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要避免生硬的句式,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多样的表达方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如果你对优秀作文有兴趣,不妨阅读以下范文,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技巧。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一
有一天,一颗流星落在了森林里,被猎犬洁白看到了,它跑去一看,流星不过是块约有鸡蛋大小的非常奇怪的石头,洁白并没有多在意,就把它带回了家。
晚上,洁白睡的正香,被一阵响声吵醒,起来一看,窗外有两个样子怪怪的人在谈论着什么,原来他们是m七九星球人,他们非常需要病毒,没有病毒他们就会死亡,现在m七九星球上的病毒不多了,他们便瞄上了地球,他们看到地球人痛恨病毒,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新的念头。对人类不喜欢病毒的这种行为很是打抱不平,便决定进攻地球。在这之前他们发射了一颗卫星来地球收集病毒,以便进攻不成功时使用,现在收集的病毒已够m七九星球所需了。这次这两个怪人就是来察看卫星收集情况的。听到这里,洁白想了个办法来,为了避免这场战争的发生,于是,他对m七九人说:“嘿!你们好。”那两个人吃了一惊,洁白见他们呆住了,又说到:“你们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你们跟我来,我带你们去收集病毒,这仗就别打了吧。”那两人立刻答应了。洁白把他们带到了医院,让他们隐了身进去收集病毒。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收集完了,对洁白说:“这次收集可以让我们星球上的人可以在很多年都不会生病、都不会有死亡的现象。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用谢,这只不过是我为两个星球做出的一点贡献。”洁白高兴的说道。
从此以后,m七九星球人再也不进攻地球了,他们一直友好的与地球共处。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二
有一天,我和我爸爸还有我的同学卢晨光,还有中学生要去踢足球。
我们要开始踢球了,我爸爸说:你和卢晨光还很小,你们去玩沙子吧。我和卢晨光就拿一块木头来挖石头,我挖到了一个黄石头。我的这块石头很滑,卢晨光挖的是白石头。
别看它丑,它又光滑又有白又有一点蓝,这就是我和卢晨光挖的石头。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三
今天,我有一遍读了《奇怪的石头》这篇文章。李四光因为对一块巨大的石头感兴趣,并产生了疑问,再经过,了好几年的研究,最后居然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我觉得李四光他非常好问,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困难不应该放弃,应该不停地向别人请教或自己努力解决,就算过了好久,也没人知道真正的原因,也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头脑来解决这个难题,说不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一定要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放弃!
就像爱迪生,他发明了电灯,你知道他靠的是什么吗?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通过了一次次,一种种的失败才成功研究出了电灯,失败乃成功之母。
还有牛顿,他发现了地心引力,都是通过好奇、好学、认真的一颗心,智慧的脑袋去发明、发现的。
嗯,我以后一定要像李四光、牛顿、爱迪生这些人学习!不粗心,认真学习;好学,不怕麻烦;多阅读,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四
冰儿冥思苦想了老半天,终于想起了一个怪怪博士经常去的地方,那就是实验室。为了弄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冰儿再次奔到实验室去寻找怪怪博士。和博士家一样,实验室的大门也是紧紧地关着,冰儿还记得通往实验室的密码,按上去门便自动开了。实验室很大,要想找到怪怪博士的实验室十分困难,冰儿在这个大大的地方瞎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博士的实验室。突然,冰儿猛然想起怪怪博士曾经说自己是大人物,那么大人物一定得安排在属于大人物的地方吧!对!主控室,实验室最有名的主控室,那是研究航天的大人物经常出现的地方!刚才冰儿走时正巧路过主控室,现在还记得住主控室的号码,啊!是420!记住了号码,找主控室就简单了,果然,冰儿刚走了一会儿,就来到了主控室的面前.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五
冰儿把飞船降落在x星的一个偏僻的角落,这里激光人不太来往,冰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但是首先应该先等待一下过路的激光人,然后才可以去抢夺石头。果然,不大一会儿,一个激光人从这里路过,冰儿拿起木棒,在这个倒霉的激光人头上一敲,那个激光人便马上晕倒了,冰儿乔装成这个激光人,转身向那个拥挤的地方走去。它挤进了人群,突然它大叫一声,说:“这个东西很有灵性,只要你们把这块石头交给我,我保准在三天之后告诉你们这是什么!“激光人们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冰儿,傻傻地将石头交给了它,冰儿接过石头,转身跑了起来,还故作正经地对它们说:“等我的好消息吧!”其实冰儿是骗它们的,只有这样才可能夺回石头,冰儿跑到那个角落,脱下衣服,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这时那个被木棒击晕的激光人也醒了,它大叫一声:“快来人啊,有人侵略了我们的星球!”冰儿见大事不妙,赶紧又踹了它一脚,连忙坐上飞船,所有激光人闻讯而来,而此时冰儿的飞船已经起飞,飞船开得特别快,比以往的速度要快上好几倍,冰儿一瞧,原来是那块石头在发光。激光人呆呆地看着飞船离去。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六
我们要开始踢球了我爸爸说:“你和卢晨光还很小你们去玩沙子吧。”我和卢晨光就拿一块木头来挖石头我挖到了一个黄石头。我的这块石头很滑卢晨光挖的是白石头。别看它丑它又光滑又有白又有一点蓝这就是我和卢晨光挖的石头。
指导教师:廖濂玉。
这是小作者独立完成的小作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我只帮他输入电脑提交给你们。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七
《奇怪的大石头》讲了李四光小时候喜欢玩捉迷藏,他爱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他问了老师和爸爸,只知道了石头的历史。后来,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他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李四光是一个爱提问、爱动脑筋的人。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爱发现、爱思考的人。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八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吗?怎样藏才可以让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经常玩这个游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检查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先读帖,再摹写,最后临贴。)。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后,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2、巩固本课生字,并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从“奇怪”入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石头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2、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通过读课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大石头?我没有听清,再来一遍?(这样反复引导学生读出对题目的理解)。
二、围绕“奇怪”做文章。
1、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奇怪之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汇报,(教师用简笔画画一个大石头,)教师在石头周围用词语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
3、练习用上这些词语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块石头。
例:这是一块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大石头。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师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后讨论。
3、教师小结,并板书:“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4、李四光从老师哪弄清问题了吗?既然老师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将学生)。
5、请大家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问谁了?问题问明白了吗?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将学生)从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
四、解开巨石之谜,体会人物品质。
1、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样把这个迷团解开的。
2、在学生概述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直到他长大后到了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相机出示课件,解释冰川之迷。
教师小结:疑团终于解开了,正是因为李四光研究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请学生打开书,读课后资料袋的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以“大石头旅行记”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爸爸听。
2、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九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块石头,它安静的躺在泥土里。那坚硬的身躯如一座大山。日晒不死,风吹不动,雨打不穿。于是,大石头便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有一天,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下子把小石头冲到了山下,正好压在了小种子身上。
种子说:“石头哥哥,求求你了,请你离开我身上好吗?”大石头说:“我的力气是最大了。”小种子委屈的说:“那你也不能压在我身上呀。你可以上山上嘛。”大石头说:“如果你能把我推开,我就走。”小种子当然没这个力气,就只好忍气吞声了。
两年过去了,小种子说:“大石头,你要是再不离开我就不客气了。”大石头说:“我就不离开看你能怎么样。谁让你那麽脆弱呢。”“就算我弱小,你也不能这麽欺负我。等四年后我一定让你好看。
三年四年过去了,种子渐渐长大了。它一下子窜到石头的肚子里了。大石头很痛苦,他求小种子说:“求你了,放过我吧。”种子说:“不行,我已长大已经不能停下了。”这样,没过几天石头就粉碎了。
原来,有些人和物外表看起来像小种子一样弱不禁风,但是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以后做事不应该以貌取人。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十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十一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通过这个事情,我明白了李四光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因为如果你动脑筋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再追究就会有发现。
不管是大发现还是小发现,都是进步的阶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天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小发现就会变成大成就,你就是最棒的!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十二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石头想象(模板13篇)篇十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两课时
课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