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5篇(汇总)

时间:2023-04-11 作者:储xy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1、敕勒歌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这首歌也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简介:

《促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背景: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

字词:

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四

书愤赏析(一)

《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以六十二岁。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住。他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作者现在的概叹。小小年纪,便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但哪里又会懂得世事的艰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的。“中原北望气如山”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心中的愤郁积如山。一个“气”字足以看出诗人的悲愤。小小年纪便有抗金报负,可是朝廷正豺狼当道。看着自己的国土被金兵践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怎么不会“气如山”呢?可这如山的愤怒又向何处发泄,诗人只能“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当年,宋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那两次胜仗。诗人仍记忆犹新。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这气壮山河的两次胜利斗争。可以看出作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同时也表明宋国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前两联作者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金报负。早岁的豪情形成全诗气韵雄厚的基调。

从回忆到现实,回应首句诗意转为悲凉。“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即意为守边的战士,能保卫国家安全的人。一个“空”字体现出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南宋有如陆游这种壮志的人甚多,却只能“空自许”可见当时的南宋统治是多么的。这怎能不让诗人“气如山”而“书愤”呢?这里“空自许”与“世事艰”照应正是对投降派的愤怒。“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蹉跎,诗人对镜自照,才发现头发已经发白了。诗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发白呢?不错,诗人是老了,可更多的是诗人为国担忧啊!南宋有如此要精忠报国的“勇士”却落个壮志未酬,诗人头发怎么不会白呢?

颈联诗人感情沉郁悲凉,但感情基调依然斗志昂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要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朝廷。诗人当时已61岁,李白曾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当时年老的陆游对此却漠然无视,可见,他的爱国之心是多么强烈。他是多么想要实现亲自带兵抗金的愿望,可朝廷却没有给他机会。陆游在《示儿》中曾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最终没有“北定中原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却也只能含恨而去。


语文高二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五

《滕王阁序》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