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文学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下面这些作文范文是优秀作家的杰作,它们展示了写作的魅力和艺术。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一
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盘珪永琢禅师。他一生接引学人,要求应具有佛心和高贵的道德。他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不仅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信徒很多。
一天,有位信徒上前请示盘珪禅师说:“我天生暴躁的性情,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改正?”
盘珪禅师听了以后,对信徒说:“你把这天生暴躁的性情拿出来,我帮你改掉。”
信徒回答说:“不行啊,我现在没有。但一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那‘天生’的暴躁性情就会跑出来,然后自己就会控制不住地发脾气。”
盘珪禅师于是说:“这个情形倒是很奇妙的。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会性情暴躁,可见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的。可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把过错推给上天,推给父母,未免太不公平了。”
经过禅师的一番开示,信徒终于会意过来,从此努力地改掉了暴躁的个性,再也不轻易发脾气了。
有很多毛病其实是自己的恶习。除了清净的真如本性是本有的,其他的都是一种习惯。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恶习都可以改掉,不能“讲时似悟,对境生迷”。境界来的时候,也要有勇气抑制,没有什么暴躁的脾气是改不掉的。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二
观音菩萨从世间归来,感到万般无奈。
世上恶的善的都供奉着她的金身,大家对她都顶礼膜拜,焚香祈祷。
老虎说:“请观音菩萨保佑我每天都能捕捉到山羊,天天都能吃个脑满肠肥。”
山羊说:“请观音菩萨保佑我长命百岁,不要让老虎吃掉。”
观音很是为难:我究竟是保佑谁?保佑山羊,老虎就要被饿死;保佑老虎,山羊就要被吃掉。
很多时候,被人崇拜,是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的。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三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有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有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有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只要自己的季节没有严冬,即使风凄雨冷,即使大雪纷飞。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种目光的朝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胆中蕴涵了鲁莽,在谨慎中伴随着犹豫,在聪明中体现了狡猾,在固执中折映出坚强,羞怯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温柔,暴躁会表现一种力量与激情,但无论如何,豁达,对于任何人都会赋予他们一种完美的色彩。
一般认为,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豁达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四
归宗禅师闻言失笑,反问李渤:“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读书岂止破万卷,还在万卷之上呢!”李渤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归宗禅师接着又问:“那么请问,你从前所读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指着自己的脑袋说:“万卷书都读到头脑里了。”
归宗禅师就说:“奇怪,我看你的脑袋也不过一个菠萝、一个椰子那么大小,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是骗人的?”
李渤听了,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深有省悟。
佛法,有时从事上去讲说,有时从理上去解释。要知宇宙万有,事上有理,理中有事;事不可废理,理不可无事,事理要圆融。
“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如果我们能够明白理事无碍,那么就能把宇宙的本体和现象融合在一起,把人我融合在一起。
本体与现象是平等的,人我也是平等的,无是无非岂不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境界?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五
很久以前,有一个性格粗暴的农夫,他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但他对母亲毫不关心,甚至到了不闻不问的程度。
有一天,农夫听说观音菩萨经常会现身于普陀山,他便决定和朋友们去看菩萨。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那儿,很多人都说看到了菩萨,却只有那个农夫没有看到。
他平日里倒是很恭敬菩萨的,因此很失望,气急败坏地问庙里的出家人:“喂!老和尚,为什么我看不到菩萨呀!”
老和尚慈悲地笑了笑说:“你知道吗?刚才菩萨来了,很想跟你说话,但是这里人又多,所以菩萨让我告诉你他上你家等着呢。你现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萨了!”
农夫听后很惊讶,也转怒为喜了,连声说:“真的吗?我现在回去就能见到菩萨吗?但是,我没见过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子?”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回答:“要说菩萨的长相,我不会形容,我只能告诉你他的穿着打扮。当你回家的时候,看见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菩萨了!”农夫听了,连夜就赶回了家。
“儿行千里母担忧”,农夫的母亲为儿子出远门彻夜难眠。当农夫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三更了,他急切地敲着门。
当门被打开的瞬间,农夫恍然大悟:原来菩萨一直都在家里。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六
小和尚终于跟着佛祖修炼成佛,即将离开的时候,佛祖告诉他,要坐在高台上才能普度众生,洗净人们的心尘。
佛很不理解,但也没有反驳,佛祖看出他的疑惑,告诉他,这个道理以后自然会明白,就让他下凡去了。
佛在大街上走着,看见一个黄发小青年,撞倒了一位老大爷,黄发小青年没好气地说:“你眼睛瞎了?”老大爷赶紧赔礼。
黄发小青年骂了几句转身要走,被佛拉住,让他把老大爷扶起来。
黄发小青年。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七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一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
一整天下来,小和尚都非常的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今天的事情只有今天认真去做,明天不属于你的现在,唯有认真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绚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八
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
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
“终于能够进来了!好吃!好吃极了!”
“吃得真过瘾,回去吧。”
哇!又钻不出去了……………只好重施故技,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结果是出来了没错,但肚子不是跟进去是一样。
佛禅: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九
天明寺的外地香客有时会和戒嗔聊聊茅山,他们会赞叹茅山的山水与环境,说这里山美水清空气洁净。
戒嗔微笑的听着施主们的评述,心中总有丝丝疑惑,这里真的有那么多优点吗?
可能是生活在山里太久了,施主们描绘的优点戒嗔很少关注过。
有时候仔细想想,茅山确有一番风味,这里人烟少,树木繁多,在正午,再强的烈日也会被绿叶消融;在山顶,再疾的风也会被枝叶打散。
这片山林,戒嗔已经待了很多年,熟悉的草木,却也常给戒嗔带来意外。
记得有一年秋天,戒尘在后山中发现一颗很高大的树,那颗树生的奇怪,枝叶形状与旁边的树木都不相同。
戒尘带了几片树叶回去寺里,问问寺里的人,即便是几位师父也不知道这树叫什么名字,其实戒尘也不是那么关注树的名字,他之所以留意到这树,是因为戒尘发现在高树的顶端上生长了一些火红的果子,戒尘最想了解的其实是,那些果子是不是能吃。
给了戒尘解答的人是戒傲,他从网上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树木的基础情况,更令戒尘兴奋的是,戒傲说,网上介绍这树生的果实不多,但是味道很好。
那天下午,戒嗔与戒傲陪着戒尘去了树的旁边,戒傲犹豫了好久,还是轻手轻脚的爬上树枝,从上面一个个的往下扔果子,戒尘很高兴的把果子塞在自己僧袍中。
虽然这种程度的攀爬对戒傲来说不算什么,但戒傲的行为也违反了师父们的规定,因为自从去年戒傲学习人猿泰山中的场景,从两棵高树中跳跃,把师父们吓的嘴巴都合不上之后,师父们便不准戒傲再去爬树了。
把果子带回寺里,和几位师兄弟一人分上几个,吃到嘴里,觉得果子的味道很是一般。
问问其他人,都觉得果子太酸涩,并没有戒傲资料上所说的美味。
去问戒傲是什么原因,戒傲说,或许是因为果子没有成熟,又或许等明年果树上也许能生出美味的果子也说不定。
不知道戒傲是不是随便说说,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到了第二年,到了果树成熟的季节,有一天,无意中聊到那果子,戒傲说,不妨去看看,赶到去年的大树下,却不知为什么,今年的果树上居然一个果子也没有生长。
忽然怀念起去年我们曾经抱怨的酸果子,因为到了今时今日,连酸果子也不再生长了。
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在得到之后,还在不停的抱怨得到的不多不好呢?或者只有在遗失之后,我们才能意识到曾经拥有是一种幸运!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
庙里住着两个和尚,老和尚样子有些凶狠,肥头大耳,满脸横肉,目露凶光。小和尚身体瘦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遍体鳞伤。
一天晚上,天气非常寒冷,北风呼啸,庙里几点昏黄的油灯闪烁着。小和尚在给老和尚捶着背。此时,老和尚感觉有些口渴,就瞟了小和尚一眼:“你给我下山,去挑几担水回来!”小和尚一惊手马上停下来,他心想这个老和尚真不是个东西,天这么晚了又这么冷,还要我去挑水,真坏!可嘴上却说:“师傅,天这么晚了,我可以明天去吗?”老和尚听了心想:你这个懒东西,敢不听我的命令。反了你!于是老和尚眼一瞪,手指着小和尚的脑门:“你去不去?不去看我怎么收拾你!”小和尚看到老和尚动怒了,心想:看来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吧。于是小和尚换了一副悲哀的样子,带着哭腔:“师傅,我三岁时入庙门,是您把我抚养大的。您的大恩大德我是不会忘记的。将来您百年之后,我会年年给你上坟、供饭,你就原谅我这一会吧。”老和尚一听感动得涕泪横流,一把把小和尚抱在怀里:“好徒儿,我以后再也不打你骂你了。明天你再去挑水吧。”
小和尚在心里偷偷笑了。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一
唐朝时有一位崇信法师,他的师父是道悟禅师。
他在禅师身边待了很长时间,天天侍候师父。
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师父说道:“我来到这里之后,你还没有指示我禅修心要。”
师父却说:“从你来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问:“你是怎么指示的?”
师父说:“你端茶来,我就喝;你端饭来,我就吃;你向我磕头,我就低头领受。哪一样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听了师父的开导,低下头,很长时间都不说话。
师父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你如果当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会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间,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着,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如何保持悟性呢?”
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逍遥自在地过日子,随缘随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并没有其他的高妙之处)”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二
佛说: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脚踏实地,不漠视,不虚度,有缘无缘,一切随缘,保持一份好心情,就算心碎也要拥有最美的姿态。
世界是一个和合。凡事都有不可穷尽的因缘。人走到哪一步,的确受自己无法把握的神秘“命运”的支配。因此,当人遭遇不幸,一方面应坦然面对命运的残酷,不可长久沉湎于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应跳出事件本身,从更高层面寻找事物的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有时候“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门”。
有些话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了。你要多去经历,使你更多方面的了解自己,别因为贪求那些无法拥有的,有些事,尽力不成,无奈,只好走开;有些人,苦等不来,无缘,只好离开;有些情,苦恋不明,无果,只好割舍。盼不来的,只能放弃;留不住的,只能终止。
假设:人生一世只需十袋米;有些人却还在为20袋米烦恼;为30袋米痛苦;为四十袋米犯罪;为五十袋米走向刑场。难道他们真的没看见,有多少人穷尽了一生,只为了那聊以糊口的一袋米。
适度的贪婪为追求,无度的追求为贪婪。追求与贪婪仅一步之遥,方寸之间。我们要谨记古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后来发现自己束手无策。自信起来世界都是你的,自卑起来世界都和你无关,或许在寻找平衡点。接受你本来的样子,别逃避,了解你的'优缺点并全盘接受,才能发自内心地有所改变。自己都受不了的就改变,只有你能接受自己全部的样子了,才能遇到能接受你全部的人。
世界上最浪费生命的三件事:1、评论。你未必了解别人的全部,也就无谓妄加评论,论人长短不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责怪。责怪人人都会,却无法改变现状。共勉好过责怪,因为既提高别人,也鼓励自己;3、担忧。准备不足或无力改变时才会担忧,前者需要行动,后者需要放下。
别让磨砺去收走了笑容。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坚强!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
别和他人争吵,别和命运争吵,无计较之心,心常愉悦;尽心之余,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心常满足。
你随和,愉悦的是自己的心,别人计较,苦闷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随和,一生的幸福靠随缘。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三
静夜读书,一则禅门公案故事令我沉思良久。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
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木把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
于是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真是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坏了,就让我用菜刀给你修一下吧。”小和尚听了说:“那怎么行,用刀修得又慢又不好,让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吧。”
小和尚带着斧头去另一个村子找到铁匠,铁匠苦笑着对他说:“我的木炭刚用完,你看……”小和尚放下斧头,又去山中找烧炭的人。烧炭的人对他说:“我已经好多天没有烧炭了,因为找不到牛车去把木料运到这里来。”小和尚又去找一位专运木料的车把式,车把式说:“你看我的牛生病了……”
几天之后,当僧人们经过四处打听找到这位小和尚时,他正提着几包草药匆匆从一个集镇向车把式的村子中赶。大家问他买药干什么,他说为牛治病,又问他为牛治病干什么,他说要用牛车运木料……挖树的事,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经历这样的事。认认真真忙碌,辛辛苦苦奔波,到最后听到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时,却惘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那个最初的目标早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了。
在人生的过程中,那个“最初的目标”便是我们的宝贵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根据,丢弃了它,就只能像一个空壳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游荡。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曲折,也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必须有个家,必须回家。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四
印度有座破落古庙,由于香火不旺,古庙内仅住着一位禅师。在古庙旁的小巷里,有位穷汉名叫西塔拉姆。他一直渴望发财,但30多岁了,仍是身无分文、孑然一身。
西塔拉姆到古庙虔诚问道:“大师呀,你说我头脑灵活、志向远大。可为什么机遇不光顾我呢?”禅师答道:“与其等着非凡的机遇,不如抓住普通的机会。庙里现在需要一个劳工,虽然工钱少一些,但能够供你吃穿。”西塔拉姆敬仰禅师,就听从他的话,在古庙安心做起劳工来。
西塔拉姆的工作就是扫地挑水等杂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古庙院内的黄土被冲走,地上露出几块石头来。因为这几块石头凹凸不平,西塔拉姆扫起地来,远远不如以前那样顺当。西塔拉姆想把这几块石头移走,可却懒得出这么大的气力。他只是在古庙外铲了些黄土。铺在这不平的石头上。
花开花落,一年年过去,西塔拉姆在古庙内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
有一天,一位香客买来一批青砖,他请人刮去院中黄土,准备将青砖铺上。由于那几块石头凹凸不平,这位香客就叫人移走这几块石头。
石头移开后,却发现石头下方有一个洞——里面埋藏着大批黄金!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10分钟前还是笑嘻嘻的,在一旁监工的西塔拉姆,现在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只能跑去找禅师,哭诉道:“暴雨过后,我是第一个发现石头的人。我要是将石头搬走,那么我就是这黄金宝藏的发现者了!可这么好的机遇,我却错过了。”禅师慢慢说道:“机遇往往被多数人错过,因为它衣着朴素、貌不惊人。”
西塔拉姆哭过后,异常悲痛的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
禅师望着西塔拉姆远去的身影,喃喃自语道:“有心人会把绊脚石变为成功的机遇。如果他继续留在古庙中,今后不知有多少记者会来采访他,不知会有多少慕名而来的香客爱屋及乌,崇拜起西塔拉姆来。这足以改变他的一生——西塔拉姆呀西塔拉姆,一系列好机遇,你又失去了!”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五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智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够忙碌、够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因为他们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佛法里面有一个词叫“觉悟”,什么是觉悟呢?觉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加一个“吾”,所以“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心”。
要开心每一天,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觉悟”。如何去做呢?借一双佛眼,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活着,只要能对自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实,活得从容,活得快乐。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六
禅师弟子众多,但其中一弟子十分贪婪。一日,这位弟子试着问禅师:“心有边界吗?”
“当然有。”禅师说。
“哪您为什么常对我们说,一个人的心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呢?宇宙不是无边界吗?”弟子问。
“宇宙也是有边界的。宇宙如果无限膨胀,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禅师说,“一个人的心也是如此,当贪婪、欲望之心无限膨胀,突破了边界和底线,也会自我毁灭的啊!”
弟子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七
日本国有一位禅师,法号白隐。他修行高深,生活纯净,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的敬仰与称赞。白隐禅师所在的寺院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女儿的肚子大了起来,这使他们非常的生气,好端端一个黄花闺女,竟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起初,无论父母怎么追问,她都不肯说出那个男人是谁,后来,在父母的威逼下,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个字。她的父母迫不及待,气势汹汹地找到了白隐,狠狠地将白隐禅师痛骂了一顿。
可是,白隐并没有生气,只是若无其事地说道:“就是这样吗!”等孩子出生后,她的父母就将孩子交给了白隐。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几乎使他名声扫地,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孩子,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四处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在遭到别人的白眼和羞辱时,他总是泰然处之。
时光流逝,在白隐禅师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看见可爱而又可怜的宝宝,这位孩子的妈妈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她终于向自己的父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孩子的生父是一位年轻的卡车司机。此刻,她的父母一想起当初对待白隐禅师的那种态度,就觉得非常羞愧不安。于是,他们一家人便匆匆赶到寺院向白隐禅师道歉,请求他的原谅,并要求带走孩子,为他挽回声誉。白隐禅师还是像当初那样,不急不火,淡然如水,更没有趁机训诉他们。他只是在交还孩子时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即使有过,那也像一阵云烟早已随风而去。
同白隐禅师相比,我们所遇到的那些挫折和指责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为人处事,只要心存善念,胸怀坦荡,宽厚待人,一切的矛盾就化解了,人际就和谐了,所有的不如意都会变得顺耳、顺眼、顺心。快乐会永远环绕在你的周围。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八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届高考禅理故事(实用19篇)篇十九
禅师跟弟子一起歇息,他拿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跟弟子每人吃一半。
吃西瓜的时候,弟子问:“师父啊,既然你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意义,你跟我分享这个西瓜也是在教我什么道理吧?”
禅师一言不发,继续啃西瓜。
弟子继续说:“你的沉默一定是隐藏着一个问题——我吃西瓜体会到的快乐到底在西瓜里还是在我的舌头上?”
禅师还是什么也不说。
弟子继续兴奋地说:“既然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我想我已经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了:那种快乐是爱的行动,存在于我们中间,没有西瓜就没有快乐的载体,没有舌头……”
“够了!”禅师打断他说,“真正的傻瓜是那些认为自己很有智慧,试图花所有的时间去阐释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好吃,这就够了,不要打扰我吃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