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灵魂曲

通过总结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写心得体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一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经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又如: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比如: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钟昊然小朋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拉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给予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由老师(包括保育员)共同完成。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通过各项学习,吸取同行的教学管理经验。大班的幼儿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们来给他们找活干。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一个小朋友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有奖励。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班上的书柜,两个小朋友负责。电视柜、书包柜由两个小朋友负责。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这样班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那么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或提醒,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其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之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三、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我任班主任期间,家长与幼儿园都能建立很好的互助协作的关系。主要采取了这些方式: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心中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和配班老师都是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我们的真心,坚持每天的来园和离园都有老师在班,方便家长,安抚家长。还有,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我每次遇到家长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再尽力去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孩子放在这个班是十分放心的。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让家长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而让误会越来越深,直到真的班上出现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新账旧账全翻出来。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足够的相信你。

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一个班级不是说看见别的班这样好,我也就跟着照样搬。这样很没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只有建设一个敢于创新的特色班级,才能真正的让同行、领导、家长看到你的独到之面,也才会对你所管理的班级有深刻的印象。这里说的特色,不一定是说你本身的特长,也可以是你管理方面比别人更突出的某一方面。比如:有的班级环境创设好,有的班级常规工作抓的到位,有的班级家长工作开展好等等。还有的班级在平时开展的教育活动形式新颖,让大家觉得印象深刻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在上面了,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内在潜能。而有些班的特色不仅是幼儿美术作品,还有背诵宋词,每周都背两首,并且为幼儿讲解简单意思。幼儿都能朗朗上口。

六、班主任要充当好双重角色。

首先,做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不是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每一位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其二,作好幼儿的德育工作、习惯培养工作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尽到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七、做好有效率的班级计划。

我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最深的体会是“计划于工作之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比如在学期初认真仔细的作计划是学期工作的重要条件,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再说,环境创设,要首先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断地收集资料,切忌不要临时“抱佛脚”。因为没有计划的事情有时就会显得太随意。再如,班级的常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的时候就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不会产生压力,如果常规一开始没有固定好,就很难把他们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好的习惯。只有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然后不要随意的改变它。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模式,形成了固定的一日作息习惯。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精心而又烦琐,每天都需要我们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求“全”“活”“异”“新”;班级工作既要务实,又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年轻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方法,我也希望在各位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大家的优点,争取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二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班级管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小朋友从小班升入中班是一个跨度,老师也有变动,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都产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要求,乙老师b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三

语言表达是教师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识、意愿、要求等,通过语言准确表现的能力。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要启迪幼儿的心灵,要陶冶幼儿的情操,就得犹如琴师操琴一样,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幼儿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许多优秀教师在教育幼儿中能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反,有的教师语言单调乏味,内容空洞,含混不清,以至粗俗污秽,恶语伤人,尽管他们也有教育好幼儿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语言欠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教师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门家,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能使幼儿入耳、入脑,能打动幼儿的心灵。总结一些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下述几点都是行之有效的:

1.采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比喻。

2.引用一些故事、典故、轶事来借题发挥。

3.应用富有哲理性的俗语、格言。

4.讲求风趣、诙谐和幽默。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四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五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多种能力:要有凝聚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不断完善改进;要有处理各种关系及矛盾的能力,如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关系、班级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要有顾全大局、公正无私的精神,避免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还要有工作扎实、无私奉献的品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带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等。

通过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位老师有每位老师的特点,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教师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要服务于幼儿和家长,要让幼儿进步、家长满意。只有树立了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发扬民主,让每一位幼儿都当家作主,管理班级;才能建立平等的、融洽的、亲切的、互相尊重的家园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首先,教师要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教师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非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班里的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班里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

其二,作好幼儿

的德育工作、习惯培养工作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尽到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三、还有在班里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六

在一个班集体里,良好的评价方式会让班级风气形成良性循环,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班级的管理有条理,自己变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造一套经久,耐用,先进,有效的评价模式。我班的评价名称叫“我最棒”,其中包括十项内容,分别是上课我最棒,睡觉我最棒,吃饭我最棒,喝水我最棒,站队我最棒,做操我最棒,礼貌我最棒,自理我最棒,劳动我最棒,助人我最棒,这十项内容涵盖了幼儿的一日生活,所以幼儿在校的每一项活动我都有评价,每种评价我都选择有代表性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作为标志发给孩子,孩子将每天获得的粘贴帖在评价表里,一个月一总结,每个月初发家里一张新的评价表,月末回收,根据获得粘贴的总数评出一至十星级宝贝,每项获得最多被评为“xxxx小明星”,孩子在这样梯级的评价中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习惯自然会慢慢好起来。另外,评价表发到家里,也增进了家校沟通,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我在第一个月下发评价表的同时给家长发信息告诉他们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已经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家长非常重视,每天和孩子一起贴粘贴成为家中每天必做的大事,有时孩子的粘贴落在学校,家长便会亲自打电话让老师帮忙找一下,保管好,第二天再如数地拿回家。现在,粘贴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超过了金钱,超过了玩具,超过了小食品,因为它是他们荣誉的象征。

班级管理要做到“五勤”。

五岁的幼儿快乐,活跃,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对周围他人的要求及感觉更加敏感,也喜欢自娱自乐。怎样让其尽快融入一个新集体中生活,且有礼有序,最重要的是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五勤”,即勤指导,勤督促,勤检查,勤纠偏,勤鼓励,坚持真爱幼儿,让爱润物有声。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七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八

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下面是带来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__”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我踏进了中山西路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幼教生涯。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尤其是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这块,有了全新、较深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所涉范围较广,并贯穿于一日的活动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几点切身体会: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行为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班级常规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要有一定的教学常规以维持课堂的继续;在就餐时,为了幼儿能够安全、正确的就餐,就必须有一些科学的就餐规则让幼儿们去遵守;在游戏中,为了能够让游戏安全、正常、有序、甚至可以深入的开展,就必须依照相应的游戏规则来游戏。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基础。孩子就像美丽的风筝,而常规就像风筝线,只有风筝线牵引着,风筝才可以飞的更远。班级常规在一日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必要的基础。

二、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我觉得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的也要量身定做,从而具有相对应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须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但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之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精练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后,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三、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常规常规,日常的行为规则。抓常规,要就要抓日常,常常抓。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班级常规是个广泛的领域,它包括了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又包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子领域,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幼儿园老师,可能是世界上最穷嘴的老师了,这也取决于幼儿的需要。孩子们对规则遵守的持续性并不是很长,因此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去重复,去提醒,从而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我认为抓常规,其最终目的不是批评某位幼儿,而是要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班幼儿的的自控能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幼儿现阶段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工作,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收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到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比如利用游戏建立行为常规。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刚刚来到幼儿园,突然“哗啦”一声,我发现几个玩玩具的孩子把玩具摔在地上,于是我在旁大声说:“小朋友,快把玩具捡起来,不要都翻出来。”可是不知是因为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小朋友们谁也没有去捡。在以往,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嗓门下命令,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起昨天我看到的一个类似的案例,又看到玩具柜上有几个彩色的塑料盒,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盒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宝贝哪,我去拣宝贝喽!”并捡起了—个玩具放在盒子里。这个办法还挺有效,一开始引来了圆圆小朋友的眼光,她连忙趴下桌来去捡玩具,高声喊道:“老师我也捡到了一个宝贝!”,她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玩具,弯下身子来捡掉在地上的玩具,你一个,我一个,—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

在中午就餐的时候,老师左右分工,那如何使洗好手的幼儿保持安静呢?轻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很好的安抚幼儿浮躁的情绪。每次就餐的时候我们都会放上一段经典的轻音乐,既是艺术享受,又能帮助幼儿遵守常规,而且教师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一举多得。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经常更换所使用的音乐,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班级故事教育法、榜样的力量激发法、五角星奖励法、小小班长管理法等等都是很实用、很贴近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实际的常规管理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而且还能够达到很好的积极的管理效果。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自身要以公平、平等的准则去对待每位幼儿,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既非常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灵活性,每天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工作、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反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老师既要用心,又要用脑,并能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利用寒假,我阅读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感觉到此书真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该书从九大章详细的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策略及方法。第一章是:幼儿园班级概述。第二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第三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体系。第四章是:幼儿园小班的管理。第五章是:幼儿园中班的管理。第六章是:幼儿园大班的管理。第七章是:混合班的班级管理,第八章是:学前班的班级管理。第九章是: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的班级管理。这书细细的介绍了一些好的方法,让我看了以后感到受益非浅!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看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三、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也没有当过班主任,但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1、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3、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四、教师自身素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1、品德素质。

在品德素质上,教师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做到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热爱幼儿,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智能素质。

教师要形成知识、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通过学习知识和工作实践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五、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六、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1、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讲一讲有关珍惜粮食的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3、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4、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小班(我班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总之,管理班级常规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始终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能善于观察,教师与教师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进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九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仅供参考。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班级管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小朋友从小班升入中班是一个跨度,老师也有变动,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都产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要求,乙老师b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

规章制度。

;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十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又如: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比如: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闫枫昊、马海洋两位小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们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啦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着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有老师共同完成。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棒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观看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经验的学习。

我们班是全园幼儿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听了魏老师的一番话,我也学起了魏老师,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来给他们找活干。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王雅雯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由奖励。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我班的书柜,宋明茜、马铭浩负责。电视柜宋开宁,衣柜是吴英特、妞妞。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现在我们班每个他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而且现在,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十一

作为一名幼师,我们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虽然听起来简单,要做好却不易。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我的工作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总结班级管理的好方法,现在,我就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管理实践,分享一些心得和体会。

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幼儿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目标和策略。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我的班级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发展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个月都会制定计划,安排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活动,从而达到这些目标,并且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班级管理也是一个集体活动,孩子们需要互相合作、分享,和平共处。当孩子们刚上幼儿园时,很容易出现遗憾和摩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采用集体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比如,我通常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设定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协作完成任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班级团队的意识。

班级管理不能只关注团队,也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优势和短处都可能是不同的。在我班级的管理中,我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个体特点,并在不同的活动中对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发挥出孩子们的潜力。

班级管理也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幼儿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碰到各种心理问题。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也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我会和孩子们的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排解。我鼓励孩子们表达和共享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从小事情中发现幸福,在教育中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班级管理的最后一个心得是时刻把孩子作为班级管理的初心。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者,我时刻铭记着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管理的重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体验生活,探究世间万物,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班级管理心得和体会。当然,我要说的是,班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只有时刻探索和总结管理的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并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十二

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竹杭丽,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赛凯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赛凯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赛凯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赛凯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赛凯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

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十三

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幼儿,而了解幼儿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观察能力。赞科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幼儿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害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种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所以,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能从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捕捉幼儿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科学地预测问题的趋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幼儿班级管理心得(汇总14篇)篇十四

班级是幼儿园里较小的组织,是一个小社会,它承担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工作。孩子们的群体生活一般都是在班级中度过的。鉴于这些原因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对于我们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则是我们面临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深深的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本周二晚八点,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xx市xx幼儿园园长陈老师做客“幼儿园教育专题直播”给我带来了主题为“做个妙手管家——谈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互动”的讲座,听完这个讲座,我受益颇丰。

常规是保证幼儿园一切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需的规定,只有做到既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又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才能形成良好的常规。良好的常规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幼儿的安全,建立良好的`班级活动秩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还能够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陈老师总结到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幼儿共同商量制订班级规则,这样让幼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能够更有效的让他们来遵守。

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常规,陈老师总结了三点:

第一、有准备的启动。

第二、和孩子联动。

1.我预设。教师应提前预设制定的班级规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

2.变要求为需求。教师应设置问题情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因为幼儿谁排第一而哭恼,孩子们每次也总会争着抢着去排到第一个。我们老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和孩子们共同探讨,一起商量,谁排到第一个,这样会使幼儿在以后排队过程中,自觉的遵守他们共同制定的规则,从而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3.明确需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使幼儿心里清楚明确我们的约定。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使幼儿清楚班级规则:听我说、图中看、跟我做、念中记(儿歌)、玩中学、说中明(让幼儿自己说出要求)。

4.重在落实。班级常规一旦建立,作为我们老师也要每天坚持落实,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滚动式推进。

1.坚持执行。

2.不断调整,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揣摩哪些规则不合理,然后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更好地适应幼儿,适应班级活动。

3.规则生成,幼儿自己制定规则,我们教师要对其进行一个整合。

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好常规使班级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我认为好的班级常规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细心,耐心,从点滴开始,不断坚持,相信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镇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述职报告(精选18篇)

    述职报告是对个人或团体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和汇报的一种书面材料,对提升工作能力和推动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成功撰写的述职报告样本,希

    共和国勋章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专业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是一篇关于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门23篇)

    优秀作文是对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这是一篇关于保护环境,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实用19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参考这些一年级教案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活动

    红岩的初中读书心得(优质18篇)

    读书心得是锻炼我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写读书心得的参考,我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寒假期间我读了罗光斌和杨益言写

    让我喜欢的一个人大全(23篇)

    在写作过程中,优秀作文常常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喜爱,就是有爱上他的可能。但是,

    县委副书记思想工作汇报范文(19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汇报来向上级领导和团队成员展示自己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以下是一些工作汇报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汇报的要点。

    初三英语下教学总结初三英语下教学计划(专业14篇)

    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3、争取也上下个学期两个单元的功课,为下

    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总17篇)

    报告的结构要有层次感,重点要突出,细节要有所配合,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报告范文包括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写作样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公开课复习教案(模板19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经典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你的教学工作