在老师示范和重点指出难点后,孩子们都能剪出五瓣花,效果很好。
小班纸趣教案:快乐的小鱼。
中班折纸活动教案:可爱的小企鹅。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
四、教学过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笑源的姥姥,笑源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她高超的剪纸技艺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乡亲们是怎么夸奖姥姥的呢?(出示句子朗读:“你姥姥神了……能打鸣。”)。
3、小结: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二、感悟舐犊之情。
(一)、喜鹊登枝姥姥熟能生巧。
1、出示“喜鹊登枝”图,学生夸图。
2、过渡:看到姥姥剪的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图,作者也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屏示句子指名有感情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交流:从“嗬”你体会到什么?(佩服、赞叹)有感情朗读。
3、我忘不了“喜鹊登枝”图的惟妙惟肖,更忘不了捉弄姥姥的童真童趣。
4、生读二、三节,交流。(1)刁难姥姥(2)“我”耍赖(师生情景对话)(3)熟能生巧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a、理解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举例印证)。
b、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
c、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是怎么练就的?
出示“数九隆冬……甚至摸黑剪。”(学生个人、小组配合读)。
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理解句子)。
(4)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剪纸技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要什么有什么。
5、欣赏剪纸作品,谈感受。6、想象“姥姥神了,剪 像 ,剪 会 。”
7、总结:看到这么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声有色。
(二)牛和小兔祖孙之情 。
1、过渡: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为我剪得最多的还是牛和兔。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幅“牛兔剪纸图”?(用浪线画下来。)。
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等三句句子。 。
4、我明白姥姥剪的牛兔图的意思吗?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读我和姥姥的对话,读出我的调皮机灵,读出浓浓的亲情。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炎炎烈日,姥姥用剪纸“拴”住我的脚,更拴住了我心。
(1)引读12节。
(2)“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3)为什么我对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7、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童年,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心梦之境(一)、栓多久(相处岁月)。
2、读。 。
4、取名,从老牛的神态你体会到了什么?姥姥期盼什么?
(二)、栓住的是什么。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读。(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仿佛看到了 。
四、总结。
(2)学生练笔。(阔别家乡多年,虽然我一直收到姥姥寄来的窗花,可我因学习、工作繁忙,很少回去看望姥姥。这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窗花,见物思人,慈祥的姥姥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姥姥,我想对您说……”
(3)习作交流:姥姥,我想对您说。
2播放《感恩的心》。
小结: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姥姥的思念,万语千言诉不完对姥姥的感激。同学们,请记住:不管你走多远,不管在何时何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那样学会感恩,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五、小练笔: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想象写一篇日记。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
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学习第一层概括事例,“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第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八
一、回忆文本。
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引来的是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和我的暗暗佩服。
1、快速浏览1--6节,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
2、默读1--6节,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的?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1)“都”字尽显姥姥的高超技艺。
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心里一定非常……。
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这是从正面写出了姥姥的手艺。
(3)“你姥姥神了……”
这是从……(生答)。
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起来感觉怎样?
(4)岂知工夫不大……。
这里写姥姥的技艺,却还写到了“我”的调皮。我变着花样刁难姥姥。我刁难的手段是?
我还耍赖。你耍过赖吗?现在我是姥姥,你来向我耍赖。
你还读出什么?
4、理解“熟能生巧”
姥姥告诉我……(出示句子)。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数九寒冬剪……。
师引读,生跟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姥姥长年累月地剪,久而久之,姥姥的手成了她的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熟能生巧的例子?(出示说话练习。)。
5、小结: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因此,(出示句子,读。)。
三、学习7--12自然段,感悟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
过渡:其实令我心境与梦境变得有声有色的不仅是姥姥为乡亲们剪的各种动物、器物,更是姥姥为我剪的各种老牛和兔,而这些都成了我对姥姥的美好的回忆。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老牛和兔中,老牛就是……而兔就是……。
2、出示句子及图,交流理解。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
姥姥“俯首甘为儒子牛”呢。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
表达了姥姥朴素的情感:希望自己和小孙孙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共享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3、这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表达的是什么?
4、文中并没有提到“爱”字,但在这句话中(出示句子)却有一个字很好地表达了爱。
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
理解“拴”字,板书。
姥姥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5、想走进那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吗?
同桌分角色读读。
师生合作表演。
6、之前是姥姥用剪纸拴住我,到后来已变成什么?
出示句子,读。
想像:我是怎么缠姥姥的?会怎么说?
把我当姥姥,来缠缠看。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上学前的我,使我由衷地发出感叹:(出示句子,读)。
四、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我对姥姥的怀念。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再读。
你读懂这幅剪纸的内涵吗?
姥姥期待什么?(希望我走得更远,多长见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
3、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更拴住了我一生。
出示最后两句,齐读。
它不仅拴住了我的身,更拴住了我的心,我的梦。
想想它拴住了我的一颗什么之心?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这段话。
五、小练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有位同学读完这篇课文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
(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还是那/还是那/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怀念姥姥/怀念姥姥/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九
1.学了《姥姥的剪纸》是不是也让我们为想起自己的姥姥,自己的亲人,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2.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学好琴,就得多弹;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你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从而体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妈妈织毛衣时,------织,织,织,织,甚至织。孰能生巧,总织,。
(2)同学们在学习跳双绳时-----跳,跳,跳,跳,甚至跳。孰能生巧,总跳,。
(3)在练习写毛笔字时-----练,练,练,练,甚至练。熟能生巧,总练,。
3.熟练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去后用自己的方式对爱你的亲人表达自己最深的情意。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
二、初读感知。
三、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欣赏剪纸。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5、初读课文。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
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指名读题。
交流。
交流。
尝试自学。
指名读课文。
正音。
质疑。
交流。
自由读,思考。
交流。
默读,思考。
交流。
尝试练字。
默读,思考。
交流。
讨论。
二、认识姥姥。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样,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姥姥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一一交流。
交流。
自读,思考。
讨论。
指名交流。
默读,思考。
交流。
三、质疑问难。
四、练习深化。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齐读。
质疑,交流。
交流。
自读,尝试背诵。
交流。
交流。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
5、通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认识姥姥。
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a.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
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
c.分组读。
(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准头”?
(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
a工夫不大……。
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
d指名分角色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
(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
3、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3)指导朗读。
(4)板书:勤劳善良。
三、体味祖孙之情。
2、读读第三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12小节(抓住几个“总是”指导背诵)。
(5)说说这三幅图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
(6)重点理解第三幅图。
a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样的神态?
b从剪纸中看出了,从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3、我对姥姥又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1)指名读读有关句子。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师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段: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4)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有怎会忘怀,说说作者会梦见什么?
四、作业。
1、搜集一些剪纸。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
(喜鹊登枝、老牛兔子图: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这两种剪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通过这两种剪纸,进一步了解姥姥。先来看第一幅剪纸。
二.学习课文2-6小节。
1.出示第一幅剪纸的内容。
2.读读这幅剪纸的内容,结合文章2-6小节,说说你从这幅剪纸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用笔划划写写。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讲解。
a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心灵手巧找句子找词语幻灯出示这句句子。
工夫不大:时间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剪的很完美,找不出一点毛病喜鹊登枝图:难度高、艺术价值高。
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所以,文中的“我”对姥姥的剪纸打心眼里——生:佩服、喜欢。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姥姥的高超技艺,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佩服的情感。(随机读,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b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句子: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延长的手指。
(姥姥剪纸根本就不用眼睛了,真是不可思议。)。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摸黑剪)。
c所以,观察姥姥剪纸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三.学习课文7-12小节。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老牛兔子图?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分别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两幅来谈谈你的体会。
(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4.你对哪一幅图最感兴趣,为什么?
除了这两幅,还有吗?
5.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a牛驮兔子图:姥姥就是牛,我就是兔子,两人感情非常好。
姥姥非常关心我,怕我出危险才给我剪的。
教师板书:浓浓的亲情拴。
b牛兔同食图:牛和兔子在无忧无虑的吃草,我和姥姥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呢,我和姥姥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c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姥姥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疼爱着我,让我能开开心心的生活,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
三.学习第13小节。
1.是啊,从小到大,姥姥一直为我操心,默默的关心着作者,直到作者长大后,离开家乡了还不时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3.说说你对这幅剪纸的理解。
4.这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会期待些什么呢?
期待我学业有成、快乐的生活、茁壮的成长……。
5.姥姥那么的牵挂我,那我呢?
6.出示最后第二句句子。
7.说说你的体会。
9.所以作者会怎么说?]。
10.无论……有声有色。
11.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感情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在姥姥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有这样一首歌:放音乐。
2.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们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3.如果文中的姥姥就是你现在的姥姥,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诗,朗读。
五.作业。
1.放映剪纸图,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特色、剪纸的种类、方法。
2.在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四
使用说明: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知识链接: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一.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屯积。
皮鞋。
选择。
猪肉。
刁难。
岂敢。
庄稼。
驮马。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
心灵手巧。
有求必应。
有声有色。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本文题为“姥姥的剪纸”,实际上重在介绍剪纸吗?如果不是,那又是在写什么?
2.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你的理解。
3.“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剪纸实践活动,写写感受。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五
成尚本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那是诗意的欢聚。“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而文中那些精美的剪纸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我”的“刁难”、“调皮”、“耍赖”和我们教室里的孩子那么相似,他的姥姥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慈祥、善良。怎样让孩子走进文本,和笑源进行诗意的欢聚,我尝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来感悟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及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
1.以画面再现情境。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景教学中,强调了“形真”,就是把课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姥姥的剪纸》一课作者描述姥姥剪纸技艺深湛,“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剪纸,加上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朗读,而后让学生学着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的剪纸,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寻到欢欣的元素。但由于课上时间的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创作的题材还不够广泛。
2.以音乐渲染情境。本课中我选择了两段音乐,《过新年》,用喜庆的音乐配着精美的剪纸,让学生感受姥姥心灵手巧,为整个村子增添了喜气,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选择经典银幕金曲《atimeforus相处岁月》,旋律动听怀旧,引领学生体会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让学生思绪飞翔,激励学生说话“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升华学生主题,激起学生的共鸣。听着孩子那发自心扉的话语,看着他们那身心入境的表情,真的好感动。
3.以语言描绘情境。在教学中,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还是评价语,我都力求饱含感情,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情境氛围。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我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我饱含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我用情感拨动学生心底的琴弦,这时再读课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以想象放飞心境。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想象是儿童生命和儿童文化的魄魂。让孩子流动孩子气,就要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空间。课上,我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对文本形象产生角色认同与移情体验。孩子在课堂上朝姥姥“耍赖”,变着花样刁难姥姥。孩子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中、在想象的推动下,创造出活泼的语言。
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由于自己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出现了前松后紧,学完全文后,本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姥姥的剪纸”为题,让孩子深刻体会“剪纸”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但综因时间的有限,而放弃了!没有听到学生自己的见解,真的有些可惜!
常常在想:我们语文老师更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做一名“长大的儿童”!让我们课堂处处流动“孩子气”!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
(喜鹊登枝、老牛兔子图: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这两种剪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通过这两种剪纸,进一步了解姥姥。先来看第一幅剪纸。
二.学习课文2-6小节。
1.出示第一幅剪纸的内容。
2.读读这幅剪纸的内容,结合文章2-6小节,说说你从这幅剪纸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用笔划划写写。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讲解。
a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心灵手巧找句子找词语幻灯出示这句句子。
工夫不大:时间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剪的很完美,找不出一点毛病喜鹊登枝图:难度高、艺术价值高。
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所以,文中的“我”对姥姥的剪纸打心眼里——生:佩服、喜欢。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姥姥的高超技艺,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佩服的情感。(随机读,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b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句子: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延长的手指。
(姥姥剪纸根本就不用眼睛了,真是不可思议。)。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摸黑剪)。
c所以,观察姥姥剪纸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三.学习课文7-12小节。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老牛兔子图?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分别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两幅来谈谈你的体会。
(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4.你对哪一幅图最感兴趣,为什么?
除了这两幅,还有吗?
5.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a牛驮兔子图:姥姥就是牛,我就是兔子,两人感情非常好。
姥姥非常关心我,怕我出危险才给我剪的。
教师板书:浓浓的亲情拴。
b牛兔同食图:牛和兔子在无忧无虑的吃草,我和姥姥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呢,我和姥姥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c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姥姥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疼爱着我,让我能开开心心的生活,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
d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又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那浓浓的亲情。
三.学习第13小节。
1.是啊,从小到大,姥姥一直为我操心,默默的关心着作者,直到作者长大后,离开家乡了还不时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3.说说你对这幅剪纸的理解。
4.这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会期待些什么呢?
期待我学业有成、快乐的生活、茁壮的成长……。
5.姥姥那么的牵挂我,那我呢?
6.出示最后第二句句子。
7.说说你的体会。
9.所以作者会怎么说?]。
10.无论……有声有色。
11.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感情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在姥姥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有这样一首歌:放音乐。
2.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们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3.如果文中的姥姥就是你现在的姥姥,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诗,朗读。
五.作业。
1.放映剪纸图,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特色、剪纸的种类、方法。
2.在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七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的写了一位有高超剪纸技艺姥姥。学了这篇课文后,不禁十我想起了我的姥姥。
在我两岁的时候爸爸就因生病去世了。妈妈远嫁他乡,从来没有管过我,我从小就靠姥姥抚养。虽然我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但我生活得幸福快乐,这得感谢我的姥姥。
虽然我家的生活很艰苦,但奶奶从未让我受冻挨饿。记得每次放学后,姥姥总是准时做好饭菜,可我总是不珍惜。都上六年级了,却时常抱怨饭菜不好吃,一点也不知道体谅姥姥的难处,奶奶可是尽最大努力了。每当这时,姥姥总是哄着我多吃点姥姥她害怕我吃不饱,饿坏身体。感谢姥姥对我的担心,我以后会用心体会您做的每一餐饭,我会让您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让您高兴快乐。
我从来没有向姥姥要什么时尚的东西,可过年过节的时候姥姥总会给我买新衣服和新鞋子。要知道,这钱并不是那么容易挣来的。每次看到姥姥在忙来忙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劝姥姥。我想让姥姥多休息。我怕奶奶会累坏身体呀!
姥姥已经七十多岁了,经常会忘记一些事,可姥姥却忘不了对我的关心。姥姥,十几年了,您一直这么细心的关心照顾我,我多想快点长大,让您不再劳累,让您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尽管您的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但我真诚的对您说:“奶奶,感谢你!”
姥姥的剪纸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八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006年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生:姥姥如此熟练,因为老是不断地剪。
生;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对“总剪”的具体说明。
师;“准头”的意思?
生;心中有数。
师:出示练习说话:
熟能生巧,总 , 。
生:熟能生巧,总背,就能默出来了。
生;熟能生巧,总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了。
……。
反思: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很好。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向陈老师学习,就《姥姥的剪纸》这课,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的道理,同时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