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和参照,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有目标和方向。在这里,我们汇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满足大家对于不同题材的写作需求。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一
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
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
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
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1、太阳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
2、煤炭是远古时代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它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3、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4、太阳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二
学习要求: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划一划: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差不多抵得上估计。
治疗预防杀菌。
鸟兽虫鱼生存繁殖摄氏度。
蔬菜庄稼凝成比较麻烦。
我会认。
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
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
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
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
1、指动植物一代一代地往下传种。()。
2、根据某种情况,不精确地推断。()。
3、一根草也不长。()。
关联词练习: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列数字:这些树真高,()。
作比较:这些树真高,()。
打比方:这些树真高,()。
举例子:这些树真高,()。
假如你是太阳你将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人们都了解你呢?写一篇小短文。
开头可以这样写:
你认识我吗?我是太阳……。
孩子们,你们好啊!太阳公公我来看望大家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伍”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检阅、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朗读理解感悟,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10月1日)。
2.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国国庆60周年检阅时的画面。(播放录像)。
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其实同学们,你观察一下,这样的场面啊,我用一个词就能概括,你知道吗?
(检阅)。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以“检阅”为题的课文。
揭题,板书:检阅。
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初步感知,初探文本。
(1)师:检阅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请听清楚两个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容易念错的地方多念几遍;
2.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题目是“检阅”,课文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2)自读反馈: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都非常认真啊。
2.出示词语:检阅、盛大、隆重、人山人海。
沉默、棘手、羡慕、情不自禁。
纠正、拄拐、截肢、鸦雀无声。
(先请你自己轻轻地把词语读一下,然后指名读,一个同学读一行)。
注意:拄拐(带读,什么意思?)。
情不自禁(你会念了,那你知道它什么意思吗?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齐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准确,那我们来试试读课。
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接力赛,这个接力赛共有16棒,那我就要请16个选手来参加,看看哪个选手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指名16个同学)。
那其它的同学也别闲着,帮老师来当当评委,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棒!
(分段读课文)。
指名说,两件事,分别是队员们准备检阅和检阅时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抓住关键。
(1)感受热闹的国庆检阅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前从图片中欣赏到了国庆检阅时那热闹的场景,接下去,老师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能够反映这个热闹场面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2.你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场面的热闹的?
“人山人海”“多么盛大的场面!多么隆重的检阅!”相机指导朗读。
齐读句子。
(2)感受博莱克的品质。
1.师:如此盛大的检阅,都有哪些人参加呢?
指名说,(步兵、炮兵、青年组织、儿童队员)。
2.师:是呀。这么多人走过检阅台,走过成千上万的观众眼前,可是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那是谁?(博莱克)。
师:观众们是怎样评价博莱克的?
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
3.观众为什么会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10—16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如果你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开始吧。
交流,出示第12自然段。
(a)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b)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博莱克很棒?
“保持一致”,什么意思?
其他队员当时是怎么样的?
那博莱克又是怎么样的?(请个同学上台来做一做博莱克当时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怎么样?(很有精神,很庄严,昂首挺胸)。
(d)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
相机朗读: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齐读:同学们的感受真深,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四、自由写话,抒情达意。
1.师:这么昂首挺胸,这么有自信的博莱克,怪不得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怪不得观众们都发出了一样的赞叹(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谁想来夸夸博莱克?指名读,配上动作读一读。
2.师:面对着这么棒的博莱克,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写话,写在作业本上)。
3.交流所写的话,老师评价。
五、留疑延伸。
师: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评价,而有些观众更要说,这些小伙子真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称赞这些小伙子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四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五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划一划: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差不多抵得上估计。
治疗预防杀菌。
鸟兽虫鱼生存繁殖摄氏度。
蔬菜庄稼凝成比较麻烦。
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
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
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
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1、指动植物一代一代地往下传种。()。
2、根据某种情况,不精确地推断。()。
3、一根草也不长。()。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列数字:这些树真高,()。
作比较:这些树真高,()。
打比方:这些树真高,()。
举例子:这些树真高,()。
假如你是太阳你将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人们都了解你呢?写一篇小短文。
你认识我吗?我是太阳……。
孩子们,你们好啊!太阳公公我来看望大家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六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2《升国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由拼音认汉字;
(3)认识1种笔画:斜钩。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认识汉字;
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方式分析汉字笔画、笔顺等方法,掌握生字;
(5)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读文、读句,体会感情及启发教学等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支配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点:
1.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从学校生活的一个。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持的田字格中是本课要学习的9个生字。练习的第1题要求朗读、背诵课文,第2题是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突出,操作程序具体。文中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愿意与人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去吧。瞧,两只可爱的小动物梅花鹿和金丝猴欢迎我们来了有一天,他们在一块儿进行了本领的大比试,于是,就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比本领。(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四、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1、遇到生字,尽量用平时的办法自己学习、解决。
2、经过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或做个记号。
五、班级汇报,集中学习。
1、各组汇报自学情况,解决疑难问题问题。
2、开展摘果子游戏,集中识字。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2)、反复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互动。
4)、角色朗读、表演。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九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抽读生字卡片。(读完即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分析生字,记忆字形。
1、学习新的偏旁:女、、人。
2、自学生字的字形。
(1)看看哪些字好记?哪些字不好记?
(2)想一想你是怎么记的?
3、检查自学情况。
本课可采用的记忆方法有;
(1)形象记忆法。如:伞像撑开的一把伞。
(2)笔画记忆法。如:长、比、巴。
(3)部件记忆法。如:好女+子=好把=+巴。
4、生字口头组词。
比:比较相比比赛比美比一比。
巴:尾巴巴住。
长:长江长河长征长跑。
好:好事好人好坏好处。
把:一把把握。
伞:雨伞花伞太阳伞降落伞。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抓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注意比、长、伞的笔顺规则。
3、练习写字。
四、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的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十
1、学习本课的生字,积累词语。
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朗读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两课时。
1、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板书课题,指导写必。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
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
2.不熟悉的字、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身边的小老师帮忙。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把一些字宝宝找出来让大家读一读,会读的字请边举手边响亮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字挑出来,由小老师想办法教一教,同桌互读检查,全体齐读。)。
2、现在,字宝宝自由组合成词语,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家自由地地读出来。
3、同桌合作,熟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小小组合作读,讨论一下李丹为什么坚决做出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
五、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升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展师生、生生之间互评。)。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我必须去李丹敬老院(演出)不能失信《我必须去》教学设想《我必须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1、学会本课的生字;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教学本课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的教学大致需要两课时的时间。这里着重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第一课时,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课前他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所以一上课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老师是否可以就故事的情节,问大家几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于是我首先准备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同学们,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去哪儿?马戏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现在她能去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群体探究。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
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
2.还不很熟悉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紧接着,还是由小小组继续合作再朗读课文,讨论李丹为什么毅然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合作解决。
三、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讲信用有多么重要,自觉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十二
阅读吉老师的《棉花姑娘》教学实录,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点指导读好对话。刚开始抓住重点词语――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的“盼望”来读好句子。后来见到燕子、啄木鸟,青蛙时,体会棉花姑娘会是什么的心情,而这三只小动物想帮忙却无能为力的心情来指导朗读。最后,七星瓢虫很快把蚜虫吃光,抓住棉花姑娘那种惊奇,七星瓢虫的自豪来读好对话。
二、教学中有扶有放。课文2.3.4自然段结果相同,教师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根据学到的.方法及自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
三、语言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训练。“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短语吗?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通用13篇)篇十三
全文共有16个自然段,可分为4大段:
第一大段:1--4段,说了这家人的故事。
第二大段:5--7段,说了小女孩听见了拐杖的声音。
第三大段:8--12段,说了太阳是红色的,像番茄。
第四大段:13--16段说了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我的心中。
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附近有一个小型菜市场,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个女孩儿守着摊位。那女孩5岁左右,是个盲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时间久了,就和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xiangya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有一次,明明突然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我一愣,这聪明的孩子,她一定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明明的妈妈感叹道:“天气真好啊!”
“是啊!太阳总算出来了。”我说。
明明好奇地问:“阿姨,太阳是什么样的?”
我想了想,说:“太阳很温暖,很大很圆,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我忽然想到明明根本不可能知道颜色,就住了口,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