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和验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一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一课时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一,解释《四时田园杂兴一》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 ( )供( )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二。《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二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三
1、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录音带、生字卡片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四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五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2时。
教具:
(一)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
2、开火车认读。
3、分别组词。
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1)出示软,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2)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班可真热闹,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猜猜这是为什么?原来,老师们不知从哪听说咱们四年级五班的同学特别优秀,课堂表现极其出色,回答问题干脆利落。今天,他们这是来一睹大家的风采来了。大家说,这是不是真的?咱们一会就证明给他们看!
今天的天气这么好,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看看,大家愿意不愿意?
伴着愉快的音乐,我们出发吧!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乡间小路上,瞧,这里的草多绿啊,还有这郁郁葱葱的树,清澈见底的水,让我们尽情的呼吸一口农村这新鲜自由的空气吧!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农村人每天都是怎么过的呀?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这是他们在插秧,除草,浇水,为了能有好收成,他们还得给庄稼施肥,捉虫。农忙时节,农民们不顾烈日当头,擦一把汗水继续劳作,瞧,这位老农劳作时是多么认真!看完这些图片,我们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农村真美!农村人真勤劳!
几百年前,我国的古代的诗人就把农村的点点滴滴写在古诗里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在109页。现在伸出右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请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杂兴的兴是个多音字,-------,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指一年四季,合起来就是:一年四季田园中的各种兴致。也就是诗人在四季田园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感想。看,我们只要知道了各个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知道了一句话的意思。待会我们在理解诗意时也要用到这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诗题。
这首诗的作者叫范成大,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简介。请哪位同学来读读?
刚才我们理解了古诗的题意,知道了作者的概况,老师把这个环节归结为学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知作者。
出示供的读音,解释此处该读供。诗中的生字大家掌握了吗?检查生字的读法,范写昼,强调尺的撇捺要舒展,要包住下面的旦字。
指名读诗,示范读诗,配乐读诗。
现在我们通过初读诗,读准了字音,我把它归结为,学习古诗的第二步:初读诗,读准音。
四、再读诗,悟诗意古诗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再次读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合作学习,教师有效巡视。全班交流汇报。
师生合作:诗意古诗对对碰。
通过再读古诗,我们知道了诗句的意思。我们把它归结为学习古诗的第三步:再读诗,悟诗意。
这些小孩真的学会种瓜了吗?可见他们非常的天真。面对这样天真可爱,勤劳懂事的孩子,诗人怎么能抑制住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呢?他深情的感叹:读--------------我们细细的品读每一句诗,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喜爱。我把这个环节归结为学诗的第四步:品读诗,感诗情。
这样学完这首诗,你会背诵了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古诗,一边体会诗的意境。
七、总结这节课用到的学诗的五步骤。其实,《四时田园杂兴》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组诗,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只是其中的一首。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五步读诗法来学习另外一首。出示诗:读,悟,感,背。
诗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不同。有写劳动场面的,也有写景物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表达出诗人当时的情感。下去后,用五步读诗法,读读其他的田园诗。
解诗题,知作者。初读诗,读准音再读诗,悟诗意品读诗,感诗情背古诗,会意境。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作者:樊大成。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八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九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一课时。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感受快乐。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二、古代诗歌是配乐吟颂的。咱们也用你喜爱的歌来配唱下。《虹彩妹妹》《蜗牛与黄鹂鸟》《天仙配》等。(加深背诵)。
板书设计。
南宋范成大。
农家忙。
农家乐。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一
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二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许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 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
2.【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
4、【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8)【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判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三、解意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明,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1)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师】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
【师】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时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习收获。
(2)【生】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14)
(3)【生】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5)
【师】我们平时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4)【生】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 (课件16)
【师】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7)
(5)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初夏时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生】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师】真美呀!这正是“麦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
【师】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19)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情不自禁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生】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课件21)
【师】你很不简单,说得太美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课件22)
6、仿写诗句。
【师】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欢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难道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6)
(1)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
(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3)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四、品读人勤。
【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师】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师】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4、【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课件29)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1)
【师】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生】“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32)
7、【师】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课件33)
8、【师】看到这种美景,我们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诵“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复点课件33)
五、悟读升华
1.【师】诗人范成大可真是才华横溢,写下了这么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大声地吟诵出来。(课件34)
2.【师】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复点课件34)
3、【师】我想此时此刻,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35)
六、比较两首诗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写景,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课件36)
七、积累古诗,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1、【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传递给世人。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后人把这些诗作集合成册,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课件37)
2.拓展《鸟鸣涧》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来读读王维的这《鸟鸣涧》,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38)
【师】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课件39、40、41)
3.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你读得很有感情。(课件42)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生】这首是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我从诗中的2个“春”字看出来的。(课件43)
(3)说诗句的意思。
【师】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谁理解了这首诗?请你来说说诗意。(课件44)
八、总结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了。学以致用,非常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三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一、直面经典,反复诵读。
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因此我设计了问题:你学过哪些描写农村的诗吗?引导孩子说农村,领略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过渡到范成大看到的农村是个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指导学生读诗,围绕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看插图的方式读懂诗的意思,从而再读诗,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二、品出诗味,想象诗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范成大这首诗只是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画面,犹如刚刚揭开农村画卷的一个小角,我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卷看去,那是一个活脱脱的农村田园连环画甚至是连续剧。
三、学以致用,多元表达。
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耘田”的亲身体会,充分的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能够创造性的改写诗句。达到快乐语文,快乐成长。正如诗人所看到了“也傍桑阴学种瓜。”学中有玩愉悦,玩中又有学长进。
希望这些诗的语言能够在孩子的精神生命中扎根、发芽、成长,就如同这季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能腻得流出水来。
教学是一项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不足之处也欢迎朋友们指导,谢谢大家!
今天上午第一节上的是《四十田园杂兴》,之前学生已经拿出半节课按照预习提纲的提示进行了预习,师生在课堂上轻松高效地完成了两首诗的教学,上完后自我感觉较好。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通过学生汇报,小组,同位交流等形式,在预习的基础上和老师的补充点拨下进一步了解了作者,弄清了诗意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简单想像到了两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了解作者,诗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2、学生能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并能说说自己田间劳作的情境,为单元习作初步做好铺垫。
学习重难点:体会诗意,感悟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反思后认为有些环节的处理存在以下问题:
1、在最后拓展时,点出了“田园之乐”古诗所表达的一这主题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为这一单元主题作文做铺垫,我问大家: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在田间劳动的经历?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指了2名同学说,第一个同学说得是摘草莓的事,时间、地点、过程、感受都说得很好,由于没有小结进行梳理板书(时间、地点、过程、感受),第二个同学说时条理不太清楚,虽然个别用词描述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及时地给予了纠正,但是说得整体水平不够高。这时还有同学举手想说,我让同位小组间进行交流,但这时忽略了说前的指导。
2、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古诗画面时,学生想象还不够丰富。比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和优美词句的运用上还有所欠缺,在下一节课可以进行古诗想象画面的小练笔(片段)。
3、备课还应再充分些,不要凭借已有经验。在处理“杂”字的形近字上,我以为有一个字“上面部分与杂相同,下面是木”,其实没有这个字,但我以为有,还让学生查字典。有些疏忽,以后保证不再出现这种失误。
总体来说,我感觉这节古诗教学课预习和展示及老师的点拨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以前担心预习完了,展示和点拨如何结合使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般进行,而不至于那么生硬组合在一起。但是阅读课上怎么去落实?继续学习实践。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四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激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一)资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绩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绩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身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只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示了人人爱劳动以和劳动充溢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五
备课人 总第 节 教学时间: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一、 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 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卡片 2、 开火车认读 3、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卡片
2、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 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 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 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六
4、感受初夏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认识3个生字,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初夏农村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从而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军事情报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和季节的景色和农民,同时也反映了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一首。
3、那么诗里是怎样来写这幅画的?请大家读这首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1、自由读诗,结合下面的注意把诗读通。
2、检查朗读。
供耕织,也傍,绩麻、桑阴,昼出
指名读古诗。(边读边正音)
3、齐读古诗。
1、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清楚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交流等。
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集体交流。
白天去田里耕地除草,晚上回来把收割的麻搓成线,初夏,农村的青年男女各忙各的,谁也没有闲着。小孩子们不懂得怎样种田,但也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4、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带着愉悦的感受读这一句。
3、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二句,你在第二句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5、你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孩子?
6、用赞扬和喜欢的语气来读这一句。
1、学习了古诗我们对诗的意思都了解了,你觉得初夏的农村给了你什么印象?(忙碌、热闹。)
2、用朗读来体现你对诗的理解。
3、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听的一方注意,可以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给对方一些建议。
4、引导背诵。
(1)记住诗的描写顺序:男人——女人——小孩子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5、小结。
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情景,却非常有特色,诗人用清新的句子,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劳动的情景,尤其是写小孩子的一句,让我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多吸收,多想象,多观察,我们也能成为诗人哟。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逐字稿(汇总17篇)篇十七
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