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份教学工作计划的精选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收获。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一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用大写字母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预设:v=sh。
教师强调字母v、s是大写,h是小写。
追问:回顾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有哪些心得体会?
预设1:可以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
预设2: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与探索圆面积的方法类似;。
预设3: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找找生活当中的圆柱物体,量一量底面积和高,算一算物体体积。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二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三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保温杯的容积。
计算容积所需要的数据是容器内壁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注意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计算容积与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
注意大头蛙的话:1毫升水重1克。
1.拿一个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一算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注意:如果给出水杯的外壁直径、杯壁厚度和高,怎么计算?(内壁就减两个厚度,高减一个厚度,因为水杯没有盖。)。
2.练一练1:求水杯的水有多少是求水杯的容积吗?水杯的高度与计算容积有关吗?需要用哪个数据来计算?(杯中水的高度)。
3.练一练第4小题。怎么钢管的体积?
1)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
2)钢管体积=钢管环形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四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五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例4是圆柱的体计算公式的直接运用,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但这题又给学生设置了单位不统一的障碍,让学生在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的同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例5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扩展练习,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容积的概念,使之明确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内部的体积。例5除了在意义上扩展外,公式的运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求出水桶的体积。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圆柱体、长方体彩图各一张,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个圆柱体。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6)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3)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
(5)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3.教学例5。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t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读题。请同学们思考解题方法。
(3)请学生讲解题思路讨论、归纳统一的解题方法。
(4)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做例5。
(5)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6)学生讨论。比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1.做第4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两人板演,其余在自己作业本主做,做完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评讲。
2.刚才同学们在做例4时,还有下面几种解法,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些解法是对还是错?试说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4)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体积是0.01051(立方米)。
问: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六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七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九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
1、出示圆柱形水杯。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一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不足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二
1、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计算、估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其估测意识。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不断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三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四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五
1.经历同桌合作,测量、计算圆柱形物体体积的过程。
2.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有关数据,能根据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3.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
给出圆柱底面周长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自备的茶叶筒或露露瓶。
1.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计算这个茶叶筒的体积,应该首先知道哪些数据?
生:茶叶筒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来亲手量一量你们手里的圆柱体的各个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
2.交流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生:利用周长先求出半径,再进行计算。
师:你们会不会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呢?如果已经忘记,就进行一下提示:在圆柱的底面上做一标记,然后把圆柱体在直尺上进行滚动。或用皮尺测量。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底面周长,并进行计算,看看和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1-3题。
1.练一练的第4小题。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保温杯的容积。
计算容积所需要的数据是容器内壁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注意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计算容积与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
注意大头蛙的话:1毫升水重1克。
1.拿一个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一算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注意:如果给出水杯的外壁直径、杯壁厚度和高,怎么计算?(内壁就减两个厚度,高减一个厚度,因为水杯没有盖。)。
2.练一练1:求水杯的水有多少是求水杯的容积吗?水杯的高度与计算容积有关吗?需要用哪个数据来计算?(杯中水的高度)。
3.练一练第4小题。怎么钢管的体积?
1)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
2)钢管体积=钢管环形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教案(汇总16篇)篇十六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容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1、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解答下面各题
(1)圆的半径是2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2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多少?
2.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都可以用公式v=sh进行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1.公式推导
(1)自学课本,初步感知圆柱是怎样转化成长方体的,让学生去发现两柱体之间的联系。
(2)操作研讨:演示操作,讨论:拼成的长方体跟圆柱体有什么异同点?
异:长方体变成圆柱体。同:体积、底面积、高都相同。
(3)比较归纳
在自学、操作、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圆柱体体积=圆柱底面积圆柱的高
v=sh
2.公式应用
(1)例1.读题,学生独立解答,板演、反馈,说说列式依据与应注意的问题。(单位)
类似题练习:
书本试一试和练一练
请同学板演计算的过程,并说明列式的依据.同学之间评.
(3).深入练习,书本第5题.
(4)实际应用:
测量生活中常见圆柱物体:茶叶罐、搪瓷杯,学生自由选择。量底面直径和高,并计算它的体积.
回顾学习全过程,知道求圆柱体积所需要的条件。质疑问难。
作业本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